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雄

龍騰世紀 第二八六章 沙場點兵 文 / 華岳青陽

    雄踞青海湖畔的伏俟城,曾經是吐谷渾人的王城,所以整座城池的規模要比小小一座綏戎城大了許多。

    杜希望當初擔任鄯州都督的時候,伏俟城還在吐蕃人的手中,所以他並沒有機會入城一觀。如今站在這座經歷戰火不久的城池之下時,杜希望實在無法想像當初的綏戎軍是如何僅憑七百騎便奪下了這座城池的。

    相比於牆高城厚的鄯城和湟水城,吐谷渾人當初修建伏俟城的水準還是差了一些,不僅把伏俟城修築的毫無特色,而且整座城池的防禦能力也很一般。

    但是,自從週二接手伏俟城之後,為了確保神威軍在海西地區有一座堅不可摧的大本營,他從大唐內地招募了大量的建築工匠,一天也不停歇地加固和翻修著伏俟城。

    如今,時間已經距離週二入主伏俟城有一年之久,整座城池也終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映入杜希望眼中的伏俟城,實際上已經不是昔日的伏俟城。整座城池比之一年前加厚了一丈,加高了一丈五尺,原本直溜溜的城牆外圍,還修築了至少不少於三十個的馬面。

    除了添築了能夠形成自上而下立體攻擊的馬面,城牆上端還新修築了好幾座角台和角樓,添加了密密匝匝的女牆垛口。在每座角台之上,則擺放著令人膽寒的大型床子弩。

    這種弩,可以將長達一丈多手臂粗細的弩箭射出五百步之遙。乃是克制各種大型攻城器械的超級凶器。

    更讓人覺得無語的是,伏俟城加固至今,工程仍未結束,按照週二的設想,不僅要在正西的城牆中央修築一道雄偉的正門,還要在城門外修築一座超大型的甕城。原本可供人馬同行的南北兩座城門之外,則同樣修築外城郭,今後用來安置附近的屯戶。

    杜希望是帶兵打仗的行家,所以當他由遠而近地仔細觀察了伏俟城的防禦之後,這才無法想像週二當初是如何奪下這座雄城的。在杜希望看來。莫說是七百騎兵。以伏俟城這種變態的防禦程度,就算是七萬大軍齊聚城下,沒有個幾天時間的強攻,也不見得能夠拿下這座城池!

    週二看到杜希望和其餘眾將都是一臉驚愕和難以置信的表情。心裡自然十分得意。他也不做解釋。只顧著帶領眾人向城中的大校場走去。

    不等週二他們入城之前。站在高高的角樓上負責瞭望的雷萬春,便不斷地將「觀摩團」的行止報告給魯大勇,好讓魯大勇領著一萬士卒在校場上做好迎接檢閱的各項準備。

    週二進城的時候。魯大勇正站在高高的點將台上對著士卒們進行動員:「孩兒們,讓你們在人前露臉的機會來啦!就在今日,新任鄯州都督杜大人帶著各軍統領親臨伏俟城,前來檢閱神威軍。」

    「大家經過了半年的苦練,如今已經不再是什麼也不懂的普通老百姓,你們是堂堂大唐邊軍戰士,你們是無往不勝的神威軍一員!待會演練時,一個個都把眼睛給我瞪圓了,把腮幫子給我咬死了,把全身上下的力氣都使出來,把殺氣全都爆發出來!」

    「大家今日若是表現上佳,本將承諾給每人多加三天年假!如果在杜大人面前丟了周將軍的臉,三天沒有飯吃!」

    台下的士兵都是精挑細選的老實青壯,他們平時訓練的時候就很聽話,如今聽說好好表現可以多三天假期,而偷奸耍滑則要餓三天的肚子,頓時一個個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只等杜都督來時好好表現一番。

    不多時,鄯州都督杜希望在眾將領的前呼後擁下闊步走上了點將台。

    有道是:兵過一萬,無邊無沿;兵過十萬,扯地連天。

    如果行軍時每排並列五名士兵,前後兩列之間的距離為兩米,那麼一萬人的隊伍便是四千米的長龍,也就是八里長。這還沒有算戰馬和車輛需要更大的前後距離。

    那麼,一萬士兵在集中列隊時,大概又需要多大一塊空地才能擺得下呢?

    按照一名士兵至少佔地一平方米計算,一萬士兵需要佔地一萬平米,正好是一公頃,也就是十五畝。

    伏俟城內的這處大校場佔地有兩百多畝,可以容納數萬士兵同時在內操練,所以一萬士兵整整齊齊地列陣於點將台的正下方時,並不覺得擁擠,反倒讓人覺得有些空曠!

    一萬人被魯大勇分為了十個並列的小方陣,相鄰兩個方陣間隔五步,每個方陣排頭站立著二十五名身形最為健碩高大的士兵,從前往後數去則是整整四十列。

    來自後世的周承業,上一世最喜歡看的畫面便是國慶大閱兵的分列式,而他本人也數次參加了閱兵式,對於單兵隊列動作和大規模的閱兵式整個流程十分熟悉。這一世,他有機會成為一軍之首,萬人統帥,當然不會忘記將麾下士兵好好地調教一番。

    站在高高的點將台上向下看去,只見一萬神威軍士兵衣甲鮮明、精神抖擻,橫縱豎直的就像被一刀一刀切出來的豆腐塊般齊整,在視覺上的衝擊力那是相當的給力!

    杜希望開口問道:「周將軍,吾觀台下將士是以千人為陣,每陣有四十列,每列有二十五人,對否?」

    周承業大聲回答:「啟稟都督,正是如此!」

    杜希望滿意地點點頭,接著說道:「如此甚好,也就不用本督手持花名冊抽點人數了!如此列陣,任何一個方陣之中哪怕是缺少一人,立即便會露出破綻,根本無法掩飾。」

    其餘將領趁著這會兒功夫,已經在心中默默地對神威軍台下列陣的人數進行了核對,確實是十個千人方陣,每陣不多一人,不少一人,看得清清楚楚。

    杜希望話鋒一番,忽然說道:「雖然一萬士兵足額滿編,但也難保裡面是不是有城中百姓被臨時拉來冒充士兵!」

    眾將聽了這話,心裡都是猛的一抽。

    大家都是明白人,只看台下士兵列陣的氣勢、站姿、身形和年紀,便知道這一萬士兵絕對是實打實的正規部隊,絕對不像是有老百姓摻雜進來。

    軍紀嚴明如神威軍都尚且被杜希望如此懷疑,其他各軍或多或少都有吃空餉的問題存在,若是今日杜希望是到他們的軍中進行抽查,豈不是露餡了?

    老杜這一句話,頓時讓身後眾將領緊張了起來。

    周承業卻是不急不慌,甚至一臉的輕鬆。他大聲說道:「啟稟都督,末將有一個辦法,可以證明台下一萬士兵皆是久經訓練的正規士兵,而非臨時拼湊冒充的地方百姓!」

    「哦,不知周將軍有何高招?」杜希望面無表情地問道。

    「請都督隨意抽取台下某個方陣,某幾列的士兵,讓他們出列進行操演,若是這幾列士兵的操演不能做到整齊劃一,動作規範,那就說明他們當中有人冒充!」胸有成竹的週二說道。

    「好,此法可行!」

    「第二陣第七排,全體出列!」

    「第五陣第十三排,全體出列!」

    「第六陣第二十一排,全體出列!」

    「第九陣第三十九排,全體出列!」

    杜希望隨口點出四排士兵,正好是一百人。

    被點到的各排士兵,在排頭的小隊官帶領之下,立即操起各自的兵器,以一路縱隊的方式魚貫跟進,迅速從千人方陣之中跑到了點將台下,然後很快又站成了一條筆直的橫隊。

    四列橫隊便在點將台下十幾步開外,台上眾人可以清晰地看見士兵的臉龐。

    這四個排面從出列到再次按先後順序列隊完畢,沒有出現任何一個雜音,只有四名小隊官下達的那幾聲口令,依次為:「向右轉」、「跑步走」、「立定」、「向左轉」、「向中看齊」、「向前看」。

    來自後世的標準化隊列口令,清晰直白,乾淨利索!

    因為杜希望是按照前後排的順序,隨機的在某個方陣的十排之中抽取了一排,所以第七排的士兵平均身高要比第十三排的高出來一些,同樣第十三排的又比第二十一排的高出來一截。

    看著台下軍容嚴整、表情嚴肅的一百名士兵,杜希望內心之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這次來伏俟城,他實際上是要為週二正名的,只要神威軍大面上能夠做到過得去,他都不會故意找茬。但自從他踏入伏俟城後,便被眼中所見一次又一次地震撼,以至於現在都忘記了來時的初衷。

    窺一斑,而見全豹。杜希望剛才真的是隨口點了四排士兵出列,並沒有暗中與週二打下什麼埋伏。既然這四排士兵可以做到如此整齊劃一,那麼面前的一萬人也就可以做到!

    一支部隊有沒有戰鬥力,主要是看其在戰場上與敵遭遇時的表現。但毫無疑問的是,一支紀律嚴明、令行禁止、整齊如一的部隊,絕對要比一支紀律渙散、各行其是的部隊更有戰鬥力,也更加的堅不可摧!

    杜希望為了徹底地「教育」身後各軍將領,於是轉身對眾將說道:「你們每人也隨意從台下方陣之中抽點一列出來,看看神威軍是不是真的做到了萬人如一!」

    眾將領此時心中已經慚愧的不行,但礙於老杜的面子,只好隨口亂點一個排面交差。

    不多時,又是幾列隊伍像剛才已經出列的那四排士兵一般,只用了六個口令便迅速地在台前列隊完畢。

    ps:感謝書友「三六九九九」一如既往的支持!感謝書友egretwang的打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