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雄

第一卷 不辭長作嶺南人 第七十六章 科舉與門蔭 文 / 華岳青陽

    正如周承業盤算的那樣,想在大唐朝做官,真的不是只有死讀書一條道可以走。

    按照當時的官吏選拔制度,至少有三種途徑可以做官,即科舉、門蔭和流外銓。

    科舉制度始於隋朝,被譽為中國「四大文明」之外的第五大發明。當時隋文帝廢除了魏晉以來選官上只注重門第的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式來選拔官吏,隋煬帝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度於是形成。這麼看來,史上有名的一代昏君隋煬帝其實也不是一無是處。

    其實,隋煬帝何止不是一無是處,在他做皇帝的時候,真心幹了不少惠及後世的大事。唐代的統治者們為了宣揚自己統治地位的合理性,所以把許多的屎盆子都往楊廣頭上扣,但最後卻是基本上沿襲隋朝的許多做法和制度,比如這科舉制。

    說好聽一些,這叫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說難聽一些,這叫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

    從歷朝歷代科舉設置的科目和形式的變化,可以看出統治階層的用人取向。隋文帝時僅有策問,隋煬帝開考十科。到了唐朝,科舉考試的科目也有很多,常設科目主要有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唐朝的科舉考試主要形式有墨義、口試、貼經、策問、詩賦等。

    自從周承業從大哥周承志這裡得知了讀書入仕這條道路的艱辛之後,立即便放棄了讀書做官的打算。在週二郎看來,這哪裡是讀書當官,簡直是他妹的找虐呢。

    讓周承業這樣一個現代人成天坐在學館裡面看著繁體字,還要背誦四書五經,天天之乎者也,那比拿刀割他的肉還要痛苦呀!

    幸好,除了科舉一途,周承業還有門蔭和流外銓兩條便捷通道可以走。

    說是兩條路,實際上流外銓這條已經直接被周承業無視了。所謂的流外銓做官,又叫做雜色入流,光是聽名字就讓人十分不爽,實際上也就是針對流外官員而設。

    大唐有數量龐大的流外官,充任各衙門的具體辦事人員,統稱吏員。他們沒有品級,按年度對其功過行能進行考課,經三考逐級升轉,轉遷時均要試判。最後可以經考試人流,成為正式品官。

    如果周子諒今後不能高昇,一輩子就當個正八品的御史,那他的大兒子周承志從四門館畢業時,除了走科舉一途入仕,剩下的就是分配到各衙門充當吏員,也就是流外銓。

    周承業覺得科舉太麻煩,雜色入流辱沒身份,那就只好指望門蔭做官了。

    所謂的門蔭,就是憑借祖先的功勳循例做官。門蔭者,即以父祖官位,豪門世家的餘蔭而得官。唐蔭任之制規定,三品以上大官可以蔭及曾孫,五品以上蔭孫。被蔭之孫品階降蔭子一等,曾孫又降孫一等。

    在大唐朝,門蔭入仕可通過學館入仕和直接以門蔭入仕。通過學館入仕,就是充當弘文館,崇文館(三品以上官員子孫)或國子學,太學(五品以上官員子孫)的學生,學成後通過考試入仕途。

    直接以門蔭入仕則需要先充當千牛和三衛,也就是皇帝或太子的侍衛,期滿後兵部考試合格,再送吏部考核,合格者授官。

    有唐一代,因門蔭得官而做出政績留名於史冊的極少。以門蔭而至宰相的數十人之中,有政績者不過褚遂良、姚崇和李吉甫、韋應物、李德裕父子等數人而已。一代賢相張九齡便是通過科舉入仕,而一代奸相李林甫則是通過門蔭入官,先為千牛直長,後來得到源乾曜的賞識和舉薦,逐漸走上了高位。

    周承業不僅想要走門蔭入仕這條捷徑,他還想直接入仕,也就是先給皇帝或者太子當侍衛,然後再往上爬。

    如此看來,周承業這貨豈不是想要做第二個李林甫?

    實際上,周承業的目標和李林甫還是有區別的。李林甫最終走的是在朝為官的道路,而且還是擔任了文官。周承業則不同,他打算走外放為官,而且是武官這條道路。

    唐朝不似後世的宋朝,武官的地位與文官的地位一樣高,在一些邊關和偏遠地區,出任節度使這種封疆大吏的幾乎全是武官出身。正因為唐朝對於武官的限制較少,在兵制和軍隊方面存在嚴重缺陷,所以才導致了唐末各鎮節度使自立門戶,實際上分裂大唐的嚴重後果。

    周承業前世是軍隊大機關的高級參謀出身,將來要是混進了大唐武官隊伍裡面,說不得真能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他腦子裡面裝著的這些來自後世的系統現代軍事理論知識,那可是穿越者最大的一根「金手指」啊!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周承業經過這幾個月的適應之後,已經暗暗定下了自己的目標,那就是要手握兵權,將刀把子始終握在自己的手中。

    然而,這門蔭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有先決條件。

    前面已經說過,想要門蔭,那得是祖父輩或者父輩做了五品以上的大官才有資格,如今周子諒不過是八品上的監察御史,他距離正五品這道門檻,中間還隔著從七品上下、正七品上下、從六品上下、正六品上下、從五品上下足足十道級別。

    按照周子諒目前的晉陞速度,只怕干到老死也不見得能混到正五品御史中丞那個位置,豈不等於是周承業門蔭無望?

    周承業對於這個問題還真是不著急。雖然在大唐朝幫自己老爹混個高官不容易,想要讓周子諒拜相封侯那就更是難於上青天,但是周子諒早就有了打算。

    前面有李林甫,後面還有安祿山這種人做榜樣和示範,周承業只需要仔細琢磨他們是如何在李隆基手下步步高陞,然後照貓畫虎地給自己老爹也設計這樣一條道路即可。

    就算是讓周子諒連升三級,那也不見得沒有可能。如今的李隆基好大喜功,貪圖安逸,周承業只要開動腦筋整出一些稀奇新鮮的玩意,讓自己老爹獻給大唐皇帝,保準可以討得李隆基的歡喜,只要皇帝陛下龍顏大悅,這陞官的事情還遠麼?

    當然了,如今周承業之所以還沒有行動,那是因為他一直在熟悉和適應穿越之後的生存環境,收集和分析可行的辦法。別看有些人如今在朝堂之上鬧騰的歡實,到最後誰能平步青雲還是兩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