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雄

第一卷 不辭長作嶺南人 第二零二章 刮地皮的冊婚使 文 / 華岳青陽

    在楊玉環正式出閣之前,宗正寺就已經按照「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的「六禮」程序,依從皇室婚儀舊例執行,只是到了最後一步「迎親」時,換成了「冊封」儀式。

    皇室所謂的冊封儀式,在楊家看來便是嫁女之期了。因為到了這一天,從長安趕到洛陽的冊婚使會在楊家當眾宣佈蓋過皇帝玉璽大印的冊書,隨後楊玉環接過冊書之後,便要立即隨冊婚使者的隊伍返回長安,進入宮中。

    令周承業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皇帝派出來的冊婚使居然是禮部尚門下李林甫和黃門侍郎陳希烈二人。

    不過如此一來,正好解開了周承業對於吉溫為何滯留洛陽如此之久的疑團。李林甫來了洛陽,高度警惕的周承業立即命令手下人停止了一切針對楊萬頃和吉溫的行動,踏踏實實地呆在楊家府中,只待冊妃儀式完成之後再做打算。

    洛陽乃是大唐東都,昔年女皇武照在位之時,曾經將洛陽升為國都而將長安降為陪都。李隆基登基以來,也曾前後五次移居東都,在洛陽主政合計十年以上。

    此時的大唐帝國,依然是兩京並重,「三秦九洛,鹹曰帝京」,在李隆基的眼中,洛陽依然是第二首都。長安和洛陽,作為大唐帝國的左右心室,交相輝映,共同撐起了開元盛世的天空。

    從西京長安前來洛陽的冊婚使隊伍,進入洛陽之後。便受到留守東都的河南府尹親自迎接,直接住進了皇家宮闕之中。

    河南府尹乃是從二品的朝廷大員,向來是由皇族之中的藩王擔任,乃是十分尊貴且有實權的職位。李林甫如今官居正三品,卻受到河南府尹如此的重視,可見其在大唐官場上的權勢日益強大。

    留守洛陽的都畿道官員,聽說宰相大人親自前來洛陽擔任冊婚使,於是按照官職高低排著長隊去拜會李林甫。

    既然是來拜見,這群官員手中自然少不了要帶些見面禮,意思意思。

    外人不知道的是。這些官員口中的「意思意思」,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他們一個個單獨面見李林甫時,帶進去的雖然只是一些小包袱、小箱子,可這些包袱與箱子裡面裝的不是黃金便是珠寶玉石,至於白銀和銅錢之類的財物,壓根就拿不出手。

    更有那求官心切的官吏,在袖袋之中藏著厚厚一摞的地契,臨走時往李林甫的面前一放,彼此之間就心照不宣了。

    此前已經得了消息的吉溫。在洛陽城外迎住李林甫之後,便跟隨他住進了皇家園林之中。卻是正好躲過了曾其亮等人精心佈置的一場刺殺。

    吉溫這段時間,留在洛陽,是在為李林甫充當掮客,暗中與洛陽官場上的各路官員私下接觸,點撥一下這些官員,當李相來了洛陽之後,該如何走動和結交。

    等到官員們送來財物之後,吉溫又負責替李林甫分們別類的記錄下來,然後將黃金歸於一起。將地契歸於一疊,將玉石珠寶歸於箱匣。

    本來,李林甫對於這些黃白之物是不甚在意的,但自從週二在長安城內大肆斂財之後,李林甫發現很多時候自己需要用錢的地方多了起來,原本的那些灰色收入已經難以為繼,所以只好打起這種「刮地皮」的主意。

    若是週二知道自己將李林甫都逼到了四處刮地皮的份上。一定會大笑不止吧?

    週二雖然不知道李林甫來洛陽收受了多少賄賂,但從身邊人不斷向他報告回來的訊息分析,他也知道這次李林甫是狠狠地撈了一大筆。如果真要估量數目的話,只怕不下十萬貫之巨!

    相對於李林甫的大肆收受賄賂。冊婚副使陳希烈就低調自律許多,不僅將住的地方選擇在距離李林甫那處院落很遠,而且早早地便關門閉戶,不見外客。

    如此以來,倒方便了李林甫在夜間繼續自己的無本買賣。

    偵知此事的周承業,也不在乎別人的感受,直接拎著幾罈好酒,帶了一些酒菜,直奔陳希烈所住的地方而來,也不知對看守院門的官兵說了什麼話,竟然大模大樣地就走進了陳希烈的院子。

    陳希烈此人,於書無所不覽,尤精玄學,還是當時頗有名氣的詩人。開元中期,經常在宮中向李隆基講解《老子》和《周易》。等到張九齡升任宰相之後,他便遷至秘書省監,代張九齡判集賢院事。李隆基只要有所撰述,必定是經他之手。

    年中,李隆基親自批注的《老子經註疏》在大唐刊印「出版」,其中便有陳希烈的很大功勞在裡頭。當然了,老陳是不會對外人說自己其實當了大唐皇帝的御用神槍,這種事情若是說出去,他也就別想在官場上混了。

    老陳雖然沒有得名,但是一貫大方豪爽的李三郎也沒有虧待於他,這次官吏任職調整,便將他升為黃門侍郎,而且還給了這份冊婚使的肥差。

    可惜,陳希烈是位謙謙君子,雖然知道官場上這些迎來送往的勾當,但還是辜負了大唐皇帝陛下的好意,躲在驛館之中當起了寓公。

    同為冊婚使,雖然分正副,可別人門前車水馬龍,自己門前可以羅雀,這樣的待遇還是讓陳希烈心裡有些隱隱不快。

    正當老陳在屋內鬱悶之時,忽然聽到門外有人大聲喊道:「四門助教周承業特來拜會陳侍郎!」

    週二這聲喊,足以傳出去好幾里遠,肯定是讓李林甫那邊廂聽到了。

    週二這聲喊也很講究,他頭上有三頂官帽子,見武將的時候可以用司錄參軍,見文人的時候可以用助教,見技術官員的時候可以武庫監事。如今他既然喊出來的是「四門助教」,那就等於是向外人宣佈:我今天是來以文會友的!

    陳希烈聽了週二這聲喊,只覺得渾身上下都很舒坦。就算是河南府尹今晚來見他,也未必會讓他有這種感覺。

    週二雖然官小,可架不住他如今在大唐詩壇的名氣大啊!一代賢相張九齡是週二的義父,詩名震長安的李白和杜甫是週二的至交好友,其餘的諸如老怪賀知章、詩佛王維,還有孟浩然等一大批有名望的詩人也跟周承業有交情。

    素來重名聲的陳希烈,覺得週二雖然只是一人前來拜訪自己,卻勝過洛陽官場許多的爭名逐利之輩,於是當日夜裡與周承業開懷暢飲,偶爾還有佳句吟出。

    整個洛陽官場都在拍李林甫的馬屁,可小小的週二偏偏就是不鳥某人,從冊婚使隊伍進入洛陽以來,楊府上下連個人影都沒有去見過李林甫!

    按照週二的說法,這叫做把架子給端穩咯!

    我楊家嫁的是王妃,不是嫁給你李家的兒媳婦,你李林甫雖然貴為宰相,可我楊家今後還是皇親國戚。有種你敢把那道皇帝親自用印的冊書扣住不發麼?

    李林甫是李隆基欽點的冊婚使,也是武惠兒暗中屬意的正使人選,他當然不至於為了這點雞毛蒜皮的事情,就明面上跟楊家人不對付。李林甫不僅沒有生氣,而且還是興高采烈、滿臉笑容地帶著人來了楊家。

    開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楊家一族和親戚好友們擠擠嚷嚷地集中在楊家府上,恭候冊婚使的到來。時辰剛到吉時,遠處便傳來了鼓樂喧天的聲音,楊玄璬率家人迎出門外,便看見風度翩翩的李林甫和一臉莊重的陳希烈在儀仗的簇擁下款款走來。

    兩位冊婚使者身後跟著一幫使者、持節者、贊禮者、持冊案者等人,他們被迎入楊家府宅之後便各就各位,有女相人將楊家四娘玉奴從後院中引出,經過一番繁文縟節的程序禮儀之後,李林甫大聲宣讀了皇帝的冊書。

    待到冊書宣讀完畢之後,女相者將楊玉環引至李林甫的面前,親手接過李林甫遞出的冊書,從這一刻起,十六歲的楊玉環便成為壽王李瑁的正牌王妃。

    人群之中的楊玄璬顯得非常亢奮,他覺得養女玉奴今日一躍入龍門,不僅是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今後攀上了武惠兒這根高枝,楊家人在官場上一定會迎來一個大豐收的好季節。

    相比於楊家人的激動興奮,這幾天連續忙碌有些精力不濟的周承業,則是躲在遠遠的角落之中,興致了了地看著面前這場盛大的活劇,心中不知道想著什麼事情。

    始終不曾離開他三步之遙的曾其亮和秦虎等人,則是若無其事地觀察著李林甫身後的幾位武道高手,暗自琢磨著自己倘若某天與其對戰,勝敗的幾率能有幾成。

    隔著許多攢動的人頭,李林甫依然在角落之中尋找到了他特別想要看見的那個人。

    見到週二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李林甫的心中不由冷笑幾聲。

    週二來洛陽,打的是拉攏楊家的算盤。李林甫來洛陽,打的也是拉攏楊家的算盤。雖然被週二搶了一個先手,可李林甫在武惠兒這邊卻得了加分,而且有駙馬楊洄在其中透露消息,接下來週二的如意算盤也得落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