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雄

第一卷 不辭長作嶺南人 第一八玖章 南北禁衛軍 文 / 華岳青陽

    雖然沒有料到拍皇帝的馬屁會有如此巨大的收益,可是當小林子第二天親自將三封任命文書同時送到周府上時,周承業這位年輕的千牛衛府司隸參軍四門助教武庫署監事表現的卻是十分的低調

    週二的任命文書原本是不需要宮中太監親自送來的,小林子跑這一趟,定然是受了高力士的吩咐而高力士讓小林子跑這一趟,卻是為了替周承業壯膽

    週二的官職雖然是由皇帝親賜,可每年得到皇帝親賜的官簡核去,像他這樣的小官兒在那些真正的大佬面前,根本不算個啥

    比如說左右千牛衛府的兩位大將軍,官居正三品,乃是絕對忠於皇帝的高級武官,平日裡都是跟一些王侯將相們打交道,他們絕對不會對周承業這個小小的司錄參軍有什麼特殊照顧,更不會因為週二是皇帝親賜的小官就會對他青眼有加

    想要明白左右千牛衛府的大將軍為何這麼牛掰,就得先弄清楚千牛衛的機構設置,而想要弄清楚千牛衛的機構設置,就得從非常有名的大唐衛府制度和南北禁衛軍說起

    所謂的衛府制度,便是以「衛」統「府」的簡稱其中「衛」指的是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和左右金吾衛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這十六衛

    所謂的府兵制度,則是一種建立在均田制基礎上的兵農合一寓兵於農的制度失唐在天下各地設置「軍府」也就是折衝府六百多個,「府兵」由各地軍府從所在州縣的農民中挑熏凡是年滿二十的便需入役,而過了六十歲之後則可以免除兵役這些府兵平時在家生產,到了農閒的時候則參與軍事i,練,倒與後世的民兵預備役有些相似

    有唐以來,各地府兵需要到京師長安輪流「番上」當各地折衝府衛士從駐地前往西京長安服役宿衛時,各衛分別統率這些番上衛士作為皇帝的禁軍,番上的週期則根據其所在折衝府距離長安的遠近而定,距離越遠,週期越長

    一旦發生戰事,尚書兵部會調集各地折衝府衛士組成大軍隨統軍大將出征時,而這些被征發的衛士便成為了作戰部隊這樣做的好處是府兵可以自己自足,減輕了國家的財政負擔

    各地折衝府只是負責管理「府兵」的戶籍和日車練,既不能統領「番上」的「府兵」,更沒有戰時指揮權真正統領各地外府之兵的便是十二衛大將軍,其中左右千牛衛府和左右監門衛府的大將軍則統領內府之兵負責皇宮安全,並沒有統率外府之兵的權力

    如此看來,大唐十六衛既是衛戍京師的禁兵,又是統領天下六百五十多個折衝府的領導機構這十六衛居中御外,衛戍京師,是府兵和禁軍的合一

    但需要指出的是,十二衛大將軍對於分散在各道各州的軍府只是「異」,並不具備真正的戰時指揮權一旦進入戰時,是由皇帝臨時委派行軍大元帥作為最高的軍事指揮官

    像郭子儀和李光弼等人,在平息安史之亂時,便十分榮幸地擔任過行軍大元帥這樣的職務

    由於各衛所率折衝府分散各地,平時相互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繫,所以可以有效避免各衛將領擁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問題發生

    十六衛設置於皇城南門尚書省的兵部之中,被後世稱為「南衙禁軍」雖然,十六衛相當於大唐帝國的禁衛軍,但為了限制十六衛的權力,大唐皇帝陛下還有另外一支只聽從他本人調遣的私屬衛隊,這支部隊同樣也被後之人冠以禁軍的稱呼

    這支部隊長期駐紮在皇宮北門,被後世稱為「北衙禁軍」,其下設有左右羽林軍和左右龍武軍,其前身乃是當年曾經追隨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造反的元從禁軍

    南北兩衙的各軍交錯宿衛著帝都和皇宮,相互之間起到了牽制和平衡的作用,這讓身處大明宮中的李隆基心裡覺得十分踏實,晚上也能安穩地睡覺,不再的有人會煽動某支部隊起來造反,革了自己的老命

    實際上,在週二降臨大唐以來,他還從未聽說過禁衛軍這樣的稱呼後世之所以在肥皂劇中動不動就冒出什麼「禁軍,小「御林軍」之類的稱呼,完全就是不懂中國古代軍事制度的人們胡編亂造出來的

    除了在北宋的時候,曾經使用「禁軍」來稱呼朝廷直屬的正規軍隊之外,中國自古以來絕大多數的王朝從沒有直呼禁衛軍為「禁軍」,更沒有出現過「御林軍」這樣的稱號,這個詞完全是民間說書人的杜撰,起源則是西漢孝武帝所創建的『羽林軍……」

    實際上,大唐的軍事制度的真正完備,便是在李隆基的手中實現,而北衙左右龍武軍的成立,也就是前幾年的事情雖然這個時候尚未有人意識到左右龍武軍的成立其實乃是大唐南北衙禁軍發展的一個分水嶺,也是唐朝軍事制度變化的一個重要標誌,但兩世為人的周承業心裡卻是十分明白,南衙十六衛甚至包括左右千牛衛,已經開始走向沒落

    為什麼說左右龍武軍的成立象徵著大唐南衙十六衛的衰落和北衙禁軍的興起呢?只因為南衙十六衛從性質上來講是屬於國家的軍隊,而北衙四軍則是屬於皇帝的私人衛隊南衙十六衛隸屬於尚書省的兵部,戰時需要接受兵部的指揮,而北衙四軍卻是直接聽令於皇帝本人

    雖然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唐所有的軍隊實際上都聽從與皇帝的指揮,但皇帝的命令是直接下達到軍隊還是經過兵部轉達到軍隊卻有著本質的不同

    毫無疑問,從加強皇帝本人的獨裁統治角度來講,直屬於皇帝的私軍自然是越多越好,而屬於國家的軍隊夠用即可畢竟,大唐皇帝就是一個最大的封建地主,在他下面還有許多的大地主中地主和小地主,萬一哪一天這些地主們聯合起來對付皇帝,那麼屬於國家的軍隊就未必會聽從皇帝的調遣

    雖然北衙禁軍在皇帝心目中地位更加重要,但也存在著一個致命的缺陷,隨著後來形勢的不斷發展,這個缺陷便會徹底暴露出來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周呆業受封的這個左牟牛衛司錄參軍的職務,就會發現其實也沒有多大的花頭

    姑且不說千牛衛府根本沒有資格統率外府之兵,在南衙十六衛中排名靠後,單就司錄參軍這個職位而言,在整個左千牛衛府當中,也是屬於沒啥搞頭的位置

    按照大唐規制,左千牛衛府設有大將軍一人將軍兩人,掌管宮殿侍衛及供御之儀仗,負責曹務總判衛事,兩名將軍作為大將軍的副職,從旁協助在兩位將軍之下,還設有左翊中郎將,通劃衛事,掌供奉侍衛

    在這四位將軍下面,有左千牛高級衛士十二人左千牛備身一百人主仗一百五十人左千牛府中的屬官分別有從六品上長史一人;正八品上錄事參軍事一人:正八品下兵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胄曹參軍事各一人

    左千牛府的高級衛士們,他們替皇帝陛下執掌著御刀,屬於高級武官,一般都是從門蔭子弟中那些年輕帥氣的小伙子們當中挑選出來,身上穿著花鈿繡服衣綠執象,為豪門世家子弟在軍隊中起步的第一選擇

    說白了,這千牛衛府的士兵們有點像後世的國旗護衛隊,一個個看著高大威猛帥氣,站殿的時候器宇軒昂精神抖擻,可真要是上了戰超根本就沒法跟那些天天摸爬滾打的野戰部隊的士兵相提並論

    更讓人頭痛的是,這些混在千牛府中的千牛和備身們,大部分都屬於「**」,在他們看來,來千牛衛府當兵,就是一個在軍中陞官發財的快車道大家來到千牛府中,想的不是如何苦練殺敵本領,而是怎麼樣跟皇帝陛下混個臉熟,日後早些得到提拔陞遷

    一些級別高的千牛衛士,甚至足不出長安,便可以混到武官四品的職級,這與那些在邊關奮勇殺敵的基層軍官相比,簡直不知道要幸福多少

    周承業作為司錄參軍,最主要的責任便是監察千牛衛府的官兵,可他不過才是個從八品,不僅在品秩上低的可憐,而且在後台關係上也不佔什麼優勢,所以想要混出一個樣子來,還真不容易

    正因為千牛府中官二代官三代擠擠嚷嚷一大堆,所以千牛府的大將軍和將軍們瞅著這群個個有來頭的傢伙們,心裡何止是一個膩味能夠形容,他們巴不得來一個超級厲害的司錄參軍,狠狠整飭一下衛府之中的風氣,也省得他們總是在兵部被其他諸衛大將軍們笑話

    如今,聽說監察御史家的二兒子要來出任司錄參軍一職,左千牛衛大將軍汝陽王李璡頓時樂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