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暴君劉璋

正文 第928章 大戰開啟 文 / 不死奸臣

    /

    這一刻,紅葉禪師和張魯都有點相信劉璋真的是赤帝轉世了。

    劉璋直接給子孫下了個詛咒,對於鴉片的事情,劉璋不吝惜詛咒自己還有自己的子孫,因為這確實是傷天害理的,這個詛咒就是要留給自己的後世,讓他們警醒,絕對不能讓鴉片出現在大漢。

    「不但我劉家會遭天譴,大漢百姓也會遭逢大難,所以聖物不能出現在大漢,誰要讓我劉家後代和大漢百姓遭天譴,我和我的子孫也絕不會留情。

    在我劉璋一生,誰把『聖物』布給大漢百姓,滿門甚至全族誅殺,出家人和異國人也不例外,雖遠必誅。

    這條禁令,我也會傳下去,兩位大師切記。」

    「謹記。」

    「阿彌陀佛。」

    張魯和紅葉禪師同時正聲承諾。

    劉璋緩緩點頭。

    其實劉璋從來就不擔心鴉片不能在倭奴國推廣,哪怕不是佛教徒和道教徒以「聖物」的形式帶到倭奴國,只要傳過去有人發現了鴉片的上癮作用,就絕對會風靡。

    明朝的時候,鴉片是作為貢品的形式傳到大明的,很快就成了御用之物,皇帝靠它取樂助興,甚至當作*藥服用,如登仙境。

    滿清後期,一邊玩弄女子一邊吸食大煙成了貴族的高級享受。

    這種東西只要有人嘗試了,後面的人就接二連三,只是因為劉璋需要盡快見效,以推行下一步策略,所以才用了佛教和道教的傳播。

    鴉片是潘多拉魔盒,可是劉璋不打開總有人打開,現在不打開,今後必有人打開,除非劉璋現在能帶兵去地中海,把罌粟這種適應能力極強的植物絕種。

    既然一定會打開這個魔盒,為什麼大漢不做東印度公司的總裁,而要讓懵懂無知的後世最終成為受害者大清帝國?

    何況等鴉片快速見效以後,劉璋推行的下一步策略,至少能讓大漢統治者意識到鴉片的可怕。

    倭奴國的銀礦和金礦非常豐富,而鴉片可以將所有日本人變成奴隸,等到大量黃金白銀輸入大漢,大漢的人看到鴉片的好處,也該意識到鴉片的壞處了吧?

    到那個時候劉璋會向天下宣佈禁令,禁制罌粟的一切衍生物入境,同時普及罌粟的壞處,鋌而走險的投機分子劉璋避免不了,但是那不也已經進入禁煙的成熟期了嗎?

    有了倭奴國這個悲劇在前,至少不會像大明皇帝,晚清貴族那樣無知了吧?

    而那時的倭奴國,已經鴉片深種,全國糜爛,武力上也抵抗不了大漢,只能被繼續奴役,等到大漢的海運發展起來,本國輻射力變強,名義上屬於大漢的倭奴國,完全成為大漢領土也不是不可能。

    「因果報應的佛教,清心寡yu道教,再加上鴉片,如果這都還不能把你從萌芽上摧毀,那就說不過去了。」

    劉璋知道自己在倭奴國還是蠻荒時期,就採取這樣的措施,有點過ji,在當世人看來更有點神經質,但是劉璋還是會這樣做,來自後世的人,對倭奴國的印象,在感情上必然不一樣。

    但劉璋沒想到的是,經過這次傳播,劉璋以赤帝轉世身份贈送紅葉禪師,張天師聖果的消息不脛而走,所有人想起當初的諺語「赤帝轉世,天命封王」劉璋的威望更上一個巔峰。

    劉璋更沒想到的是,自己本來是對付日本的舉動,開啟了大漢的輝煌航海時代,也可以說是大殖民時代。

    而一心想納入領土的邊遠倭奴國,後世大漢人從來沒懷疑過那是大漢領土,而且地位至關重要,因為那是大殖民艦隊在大洋上最大的出發基地。

    ……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金胖子的罌粟在泗陽縣種植,美麗的罌粟花開滿一個個種植園,軍隊嚴密守護,外面沒有一個人知道泗陽縣裡面在做什麼。

    這只是劉璋臨時的一個種植基地,只為提供給傳教士第一批鴉片,以後的種植基地絕不會在大漢。

    開春,籐甲第一批出爐,半年之內,籐甲一批批出產,同時浸泡製作的四萬籐甲成型,劉璋挑選四萬精兵著裝訓練,後面出產的一萬籐甲封存府庫備用。

    遠射程復合弓出產兩萬,組成兩萬弓騎兵的**兵種,蘇藍將原有的弓騎兵打入新部隊裡面擔任將領,親自訓練。

    強弩兵,單發狙擊弩兵,強弓兵,紛紛進入訓練階段。

    西域大宛馬通過驛站運回,損失率遠遠低於劉璋的預期,大宛馬本來就是千里馬,孝武皇帝運回大宛馬不能走匈奴草原,只能走地形複雜的西域腹地,當然損失很多。

    可是從西域北方草原返回,損失微乎其微,劉璋甚至在想,就算沒有驛站,這些大宛馬應該也能運回來。

    不過劉璋可不打算廢棄那些驛站,就算大宛馬全部運回來了,也絕不廢棄,那些驛站可以很有效控制西域,甚至威脅貴霜帝國,不但不會廢棄,劉璋打算等資金寬裕了,再次擴建。

    大宛馬組成強大的輕騎兵,劉璋分配給馬超,趙雲,王雙等騎兵驍將訓練,大宛馬萬馬奔騰的氣勢讓參與訓練的精悍騎兵都震撼無比。

    重騎兵擴展到兩萬人,老將黃忠以五千重騎兵為基軸訓練。

    各種兵種整戈待旦,只待大戰爆發。

    紅苕和南瓜獲得收穫,官府沒有支付減產補償資金,因為根本用不著。

    農民們開始擔心這些作物會沒收成,畢竟關係生計,不肯試種新作物,直到官府承諾如果減產就支付等價補償資金,農民沒有後顧之憂,這才開始試種。

    現在收穫之後,農民幾乎驚呆了,看著家裡收穫一山一山的紅苕南瓜,幾乎不敢相信,他們除了以前在地主家的倉庫,何嘗見過這麼多的糧食。

    這個時候他們還沒適應這種豐收,都只是在想這麼多糧食要吃多少年。

    但是劉璋清楚的知道,這種產量爆發以後,興起的必然是商業和畜牧業。

    劉璋早已為此做了一定的準備,為了避免浪費,官府開始大量收購產量過剩的糧食,用於官府牧場的種植。

    劉璋可不缺牲畜,鮮卑草原被氐人和漢人佔領後,大量牛羊過剩,羊羔牛崽多的是。

    見到商機後,各路商人紛紛出馬,也為自己的畜牧場收購糧食,本來還覺得這樣豐收,可以壓低價格收購。

    但是銀行行長張松發出限價令,商人這才發現,限價令不但要阻止他們高價賣,還會阻止他們低價收購。

    在官府大量吞噬產量過剩的情況下,紅苕和南瓜等作物價格維持在合理的水平。

    而這給川軍轄地農民帶來了無數的錢財,銀行鑄造錢幣的作坊日夜趕工,也幾乎不能應付需求,不得不擴建錢幣作坊。

    農民有了錢財以後,以前各種奢望的日用品,不得不自己製作的日用品農具,紛紛往家裡購置,紅事喜事操辦,商業立刻繁榮起來。

    自從關中之戰後,無論是曹操世族擴軍,還是江東巨額賠償,都讓河北和江東經濟遭受重創,川軍轄地的百姓本來就比兩個地方的百姓好過。

    而現在幾乎是一夜之間甩了兩個地方幾條街,就算世族嚴密封鎖,也無法阻止消息侵入,河北和江東百姓已經躁動。

    特別是河北,本來就對世族控制曹操,繼續頑抗的政治格局不滿,再加上滋養異族,加徵稅收,不滿到了臨界點,在川軍間諜的煽動下,零星的暴*開始興起。

    河套的官府設施還在建設之中,可是大量商戶已經遷入,在內地,紅苕和南瓜的加工興盛,而在河套,就是獸類加工風靡。

    這不但能補充大漢百姓的肉食,也是草原百姓喜聞樂見的。

    如今大漢百姓有了錢,當然想吃肉,也想穿上暖和的獸皮衣服,肉食獸皮不愁沒有銷路。

    而草原牧民只要不是逢到災害,還是有剩餘肉類銷售的,這能給他們帶來錢財,添置其他生活用具,改善生活。

    何況劉璋讓西草原都護府總提調荀攸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試圖改變牧民飲食習慣,天天吃肉食太浪費了,能吃點大米嗎?

    這不是短時間能辦到的事,但是肉類換取大米後,肯定能吃得更保,而且牧民不可能把肉全賣了,還是會以肉食為主,並不算完全改變飲食習慣。

    在大力推行下,一些窮困小部落開始接受,這樣更有利於內地和草原的商業交流。

    各種商戶的加工坊,工匠坊,商號在河套安家,荀攸主持修建河套美稷城到長安等城池的道路。

    為了加快進度,疏通物流,許多商人捐錢捐物,這些道路各個路段幾乎是同時施工,快速無比。

    以軍事為保證,以融合為主要政策,對草原的控制形成一個良好的開始,秋季舉行了第一場草原的四科舉仕,雖然應者寥寥,只有一些部落上層公子來象徵性考試,字都認不全。

    但是只要四科舉仕開始了,只要保證公平xing和權威性,那必將點燃下層人的奮鬥之心,等到牧民開始學習漢文化,天天看著「我是大漢人」的字樣,並最終從這些人中選拔官員。

    總有一天草原會完全納入大漢控制。

    諸葛亮龐統不愧為臥龍鳳雛,龐統統領邊軍駐紮大宛國,與西域都護府都護杜微配合,西域至少是安定了,而且貴霜帝國主動派大使與大漢交好,承認了大宛國和整個西域的歸屬。

    諸葛亮與蔡洺,祝融一起,大漢對滇州的控制裡增加,現在的烤錘大王斜刺洞,木鹿大王巴納洞,兀突骨的烏戈國包括以前就歸順的楊鋒銀冶洞,孟節銀坑洞等,不是領土也最多相當於一個小侯國。

    大漢對滇州的掌控力大幅增加。

    交州本來就是大漢領土,所有世族被清空以後,經濟急劇下滑,但是在荊州益州調集物資進入後,諸葛亮蔡洺完全將交州安定下來。

    南方駱越等國急忙派遣使者進入長安,表示臣服大漢天朝,劉璋並沒有給出明確表示,意思就是,讓諸葛亮看著辦。

    在不破壞交州和滇州穩定情況下,能佔便宜就占,不能佔也不著急。

    邊境安定,軍事強大,糧食充足,川軍拉開統一大戰的時機已經到來。

    如今天下格局,世族以曹操名義控制河北和青州,兗州徐州名義上在魏軍下,實際上在川軍兵鋒面前,魏軍根本不打算守衛,早已將物資撤向河北。

    而司馬懿做了個徒勞舉動,就是將原吳俊的軍師周策,派到了豫州東部,妄圖守住穎水防線,沒想到那足智多謀的周策還答應了。

    劉璋覺得不理解,但是也不怕有什麼陰謀,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沒有陰謀。

    江東依然是個困局,世族軍隊守外面,孫權待在吳郡一帶,內外配合,只有於禁和賈詡的水軍地位尷尬,河北政變之後,他們不知道該歸於誰,只能在川軍未進攻之時,得過且過。

    造船的速度比訓練水軍的速度快得多,徐家天下第一大家族的爆發力驚人,一年的時間,造出了一支足夠裝載八千人的艦隊。

    劉璋和徐昭雪完婚的時候,劉璋用了兩艘鬥艦做聘禮,轉交給徐家,徐家整個艦隊裝載一萬二千人,八千徐家子弟和死忠家丁,四千傳教士。

    當然這四千傳教士,並不全是佛教和道教的,準確說,裡面有很多假和尚假道士,全部劉璋派進去的。

    這些假和尚假道士,不是監視徐家,而是促成傳教,劉璋需要「聖果」在倭奴國快速推行和風靡。

    一年以後,徐家子弟徐真,率著龐大艦隊開過長江口,沒有遇到任何阻攔,裝載著八千士兵,四千傳教士,以及泗陽縣出產加工的大量鴉片駛入太平洋中。

    公元208年秋季,秋收之後,劉璋下令穎水防線,虎牢關防線,并州防線,江夏防線,柴桑防線,向魏軍和吳軍發起全面進攻。

    親率各種新式軍隊,出函谷關,經河洛之地,過并州進入河北以北,合草原兵四十餘萬,劍指在幽州停駐近一年的鮮卑和烏桓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