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暴君劉璋

正文 第554章 新時代,司馬懿出山 文 / 不死奸臣

    /manghuangji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求祖宗顯靈,保佑皇叔勤王義師擊敗曹賊,救朕於水火,手刃曹賊,朕要將曹賊千刀萬剮,曹家無論男女貶為賤籍,代代為奴,永世不得翻身。」

    劉協伏在地上痛哭流涕,這時突然一隊曹軍湧進來,劉協只以為自己的話被曹軍聽見,嚇的渾身一顫。

    「皇上,丞相有令,立刻撤往許都。」

    「為什……」

    劉協看到曹軍將領眼神,生生將後面的話吞了進去,最後看了一眼祖宗牌位,跟著曹軍走了。

    ………………

    馬車「吱呀」而行,速度太快,整個馬車顛簸得厲害。

    曹操幽幽醒了過來,眼前一道白色的清麗身影從朦朧到清晰。

    醒來第一眼看到面前的人,這種場景,曹操早已習慣。

    曹操從懷裡拿出一封信,已經褶皺得不成樣子,寫這封信的人,曾經兩次拒絕曹操的徵召,一次是官渡大戰後,一次是這次出兵關中前。

    但是出兵關中之前,這個人給曹操寫了一封信,大意是不建議曹操此時出兵與劉璋決戰,不如佔領函谷關,將關中送給劉璋。

    曹操轄下人口是劉璋轄下人口的四倍,且有更廣泛的民意支持,數年之後,必定能挫敗劉璋,獨霸天下。

    可是當時曹軍的戰略,是要奪取關中,與剛打下雍涼的川軍決戰,佔據關中的曹軍勝機很大,而且關中掌握在川軍手上後果太嚴重。

    整個曹營,包括郭嘉荀彧在內,都是建議立刻出兵的。

    曹操看過這封信,也沒覺得說得多有道理,以後的事誰說得準?自己有更多人口。有更廣泛的民意支持?

    可是光看劉璋在屠殺了荊益全部世族,竟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恢復並超過以前的經濟狀況,這該是多麼可怕的內政能力?

    誰能保證幾年之後人口多的曹營就一定戰勝霸佔三秦故土,荊州魚米之鄉,益州天府之國,擁有天下強軍的川營?

    當時曹操覺得這封信的內容有些想當然,可是現在曹軍大敗,讀起來又是另外一種感覺。

    信上料定曹軍會大敗,在曹操和郭嘉等人看來。真的沒什麼道理,可是曹軍真的敗了。

    信上給出幾條曹軍敗後的策略,其中封孫權為吳王,共抗川軍就是其中之一,而且特別註明。這一條要趁早施行,如果等川軍完敗曹軍,那江東沒那麼容易偷襲得手了。

    曹操一直記得信的內容,所以在原野大戰敗後,剛回到長安就逼著劉協下了封王詔書,八百里加急送到江東,現在應該已經到孫權手上。甚至江東已經準備好出兵了吧。

    「司馬懿。」曹操念出三個字,將信紙揉成一團。

    長歎一口氣:「五十萬大軍,剩下四五萬人,精銳喪盡。連虎豹騎和我的親衛軍都全部陣亡,真乃亙古未有之大敗,比當年官渡袁紹還要不如。」

    「靈雎,你說我會成為下一個袁紹嗎?」曹操突然問面前女子。

    「不會。」靈雎在琴弦上輕動。冷若寒霜,曹操已經習慣這種充滿清澈琴音的環境。

    「為何?」

    「曹操沒有袁紹那麼容易垮。」

    曹操笑了一下。袁紹若是不氣急攻心病死,曹軍收復河北,恐怕要花費很大功夫。

    「如果不是每當發病,都有你在身邊彈琴,我曹操就算不病死,這次大敗也該和袁紹一樣被氣死了。」

    靈雎沉默。

    「靈雎,你父親死在我手上,你恨我嗎?」

    「當恨成為習慣,就不恨了。」

    「你愛我嗎?」

    「不愛。」

    「年齡?」

    「丞相向來自傲而不自大,應該清楚。」

    曹操無話可說,雖然靈雎對自己的話有問必答,可是每次與靈雎說不了幾句話,曹操就再也接不下去。

    「報。」一名騎兵疾馳而來,急聲道:「主公不好,後方塵煙大作,川軍騎兵追上來了。」

    「什麼?」曹操掀開車簾看了一眼,馬超率領西涼騎衝殺過來,已經與後隊接戰,曹軍沒有一個是一合之敵,如剪刀剪開破布一般,西涼騎直衝曹操車駕。

    「丞相上馬。」曹仁高喊一聲。

    「靈雎,快上馬。」

    「殺曹操者賞萬金,封萬戶侯,殺。」西涼騎已經追殺過來,勢不可擋,就算上馬也難逃脫,曹操大呼:「天亡我也。」

    就在這時,一隊騎兵從前方衝過來,打曹字大旗。

    「父親別慌,曹彰來也。」

    只見曹軍騎兵當先一將,稚嫩臉蛋,十六七歲,卻生的虎背熊腰,長出的淺淺鬍鬚儘是黃色,正是曹操第三子,曹軍年輕虎將曹彰。

    「黃須兒來了,吾無憂矣。」

    曹操大喜,跨上戰馬與靈雎一起投東而去,曹軍騎兵迎向西涼騎,曹彰揮舞大砍刀殺向馬超。

    ……………………

    曹軍再次大敗,虎衛軍,虎豹騎全軍覆沒,許褚曹純戰死,曹操率軍狼狽逃回函谷關,接著回師許昌,上將軍曹仁於潼關佈防。

    川軍大軍進入長安城,大漢兩百年舊都落入川軍之手,也標誌著整個關中,除函谷關外,全部落入川軍手中。

    川軍大勝曹軍的消息傳到塞北,塞北此時烽煙正濃。

    折蘭英率領三萬氐人大軍,裹挾大量草原遊牧軍隊,直取西鮮卑王庭河套一帶。

    折蘭英為了給北宮止報仇,必須盡快解決糧食問題,立足草原,奇襲西鮮卑王庭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可是就算洩歸泥的西鮮卑在北地遭受重創,河套王庭還是有大量兵力,且是西鮮卑老巢,難以攻破,折蘭英抱著三分勝算,七分全軍覆沒的決心發起河套大戰。

    可是不知為什麼。來很精明的洩歸泥,突然奇蠢如豬,竟然捨棄王庭,將王庭讓給氐人後再回師殺來。

    正面交戰,西鮮卑人哪是折蘭英對手,何況折蘭英佔據地利,將洩歸泥打的大敗,洩歸泥帶著殘兵敗將去投靠另一鮮卑頭領素利了。

    正在折蘭英摸不著大勝頭腦時,一個人來投。解開了一切疑惑,正是被鮮卑人帶去河套的諸葛亮。

    原來諸葛亮建議在鮮卑王庭埋置火炭,硫磺,等氐人殺入,點燃大火。氐人大亂,西鮮卑再趁勢殺入,必可完敗氐人,報北地之仇。

    精明的洩歸泥沒發現這個計策有什麼破綻,還覺得諸葛亮果然奇才,如果硬拚鮮卑人不知會陣亡多少,那來就遭受北地重創的西鮮卑實力。就進一步受損了,怎麼面對將來的草原爭霸?

    可是上天好像故意耍洩歸泥一樣,給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正是全面進攻的日子。河套地區大冬天竟然下起瓢潑大雨,火根點不燃。

    於是悲劇的西鮮卑軍完敗於氐人軍,大量騎兵族人被收編,折蘭英佔據了完整的河套。所有鮮卑牧民成了氐人軍的牧民。

    洩歸泥怒不可遏,就要找諸葛亮算賬。可是這個諸葛妖人早不知跑哪兒去了。

    「什麼?你說那場雨是你做法請來的?」折蘭英不可置信地看著面前這個衣冠楚楚的人。

    「那是自然,人上通天,下懂地理,人間一切,無所不曉,能借天地之勢,能知將來禍福,若有我相助,首領必定雄霸草原,成為氐人史上最閃亮的女首領。」諸葛亮手搖鵝毛扇,侃侃而談。

    「切,那你幫助劉備,怎麼劉備就敗了?」

    「那是劉備不聽吾言,若退兵關中,引曹軍入關的同時,傾兵南下荊州,在曹軍與川軍大戰之時,與江東孫權一起取西蜀,劉璋焉有命在?

    劉備不聽吾言,自取其禍,怪得誰來?」

    折蘭英聽了諸葛亮的話,還真覺得有道理,更何況自己剛才那句話不過故意刁難,諸葛亮雖然在涼州敗了,但是一年多的時間讓劉備崛起於雍涼,也是很有能力的。

    折蘭英心中對劉璋滿腔仇恨,可是對劉璋麾下武,黃月英,法正,張任,魏延,趙黃馬等,還是頗有忌憚的,有諸葛亮相助,找劉璋報仇雪恨的把握無疑大了許多。

    諸葛亮給折蘭英的第一個建議,就是讓折蘭英自封王位,折蘭英處於對諸葛亮的信任採納。只待封王結束,河套穩定,折蘭英就率大軍南下,與曹軍一起夾擊川軍。

    封王儀式上,諸葛亮以軍師身份出席,面帶微笑,心道:「這北塞草原太安靜了,光是素利,洩歸泥,步度根,軻比能幾個人打來打去多沒趣味,還是把折蘭英的氐人大軍拉進來,熱鬧一些好。

    有了氐人加入北塞草原戰爭,作為鮮卑以外的民族參戰,草原上的戰爭必定激烈加劇。」

    這就是諸葛亮料定雨天,出賣了洩歸泥的原因,而為什麼讓折蘭英封王?

    等折蘭英封王之後就知道了,想南下漢區,沒門了,不封王還好,又封王,又佔據河套,還是氐族首領,能不引起軻比能,步度根,素利等鮮卑首領忌憚?

    到時候鮮卑幾大勢力,軻比能,步度根,素利必然聯合來討伐折蘭英,能守住河套都要看天意,還想南下?幼稚。

    諸葛亮精確把握了折蘭英政治「幼稚」這個特徵。

    可是變化永遠比計劃來得快,曹軍原野大敗於川軍的消息很快傳到塞北,連諸葛亮都是一驚,川軍竟然這麼快就敗了曹軍,當真無敵了嗎?

    心中默默為黃月英高興,也猜測著今後中原大局的走勢。

    折蘭英比諸葛亮震驚一萬倍,她一直還在想,盡快拿下鮮卑王庭,解決糧草危機,也暫時消除草原外患,然後傾兵南下攻擊川軍後方。

    沒想到自己剛打敗洩歸泥,川軍也打敗了曹軍。

    聽到曹軍剩下十萬殘兵敗將逃回長安,曹操昏迷不醒,川軍擴張到七十萬人兵臨長安城下,折蘭英心裡想的,不止是自己報仇的機會破滅,折蘭英更擔心父親的安危。

    七十萬對十萬,有了劉表,劉備的教訓,曾經對劉璋頑抗到底的諸侯都死了,折蘭英生怕曹操重蹈覆轍,心急如焚。

    「諸葛軍師,這裡就全交給你了,折蘭英要去中原一趟,如果,如果折蘭有什麼三長兩短,諸葛軍師自領氐人王,請軍師務必記得我氐人宗旨,川軍為我死敵,誓殺劉璋。」

    折蘭英向諸葛亮交代後事,諸葛亮並不知道折蘭英真正身份,愣了好半響也沒反應過來,心裡不明白這姑娘怎麼在這個節骨眼上要去中原。

    萬一自己起了貪心,把氐人大軍據為己有怎麼辦?

    諸葛亮知道折蘭英政治不成熟,可是沒料到不成熟到這個地步。

    「嗯,好,大王放心吧。」

    諸葛亮應承了,折蘭英帶著兩個武藝高強的隨從,直驅中原。

    諸葛亮當然不會趁機吞併氐人軍,現在諸葛亮還想用氐人軍攪亂草原,何況就算吞併,自己一個新來的漢人軍師,怎麼去吞併這些氐人?

    「不過。」諸葛亮心裡想到:「如果大王你真有什麼三長兩短,諸葛亮恐怕只能對不起你了,不能依從你的意思,與川軍為敵。」

    「報。」一名氐人士兵來報:「報告諸葛軍師,曹軍在關中大敗於川軍,匈奴左賢王趁機起事,請求與我們合兵攻略平陽,請諸葛軍師定奪。」

    「立即發兵匈奴駐地,趁著匈奴左賢王進攻平陽,襲擊後方。」

    「啊?軍師,這恐怕不合適吧?」阿科等人質疑。

    「我們必須盡快攢夠實力,迎戰東鮮卑的進攻,曹軍強,匈奴弱,當然攻打弱的一方。」

    在諸葛亮心裡,氐人也是異族人,他只是要借氐人大軍,將草原攪的越來越混,可不想捲入中原紛爭,如果要打,等中原統一了再說吧。

    「月英,我們還會戰場相見的。」

    ……………………

    就在川軍攻下長安,曹軍退向中原,無數北方大族悄悄派家族子弟來到河內,甄家,司馬家,龐家,諸葛家等東南西北龐大世家,紛紛聚齊。

    「如今曹軍大敗,川軍鼎盛,司馬仲達天下奇才,足可與川軍軍師黃月英一戰,是時候出山了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