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晚清神捕

正文 第677章 劉明燈出兵 文 / 喬尼小樣兒

    打狗高雄此城在台灣府南四十里處這裡有大股日軍對劉銘傳的「銘武軍」展開牽制

    原本日軍偵知打狗防守鬆懈上面有多枚大炮但沒有炮架只有固定的大炮老式的紅夷大炮日軍可在城外適宜之處建幾所炮台不需要激烈的戰鬥即可輕易的清軍降服攻破打狗

    打狗周圍是用花崗岩砌成的三十英尺高的圍牆打狗的城牆縱然堅固但也難以抵擋日軍的大炮

    五月初中將西鄉從道親率日軍兩個大隊二千多日軍和卑東族叛軍四千多人聯合攻打打狗但此時打狗的駐軍已變成「銘武軍」劉銘傳把他最信任的中校聶士成派駐在打狗銘武軍火炮兇猛防守嚴密聶士成率領二千銘武軍與數倍的敵人展開激戰銘武軍守住了台灣府的門戶打狗使得日軍不敢入侵中部平原

    日軍在打狗城下死傷慘重最後鎩羽而歸日軍攻打打狗戰役以失敗而告終斷絕了日軍向中西部發展的初步設想這也是日軍在台灣東部生番地區開拓殖民地的根本原因「銘武軍」在防守打狗戰役中打出威名聶士成一戰成名

    此時日軍這才發現台灣的清軍的武器裝備已經煥然一新日軍的情報工作落後對於清軍的戰鬥力判斷錯誤「殺神」劉銘傳駐守台灣府讓日軍壓力巨大中將西鄉從道審視適度改變戰略部署不再主動攻打清軍的堡壘為了在「荒蠻的台灣」佔有一席之地日軍並沒有從打狗地區撤退而是堅守在鄉村地區與清軍繼續纏鬥想在野外打敗清軍

    之後台灣府總兵劉明燈沒認清形勢自以為日軍不堪一擊沒有制定正確戰略目標而是主動率領三千「建武軍」主動出擊被日軍誘騙至屏東平原的木瓜溪三千建武軍死傷一千多人劉明燈率領二千不到的敗兵逃回基隆港

    此役過後日軍士氣大振一面向台灣增兵一面肅清龜山的排灣族人在台灣東部大肆開拓殖民地

    望躍鄉戰役成為屏東平原作戰的轉折點清軍從實力上和心理上佔據主動李國樓在戰術上執行步步推進的政略在政治上實施民族和解政策初見成效卑東族人內部人心不齊各部落頭領紛紛歸順新武軍

    在屏東平原的小規模戰役中新武軍、常勝軍發揚獻身精神衝鋒在前以血的代價與日軍展開一輪又一輪的較量用血的代價換來一場又一場勝利殲滅日軍一千多人叛軍三千多人清軍在戰場上贏得主動挽回清軍劣勢各路清軍士氣高昂開始主動攻擊日軍

    清軍開始做戰略反攻為了一舉收復屏東平原清軍聯合作戰李國樓的四千新武軍擴編、白郎寧的三千常勝軍擴編、劉明燈的八千建武軍、劉銘傳的八千銘武軍以及各支少數民族的軍隊共計三萬多清軍沿著玉山山脈南端對日軍展開壓迫式進攻向外號稱十萬清軍

    台灣山系與台灣島的東北至西南走向平行縱貫中部形成中間高、兩側低的地勢高山多集中於中部偏東形成東部多山地中西部地勢下降最後在西部海岸地區形成廣大的海岸平原

    中央山脈北起蘇澳附近南達台灣南端的鵝鑾鼻縱貫台灣本島南北中央成為全島的脊樑和分水嶺有「台灣屋脊」之稱將台灣全島分為東小、西大的不對稱的兩部分

    玉山山脈西南走向北端隔濁水溪上游與雪山山脈緊鄰南端至屏東平原北部全長約240里玉山主峰海拔餘額4000米是全島和大陸東部地區的最高峰玉山山頂終年積雪色白如玉因此被稱為「玉山」

    打仗其實絕大多數時間就是行軍想要贏得戰場上的主動權首先一點就是把兵力拓展開來在地理上佔據優勢才能在戰場上佔有先機這就是兵法大家所說的「高瞻遠矚」這次劉明燈吸取上次征討屏東平原失敗的教訓沒有直接進入屏東平原腹地而是親率四千建武軍準備翻過雪山

    四千建武軍籌集糧秣需經過露門山地區那裡已被日軍掃蕩的人煙斷絕一片荒蕪糧草無處籌措建武軍需隨軍攜帶二個月的糧草困難重重劉明燈與台灣少數民族的矛盾突顯出來此時對少數民族不能用強迫的手段幸好台灣海峽暢通沈葆楨運來大批糧草支援建武軍沈葆楨率領船隊到達基隆港解決了劉明燈燃眉之急

    劉明燈一看見沈葆楨到來便滿腹牢騷的抱怨:「沈總辦你怎麼才來台灣理應由你統籌怎能卸下千斤重擔反而交予乳臭未乾的小兒」

    沈葆楨哈哈一笑沒有接口轉頭看向碼頭有些事大家心裡都有怨言他何嘗不想當台灣總指揮可惜有諸多困難不是他能解決的打仗就是打後勤保障李國樓借給大清政府五百萬銀元前期自掏腰包五百萬銀元這才使得李鴻章向大英帝國、普魯士買來大批軍用物資李國樓要當台灣總指揮誰敢惹李國樓說到底李國樓的權勢是用銀子買來的

    有誰不嫉妒李國樓的運氣沈葆楨、劉明燈既羨慕李國樓的戰功又想著若是由他們指揮對日作戰台灣戰事可以早日結束

    碼頭上皆是搬運貨物的長夫搬運著各種戰略物資看見小鋼炮和劈山炮的蹤影劉明燈興奮的像孩子一樣建武軍終於像一支現代化軍隊

    沈葆楨問道:「劉鎮台現在戰事如何邸報上說消滅了一萬日軍是真的嗎」

    劉明燈笑道:「我軍已經開始戰略反攻屏東平原的戰鬥雖然我軍死傷頗重但我們有強大的後方損失很快就能彌補回來叛軍是越打越弱羅惺忪很快要完蛋了日軍也不敢出動了至於邸報上的胡說八道你去看它作甚」

    「那日軍到底有多少人馬你能給個實數嗎」沈葆楨最關心日軍的兵力想從劉明燈嘴裡聽到實情

    劉明燈正色道:「日軍因釣魚島海戰失利日本海軍變得越來越小心謹慎了後勤運輸經常遭受我軍偷襲補給越來越困難了日軍主力龜縮在龜山地區應該不會超過二萬兵馬依我看最多一萬兵馬若是打到明年春季我看日軍要鬧饑荒可惜李國樓不用我的計策此人性格太過軟弱不是統帥的料」

    沈葆楨倒是不知劉明燈與李國樓有何矛盾問道:「劉鎮台你向李國樓提出什麼計策」

    「戰爭時期必用戰爭手段慈不掌兵嘛我向李國樓提出把屏東平原的莊稼和村落全部燒燬讓日軍不能在屏東收穫秋糧只要挪過冬季日軍必敗沒料到反被李國樓臭罵一通說我這樣會把卑東族人和排灣族人逼上絕路還說我是千古罪人把卑東族人背叛祖國的罪過扣到我的頭上你說氣不氣人」劉明燈氣得撩起一腳把地上的一顆碎石踢出三丈之外

    沈葆楨還是識大體勸慰道:「劉鎮台你也別生氣李國樓自有他的道理這種戰術上的分歧無傷大雅李國樓這個人還是挺大度的不是嫉賢妒能之人只要收復台灣失地功勞少不了你」

    「他是總指揮嘛怎麼說我就怎麼做你也知道我是一個藏不住話的人發幾句牢騷而已不用老子的計策也罷只是李國樓的策略太過保守自詡得到左大帥真傳我看那是畫虎不成反類犬膽子比老鼠還小我若是西鄉從道一定把他殺得落花流水我與你說說」劉明燈拖著沈葆楨一起走向指揮室劉明燈打內心看不起李國樓的戰略部署沒有一點新意說來說去就是緩進急攻李國樓還不如他手下一名參事這種人還能做台灣總指揮還能小勝幾場真是沒天理只怪自己一戰失利讓建武軍到現在還抬不起頭來連軍事發言權也沒有竟然要聽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兒的軍令

    劉明燈練出了八千兵馬再加上補給了大批的武器彈藥膽氣壯了就想直逼日軍老巢龜山與日軍決一死戰但戰術部署李國樓已經制定好了他只能服從軍令按部就班的打仗戰術上的諸多掣肘讓劉明燈滿腹怨言

    沈葆楨不斷勸慰劉明燈要劉明燈以大局為重千萬不要違反李國樓的軍令

    劉明燈抒發情懷在作戰室裡大展宏圖指點台灣山川他制定的戰術部署最大的區別就是先攻取哪裡

    劉明燈想讓三萬清軍主力直取屏東平原先收復大片失地而李國樓制定的戰術部署是以收復戰略要地為首要目標沒有大舉攻取屏東平原的決策兩人的理念有所不同

    至於孰對孰錯英雄各抒己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劉明燈哪敢違悖軍令發洩一通怨言就按照李國樓制定的戰術佈置各路兵馬

    劉明燈一絲不苟的神態讓沈葆楨放心了能讓這麼多軍官執行軍令說明李國樓制定的戰術沒有多大的紕漏至少不會自絕後路

    進兵時劉明燈便派出部隊專事轉運令建武軍後軍在露門山等地儲存三個月糧草屏東平原一帶秋糧在9月底收割劉明燈遂把進軍時機選定在收穫季節以便就地取糧

    7月底劉明燈認為一切準備就緒自認比李國樓高出一籌已經無懈可擊便令二十餘營清軍分三路進兵

    中路傅先楚率軍從狄道以北三十里渡河左路楊世戴率軍取道狄道南面的南坪進峽城右路劉明燈率部由馬營經紅土窯進大沱河為防止日軍襲擊規定中路以一半兵力留駐北岸一半渡過大沱河修築堡壘左右兩路則待中路在河南紮穩腳跟以後再行渡河

    清軍每進一處各派隊分支包掃而前進企圖將正在大沱河南岸分散活動的卑東軍一併驅往排家崖迫其背水一戰達到「聚而殲之」的目的

    卑東軍為縮短戰線在大沱河北岸進行了騷擾阻擊給清軍以殺傷後即撤往河南駐紮於離大沱河南岸十里的盔甲集一帶想以茂密的叢林阻擋清軍

    劉明燈對於李國樓制定的策略其實是滿腹牢騷讓兵強馬壯的「建武軍」過叢林、爬雪山緩進急功去打背叛大清的卑東軍這不是大材小用嘛但現在李國樓是台灣最高軍事長官劉明燈沒能說服李國樓反而被李國樓說服親率四千建武軍率先與卑東軍主力決戰

    此外李國樓令提督白朗寧統領常勝軍策應劉明燈渡過大沱河同時派李運捕率領五營新武軍分駐屏林、平溪兩鎮並調黑山族土司於榮谷帶「番勇」分駐各隘口均受左路白朗寧節制又調聶士成步隊二營、馬隊三營炮隊一營由打狗進至白雞山一帶防止大股日軍北進並兼顧劉明燈大軍李國樓自己也親臨屏東平原的新澱地區直接指揮戰鬥

    卑東軍加緊準備防禦清軍的進攻卑東軍撤退到大沱河南岸之後曾與日軍一起在大沱河南岸修築了一些堡壘開始以堡壘為依托對清軍採取步步阻擊的戰術想靠堡壘戰術大量殺傷清軍

    大沱河南岸的盔甲集和狄道是卑東軍的兩個出入口再往後撤退便無險可守自劉明燈渡過大沱河之後三路大軍猛攻狄道以強大的火力一舉收復狄道消滅一千多名卑東軍二百多名日軍

    建武軍佔領狄道之後盔甲集便成為卑東軍、日軍出入玉山的唯一通道因此卑東軍著重加強了盔甲集一帶的防禦「卑東國王」羅惺忪不願回到跑到屏東平原打仗卑東軍在平原作戰不是清軍對手

    平原作戰的軍事弱點敵我雙方瞭然於胸通常情況下平原作戰就是消耗戰到底誰消耗的起兵力敵我雙方心裡一清二楚不怕死的日軍也不願意和清軍拼消耗更何況人數越打越少的卑東軍

    日軍作戰部制定的策略便是讓四千名卑東軍死守盔甲集依托天險阻擊清軍為了鼓舞卑東軍士氣中將西鄉從道在排家崖派駐了二千日軍共計六千多人集結在盔甲集一線日軍已經不相信台灣少數民族為了防止四千名卑東軍在戰場上「起義」「卑東王子」兼「總理大臣」羅世傑親自率領四千大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