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穿越之超品公爵

龍騰世紀 第一百六十章 縣試案首上 文 / 林青雲

    一篇時文的題目是『國人皆以夫子?』另一篇的題目是『不亦說乎有朋』的小時文……按說

    試題一出,原本鴉雀無聲的考場中,卻發出一陣無法抑制的倒抽冷氣聲。阮縣令便看到許多學生面色煞白、如喪考妣,顯然是被自己出的題目駭到了,不由微微的得意一笑……縣試雖是大明朝最初級的考試,但因由知縣命題,且自主性很大,所以也是最不靠譜的考試……有的縣令很懶,隨便從經書上找句話應付,有時甚至與考生平時背誦的程文完全相同。因為法律並沒規定不許『剿襲』,所以正好背過那篇的考生,只需將其默寫下來既可,而且哪個考官也不敢不取——要知道不是誰作一篇都可以稱為『程文程墨』的,那都是時文大家、歷代翰林所作,你敢說個『孬』字嗎?取是取了,也不犯法。可對出題人來說,卻是十分丟人的……國家為選材計,花了這麼大人力物力舉行考試,你就出了這麼個程文滿天飛的題目,能考出什麼東西來?實際上這也是難以避免的,作為題庫的四書五經就那麼幾萬字,全國一級級那麼多考試,都要從其中出題,大清朝自從回復科舉以來除了那些犯諱的話之外,哪一句沒有用過?剛開始還好說些,畢竟剛剛開始,題目不多,只要去書店買全套程文回來,翻一翻目錄,就能做到不重樣。但到了現在乾隆年間年間,出題官便開始窘迫了……因為歷年程文積壓太多,他們買不起了這下便便開始窘迫了但活人不能讓尿憋死,於是有位被逼急了的兄台,便將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句子中各提取一半,組成一個沒人見過的新句子出題,美其名曰『截搭題』。要知道排列組合是無窮盡的,所以立刻開創了清朝科舉的一片新天地。於是後人紛紛效仿,然這阮元是有才學的翰林自然不願幹這種投機取巧的事情,但是從四書五經取題卻是免不了,索性就來了一段不著調的話「國人皆以夫子」這句話出自《孟子》原文『齊饑。陳臻曰:「國人皆以夫子將復為發棠,殆不可復。」孟子曰:「是為馮婦也。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要是簡單如此的還好,這也不是太難,難就難在這阮元出的接下來的不是首詩而是另外一篇前後不搭的時文「不亦說乎有朋」

    這句話出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句。

    即使沒做過八股文的也能看出來,小題因為割裂經文,牛頭鹿身,在士子看來,往往題意難明,題情難得,在破題時但有毫髮之差,寫出來的文章便去了千里之外,所以時人皆認為『小題難於大題』。現在阮縣令所出的,便有一道截搭題,而且是變態的混搭,無怪乎大部分考生一看題就想回家。但也有幾個例外的,比如說坐在四排的一個中年男子,微微沉吟片刻後,便面露微笑,開始提筆在稿紙上疾書,顯然已經成功破題。然而說坐在八排的那個李塵進場的那位老者,經過一番苦思冥想,也已經開始面色凝重的提筆書寫。還有幾個年紀大些的童生也陸續解題完畢,開始構思文章。但論起輕鬆自如的程度,哪個都不如坐在三排十列的那位,即使看似輕鬆的中年男子也要比他差一線。且說李塵一看到那截搭題,心中馬上有了定數,但他只微微沉吟,便提筆寫下『說以學而深,即可決其朋之有矣。夫說生於時習,即生於學也。以學及人,而朋之有也。不可必乎?』便將兩個句子,連綴的天衣無縫!其實這種截搭題看似無理,卻是真正能考驗考生的水平。不僅要將書經吃透,才能看明白兩截分別的意思,還得開動腦筋,將其巧妙連接起來,最起碼要自圓其說。這分明是在考察應試者隨機應變的能力,也恰恰是絕大多數考生畏之如虎的原因……要知道絕大多數讀書人,在學完四書五經及相關著述後,便把全部精力放到八股文上,整日裡誦高頭講章、背程文窗稿,不看三通四史,不知秦皇漢武,腦袋早如花崗岩一般僵硬,讓他們去隨機應變,還不如讓老母豬上書來得現實。李塵現在之所以應對輕鬆,是因為他的腦袋沒有僵化,不會拘泥,很容易便將本不相干的兩句話扯到一起……這種聯想能力本沒有什麼特異之處,但在一群拘泥不化的讀書人中,竟顯得那樣特別!此刻李塵終於明白西莊先生為什麼大反常規,遲遲不了——是因為先生從他身上看到了與眾不同的創造力,不受束縛的思維能力。而這種特質的天敵,就是死板教條的八股文,如果沉迷於應試文章,久而久之,消漲之間,便會與大多數書生一樣,古板迂腐,百無一用。而西莊先生雖然本身古板,但閱歷豐富,又埋頭隱居多年,研究時文,知道讀呆子也是百無一用,真正能幹好事情的,還是李塵這種頭腦靈活、心思通明之人,所以他恪守孔夫子『因材施教』的教誨。一面用繁重的課業,磨練沈默的心性,將他性格中的浮躁和投機取巧的缺點除去;一面將其課本擴展到諸子百家、經史子集,以歷代大家的智慧與心得,來增強李塵的心智。以免李塵誤入歧途,這也許就是王念孫不肯教李塵的原因,似乎只有王鳴盛這樣真正不拘於小節的人才適合做李塵的老師。世上老師何止萬千?如西莊先生教書育人者,寥寥無幾啊!師恩無言,非得車到山前時才能真正體會。破題之後,事情就很簡單了,承題起講、題比中比,最後成篇大束。不消半個時辰,洋洋灑灑,花團錦簇的一篇文章便落在稿紙之上。且夫人果能說諸心而研諸慮,則亦何至朋從爾思哉?雖然津津有味,固足征閉戶之功,而落落無徒,奚以集出門之益。勿云:適我願兮;遂不必云:與子偕臧也。

    如學之貴乎時習也,昔吾門有參也。嘗以傳之不習,與為人謀之不忠,交朋友之不信,一日之間,三致意焉。習之不可已如是夫。而今既習矣,且時習矣

    以雲有朋,非說之後所不可少者哉?夫說非可幸致,宜先勤爾寶之修,而朋必以類招,乃可集他山之助。吾學成朋之來也,無遠弗屆矣。又豈止悅焉而已哉!寫完之後,檢查一下截對是否整齊,對結構進行了微調。又將一些華而不實的詞語刪去,使文章更加體制樸實、書理純密。最後再從頭默讀一遍,直到確定音調和諧,朗朗上口;機調圓熟,賞心悅目後,這才勉強滿意。他長舒口氣,坐直了伸伸腰,心道:『雖然心裡有東西,可寫出來卻有些走樣,看來還是要加強練習啊!』他這純屬吹毛求疵了,雖然底子雄厚、雖然先生講解的透徹,可他學作時文也不過一個月多而已,能寫成這樣就已經很出人意料了。牛刀小試一下,效果果然不錯,反覆讀過幾遍,李塵敢篤定這篇文章可以在任何考官手下考出好名次了,這才最後檢查一遍有沒有犯帝諱、聖諱,完全確認無誤了,最後一筆一劃的往答題捲上抄寫。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絕不是說說而已,就連他下筆寫出的字體,也是西轉先生以及李志自小便給李塵叮囑的翰林館閣體,果然是端莊整麗、一絲不苟。其實一次對手寥寥的縣試,完全用不著如此認真。但今日的沈默比起兩年前來,沉穩老練了許多,他知道要想在全國的天才精英中脫穎而出,至少名列二甲前茅,就得不斷提高自己的水準。而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將每一次考試都當成最重要的一次,在用盡全力後完成自我超越。在做這一切的時候,李塵完全忘記了外物,彷彿天地間就只剩下他的一人一桌。當終於寫完這篇五百字時文的最後一筆時,正好時未酉之交,只聽一聲梆子響,放牌的時刻到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