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雄

第一卷 不辭長作嶺南人 第二二九章 力士身世 文 / 華岳青陽

    爺倆閒扯了一會之後,轉到了書房裡面繼續說話,這次談到的卻是十分深入和具體的內容。

    「再有一年,老夫就該從中書令的任上下來了。」張九齡有些意興闌珊地說道。

    周承業並不意外地問道:「非下不可麼?皇帝是什麼意思?」

    「陛下還是想讓李林甫接替首相之位,讓張守珪和牛仙客從邊關入朝,分別擔任副相。至於老夫麼,應該是官升一品,授予左丞相這樣一個官職。」

    周承業知道左丞相這個位置雖然聽著官大,但卻離開了朝廷中樞政事堂,成為政事顧問性質的榮譽官銜。雖然還在京城之中,但卻沒有中書令手中的權力大。

    而且,張九齡如果真能榮升為二品的留京大員,那也算是改變了晚年的命運。因為在週二的記憶中,張九齡明年會因為一系列的事情被罷相,然後在短暫出任右丞相數月之後,因為周子諒彈劾牛仙客一事而被貶為荊州長史。

    荊州長史不過是一個從五品上的官職,如何與左丞相這樣正二品的官職相提並論?

    如今,周承業的羽翼尚未豐滿,如果讓李林甫順利上位,今後這壓力可就山大了!

    「可不可以爭取一下,讓牛仙客出任副相,但把張守珪的那個位置讓給嚴挺之,這樣我們在中樞還能說上話。」

    按照張九齡的想法,其實他既不贊成讓李林甫接替自己的主相之位。也不贊成牛仙客和張守珪從地方節度使位置上入朝為相。原因無他,只因為這三人都不是科舉進士出身,其中李林甫是門蔭得官,牛仙客和張守珪則是行伍出身。

    老張別的都好,就是看不起沒文化的同僚。周承業這個不務正業的貨,如果不是肚子裡面裝著幾百首名家名詩,也不會受到老張的待見。

    現在,周承業提出的這個方案,也算是個折中的辦法。李林甫力保牛仙客,張九齡舉薦嚴挺之。皇帝考慮到老張這麼多年來辛辛苦苦為自己辦事,同意的概率就會上升許多。

    見張九齡還是有所猶豫,周承業於是說道:「我讓父親彈劾一下張守珪,就憑安祿山這次出戰不力的事情就夠他喝上一壺了!而且,據我私下瞭解,張守珪犯的問題可不止這一項。至於牛仙客此人,雖然肚子裡面的墨水比較少,但卻也是有能力的,而且比較老實忠厚。就算入朝為相,未必就會鐵了心地跟李林甫站在一條線上。」

    張九齡點頭。說道:「如今也唯有如此了。你是不是接下來還要去高力士府上?」

    「正是!我覺得這件事情如果有高力士從旁相助,把握會更大一些。」

    「中樞如果只有挺之一人,還是有些單薄,如果能讓你父接替挺之空餘出來的尚書左丞之位,那就更加穩妥一些。」

    張九齡擔任中書令,專門提拔了嚴挺之擔任尚書左丞之職,相當於是尚長,可謂是他這些年為相的左膀右臂。

    周承業撮著牙花說道:「我父如今不過是六品的侍御史,如何才能在一年之間青雲直上地爬到正四品的高位之上呢?」

    張九齡淡淡一笑。說道:「看似不可能,其實也是事在人為。只要你讓皇帝陛下大大地高興一把,說不定他看在你的面子上,就會把這個位置給你父親先預留著!」

    張九齡所謂的預留著,無外乎兩種情況,一是讓嚴挺之擔任副相,然後繼續兼任尚書左丞之職;二是先給周子諒擢升到正五品的諫議大夫。然後讓周子諒代理左丞之職,等到過兩年周子諒的資歷勉強達標,則正式授權和任命。

    周承業被張九齡這麼一提醒,腦子裡面飛快地轉動起來。

    如何才能讓李隆基大大地高興一把呢?

    送皇帝一大筆錢?貌似整個國庫都是人家李隆基的。

    拋出幾件驚世駭俗的大殺器?都送給了李隆基。以後自己玩什麼?

    拉一回皮條,把楊玉環送到他懷裡?貌似楊玉環現在還不夠「白肥美」,加之武惠兒還沒有掛掉,暫時輪不到。

    帶著大軍把吐蕃給平了?那還不如去拉皮條!

    周承業想了半天,結果是茫無頭緒。

    「義父,這個難度實在太大了一些,孩兒駑鈍,還請指點迷津。」

    「不是你駑鈍,是你對我們哪位皇帝陛下還不夠瞭解!」

    周承業還是似懂非懂,一片茫然。

    張九齡於是說了一句莫名其妙的的話:「聽說李林甫最近跟武惠妃走的很近,看樣子後宮那位真的動了換太子的心思。」

    周承業仔細琢磨,忽然眼前一亮,起身沖張九齡拜謝說道:「多謝義父指點!」

    張九齡頷首,笑而不語。

    從張府裡面出來之後,周承業又馬不停蹄地趕往高府。

    高力士是皇帝身邊的內府大管家,雖然在皇城之外有自己的府邸,但卻是十天半個月的都不會回去一趟。對於沒「鳥」的男人而言,家的概念真的很淡很淡。不過今天老高專門跟李隆基請了假,回到府裡等候週二前來問候。

    周承業見了高力士之後,少不得一番熱情洋溢的客套,然後將自己在鄯州從波斯商人和大食商人手中淘換回來的好東西一箱一箱地抬了進來,最後再將四個機靈懂事的孩童領到高力士的面前。

    高力士頂不住週二這個熱情大方,急忙說道:「二郎這是作甚!來就來了,隨便帶些隴右的特產就好,為何還要這麼破費!」

    周承業笑著說道:「也沒有多麼金貴,當時看到了覺著好。便想著給高將軍帶一份回來。至於這幾個僕童,雖然還顯稚嫩,不過他們,懂得規矩,還能做一些可口的小菜,最適合在府中侍奉夫人。」

    高力士是明媚正娶有老婆的人,他被封為左監門衛大將軍,他老婆自然就是高高在上的夫人了。

    老高也是消息極為靈通的人士,他本人手下就有一支秘密部隊,專門替皇帝在各地打聽消息。所以自然知道週二昨天還在承恩樓上為了這些孩子們而揍過安祿山。如今週二客客氣氣地送來了四個聽話懂事的僕童,足見他對自己的尊敬和重視是發自內心的。

    其實,高力士對於安祿山也是挺膩味的。

    據史書記載,老高曾經不止一次地在李隆基面前提醒要防止安祿山擁兵自重,造反叛亂。除了提醒皇帝提防安祿山,高力士還曾提醒過皇帝不要將所有的權力都交給李林甫,還提醒皇帝注意楊國忠在討伐南詔時欺上瞞下的事情。

    可以說,高力士的這些提醒,或多或少地都曾影響過李隆基。只是因為老年李隆基有些剛愎自用,聽進去的不夠。所以才導致了各種問題不斷積累,以至於後來大爆發。

    一個主相、一個大內總管都對安祿山此人不待見,而且還都挺護著周承業,所以週二昨天把安祿山痛揍一頓自然是嘛事沒有。

    寒暄過後,高力士於是問道:「二郎這次返回長安呆多久?」

    「呆到明年開春以後,我還回鄯州去。皇帝最是重視軍功,我雖然蒙他眷顧,但從未沾沾自喜。我還是去邊境上一刀一槍地搏個功名回來,這樣做人做官都有底氣!」

    高力士本來就是個能帶兵打仗的猛太監。所以對於週二從軍報國的做法非常支持,讚許地說道:「二郎能這麼想就對了。你年紀輕輕便受到聖上的垂青,這是千萬人都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但你絕對不能以此為傲,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我天天侍奉在聖上身邊,可得清楚,陛下對你有大期望!」

    「謝謝大人對小子的提點!承業會忠於用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給別人看!」

    「這次返回長安。都有什麼打算?」

    「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事情。一是確定明年生意上的事情,二是想穩固一下周家在長安城的地位。您也知道,如今周家雖然看似風光無限,但論起底蘊和實力來。跟京師許多世家根本無法相比。」

    「嗯,你能看的如此清楚透徹最好不過。我的祖上本姓馮,乃是北燕皇族,若論起血脈來,絲毫不輸於如今的五姓七望。奈何天道循環,最終難逃覆滅命運,每每思之,我都是心如刀絞,痛苦難忍。」

    高力士說道這裡,面露悲切之色,似乎是想起了許多不堪回首的往事。

    周承業為了結交高力士,私下裡可是把高力士的過往打探的清清楚楚,此時聽到老高回憶往事,便靜靜地坐在一邊用心傾聽,也不多言。

    說起來,高力士的出身確實非常高貴,他的本名叫馮元一,在家族中排行老三,他的祖上則是北燕皇族。馮氏一族在南朝宋時,從北方遷居到嶺南,與嶺南豪族世家冼家通婚,從此世代佔據嶺南,在南朝及隋朝時期,屬於雄霸一方高度自治的政權。

    高力士的爺爺的奶奶,也就是高祖母冼夫人曾經是統一嶺南的女英雄。等到隋朝覆滅之後,高力士的曾祖父馮盎於是歸降唐朝,但仍然對嶺南地區享有相當的自治權。

    這樣雄霸一方的世代豪門,自然會遭到大唐朝廷的忌憚和打壓。

    馮盎生前被人誣告謀反。於是他只好將兒子馮智戴送到京城做人質,又忠心助唐平定叛亂。但是朝廷還是不能容忍馮家在嶺南的龐大勢力,等到馮盎死後五十年,唐朝以謀反之罪誅殺了高力士的父親馮君衡,馮姓一門則全部籍沒為奴。

    幼年時的高力士便是在此案中受到株連而慘遭閹割,並被改名為「力士」送進了宮中。和高力士同時入宮的另外一個兒童名字叫「金剛」。之所以取「力士」和「金剛」這樣佛教寓意明顯的名字,無外乎是辦事之人為了取悅當時信仰佛教的女皇武則天。至於改姓為「高」,則是因為入宮後的馮元一被宦官高延福收為養子的緣故。

    ps:青陽感謝楓小刀書友每天不斷的打賞,感謝花間磐石書友的月票支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