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雄

第一卷 不辭長作嶺南人 第二五四章 大勇之勇 文 / 華岳青陽

    一場硬碰硬的惡仗在蒙谷南端結束。

    這一戰,吐蕃人的千騎隊抱著必死之心,誓要衝破唐軍的阻截,殺出一條撤退的生路。

    這一戰,綏戎軍的八百壯士毫不畏懼,憑借周密的戰前佈置和精確無誤的團隊配合,硬生生地將攔住了吐蕃人南撤的步伐,而且還逼的吐蕃主將達撲楞後撤五十里!

    出身於濮水岸邊的頓丘「土鱉」南霽雲,憑借這一仗的赫赫威名,從此踏上了叱吒風雲的征戰之路。

    與南霽雲有著相似經歷的,還有哥舒翰,還有主將周承業,還有綏戎軍副將魯大勇。

    按照周承業的佈置,魯大勇帶著七百五十名士兵經過數天的行軍,抵達了大非嶺南麓靠近莫離驛的東側位置。

    大非嶺呈東西走向,赤嶺呈南北走向,在莫離驛附近垂直交叉,形成了一條巨大的隘口,正是唐吐兩國官方人員每年來往的必經之地。

    當初,吐谷渾部落還在時,附庸於大唐帝國,唐軍於是在此地修建了一座驛站,取名為「莫離驛」。

    「莫離驛」,意味莫要離開此驛站再向南去,因為南面便是凶殘的吐蕃人。一旦踏出莫離驛,就算你貴為文成公主,也是終生難以回故土!

    如今,吐蕃人幾乎佔據了吐谷渾的全境,當初作為大唐和吐谷渾兄弟友誼象徵的莫離驛,自然也落入吐蕃人的手中。

    魯大勇率領的這支部隊,接受的任務是阻截和拖延從莫離驛南面趕來救援的吐蕃部隊。而想要順利完成任務,快速拿下莫離驛便顯得至關重要。

    莫離驛聽著只是一座驛站。實際上經過吐蕃人的多年經營,如今已經是座小型的城塞,裡面長期駐守著吐蕃人的兩千士兵。如果從正面發動攻擊,姑且不論能否獲得成功,單就唐軍自己的損失,也不是魯大勇願意承受的。

    如何巧妙地奪下莫離驛,周承業在魯大勇率軍離開時有過專門的交待。但戰前謀劃畢竟還是計劃,究竟能不能落到實處。能不能完美實現,還得靠具體的執行者正確判斷,臨機處置。

    來到莫離驛附近三十里處時,魯大勇將部隊藏在了山坳之中,在佈置好了伏擊圈之後,他派出五十名警衛隊員扮成吐谷渾人,然後將沿路抓獲的十幾個吐蕃探子一起帶走。

    這五十名警衛隊員騎著馬來到莫離驛前。然後當著城塞之上的吐蕃守軍破口大罵,不等驛站內的吐蕃士兵衝出來報復,先當著人家的面將十幾個吐蕃探子的腦袋給砍了下來。

    不但如此,隊員們還故意冒犯吐蕃人的忌諱,對死去的吐蕃探子的屍體進行肆意地鞭笞,衝著城頭的吐蕃士兵做出各種侮辱挑釁的動作。

    這一下。警衛隊算是狠狠地捅了馬蜂窩,順帶著還給吐谷渾人來了個栽贓陷害。

    氣急敗壞的吐蕃守軍聚齊五百人馬,紅著眼睛衝出驛站,恨不得將這幾十個膽大妄為的吐谷渾賤胚子碎屍萬段。

    驛站外的隊員們外表看起來猖獗肆意,但卻緊緊地盯著吐蕃人的反應。一看見對方有大隊騎兵衝出,趕緊掉頭就跑。直奔魯大勇主力設伏的地方而去。

    三十里的路程,在騎兵高速的奔行之下,小半個時辰便可以抵達。

    一向都是趾高氣揚騎在吐谷渾人頭上作威作福的吐蕃人,何曾遭受過今日這般的挑釁和欺辱,所以他們出驛追逐的這五百騎兵,個個都是驛中精銳,這些吐蕃騎兵心中都已發下誓言,必須將前方逃逸的那幾十個大膽狂徒全部抓住,然後千刀萬剮,五馬分屍,這樣才能抵消大家心頭的怒火。

    魯大勇藏身在兩塊岩石的後方,用望遠鏡仔細觀察著遠方的塵土灰柱,估算著來敵的數量。

    「傳令兵,立即傳我號令,命令各營做好接戰的準備,此次敵軍出動了至少五百騎兵力,是塊又大又肥的硬骨頭!」

    很快,五十騎「倉皇逃竄」的吐谷渾人在設伏的唐軍士兵面前縱馬飛馳而過。看馬背上這群扮豬吃老虎的傢伙那副認真的模樣,兩邊設伏的士兵都在心裡暗罵了一個字——「操!」

    不等大家繼續腹誹,吐蕃人的大隊騎兵緊隨而至。

    身在高處的魯大勇大吼一聲:「起!放!」

    「起!」是對長槍營設置絆馬索的士兵而言,「放!」是對弓弩營準備射擊的士兵而言。

    兩條命令簡潔至極,但卻是事前演練過許多遍,絕對可以保證迅速無誤。

    一身沙礫和灌木掩蓋著的長槍營士兵們狠狠地拽緊了手中細密而有結實的繩索,頓時將高速奔行的吐蕃騎兵摔了個人仰馬翻;早已拉弓上弦的弓弩手們,在吐蕃人墜馬的下一刻,一起鬆開了手中緊繃的弓弦。

    脫弦的利箭,毫不留情地向吐蕃人傾瀉而下,瞬間便奪走了近百條鮮活的生命。

    氣勢洶洶的吐蕃人,忽然遭遇了伏擊,頓時慌亂起來。

    魯大勇想要趁此有利時機擴大戰果,於是一聲暴喝,提著長刀從藏身之處跳了出來,然後大聲命令說道:「長槍營,刺!輕騎營,圍!」

    已經完成了羈絆任務的長槍營兩百士兵,迅速操起身邊鋒利的長槍,朝著就近倒地的吐蕃人狠狠地刺去,一槍一個血窟窿,一槍就奪走一條性命。

    早就看得眼紅的兩百輕騎兵,接到魯大勇的命令之後,迅速從吐蕃騎兵的身後圍攏過來,抬起手中的連射短弩,朝著尚在混亂之中的吐蕃人一陣猛射。

    身穿板甲和掩面頭盔的魯大勇,一馬當先衝在前面,將長柄的斬馬刀揮舞的如同一座小型風車,凡是挨到的吐蕃人,不是手斷便是腦袋掉,端的是銳不可當。

    方纔還在瘋狂逃命的五十「吐谷渾人」,不知何時已經調轉了馬頭,他們堵在僥倖衝出伏擊圈的數十個吐蕃人面前,此時再也看不見絲毫的膽怯和畏懼,而是露出了凜冽的殺機!

    在勇猛的魯大勇的親自率領下,一場漂亮的伏擊戰很快結束戰鬥。唐軍憑借一倍半的兵力和精心設計的埋伏,全殲了五百衝出驛站的吐蕃騎兵。

    如果仔細分析一下魯大勇採取的方法,竟然與哥舒翰在伏俟城外伏擊吐蕃北門守軍的計策異曲同工。兩次漂亮的伏擊,都是充分利用了吐蕃人驕傲自大的心理,通過出其不意的迎頭痛擊,迅速將小股的吐蕃部隊吃掉。

    如果再加上南霽雲在牛心堆第一次殲滅的五百吐蕃先導部隊,那麼周承業派出來的三支隊伍,都是以全殲吐蕃五百騎兵為首戰的目標。

    這就是在先進的軍事理論指導下實現的精確勝利。早在幾個月之前,周承業便讓人暗中收集吐蕃人作戰的特點和規律,然後發現了吐蕃人習慣於以五百騎或者一千騎為單位,在接戰之初發動迅速的試探性攻擊。

    如果遇到弱小的敵人,那麼五百吐蕃騎兵便可以完成任務;如果遇到的敵人比較難纏,那麼訓練有素的吐蕃騎兵也可以從容地撤走。

    一向以高原雄鷹自詡的吐蕃人,很少遇到過像周承業這種沒下限,不講任何規矩的敵人,所以這次大範圍地吃虧便在所難免。

    周承業不是正人君子的崔希逸,在他眼中,任何計劃和謀略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己方的實力,最大程度低殺傷地方的有生力量而服務,至於其他的所謂信義,所謂人道,統統見鬼去吧!

    如果自己手下的兄弟都死光了,鬼才會跟你講道義、講信義、見仁義!

    消滅了五百吐蕃騎兵之後,魯大勇讓部隊稍事休息之後,立即更換了另外一處全新的設伏地點,然後讓五十名充當誘餌的隊員帶著一些被活捉的吐蕃士兵再度出擊。

    當駐守莫離驛的吐蕃官軍看到自己的同僚被人拴在馬後,生拉硬拽地拖過來時,可想而知他們心中的怒火該有多麼的熾烈和難耐。

    不過,莫離驛吐蕃主將也不是沒腦子的蠢貨,他已經想明白了前後這些事情之間的關聯,所以死死地壓制著手下的部隊,嚴令大家不得擅自出城追擊。

    能將己方五百人一口吞下,對方一定是有大部隊在莫離驛附近隱藏,就算這次派出一千人去追擊,又能如何?到時候,駐守莫離驛的部隊僅剩五百人,萬一敵人來個調虎離山,豈不是後果更加嚴重?

    在驛站前面挑釁無果之後,警衛隊員們乾脆利索地砍掉了吐蕃俘虜的腦袋,然後在城頭吐蕃士兵那可以殺人的眼神中揚長而去。

    第二天一大早,吃飽喝足的隊員們再次拖著十幾個吐蕃俘虜來到莫離驛前,依舊用吐蕃話語罵著不堪入耳的句子,依舊做出各種侮辱性的動作,然後再砍下吐蕃俘虜的腦袋,吹著口哨離去。

    到了第四天的時候,吐蕃人的第一支從南而來的援軍抵達了莫離驛。早已忍耐到極致的驛中吐蕃士兵,像被人割了老二般發出只有野獸才有的嘶吼聲,咆哮著向五十名隊員們瘋狂追擊。

    捅了馬蜂窩的隊員們,似乎早有心理準備,頭也不回地直奔石堡城方向而去。

    這一下,原本還在鬱悶著無仗可打的白秀峰將要收穫意外之喜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