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暴君劉璋

龍騰世紀 第315章 馬超,跳樑小丑(求訂閱) 文 / 不死奸臣

    韓遂好歹也是一方梟雄,從一介白衣,到坐擁十萬大軍,在涼州幾十路諸侯兼併下生存下來,這樣的人,會幹這麼蠢的事?

    劉璋眉頭微皺,朗聲道:「火速傳令,上庸太守楊任,暫代漢中太守,務必謹守關隘,本侯不日抵達漢中,另外,馬上召集眾文武議事。」

    「是。」

    劉璋帶著大汗淋漓的好厲害和胡車兒到了大堂,眾文官在堂下議論紛紛,眼見荊益還未恢復,就遭逢大敵,都有些不安。

    魏延左右看了一眼,待劉璋坐上主位,出列向劉璋拜道:「主公,小小西涼賊何足掛齒,給我四萬兵馬,節制漢中上庸諸郡,我必擊潰馬超,為主公奪取西涼。」

    「是收復西涼。」許靖糾正道:「西涼本是我大漢國土,如今被叛賊佔據,主公以匡扶漢室為己任,自當是收復,而非奪取。」

    「有那咬文嚼字的功夫,還不如在戰場上拔一次劍。」魏延斜眼看了一眼許靖,向劉璋俯首。

    劉璋笑了一下,對眾文武道:「你們知道,我叫你們來議事,是要幹什麼嗎?」

    「嗯?」眾文武面面相覷,他們也剛聽說吳班重傷,馬超糾集羌人,率軍八萬前來攻城的消息,這要幹什麼不是顯而易見嗎?

    法正看了一眼劉璋輕鬆的表情,微有所悟,拜道:「難道主公不是要討論西涼兵犯境之事?」

    「不錯。」劉璋沉聲道:「比起西涼軍,我們有一件更關係我荊益前途命運的大事需要討論。本侯決定。」劉璋站起來道:「重開西南絲綢之路。」

    劉璋擲地有聲,其實這個決定。劉璋已經醞釀很久了,幾個月以來,一直在衡量開通絲路的利與弊,考察益州的商業活力,和錢糧人力基礎。

    前者是開通絲路能得到好處的前提,後者是開通絲路的保證。

    「什麼?」「什麼?」

    眾大臣包括法正在內,都是一驚,議論紛紛。王累臉上正氣一閃,就要出列,被黃權攔住:「你還不知道主公什麼脾氣嗎?他決定的事是死諫就能改變的嗎?稍安勿躁,先聽聽主公的理由是什麼,再諫不遲」

    王累掙扎一下,收回了跨出的腳步,到了今天。自己也被數次下獄了,雖然每次劉璋做完事後,都把自己放了,但是從最開始在江州決定四科舉仕,到對世族數次屠殺,自己沒有改變過劉璋決定的任何一件事。

    法正出列。平靜地拜道:「主公,西南絲綢之路開通多有不便,相信主公早已明白,主公為何突然決心開絲綢之路?」

    「沒有為什麼,我們的人口少。賦稅少,人才。也少,沒有重大改革,今後絕不可能是曹操敵手,早晚必亡,為何不放手一搏?」

    劉璋沉聲說著,看向眾文武,眾文官交頭接耳,都是一臉焦慮,開通西南絲綢之路,錢糧,壯丁都是極大消耗,還面對蠻夷的滋擾,這些誰都心知肚明。

    聽著文官們的議論之聲,劉璋走下台階,剛跨下最後一級台階,眾文官立刻停止了議論。

    「大家接著說啊,我走下來只是為了能更清楚聽到你們的意見,不是不要你們說話。」

    劉璋皺眉,看來自己在這些文官心裡的形象不是太好啊,特別是不少從地方調上來的文官,還摸不清劉璋脾氣,都以為劉璋是一個獨斷專行,動則殺人的人。

    這可不好。

    劉璋看了一眼那些文官,轉眼看向王累,王累左右看看,沒人敢說話,他可不怕,大不了就是再坐次牢,自己死都不怕,還怕這個?

    立刻出列,朗聲拜道:「主公之言不妥。」

    龔治,董和等地方上調來的文官,都看向王累,劉璋也冷然看著王累。

    王累面不改色,繼續道:「主公言及,我們人口不如曹操,賦稅不如曹操,人才不如曹操,不出奇策,不能制勝,這本沒有錯。

    但是天下不止有曹操,我們已經與孫權結盟,曹操若是南下,江東也會陷入危急,孫權必然不會坐視不理,曹操若攻荊襄,孫權必出合肥,曹操若攻合肥,我軍便出樊城,以南抗北,就算曹操強大,我們也未必會輸。」

    王累說完埋著頭,等著劉璋發落,眾文官將眼光看向劉璋。

    劉璋笑了一下:「說得好。」指著王累,轉對其他文官道:「你們看見了嗎?這才是一個文官該有的樣子,不是像你們,我一下來,所有的意見都縮到大腸裡面去了。」

    「哈哈哈。」武將們大笑,劉璋冷然回頭,掃了一眼,高沛等人立刻肅然。

    劉璋大聲對文官道:「武死戰,文死諫,方得天下盛世,如果你們真有什麼意見,大膽說出來,我劉璋雖然不一定聽,但是也不是昏君,不會加罪你們。」

    劉璋頓了一下,突然拔出張任手上寶劍,對眾文官道:「我劉璋今日,就對這把寶劍立誓,今後凡是文官諫言,不管進諫什麼,諫官不罪。」

    劉璋一把將寶劍插在了紅色堂柱之上,看來劍法沒白練,轉對王甫道:「王大人,回頭派人在這個柱子上寫上諫官不罪四個字,讓所有文官,不止是今日大殿上的,也包括他日要進入這個大殿的,都敢直言進諫。」

    「主公聖明。」

    「主公聖明。」眾文武齊拜。

    「好了,那你們說吧。」

    劉璋踏上一步台階,回頭看著,眾文官議論了一會,終於放開,龔治上前道:「主公,王累大人說的不無道理啊,而且現在正值西涼兵壓境,就算討論開通絲路。也應等擊退西涼兵才行。」

    「是啊,是啊。」

    董和上前拜道:「主公。屬下認為,如今當務之急,並非振興商業,而是振興農業。」

    眾文武看著董和立刻一片噓聲,誰不知道劉璋現在正在大力扶持商業,這屬於基本國策了,竟然出來反對,這太沒眼力了吧?

    董和神色從容。沉聲道:「屬下根據人口來算,曹操若一統北方,最低能出動五十萬大軍,皆為北方猛士,而我們必須以同等數量相抗,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在休養生息期間。積聚五十萬大軍作戰的糧草。

    如今我荊益二州,剛逢大亂,糧食產出剛剛夠用度,而據我們的戰略,是休養四到五年,如今已經過去一年。

    屬下預計。就算錢糧物資人丁不用作它途,三四年後,也不能積聚起足夠的物資。更何況我們還有羌人和西涼軍滋擾,所以,屬下認為。如今就算商農並舉,也應該著重農業。開通絲綢之路萬萬不可行。」

    文官們議論一會,紛紛出列。

    「臣附議。」

    「臣附議。」

    劉璋微笑著點點頭,朗聲道:「看著大家能把心裡話說出來,本侯就已經很高興了,那好,本侯一一回答你們。」

    「王累說,我們有江東為盟,不懼曹操,實乃大謬。

    江東文武什麼人?他們是玩蹺蹺板的能手,曹操勢大,他們必定與我們聯盟,共抗曹操,曹操若攻荊襄,孫權必出合肥。

    但是,難道我們就要一直比曹操弱嗎?就要像江東一樣龜縮在荊益二州嗎?我劉璋就要在這塊土地上做一個安樂侯爺,終老天年嗎?我告訴你們。」

    劉璋冷然看著眾文武:「今天我就告訴所有荊益文武一句話,你們要永遠記住,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哪怕我劉璋血灑疆場,國賊曹操一日不死,江山一日不統,我荊益勇士一日不休。」

    眾文武凜然變色。

    「所以。」劉璋沉聲道:「我們不是等著曹操來打我們的,我們要北伐,要營救天子,要攻入鄴城,要殺了曹操,如果我們能達成目標,那就不可能一直是曹操強,我們弱,我們也必定有強盛的一天。」

    「而那一天,江東之人還會與我們為盟嗎?那一紙盟書還會有作用嗎?所以,我們遲早要面對的是很多敵人,這種情況下,我們人口少,賦稅少,就必須出奇策,彌補我們先天的不足。」

    「屬下愚鈍,主公一言,如夢方醒。」王累深拜了一下。

    劉璋繼續道:「再說龔治,龔治說,西涼軍大軍壓境,我們不該這個時候開通絲路,我告訴你,西涼兵氣勢洶洶,不過是趁著我漢中人心大亂,本侯一到漢中,西涼騎兵還能飛過陽平關嗎?

    越是這個時候,我們的內政越是不能停止,我告訴你們,這次西涼之事,先是青衣羌首領被殺,後是吳班被重傷,必然有人挑唆,很可能就是曹操。

    他們為什麼挑唆?不就是要讓我們沒法安心內政,好等到曹操剿滅北方袁紹勢力,然後將我們覆滅嗎?我們能上他們這個當嗎?

    這次西涼犯境,大家完全不必擔心,我川蜀有天然屏障,本侯不想打仗,除非整個關中的兵馬齊至,否則,別想撼動我漢中分毫,馬超,跳樑小丑爾。」

    「屬下不善軍事,矢口妄言,還請主公勿怪。」龔治拜道,退回了隊列。

    「最後是董和,本官是真沒想到,地方還有如此大才,以董和的遠見卓識,比那些被斬的叛黨優秀太多了,早該進入牧府,當初從江陽調你入江州,是本官不查。」

    眾文官羨慕地看著董和,董和神色平靜。

    劉璋道:「董和說的話是對的,我們的糧食夠吃不夠打仗,還去搞什麼商業?銅錢能吃嗎?金子能吃嗎?百姓不吃飽,誰來買你東西?如果去其他州買糧,那不是命脈被別人捏在手裡了嗎?」

    「不過。」劉璋話鋒一轉:「我之前都說過了,置之死地而後生,董和自己也說了,就算我們發展四年,積聚起來一點糧草,又能夠五十萬大軍征戰多久?與曹操耗下去,我們也耗不過。何談北伐?」

    董和出列拜道:「主公的意思是,與其最後被曹操耗死。還不如在決戰之前賭一把,爭取獲得與曹操抗衡的實力?」

    劉璋點點頭。

    「這太冒險了。」

    「這也太冒險了。」眾文官議論紛紛。

    「魏延,你覺得冒險嗎?」劉璋對魏延道。

    魏延出列中氣渾厚地道:「自來富貴險中求,有多大利益,就有多大風險,若是不敢冒險,不如回家奶孩子。」

    劉璋笑了一下,大聲道:「大家聽見了嗎?冒險。並不可怕,若要成就大事,不可能坐於襁褓。

    我今天叫大家來,第一是讓大家對西涼軍安心,不必小題大做,第二是讓大家各歸本職,繼續休養生息。並為開通絲路做準備,這是我們今後幾年的大事。」

    「遵令。」

    法正看著劉璋,知道劉璋有許多話沒說出來,儘管劉璋喜歡賭,但是都會想盡一切辦法擴大勝出的機會。

    眾文武告退,劉璋留下了幾個核心文武。包括董和在內,回到院中,各自找位置坐下,丫環端來茶水和糕點,劉璋開門見山。

    「諸位。我們荊益的大戰略一直沒改變過,就是休養生息。無論是開通絲路,還是商農並舉,都是為獲得更多的物資,把你們留下的原因,是還有一些細節需要磋商。

    首先是開通絲路,可能我剛才的話,不能讓大家信服,我也是考慮了很久,仔細衡量了利弊。

    先說利,我前些天一直在調查我們的商業,讓我很滿意,商業活躍,商業創造也活躍,我們有許多商品可以賣出價錢,只是缺少足夠的購買人群,如果開通絲路,我們的瓷器,布匹,絲綢,紙張,將能夠源源不斷輸出,換取金銀,鎧甲,兵器。

    所以開通絲路,對我們極為有利,或許大家不會相信,在我們大漢以外,還有幾個富庶的帝國,他們有許多我們需要的東西,除了金銀,曲溪進獻的大秦盔甲短劍,尹柏進獻的大象,比水稻更高畝產的高產作物,還有許多,我們都可以用瓷器,絲綢等商品去換。

    至於開通絲路的弊端,該說的,你們都說了,無論是壯丁,金錢,糧耗,歸根到底,是一個糧食問題。我有兩個方案解決,你們先聽聽。」

    劉璋喝了一口茶水:「第一個方案,是用錢換取糧食。

    我已經衡量過我們的財政,是糧食少,錢財多,銀行和官家作坊商舖,都是來錢的地方,孫權和曹操不可能像我們一樣重視商業,興起流水線,就算興起,管理方面和技術開拓方面也沒我們成熟。

    我們的商品價格和種類具有先天優勢,許多方面都是壟斷,向孫權曹操銷售,通過玉門關向西域銷售,都能給我們帶來無數錢財。

    許多生活和農業用品,比如皂角,耕犁等,以前都是農民自己做,現在改為作坊做,價格便宜,農民願意買,不但讓他們節約了時間種更多糧食,也為我們帶來錢財。

    黃權,你做兩件事,第一,農民的稅賦照現在的收取,但是農民如果獲得更多的糧食,查證屬實後,按百斤獎勵錢財,農閒時節開出的荒田,只要第二年春季種上糧食,也按畝給予獎勵。

    這是用錢換糧的第一步,這樣一來,不但能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產出更多糧食,還能讓農民有一定的錢財,促進內部商業繁榮。

    但是切記不能弄虛作假,特別是地方官員故意多報重複申報,查出一個嚴懲一個,輕則罷官,重則殺頭。」

    「是。」黃權應了一聲。

    「以錢換糧的第二步,通過官方和民間各種渠道,向曹操孫權的轄地購買糧食,價格可以稍微高一些,收得越多越好,這些糧食僅僅作為存糧,不納入糧食生產統計,你們可以當這些糧食不存在,總之,不能因為這些糧食,就減少我們荊益的務農人口。」

    「是。」眾文官齊答。

    「第二個方案,是節約方案,我們開通絲路,暫時只開通到身毒和大月氏帝國(貴霜帝國)的道路,在西部草原訓練兵馬的張任,我會傳令他,不時探查一下通往崑崙山的道路,如果遇到羌氐阻撓,正好練練手。

    開通的人力上,我們選取冬季和夏季為開通道路的時節,春季和秋季,便將大部分壯丁收回來繼續務農,另外,以後所有作奸犯科的人,不再罰牢獄,全部調入南疆開通絲路,這樣應該能挽回一定的人力損失。」

    劉璋停頓一下,看到周不疑從側門走出來,拿了一張小板凳走到葡萄架旁邊,靠著一棵樹假寐,耳朵豎著聽眾人議事。

    「總之。」劉璋道:「開通絲路,有利有弊,但是經過我十天的思考,覺得利大於弊,通過開源節流,開通絲路並不會讓我們的錢糧消耗殆盡,如果開通絲路,我們的商人一定能收回成本。

    如果到時候有大量兵甲輸入,我們就不用擴充太多的兵力,裝備齊整,三十萬軍隊,未必不能擊敗曹操五十萬大軍,甚至更多,這就是精兵政策,這樣可以節約很多糧食,當然,這是後話,你們對開通絲路,還有何看法?」

    劉璋看向眾文武,劉璋都這樣說了,眾文武還有什麼說的,黃權道:「主公思維周密,面面俱到,實在讓屬下這些理政的文官汗顏。

    經過主公分析,這絲路也並非開不得,只是西涼兵怎麼辦?真的主公一到漢中,西涼兵就會退嗎?」(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ps:#暴君劉璋#感謝江雨傑km,赤腳,我是赤腳的打賞,感謝午夜de月亮588打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