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雄

第一卷 不辭長作嶺南人 第六十八章 愛聽好話的皇帝 文 / 華岳青陽

    聽到高力士一聲喊,殿內站著的眾臣紛紛噤聲,一個個挺直了腰桿,神情嚴肅地等候皇帝入殿。

    李隆基是個十分講究風度的皇帝,他的脾氣一向溫和儒雅,但不代表他喜歡臣子們在他的面前可以嬉皮笑臉或者沒個正形。再說了,有大唐第一風度男張九齡站在最前面做表率,其餘的常參官們都得精神十足地等候聖駕的來臨。

    不多時,一位年紀剛過五十歲的男子,在幾名宮人的前後擁護之下邁著舒緩的步伐,走進了紫宸殿,然後四平八穩地坐在了那張只有他才能坐的椅子上。

    仔細看這位端坐於皇位之上大唐主宰者,就會發現他的氣度雖然依然雍容華貴,但歲月的冰刀雪劍依然在他的眼角眉梢之間留下了無法抹去的痕跡,他的髮鬢之間,隱隱約約的也有了白色的絲縷。

    這位在二十七歲便登上九五之尊的皇帝,在尚未登基之前,便展示出遠超常人的政治智慧,以鐵血無情的手段,先後除掉了專權的韋皇后和弄權的太平公主。登基之後,他熱血豪情,任用賢相,勵精圖治,經過二十年的經營,終於創造了如今這極盛之世。

    可以說,此時的李隆基,雖然已經有些開始怠慢於朝政,但他還是十分睿智和聖明的,在執掌帝國朝政的過程中並未犯下什麼大的過錯。

    如果屬於李隆基的歷史直到開元二十年的話,那麼在他身後的歷史評價將會超過太宗李世民的七分功、三分過,可以達到八分功、二分過,甚至是九分功、一分過。

    站殿的臣子們不需要如後世那樣,一個個像孫子一般彎腰低頭地不敢直視帝王,如同做了虧心事一般。相反,大家都是目不轉睛地看著皇帝,等著皇帝開口說話,或者開口問話。

    事無不可對君言,既然是皇帝忠心耿耿的臣子,又何必將自己搞成一副唯唯諾諾、膽膽怯怯的慫樣呢?

    大唐皇帝不喜歡這種調調,大唐的臣子們也不喜歡這種調調。

    「眾愛卿,今日早朝,都有何事奏報?」李隆基的聲音中正平和,威而不怒,與往日聽起來並無什麼不同。

    禮部侍郎搶先一步朗聲奏到:「有日本國使者仰慕我大唐道家典藏,請求將《老子經》和天尊像帶回國內,以便日本國內民眾信奉敬仰,請聖上明示!」

    李隆基一聽這話,頓時樂了,於是微笑著說:「日本國孤懸東海之外,卻也知道這《老子經》乃是我華夏文明之精髓,竟然專門讓使者帶回國內傳播。」

    李林甫一臉誠懇地說道:「聖上明察,這日本國內的臣子並非現在才知我朝有《老子經》,只因聖上年初親自為《老子經》做注,是以才會令海外小國的臣民翹首以待。」

    玄宗聽了李林甫這話,笑的更開心了。

    毫無疑問,李林甫是個不折不扣的的拍馬高手,否則如今他也不能走到這個位置之上。今日朝堂之上,第一個發言的是禮部侍郎,而李林甫便領著吏部尚書的實職,那禮部侍郎也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官員,第一個跳出來說事,卻是揀皇帝喜歡聽的事情來報告,為李林甫拍皇帝的馬屁做好了鋪墊。

    李隆基聽了李林甫這話,覺得很有面子。大家聽到了吧?小日本以前也知道《老子經》,但這次我親自為《老子經》做了注之後,他們就巴巴地派使者過來取經回國,還要將天尊像也帶回國內供百姓瞻仰,這讓我大唐朝倍兒有面子呀!

    李隆基於是笑瞇瞇地說道:「嗯,此事准奏。」

    禮部侍郎領了皇命,便退回班列之中,戶部侍郎蕭炅又及時的站了出來,朗聲說道:「啟稟聖上,今歲各地夏糧豐收,官倉之中谷黍盈滿,比之往年,多處了三成!」

    這又是一則讓皇帝開心的奏報,李隆基聽了之後高興地說道:「夏糧增收,庫廩豐盈,此乃大喜之事!」

    如是這般,六部其他官員又有一些高興的事情向皇帝奏報,使得李隆基心情十分愉悅。

    尚書左丞嚴挺之平日負責尚書省內的日常事務,雖然名義上是各部官員的上司,但實際上卻不管他們的具體業務,所以看著各部的尚書和侍郎們紛紛報喜藏憂,卻是無計可施。

    終於等到沒人搶話時,嚴挺之於是挺身而出,高聲說道:「啟稟聖上,臣這裡有事要奏。昨日張九齡大人在東市陳記酒樓上宴請賓客,卻被一夥混跡於曲江池一帶的地痞混混攪了場子,經過審問,這群人原來不是衝著張相去的,卻是為了報復陳記酒樓。而陳記酒樓,卻是監察御史周子諒岳父的產業。」

    「無獨有偶,周子諒二子周承業前幾日夜裡經過永樂巷時,曾經遭到一群混混們的圍攻,而為首之人便是前往陳記酒樓鬧事的頭目。也是在昨日午時,在大莊嚴寺內發生了一群地痞混混劫持良家女子的惡事,幸而被碰巧路過的前隴右節度使、上柱國郭知運之孫郭元忠所救,十二個混混之中,當場被殺七人,被抓獲四人,還有一人逃逸。」

    隨著嚴挺之的匯報越來越詳細,李隆基臉上的笑容漸漸隱去,臉上的顏色開始不怎麼好看起來。

    「嚴愛卿奏報此事,不知是何用意?」李隆基沉聲問道。

    「如今長安城內治安不靖,城狐社鼠日益猖獗,竟然威逼朝廷官員,臣請聖上下旨,命令衛府和長安、萬年兩縣對城內的不法之徒進行清剿治理!」嚴挺之滿臉殺氣騰騰地說道。

    李隆基見自己的首席宰相今日一直不曾開口說話,於是說道:「張卿對此事如何看待?」

    張九齡手持笏板,不緊不慢地說道:「臣下以為,嚴左丞所奏之事不可小視。御史周子諒雖然只是正八品的官吏,卻負責督查百官,巡按州縣,獄訟、軍戎、祭祀、營作、太府出納等諸事,平日裡最易得罪於人。如果監察御史的行動都被人所監視,家人都要受到恐嚇威脅,今後御史們豈不是要受制於人,豈能秉公監察巡視?」

    皇帝聽了張九齡的話,覺得確實如此。監察御史是直接為自己服務的,要是被地痞流氓小混混們騷擾監視,豈不是直接在拆皇帝的台?

    「刑部侍郎何在?」皇帝威嚴的聲音響起。

    刑部侍郎於是趕緊站了出來。

    「左右金吾衛將軍何在?」

    負責京城巡警的左右兩名金吾衛上將軍趕緊站了出來。

    「命汝等合力清剿長安城內不法之徒,時限一月,若是屆時再有此類不良之事發生,便拿你們是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