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輛馬車從正陽客棧出發,向著延祚裡方向而來,前一輛車裡坐著的是周承業和孟浩然,後一輛車裡則是坐著李白與杜甫。
孟浩然今年已經有四十六歲,比周子諒的年紀還要大一點,他是一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樂於奉承和逢迎,這些年來,都徘徊於求官與歸隱的矛盾之中。說他淡泊名利吧,可他與張九齡和王維這種官場顯達多有來往;說他一心求官吧,他總是表現出一副漫不經心和隨遇而安的姿態,根本沒有那種對於官場的熱衷和癡迷。
今日老孟與週二有機會同乘一車,自然要聊一些平日沒有機會說起的私密話題。
「二郎,你對李杜二人有何看法?」孟浩然一張口,便是替朋友在打聽,渾然忘記了自己來長安的目的。
周承業自然對李白和杜甫有著十分深刻的認識,就算他與李杜二人從未謀面,來自後世的記憶也足以讓他對李杜二人做出相對全面和客觀的評價。
周承業斟酌了一番用詞,說道:「太白一方面心中存著尋仙問道以求超脫的信念,另一方面又想在官場上施展抱負,所以此生注定都會糾結和彷徨;子美有聖人君子之風,又有入仕的願望,若是有機會做一名御史諫官,定然能為天下蒼生鳴冤叫屈。」
孟浩然點頭,於是又問道:「依二郎此言,你是不看好太白入官場,卻對子美有一些信心了?」
「太白之才,世上無人可及,如果讓他做官,此生也無法達到九齡公那樣的高度。與其做一個昏昏噩噩混時度日的官吏,我倒是更希望他能做一個名滿天下的詩仙,為盛世大唐多留下幾篇震古爍今、膾炙人口的佳篇來!」
「子美則與太白不同,不僅年紀尚輕,有極大的可塑性,更為關鍵的是子美一直想著入仕。而且關心朝局時事,有理政之才,如果能夠得到簡拔和重用。將來說不定能幹一番利國利民的大事。」
「老孟,不是我說你啊,你成天替別人操心,什麼時候也替自己操一回心呢?你現在這年紀若是再不發力一把。只怕今後都沒有機會涉足官場!」
孟浩然聽了周承業這番話,不由得苦笑著說道:「二郎你說的輕巧,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這官場之中的事情最是玄妙,豈是我想怎麼樣就能怎樣的?如果厚顏強求一番。不過是徒增煩惱而已。」
週二對於孟浩然這番回答感到一陣無力,心想文人的心態果然最難琢磨,一個個自命清高的要命,總盼望著遇到那種真正理解和欣賞自己的貴人來求著喊著來讓他出仕,真以為這世上人人都像謙謙君子一般禮讓三先,在官位面前可以做到淡泊明志麼?
前面的馬車裡孟浩然和周承業談著李杜二人,而走在後面的馬車裡李白和杜甫也正在談論著周家二郎。
杜甫有些不解地說道:「太白兄,我觀那周家二郎也是胸有丘壑之人。為何只是熱衷於市井之利卻不將心思用在求學入仕之上?這樣做。豈不是捨本逐末,自甘趨於下等?」
李白顯然比杜甫閱歷豐富,看人也更加全面和準確一些,他搖頭說道:「子美只是看到了表象,我卻以為周家二郎有鴻鵠之志,如今隱藏形跡在市井之中。只是在積蓄力量和等待時機。如今的大唐官場,哪一個不是想著陞官發財。官商相互勾結?週二年紀尚不及弱冠,如今已經是詩名滿長安。如果再能積攢下一筆富可敵國的財富,等他邁入官場時,你說他的起點該有多高?」
杜甫被李白一語點醒,頓覺豁然開朗,他有些期待地說道:「聽說二郎是九齡公極為看重的後輩,甚至被賢相收為義子。不僅如此,嚴挺之也很賣二郎的面子,高力士似乎也對二郎不錯。我真是好奇二郎小小年紀,是如何與這些人老成精的傢伙交往的?」
「呵呵,子美此語倒是不假,周家二郎在為人處事方面可是老到的很,一點也不像他的年紀,你若是有意入仕,不妨仔細觀察留意他的舉動,多多與他交好。」
「難道說太白兄無意出仕麼?」
「出仕啊?」李白悠悠地歎了一口氣,卻沒有順著杜甫的言語往下說,也不知道心中想到了什麼。
因為刻意控制著馬車行進的速度,而且還稍微繞了一段路程,所以當周承業他們一行抵達延祚承恩樓下時,距離酒樓開張的吉時已經很近了。
雖然週二作為承恩樓的少東家來的似乎稍顯晚了一些,可等候在正門外負責迎賓的陳貴雲沒有半分不悅和焦急的神色,他覺得二郎來的早就早的道理,來的晚那就有來得晚的原因。
待眾人下了馬車各自站定之後,周承業對陳貴雲介紹說道:「家公,這位貴客便是詩名動天下的李太白,今日特為延祚承恩樓開張道喜而來!」
陳貴雲不過是一位商賈,他對於李白是否詩名動天下並不關心,但既然外孫如此鄭重其事地向他介紹,那就說明此人是周承業極為看重的人,於是露出十分歡喜和吃驚的表情說道:「敝店今日能夠請到太白大詩家前來,真是蓬蓽生輝,還請快快入店內就坐!」
「這位貴客是才華可與太白媲美的杜子美,今日也是特意前來為延祚承恩樓開張道喜!」週二又向陳貴雲介紹了杜甫。「浩然先生是咱們承恩樓的老客了,大家彼此都很熟識,我就不單獨介紹……」
一番寒暄過後,周承業、孟浩然攜手李杜走進了承恩樓中。
當他們進去不多時,便見曾其亮一臉喜色地趕了過來,然後低聲對陳貴雲說了幾句話,一閃身也進了酒樓。
陳貴雲不急不躁地招呼著一些從東市承恩樓特意趕過來捧場的酒客,眼神卻特別留意起進進出出酒樓的客人們。
曾其亮進了酒樓之後,直接來到周承業四人落座的二樓雅間左手邊的隔壁,然後大著嗓門對侍應在房內的女僕說道:「趕緊下去喊小二上來看茶,我請的客人眼看就要到了。」
老曾的聲音較大,隱隱約約地傳到了週二所在的這間房內。
又過了片刻,週二聽到右手邊隔壁房內傳來了武僧定心的聲音「出家人不食葷腥,不知貴店可有什麼清淡的吃食?」
負責招呼的小廝反應甚快,立即得意地回答說道:「兩位大和尚今天可算是找對了吃飯的地方!我們延祚承恩樓今日特意推出一種名曰火鍋的吃食,可謂是老少咸宜、葷素全由食客自己來調配,就算食客有各種口味和愛好,都可以讓你吃的舒心滿意!」
「呵呵,貧僧倒是第一次聽說還有這麼新鮮的吃法,那就嘗嘗吧!」
眾人說話之間,樓下辟里啪啦地響起了鞭炮的聲音,卻是開業吉時已到,酒樓可以正式上酒上菜了。
許多伸著脖子等待的食客們,終於見到了此前只聞其名卻未見其形的火鍋。
實際上,從東漢開始便有了火鍋的雛形,只不過並沒有被推廣和普及。到了唐朝,也有不少關於火鍋的描述和記載,如白居易在《問劉十九》一詩中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但是,火鍋真正的發展和普及,卻是在明代以後。
週二親自指導承恩樓搗鼓出來的這個火鍋,自然不是紅泥做的小火爐那麼簡單,而是正宗的黃銅所製的打甂爐。如果放在後世,請人吃飯去火鍋店,屬於很實惠卻也不上檔次的一個做法,可如今承恩樓正式推出的這個銅火鍋,那就是高檔和豪華的象徵。
黃銅可是製作銅錢的材料,一口直徑尺半的銅鍋,那就是好幾貫錢,看承恩樓今日開張備下的銅鍋足足有上百口之多,那就是好幾百貫錢!
等到各桌上擺好了熱氣騰騰的火鍋之後,酒樓內的夥計們又魚貫地端出了各色的葷素搭配的食材,特別是有一種薄薄的羊肉卷,被一卷一卷擺在瓷盤之中,倒像是點點的梅花,看著十分好看。
這羊肉卷是怎麼做出來的呢?簡單地很,直接將殺好的羊肉往外一丟,大冬天凍上一夜之後,然後用特製的刨子一層一層地刨出來,這種做法雖然不及後世的電刨那麼快速,可做出來的一樣是羊肉卷。
隨著各桌上的火鍋湯底被燒滾,霧氣蒸騰間鍋底的鮮香之味便溢滿了酒樓。各色配好了的小料,看起來也是色彩繽紛,很能勾起人們的食慾。食客們手中拿著比平常所用長出一倍的竹筷,強忍著快要滴落的口水,按照酒樓夥計的指點,在滾燙的銅鍋之中涮動起羊肉捲來。
不多時,各桌食客涮好了羊肉,然後用漏勺小心翼翼地盛到面前的小料碟子之中,輕輕地蘸上香油、蒜汁、醋、醬油等調料,然後美美地吞進了口中。
臘月間的帝都長安,已是滴水成冰的季節,此時大家圍爐而食,吃到了新鮮美味的羊肉和各種食材,那種感覺只能用一個爽字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