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暴君劉璋

正文 第602章 江東的前途 文 / 不死奸臣

    /manghuangji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大哥,現在正是大霧,動手吧。」

    這支部隊很龐大,但是沒有樓船,更沒有大型鬥艦,幾乎全是由小型快船,甚至是衝鋒艦組成,如果遇上樓船軍隊,只能逃走。

    正是川軍水軍大都督衛溫的艦隊,當初衛溫下令甘寧蘇飛等水軍將領故意被江東水軍發現,裝著封鎖失敗,與江東水軍正面交戰,自己則率領四萬水軍偷渡長江到了建業。

    衛溫這樣下令的目的有幾個,第一江東水軍在不經意間發現川軍水軍意圖,就是要封鎖長江,阻斷周瑜補給道路,那麼呂蒙必然全力封鎖,不敢擅自出擊川軍水軍。

    這樣一來,江東水軍處於保守的守勢,就不能發現川軍水軍的人數變少,現在與呂蒙交戰的川軍水軍人數與江東水軍一樣,都是六萬人,但是由於川軍水軍的樓船等大型艦船都在。

    呂蒙不率軍進攻川軍,根本不可能發現川軍水軍變少,但是在江東水軍將精力都放在疏通長江和防禦川軍水軍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去進攻,如果這時候還冒險進攻,給了魯肅等分析的「衛溫擅長偷襲,一擊致命」可趁之機,那呂蒙就純屬傻子了。

    現在江東的人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荊州,而很自然的,要迎接江東軍全面進攻,川軍的注意力也要放在荊州。

    可是,魯肅,法正,周瑜,對衛溫的性情分析都是十分到位和準確的。

    衛溫出身海賊,做了數年水賊,降服了雲夢澤幾百路水匪,憑的不止是麾下水賊戰力的強悍,更是憑的眼光。只要發現敵方致命弱點,立刻如掐蛇七寸一般出擊。

    魯肅法正周瑜說的擅長偷襲確實沒錯,但是法正是希望川軍水軍快速反應,封鎖長江,堵死周瑜。這在法正看來,擅長機動應變的衛溫完全能做到這一點。

    魯肅周瑜卻想的是呂蒙不能給衛溫留下任何破綻,而周瑜對呂蒙也有信心,雖然不知道呂蒙衛溫正面交戰情況會如何,但是呂蒙排布水軍,還能被衛溫一擊致命。那只能說呂蒙這些年一點長進也沒有。

    然後許多人都低估了衛溫的眼光,衛溫的確沒發現呂蒙排兵的缺點,但是他看到了江東的確定。

    江東什麼地方?六郡八十一縣,人口還沒荊州多,武裝出六萬水軍,六萬步軍已經是極限。而主公劉璋也正是以能應對江東全面進攻,在荊州設置的兵馬。

    現在軍隊全部派出去了,江東還剩下什麼?

    呂蒙的六萬水軍要應對川軍十萬水軍,作戰保守一點,雖然短時間不可能大敗,但是也必須全力應對,要知道川軍水軍脫胎於當年天下第一水軍荊州軍。戰力絕對不在江東軍之下,他呂蒙何以敢托大?

    呂蒙的注意力必然只能在面前的「十萬」川軍水軍上,如此一來,江東的長江屏障對川軍水軍門戶大開,而江東本土根本無兵可守。

    衛溫根本不用去找呂蒙水軍破綻,而是找了江東的破綻,按照法正的策略,川軍的確可以戰勝江東軍,但是最多讓江東軍損失慘重,絕不可能傷筋動骨。

    衛溫作為一個海賊。習慣了利益最大化,從來不缺冒險精神,而且這次,似乎並不用冒太大的險。

    「老毛病犯了,我們現在是軍隊不是賊。叫什麼大哥?」衛溫冷聲說了一句。

    開始說話那名將軍嘿嘿笑了一下,他是衛溫的老部下出身,但是早已經習慣了叫衛溫都督,但是這次偷襲建業,是自從加入川軍以來,最大的一次戰役,而且有水賊偷襲的刺激感。

    這名將軍不由自主的就叫出了以前的稱呼。

    「再等等,等半個時辰。」衛溫看著前方白濛濛的大霧,沉聲說道,水賊偷襲陸地,肯定是趁著大霧方便一些,就算江東已經很空虛了,衛溫也不會拿自己人的性命胡來。

    但是衛溫知道這個時候不是好時機,霧很濃,偷襲很容易得手,可是上岸了呢?

    如果偷襲的軍隊弱於被偷襲軍隊,需要虛張聲勢,那大霧肯定不錯,但是衛溫四萬軍隊,就算孫權刮地皮也沒這麼多人,帶軍衝上去就是要一股威勢。

    而且天朗氣清,顯然利於殺人。

    衛溫這一輩子幾乎都在水上渡過,水上的天氣熟得不能再熟,半個時辰後,霧不會消散,但是臨近消散,也就是說水軍可以趁著大霧上岸,而上岸後,天朗氣清的殺人。

    …………

    「捷報,捷報。」

    建業,吳王府,作為第一個稱王的異姓,孫權心中有些得意,也有些忐忑,畢竟自己實力是如今天下三大諸侯中最低的,但是看著那個吳王的牌匾,還是讓孫權高興。

    如今的孫權才二十三歲,還不可能沉浸在虛名之中,反而是胸懷大志。

    但是吳王這個名頭可不是虛名,哪怕是第一個異姓王,天下沒有人不服的,當然,這個服是指世族,但是在大漢的諸侯,世族幾乎就代表一切。

    許多時候說的名正言順,讓天下人心服,獲得民心等,都是針對世族說的,那些下層百姓不會被考慮在內。

    既然這個吳王是天下人心服的,那自己這個吳王就實至名歸,而一個實至名歸的王是什麼概念?只要有了這個爵位,自己聲威就能得到極大提升,也能讓江東文武更加飛黃騰達,會有更多的人才來投效。

    現在孫權覺得吳王這個位置還不穩,而真正穩固的時刻,只能是荊州拿下的時刻,只要荊州被拿下,孫權就知道這個吳王自己坐穩了。

    現在聽到一名喊著:「捷報」的士兵飛跑進殿,孫權和滿堂文武都是一振,這個時候的捷報,除了荊州還有哪裡?

    「報?」士兵對著孫權下拜,呈上軍報一封。「周瑜大都督切斷法正糧草供應,與魯肅副都督將白川城團團圍定,法正糧食斷絕,白川城不日將破。」

    滿堂文武振奮,哪怕已經料到周瑜魯肅這次勝多敗少。但是江東文武都捏了一把汗,要知道,荊州一旦發生變故,後果是災難性的,而這災難來自於北方曹操敗得太快。

    沒有人知道縱橫中原橫掃河北的曹操為什麼敗得這麼快,但是他們知道一旦等到黃月英大軍南下。周瑜魯肅還沒拿下法正,那荊州之戰,就只能功虧一簣。

    而荊州取不下來,可不只是土地那麼簡單,如果只是一塊荊州的土地,江東文武才不會上心。如果周瑜魯肅大敗,北方的川軍下了荊州,那江東軍將面臨多麼強大的兵鋒?

    聽了這道戰敗,孫權當真喜形於色,自己這個吳王的位置終於算是坐穩了。

    「主公。」張昭踏步出列,剛才聽到捷報,張昭明顯有一點興奮。不過張昭老謀深算,眼光不會停留在暫時的勝利上,看的更遠,笑容很快隱去。

    「如今法正已成強弩之末,荊州不日將收入主公囊中,如此一來,主公據有江東與荊州,實力足可與曹操劉璋匹敵。

    川軍現在雖然在中原兵鋒強盛,但是哪怕荊益二州糧食產出豐富,川軍連續作戰已經一年多。滅劉備,遷都長安,安撫流民,供養前線七十萬大軍,直接作戰兵力三十萬。就算加上沿途繳獲,荊益二州的糧草,也已經不能支撐川軍繼續攻伐。

    天下三分之勢已成,只要聯曹抗劉,今後十年甚至數十年,益州屠夫休想寸進。」

    「恭賀主公。」張昭說完,文官齊步出列向孫權下拜。

    本來被滿堂文武恭賀參拜,對於主公來說是一件很享受的事,但是孫權心中卻隱有怒氣,什麼叫天下三分?什麼叫益州屠夫休想寸進?

    難道我孫權雄踞一方,麾下能人輩出,只能被人打我,不能我打別人嗎?

    現在荊州到手,正是江東鼎盛的時候,而川軍糧草快沒了,他孫權糧草可多的是,因為學習荊州的農業種植方法,今年又引進了占城稻,江東好多年不打仗,糧草可謂堆積如山,就江東那點兵力,打個一兩年完全是皮毛。

    如今正是自己開創大業的時機,就算天下三分,他孫權也要做最強的那一個,孫權對這些文官的保守,可謂深惡痛絕。

    孫權呵呵一笑:「諸位請起,江東能有今日的局面,都是江東文武齊心協力所致,孤雖然已經接受了朝廷任命,列為吳王,但是戰事緊張,還沒來得及冊封我江東功臣良將,張昭顧雍,你們準備一下,三日之後,孤要大封天下。」

    寥寥不多的武將向孫權下拜,文官卻興趣缺缺,彷彿他們不想受封一般。

    「主公英明神武,愛惜臣工,乃一代英主,但是如今大封文武不用太急,如今有一件更急的事需要立刻處理。」張昭慢聲細語說道。

    「哦?何事?」孫權眉頭一擰。

    張昭稟道:「主公,周大都督與魯肅副都督,雖然即將大敗法正,奪取荊州,但是據消息,川軍已經攻下許昌,攻下許昌的川軍可能駐守重兵於許昌,其餘兵馬追擊曹軍敗兵,但是更加可能的是,劉璋黃月英會派出軍隊南下荊州。

    我們剛剛拿下荊州,必然面臨川軍的猛烈進攻,但是主公不必憂慮,我料川軍糧草不濟,必然不會出動太多軍隊,周瑜魯肅取守勢,應該能夠守得下來。

    但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現在周瑜和魯肅兩位大都督都在荊州,攻下法正後,誰來主持荊州事務,誰來整合兵馬抗敵,蛇無頭不行,但是兩個頭也不行,必須要有一個人全面負責荊州之事。

    黃月英乃一代妖女,謀略詭譎,江東軍在荊州不能有兩個人主事,否則就算周瑜魯肅兩人都是天下奇才,也不是黃月英對手,請主公決斷一個全面負責荊州的人,統籌迎戰黃月英。」

    孫權一下就聽出來了,張昭等人這是要選一個人控制荊州呢,而孫權同樣意識到這個人選的重要,周瑜和魯肅兩人行事風格完全不同,誰主持荊州,就已經代表了今後江東軍的方向。

    「你們有什麼意見?」

    雖然孫權不用考慮,心中就是希望周瑜主事,那樣一來,周瑜控制荊州,呂蒙控制水軍,那江東就真的生機勃勃了,可是孫權作為一個成熟的諸侯,還是統治錯綜複雜的江東諸侯,不可能那麼剛愎,徵求意見已經成為習慣。

    「老臣提議魯肅副都督兼任荊州牧。」張昭拱手道,哥哥張紘在一旁沉默不語,彷彿這些都與他無關,可是孫權知道,江東文官中,就屬張紘威望最高,弟弟張昭也不過是一個出頭鳥。

    「臣附議。」

    「臣附議。」

    文官紛紛出列。

    孫權緊皺眉頭,這時才發現大堂中竟然一個主戰派的都沒了,所有主戰派都已經去了前線,包括那寥寥幾員武將,也是江東四大家的世族子弟,這些人雖然在政治上腦袋反應慢點,但是在家族上不會反應慢,至少不會去反對家族的事。

    孫權有些憤怒,周瑜同樣出身世族,為何別人就有這個覺悟,就有吞吐天地的宏圖大志,難道面前這些人就是一堆一堆的腐肉嗎?

    孫權依然和顏悅色,掂量著道:「按理說,周瑜是大都督,魯肅只是副都督,現在大勢已定,本不該為誰負責荊州爭執,當然是以荊州職位最高的人負責荊州,如果副都督負責荊州,而將都督拋在一旁,是不是顯得有些刻意?」

    孫權已經盡量委婉了,可是張昭立刻否決了孫權的話,深拜一禮:「主公,話不能這麼說,誰負責荊州並不是誰的職位高低,而是看能力合不合適。

    我等人都知道大都督神威,作戰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雖然魯肅副都督也能調兵,但是老臣自認周大都督更高一籌。

    但是統管荊州,並不全是為了打仗,打仗只是其中一個方面,需要協調的事情很多,更多的是內政問題。

    我張昭不怕得罪周大都督,敢拍著胸脯說一句,魯肅副都督同時統籌內政軍事,必定比周大都督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