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暴君劉璋

正文 第957章 都等著稱帝 文 / 不死奸臣

    /

    眾文武驚訝的是,這所有人都封爵,那得多少帶爵的人啊,那還不全部氾濫了。

    劉璋看到滿堂沸騰,只掃了一眼,所有人迎上劉璋的目光,立刻安靜下來。

    劉璋接著道:「我知道大家想說什麼,這樣一來爵位豈不是氾濫?還有沒有人崇尚爵位?爵位會不會淪為一個虛名?

    你們要是這樣想,那就是瞧不起那些退役的將士,瞧不起那些曾經為大漢一統付出一切的熱血男兒,本王在這裡明確向各位表示,我川軍所有擁有爵位者,都必是對大漢有功者,而且是值得崇敬之人。

    本王同樣保證,爵位不會淪為虛名,所有帶爵位的人,在四科舉仕中,享有不同等級的加分,五分到三十分不等。

    帶爵位的人,地位與官員等同,男爵見到亭鄉官員,子爵見到縣級官員,伯爵見到郡級官員,侯爵見到州級官員,皆可不用參拜。

    所有帶爵位者,如果傷病,年老失子,重大意外,都可獲得相應補貼,維持生活。

    所有帶爵位者,如果對官府和朝廷有建議或改革意見,可直達縣級,縣吏拒絕受理以玩忽職守論處。」

    劉璋一番話,所有人抽了一口涼氣,感情這些爵位還真不是虛名,地位,意外保險,考試,表達自己想法,都帶著特權。

    說實話,以前的爵位倒更多是籠絡人心之用,根本沒什麼特權,而劉璋一下子封這麼多爵位,反而特權這麼多。

    許多不打算退役的將領,都打算退役了,在這個大殿站著的人。按照自己功勞,怎麼著也得封個伯爵吧。

    總比現在還是光棍來得強。

    「所謂爵位遞減。」劉璋待眾文武安靜下來,再次開口,所有人這才想起剛才劉璋加了個詞語「遞減」,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都豎耳聽著。

    「就是所有爵位,原則上可以世襲,我們大漢人,可以福蔭子孫。而且父輩祖輩們浴血拚殺,後代也不該太淒涼。

    但是這些英雄的後人,也不能一直托庇於父輩爺輩的福蔭之下,那只會讓這些英雄的後人墮落,變成大漢的蛀蟲。這對他們的父輩祖輩是一種侮辱。

    所以,所有爵位可以世襲,但是父親傳給兒子,伯爵變子爵,兒子傳給孫子,子爵變男爵,所有待遇也相迎降低。

    爵位傳承。只傳一人,不分長幼,以傳爵的人個人意願為準,如果沒有個人意願。則長子繼承。」

    眾文武一下子炸開了鍋,從古自今,怎麼沒聽過這樣的傳爵方式,以前有個推恩令。是把父輩的爵位傳下去後,幾個兒子共享。領地不變的情況下,分封王勢力就削弱了。

    可是人家那爵位等級沒變了,劉璋這個竟然爵位一代一代遞減,開古今先河。

    雖然功勳卓著或者傷殘或者職位很高,退役後可以享受高等爵,但是絕大部分士兵肯定只有男爵。

    也就是說,按照遞減的模式,根本無法福蔭子孫,一代之後,爵位大量減少。

    一想到這個結果,許多都動起心思退役的將領都打消了主意。

    可是所有文武不牴觸這個政令,不止是因為這只作用於那些退役的將士,他們相信這個遞減爵位,沒有幾個人會反對。

    最多幾個貪心不足的人,抱怨一下美中不足。

    因為這畢竟只是加封,男爵雖然無法傳承,但是那些士兵也沒有多老,還是可以享受的,以後見到當官的,都要互相行禮,老無所養也有官府養著。

    這也算是對他們功勳的回報,換了其他朝代,恐怕這個權力都沒有,川軍歷來錢多糧少,為了鼓勵士氣,退役安家費應該是歷史上最高的,現在又多了爵位。

    不管能不能傳承,都是額外恩典,有什麼好抱怨的。

    只是這些文武這時才想起來,劉璋還有個條件,是要安居在幽州。

    幽州是什麼地方?荒僻之地,別說大漢人故土難離,這些士兵退役回家,都算是榮歸故里,就算不是如此,幽州也沒多少人願意去。

    加上這個爵位是遞減的,估計能鼓動一些人,但是絕對不會大批湧向幽州。

    文武這樣想著,又猜測劉璋為什麼下了這樣的限制條件,很明顯是為了快速建設幽州,而黃月英是燕王。

    這真是最厚重的恩典啊。

    「主公,那回歸故土,或者安居其他地方的呢?難道只有原來規定的分配田地和安家費嗎?」

    一名武將大聲問出來,他麾下許多士兵都在裁撤之列,帶了這麼久的兵,他總是想給麾下士兵多爭取一點權益。

    這時黃月英見劉璋說了這麼多話,應該口乾舌燥了,適時站出來道:「士兵是大漢重建的最大功臣,對於他們,我們不會吝嗇。

    剛才說了,所有安居幽州的最低可享受男爵,而安居其他地方的,最低層次沒有爵位,但是為了表明他們是為大漢做出貢獻的勇士,他們都會得到「士」的稱號,勇士的士。

    士,優先擔任亭長里長村長一類職位,如果發生傷殘,年老喪子等意外,可獲得比男爵第一等的補貼,同時「士」也是一種身份,應該獲得所有大漢子民,包括官員的尊重。

    簡單來說,士,雖然不是爵位,但是也只是比男爵第一等的待遇。

    當然,士,只是安居其他州最低的職位,功勳,傷殘,職位,根據不同情況,皆在安居幽州將士的待遇下,減去一等。

    剛才主公沒說川軍攻下鄴城後投降士兵的待遇,簡單說,這些士兵如果安居幽州,享受安居外地老兵的待遇,最低享受「士」的待遇。

    如果安居外地,則遞減一級,不過這些士兵基本沒什麼功勳,估計沒幾個人能分封爵位了。

    安居幽州的將士,除了剛才主公說的優待,我們這次抓獲河北,青州大量的世族,不日將全部處決,凡是在生育年齡的女眷,可以賞賜給安居幽州的士兵,男爵限制一個,子爵限制兩個,以此類推。

    不願意領的人,可以獲得錢財補貼。

    幽州將士選擇剩下的,可以發往其他州安居的將士,這並不算是幽州將士的特殊待遇,畢竟幽州地廣人稀,安居那裡,找媳婦是個麻煩。」

    殿中有些武將笑了一下,笑那些安居外面的士兵只能撿剩下的,也笑那些要領媳婦的退役將士,可是笑之後才很悲哀,好像這裡有三分之一的武將,現在還是光棍一條,找媳婦也很難啊。

    「除此之外,願意去修築從北平到黃河河道的士兵,除了給予勞役費用,不管是不是安居幽州,都可以享受安居幽州的待遇,不過必須堅持五年以上。」

    「這倒是個好去處。」

    五年雖然久了點,但相比於安居幽州,士兵肯定更願意去挖河道。

    「大家還有什麼意見嗎?」黃月英向殿中文武問道。

    實行遞減爵位和安居幽州不等同待遇政策,是劉璋提出的,黃月英覺得這確實是個很好的主意。

    所有川軍士兵,對劉璋的忠誠度肯定比一般人更高,這些人回到地方,獲得一定地位,這對劉璋的統治有好處。

    尤其是安居幽州,這不但補充了幽州的人口,更可以讓幽州的民心達到一個巔峰,這裡全都是既得利益者,肯定沒人反對朝廷。

    這對定都北平後的穩定,是一個很重大的作用。

    這些士兵一撒出去,幽州的人口,民心,河道建設,都差不多解決了,為定都北平又邁出了很大一步。

    黃月英將寫好的文件發下去,上面羅列了具體的條款,讓士兵發到將領手中,讓他們下去宣傳,為裁軍做好準備。

    滿堂文武都沒說什麼,他們對這樣的安置沒什麼意見,士兵聽到他們的安置都比預想的高,肯定是驚喜,就算遺憾,也是驚喜中的遺憾。

    只是文武有想說的話,卻不能說出來,他們的待遇是什麼?

    這世上沒幾個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川軍文武同樣是為了奔一個功名,現在退役士兵的待遇都出來了,比原來預想的高。

    如果劉璋稱帝,他們可相當於開國功臣,都熱切地盼著自己的爵位和官職。

    按照退役將士待遇,和黃月英的燕王來分析,其他人應該不會太低吧。

    現在一切準備就緒,所有文武就等著劉璋稱帝了。

    當然,當初在長安,劉璋發過誓,大漢一日不統一,一日不談稱帝之事,這些文武現在也不敢談,所有人的心思都放在了南方。

    江東,最後一塊沒有統一的地方。

    ……………

    孫尚香沒有勸得了孫權投降,一下子想到了周瑜,可是旋即想想,當初周瑜跟著孫策,那也是志向高遠的人物,一心統一天下,這次又剛剛取得兵權,要勸周瑜投降,那必定也是困難的事。

    孫尚香腦瓜一轉,很快想到了解決辦法,孫尚香決定採取迂迴戰術,不直接勸周瑜。

    「孫小姐,來找大都督嗎?小的馬上去通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