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雄

第一卷 不辭長作嶺南人 第七十九章 下有對策 文 / 華岳青陽

    開元二十三年七月份,在帝都長安持續展開的這場治安大整頓,隨著天氣漸漸轉涼,終於告一段落。

    毋庸置疑的是,在龍顏大怒之下,由第一宰相親自過問的這場「嚴打」行動,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效果。

    原本橫行在長安城內各個裡坊之間,遊蕩在各大寺廟道觀附近,肆虐於曲江池、樂游原、東西市等大型場所之內的城狐社鼠、魑魅魍魎,在嚴打結束的時候,已經徹底不見了蹤影。

    據兩縣衙門和刑部聯合統計出來的數據,這一個月來,抓捕各類不法之徒共計一萬餘人,極大地震懾了那些恣意妄為,游手好閒之輩,徹底扭轉了長安城內的治安狀況,受到了長安百姓的熱烈歡迎和交口稱讚。

    如果僅僅從刑部上奏的「嚴打工作總結報告」來看,這次的行動無疑是十分成功和圓滿的。然而,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嗎?

    有句話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還有一句話叫做「雷聲大來雨點小」。

    實際上,這兩句話用來作為這次行動的結語,真是再恰當不過。

    試想一下,當長安縣、萬年縣的衙役、捕頭、快手、吏員們與活躍在長安城內的大小幫派的頭目們保持著「密切合作」的關係時,這場行動真的能深入到最底層麼?

    當左右金吾衛的統兵將領們實際上是城狐社鼠們幕後的保護傘時,能抓到像胡大這樣的「大魚」麼?

    當長安城內的世家大族有意扶持一些民間勢力來維護其家族產業和生意時,那些「白天做家奴,晚上是賊匪」的壞分子們可能被一網打盡麼?

    刑部大牢和兩縣牢房之中確實關押了一萬多人,但這些人當中卻沒有多少是長安地下勢力的真正核心和主力,他們充其量不過是一些落單和受到排擠的小團伙,這一次因為無人通風報信,沒有官場上的大佬暗中保護,成為用來殺雞儆猴的一群「土雞」!

    更有甚者,一些成立時間長,背景深厚的地下勢力,正好趁著這次嚴打為契機,不僅凝聚了人心,還整固和擴張了舊有的地盤,越發地變得生機盎然,根深葉茂起來。

    當然了,皇帝陛下的面子還是要給的,宰相大人的面子也不能駁的過於厲害,所以在整個嚴打過程中,這些事後留存下來的幫派勢力,都接到了上頭的嚴令,不僅要認真配合左右金吾衛和兩縣縣衙的工作,更是化整為零地混進普通百姓之中,搖身一變成了長安城內的良民。

    比如昔日活躍在曲江池一帶的胡大這股勢力,除了最初折損的白狗、夜貓兩員幹將,以及數十個小嘍囉,其餘包括胡大本人在內,還有剩餘的十員幹將,都有驚無險地混過了嚴打,只等風平浪靜之後再次在長安城內攪風攪雨。

    經過反覆甄選和審訊,刑部從被抓的一萬多不法之徒中選定了數百名罪大惡極之徒,準備在秋後於長安西市附近問斬。其餘的則按照所犯罪行大小,分別被判處發配從軍、流放塞外、嶺南等刑罰。還有一些大事不犯、小毛病不斷的傢伙,則被罰沒一定數目的銀錢,狠狠地揍一頓板子之後,逐出長安。

    天子一怒,數百顆大好頭顱瞬間落地,近萬人放逐數千里之外,不可謂不威嚴;宰相督辦,雷厲風行如疾風暴雨,聲勢浩大似烈火燎原。

    然而,這一切不過像是一場數萬人參與的表演,真的到了謝幕的一刻,有人盡興而歸,有人冷眼旁觀,有人急著盤算得失,有人等著陞官發財。

    古往今來,一地雞毛!

    早在嚴打開始之前,見慣了後世那些陽奉陰違、花樣繁多套路地周承業,便沒有對這次行動抱太大的期望,那怕主導這場行動的人是他的乾爹,是大唐最有能力的一位宰相。

    不是周承業天生的悲觀,而是兩世為人的他實在看透了這種運動式的嚴打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如果不能將「壞分子」和「惡勢力」的保護傘打掉,那麼長安城內永遠都不會真正的乾淨和安寧。

    被抓進刑部大牢之中的夜貓,在第三天夜裡便離奇的自殺身亡,而其餘一同被抓的十數人則不約而同地將罪名全都推到夜貓的頭上,似乎他們都是被夜貓忽悠了。

    周承業將夜貓的悲慘下場告訴了還被關在自家柴房中的青鼠,讓青鼠自己選擇何去何從。

    青鼠擔心會被胡大滅口,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逃離長安,從此流浪天涯海角。周承業覺得此人罪不至死,於是為他備下一份盤纏,利用某次出城遊玩的機會,將青鼠混在隨行的家奴之中,送出了長安。

    青鼠只是一個手腳機靈的偷兒,並沒有在長安縣衙留下案底,價值他潛入周府的事情也沒有被暴露,所以離開長安的時候並不麻煩。更何況就算麻煩,有監察御史家的斯文敗類二公子作保,把守城門的衛兵也不會妄加阻攔。

    開什麼玩笑,如今整個長安鬧的雞犬不寧的起因就跟周家有關,誰他麼的腦殘到會去懷疑周家下人?

    周承業送走青鼠之後不久,楊玉瑤便隨著咸宜公主府中來往於長安至洛陽之間的商隊回了洛陽。楊家三娘的歸期,比原定的時間整整延後了半個月。

    楊玉瑤不知道的是,正因為這延後的半個月,卻讓她躲過了一場人為製造的大麻煩,避免了陷入包辦婚姻的人生厄運。

    或者,這便是因禍得福吧?

    楊玉瑤走的時候,周承業果然沒有前去送行,他當時正忙著幕後策劃「四季緣」酒樓的開張事宜。周承業不是一個婆婆媽媽的人,更不會因為兒女情長而耽誤了自己的正事。

    別人不懂,他卻很清楚:沒有強大的財力做後盾,那就沒有強大的家族;沒有強大的家族,他就不能讓自己喜歡的女人過上幸福平安的生活。

    所以說,周承業的忙碌,既是在為自己,更多的還是在為家族,甚至是為了楊玉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