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北宋大郎

龍騰世紀 第二百零四章 四鎮 文 / 懶鬼魚

    孟康的歸來帶來的便是一車接著一車的糧食,使得城門附近變得擁堵無比。對於鄄城的百姓來說這是天大的好事,可對於城裡投機倒把的糧食商人可謂是滅頂之災。

    槍打出頭鳥,卞祥搶劫的糧食鋪並不多,只是為了殺雞儆猴而已。做生意的哪個不是精明之輩,既然不讓賣就看誰熬得過誰,到時候管你縣太爺還是難民,還不照樣乖乖地求我賣給你糧食,那時候可不止一番兩番的,最起碼要翻上十番才能解心中之氣。

    尤其看到武大郎每餐都讓難民吃實打實的米飯而不是稀粥,讓城內的不法商人更是高興,即便你有糧草無數,但也架不住人多這般吃法,何況鄄城前年才遭過災,想要有餘糧真的很難。

    整整兩個月了,鄄城糧倉空了一座又一座,雖然還有不少,但不法商人們絕對相信那些都是空倉,純粹掩人耳目穩定民心用的,周圍重兵駐守,從未見有糧食運進或者運出過。

    眼看鄄城就要斷糧,可這節骨眼上偏偏殺出個程咬金,不知從哪運來堆積如山的糧食。有些人懷疑這是衙門為了自己等人妥協所使的障眼法,當即命家中奴僕搗亂趁機掀翻一輛運糧車,劃破袋子,想要親眼瞧瞧袋子裡倒是所裝何物。

    當一袋袋白花花的大米撒落在地上,在場不少百姓驚呆了,不法商人們也驚呆了,唯有押運糧草的民兵們個個火冒三丈,尤其是負責押運糧草的民兵對正卞祥,好不容易才能在縣太爺眼下一展身手卻偏偏被這些傢伙攪和,當下手裡不留情,將搗亂的幾個家奴一個個如小雞般拎起往後面扔去,利落的身手頓時鎮住了全場,接著命手下將地上的糧食撿起裝車。

    這只是蔣敬閒著無聊布的一個局而已,目的就是為了壓搾膽敢投機倒把大發災難財的不法商人而已,誰讓他們這般沒同情心,尤其私底下大肆購進官府平價出倉的糧食,置眾多百姓的生死與不顧。

    幸好大郎哥哥跟餓死鬼投胎一般一賺到錢就大肆購糧,才確保鄄城無憂還能兼濟城外近十數萬難民,否則還真被不法商人們得逞狠狠賺上一筆。不過就憑蔣敬陶宗旺的性格也絕對不可能,定會命人暗中下手宰光那群混蛋然後搶劫個一乾二淨,在黃門上可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將糧草運出鄄城前往別的城市,不出半個時辰便被難民哄搶一光;可在城內官府為保證糧米鋪的安全已經禁商兩個月了,此時城內囤積糧草的不法商人們才後悔連天,空有糧草卻無處可銷,跟想像中官府親自上門求自己賣糧完全不是一回事。有些人也嘀咕這鄄城縣令究竟發哪門子神經,也不知有何通天手段,即便濮州的存糧都未必有鄄城的多。

    結果不必多說,城內的不法商人服軟,讓蔣敬狠狠宰上一筆,整的算下來救濟難民的糧草城內的糧草商人竟佔了三分之一,可想而知蔣敬的手段有多狠。

    鄄城地勢西南東北低,土質分佈為『南沙、中壤、北粘』,中間貫穿著沮水,武大郎根據蔣敬還有周押司的建議,將四個鎮安置好,各有各的用途。

    北面的鎮子叫做陶鎮,因為那裡的土壤具有粘性,不適宜種莊稼,但卻是製作陶器瓷器的好材料,後世經常聽聞山東的陶器瓷器瓦片。難民中有不少的能工巧匠,雖不能做出青花瓷這些精美的瓷器,但一般的還能應付過去;當然如果能一不小心造出水泥那就更好,這可是武大郎做夢都想要的東西,可惜腦袋裡沒這個資料。

    鄄城中間的鎮子為麥鎮,因為土壤肥力好,武大郎便將它定位為糧倉,從鄄城百姓手裡租來上百頭黃牛將周邊荒蕪的土地一一開墾,租給逃難的百姓,連續耕種五年這塊田便歸難民所有,直接將難民綁在了鄄城。

    最南面的鎮子名為鹽鎮,因為土壤呈沙化,根本不適合居住,但李小二卻拍板說一定要在那建鎮子,武大郎知道李小二不是信口開河之人,百般逼迫下總算說出實情。

    原本空閒之時聽聞唐末農民起義首領之一的王仙之乃濮州鄄城人,乾符元年(874年)王仙之聚眾數千人,在河南長垣率眾起義,隊伍很快發展到數萬人。乾符五年(878年)二月,王仙之戰死,餘部北上投奔黃巢,繼續進行反唐鬥爭。

    在王仙之死前曾將搶掠到的金銀珠寶奇珍字畫運回老家埋藏,以備不時之需。時遷根據這個線索,翻閱了鄄城衙門裡面所有的史料,最終將目光投向鄄城南面,可時遷實在沒那個運氣,帶著李小二找了十來趟都沒找到寶藏的地點,卻在挖掘之中無意之下找到了一處大型優質的鹽礦,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土壤層沙化的原因。

    沒有人鄙視李小二,雖然偷雞摸狗、掘人祖墳這些事是挺讓人看不起的,但鹽礦的消息直接驚呆了眾人。要知道鹽鐵可是國家管制的,要販鹽需要鹽引,不少傢伙即便掉了腦袋也要走私販鹽,可想而知其利潤之大。

    靠近沮水的地方武大郎也建造了一個鎮子,或者說有小半個鎮子便在沮水裡,這是專門方便孟康造船所建。出海一趟不僅帶回來慢慢八船糧食還淨賺上萬兩白銀,這樣的行當不投資怎麼可以,雖說大海無情但百分之幾百的利潤能讓人忘卻一切危險。

    就這樣鄄城城外的流民直接被分流到四個鎮子裡面,將所有隱患消失於無形,反倒為鄄城憑空增添了近十萬百姓。對於別的縣城來說也許是負擔,但對於武大郎來說都是勞動力,未來的財富和立身之本所在。

    本來一切事情都妥妥當當的鄄城讓武大郎總算能放下心來,不過才沒安穩幾天便迎來了梁山上面的兄弟,要向武大郎借鼓上騷時遷一用。

    武大郎當然知曉他們的目的,便直言事前早已出發在大名府等候眾位兄弟,一起去救得盧員外。至於武大郎為何會知曉的理由,當然是裝神棍掐指一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