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暴君劉璋

龍騰世紀 第260章 邪馬台女王 文 / 不死奸臣

    第260章邪馬台女王

    「黃毛丫頭,你血口噴人。」楊主簿看黃祖竟要被說動,對黃月英大聲喝罵。

    黃月英淡淡一笑:「如果主簿大人心裡沒鬼,何必這麼激動?」

    黃祖的眼光陡然轉向楊主簿,楊主簿一看黃祖眼神不善,知道黃祖性情暴躁,嚇的臉都白了,就在這時,一名士兵跑進來。

    「報告主公,江上截獲一封書信,是楊主簿送給三江口周泰的投降信。」

    黃祖兩步上前扯過士兵手上的書信:「送信之人呢?」

    「跳江潛逃了。」

    黃祖展開竹簡只掃了一遍,看向楊主簿的眼神已帶著凶光,大喝一聲,「來人啊,將楊倡拖下去亂刀砍死。」

    「是。」

    幾名軍士湧入,架起楊倡就走,楊倡好半天才回過神來,大呼:「主公,屬下對你忠心耿耿,從來就沒寫過什麼信啊,主公,主公,你不能聽讒言啊。」

    楊倡聲嘶力竭大呼,可黃祖哪裡還聽得進去,不一會就聽到「啊啊」的慘叫聲。

    「你們,還有誰,還有誰想取我性命,獻媚江東,給我出來,給我滾出來。」黃祖對著眾文武大呼,眾文武噤若寒蟬。

    黃月英抿嘴一笑,上前對黃祖道:「大難臨頭,林鳥亂飛,叔父,現在你該明白了,勾結孫氏絕不止楊倡一人,為求自保,誰不鋌而走險?對叔父來說,現在不應該追究將領責任,而應該想好出路,否則沒有出路,恐怕整個江夏都會大亂,悔之晚矣。」

    「月英是叔父侄女,斗膽給叔父一句忠告,還請以後歸降後不要告訴皇叔,否則月英必有大禍,江夏現在不降,無論是最後江東取得江夏,還是劉皇叔取得江夏,安陸黃氏都必滅無疑。

    而若投降劉皇叔,雖然現在必須遵循三大政令,傷及家族權益,但卻可以保全家族,若有朝一日,皇叔兵敗垂成,江夏落入他人之手,安陸黃氏得脫束縛,不是可以重新光耀門楣嗎?

    而若皇叔開疆拓土,匡扶漢室,天下世族都必須遵循三大政令,叔父有獻降之功,大漢功臣,安陸黃氏不也可以發揚光大嗎?

    無論怎麼算,叔父都不吃虧啊。」

    見黃祖掙扎猶豫,黃月英笑道:「好了,侄女不說了,若降,江夏城必須由川軍接管,水軍必須打散,叔父為川軍水軍副都督,請叔父斟酌。」

    黃月英踏步離開了郡府大殿,迎著獵獵江風輕笑了一下,心道:「叔父,看來我要出賣你兩次了,別怪我。」

    那江上信使,自然是黃月英派出,信也是黃月英模仿楊倡的筆跡寫的,黃月英相信,這個關頭,江夏必然有人私通江東,可是哪那麼好抓證據,只好自己派人使一葉扁舟,假裝被江夏水兵攔住了。

    黃祖性情暴躁,見了信,楊倡的命能保住就怪了。

    這算是第一次出賣。

    黃月英通過對黃祖勸說,已經發現黃祖是一個心志不堅之人,且暴躁名副其實,這樣的人是不適合做水軍副都督的。

    為了川軍水軍發展,黃月英已經打算出賣他第二次。

    …………

    竟陵,荊州軍大營一片淒涼,現在一百個人每天只能配發一小斛糧食,每個人都餓的眼冒金星,艦船上,水營中,吊橋上,草地上,到處癱著都是人,放哨的也有氣無力地靠在木柱上,短槍當了拐棍。

    張允坐在大堂裡愁眉不展,他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能聯絡到江東軍,商議好投降事宜,然後順江南下。

    「都督。」一名小將走進來,手裡拿著一個竹筒。

    「陳洪拜見都督,都督,上游又飄下許多竹筒,裡面都有川軍的勸降信。」

    「我說了多少次,我不看,劉璋誅我張家全族,難道還要我張允投降嗎?」張允一把掃掉案几上的茶盞燈座和竹簡,瞪著血紅的眼睛大喊,滿地狼藉

    小將戰戰兢兢,小心地道:「可是,士兵們都看了,現在軍中人心惶惶啊,糧食越來越少,將士們都很不滿,再這樣下去,恐怕釀出兵變。」

    「傳令下去,誰敢撈起那些竹筒,立斬不赦。」張允大聲道。

    「都督,這樣恐怕不行。」小將擔憂地道:「撿的人很多,殺也殺不絕,而且不准士兵撈起來,或斬殺士兵,恐怕更會引起將士不安,都督,我們必須盡早拿個主意啊。」

    「主意,我有什麼主意。」糧食斷絕,退無根據,張允現在只能等江東軍消息,還能有什麼主意。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來報:「報,昨夜川軍水軍奇襲三江口江東軍大營,江東軍全軍覆沒,蔣欽周泰被生擒。」

    「什麼?」張允大吃一驚,一拍桌子站起來吼道:「怎麼可能?江東軍多達兩萬,全部訓練有素,川軍水軍什麼東西,就川軍那幾艘破船加八百錦帆賊寇,能敵得過江東軍?」

    「不是啊都督,川軍乃是先殲滅了韓德將軍,冒充韓德將軍混入江東軍大營,居中點火,然後四面圍攻,三江港口已經化為灰燼,而且川軍也不止幾千人,有我們一萬多荊州兵,還有雲夢澤的悍匪衛溫,近兩萬人啊。」

    張允一下子癱坐下來,臉色刷白,江東軍一亡,自己還能有何指望?難道要生生餓死在這水營裡嗎?

    那名小將猶豫了一下,上前道:「都督,如今我們只有一個辦法了,投降黃祖。」

    「黃祖?」張允喃喃念叨一下,旋即搖頭:「不可能,我與黃祖有仇,若是投他,部隊必被他吞併,還會受他羞辱,況且江夏勢弱,難以抵擋川軍。」

    「可是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了啊,如果都督不甘受黃祖之氣,我們大可以到了江夏再聯繫江東,未嘗未晚啊,到時候趁機殺了黃祖,必是大功一件。」

    張允想想,眼睛一亮,大覺有理,立刻道:「好好,馬上聯繫黃祖,就說本都督,不,就說張允要去投靠他,求他收容。」

    「是。」

    張允搓著手,小將正要出門。

    又一名士兵飛跑進來:「都督,都督不好了,江夏黃祖率全郡投降劉璋,現在江夏軍已經全部撤出江夏城,由川軍換防,水軍也被衛溫甘寧打散收編。」

    「什什,什麼?」張允大驚失色,嘴唇翁動,幾乎說不出話來,接連兩個晴天霹靂,把張允的心徹底劈死了。

    「天亡我也,天亡我也。」張允痛心疾首。

    「如今還有最後一個辦法了。」小將沉聲道。

    「什麼辦法?」張允一下子坐直身體望向小將,眼中熱切期盼,緊張地盯著小將。

    小將看了張允一眼,道:「帶領全部軍隊,攻擊江夏軍。」

    「什麼?」張允大失所望:「你失心瘋嗎?黃祖統帥的江夏軍,素來為荊州水軍前部,是荊州水軍精銳中的精銳,我們要想奪江夏,根本不可能。」

    小將搖搖頭:「末將並未說奪江夏啊,我們只要搶到一批糧草就可以了,現在川軍剛剛接手江夏防務,收編江夏水軍,正是最混亂防禦最薄弱的時候,只要我們全力一擊,一定能奪得一兩座營寨,只要搶到足夠支撐數日的糧草,我們就可以沿江而下,投靠江東。」

    張允沉吟著,即使像小將說的那樣,也是風險極大,去搶糧?看看外面那一批有氣無力,軍心渙散的士兵就知道了,而且就算擊敗江夏水軍一兩陣,也未必搶得到糧草。

    可是別無他法,哪怕只有一絲希望,張允也要試一試。

    「好,就這麼做。」

    「現在首要任務是整頓軍心。」

    「馬上召集眾將。」

    張允到了水營外的草地上,招來一群水軍將領,水軍將領一個個無精打采,眼神呆滯,江夏和三江口的消息他們都聽說了,也明白如今的處境。

    這最後一支荊州軍,是真的到絕境了。

    「你們都給我打起精神來,像什麼樣子。」張允大聲吼道:「告訴你們,本將已經想到脫困的方法,就是襲擊江夏水寨,奪取糧草,投靠江東。」

    眾將依然眼神呆滯,他們也都深悉水軍,哪會不知道攻擊江夏軍的風險。

    張允看到眾將人心渙散的樣子,越發憤怒,大喊道:「你們都給我聽好了,只要我們團結一致,沒什麼邁不過的坎,要不然……」

    張允忽然指著草地一個地方:「你們好好看看吧。」

    眾將沿著張允所指看去,只見一群螞蟻正在忙碌地搬運食物,井然有序,配合默契,毫無怨言。

    眾將瞬間深受感染,不禁心生慚愧,個個打起精神。

    這時突然,張允一腳把那群螞蟻都踩死了:「要不然,我整死你們,就跟弄死這群螞蟻一樣簡單。」張允吼道。

    ……

    襄陽牧府,蔡洺伏在劉璋懷中,劉璋一邊看冊子,一邊撫摸著蔡洺秀髮。

    一名士兵緊急來報:「報告主公,張允被部將所殺,水軍大將陳洪率荊州軍前來歸降。」

    劉璋豁然站起。

    截止此時,龐統錦囊的三條計策,偷襲三江口,奪取江夏,逼降荊州水軍,全部實現,並在黃月英的勸降下,變得更加完美。

    以甘寧提議,劉璋封衛溫為荊州水軍大都督,領江夏太守,黃祖為副都督,甘寧為水軍先鋒,領折衝將軍,蔡瑁為鬥艦將軍,陳洪、蘇飛、黃射,鄧龍各為水軍大將,全軍十萬人,分駐江夏,襄陽,三江口,烏林,洞庭湖口和公安。

    以江夏三江口水軍為主力,拱衛荊州,防禦江東。

    …………

    許昌皇宮,漢獻帝正在升朝,一名大臣靜靜站在大殿正中,劉協兩手放在腹上,眼睛呆滯地望著地面道:「愛卿所言甚妥,倭國邪馬台女王卑彌呼影響日大,這次來朝,獻上倭錦、珍珠、弓矢等貢品,足顯倭國重視我天朝,當回賜金印紫綬,至於數目……」

    劉協正說著,突然一名將軍進來,向著下首的荀彧就拜,荀彧狠狠瞪了將領一眼,將領愣了一下,才轉向劉協:「稟報陛下,宗室亂賊劉璋竊取荊州,殺害荊州刺史劉表,在襄陽南郊誅殺世族七千餘人,牽連五萬餘人,血滿襄江。

    日前,劉璋整合荊州水軍,得水軍八萬,拱衛荊州,整頓步軍十五萬,聚集襄陽,意向不明,請陛下早做決斷。」

    將領說完,群臣一片大嘩,紛紛倒吸涼氣,驚駭莫名,荊州一破,許昌近在咫尺,群臣彷彿已經看到劉璋的屠刀架到脖頸上,紛紛露出懼色。

    「這,這,愛卿們,你們說該怎麼辦啊?」劉協拘謹地坐在龍床上問道。

    「在這裡能商討出什麼,劉璋勢大,得和丞相府將軍們商議,走,回相府。」一名大臣也不跟劉協打聲招呼,轉身就走。

    此人名叫華歆,孫策征伐江東時,為豫章太守,後歸降孫策。

    孫策遇刺後,不顧孫權挽留,受曹操以天子令徵召,入許昌,任為議郎,參司空軍事。

    華歆既是大臣,也是曹操家臣,他一走,立刻許多官員也跟著走,不多時,整個大殿稀稀落落,劉協呆呆地看著這一幕,無所適從,一些文官暗自垂淚,卻不敢出聲。

    荀彧歎了口氣,向劉協拜了一禮,到劉協喃喃說「散朝」後,才轉身離去。

    …………

    「沒想到啊,劉璋竟然這麼快就拿下荊州,襄陽到許昌僅僅數天路程,如今許昌空虛,如何是好啊。」

    「是啊,是啊,如何是好啊。」

    相府內,一眾留守文官都焦急不已。

    一名武將大聲道:「這有什麼,給我一萬兵馬,我必讓川軍進不得豫州。」

    一名文官冷聲道:「一萬?如今許昌是三千兵馬都沒有了,哪來的一萬,看來只能靠宛城的三萬張繡降兵支撐了。」

    「眾位不必憂心。」荀彧從外面走進來,大聲道:「我料劉璋必不會攻擊許昌。」

    「哦,荀大人。」眾文武向荀彧拜禮,一名謀臣道:「這何以見得?劉璋攻擊劉表,打的旗號就是要劫走天子,劉表不肯借道,如今劉表已滅,劉璋怎會不攻擊許昌?要知道,現在豫州幾乎都是一座座空城。」

    「是啊,是啊。」眾文武紛紛附和。

    荀彧道:「諸公,你們想想,劉璋攻取荊州雖快,整合荊襄水軍後實力大漲,但是他誅殺了多達六萬世族子弟,襄江長江又決堤泛洪,災民無數。

    荊南經過劉磐張懌兩年大戰,劉璋洗劫,劉琦大軍肆掠,樊梨香揭竿而起,已是一片廢墟,整個荊州到處都是盜賊。

    川軍作戰已經半年多,現在荊州是根基不穩,糧草匱乏,士兵疲憊,外有死敵江東軍環飼,這樣的情況下,劉璋只要稍微有點腦子,他會進攻豫州嗎?」

    「可是。」程昱皺眉道:「話雖這樣說,可劉璋做事向來出人意料,當初五千兵馬涪城戰趙韙,四萬兵馬攻擊天蕩白水,十萬兵馬下四十萬水陸大軍駐守的荊襄。

    文若焉能斷定,劉璋不會率領大軍擊潰宛城之兵,然後率輕軍突襲,不需太多,只要一萬,這樣糧草和士兵疲憊的問題,不是都解決了嗎?以我們現在的實力,許昌必然不保啊。」

    「是啊,是啊。」群臣附和。

    「哈哈哈。」荀彧大笑:「仲德說得在理,可是仲德和諸公別忘了另外一件事,我們現在正在和袁紹對峙,目前情況是,袁紹強,我們弱,劉璋和法正只要不是傻子,就不會不明白現在攻擊我們,不是最好時機,難道讓袁紹輕而易舉贏了我們,對他們有好處嗎?」

    程昱想了想,緩緩點頭:「確如文若所說,劉璋現在最明智的做法,應該是趁著我軍與袁紹官渡對峙,休養生息,安定荊州,待我軍與袁紹決出勝負,我軍勝,則襲我們後方,拖延我們收取北方,若袁紹勝,也襲我們後方,趁機攫取中原,只是那樣一來,也是一樁難事啊。」

    程昱甚是擔憂。

    荀彧淡淡一笑,大袖一揮:「那都是以後的事了,目前,我們最要緊的,是打好官渡之戰。」

    群臣散去,唯有郭嘉留了下來,神情凝重,荀彧眉頭一皺,知道郭嘉每次都能一針見血,趕忙上前問道:「奉孝可是覺得我的分析有不合理之處?」

    郭嘉搖搖頭:「文若的分析甚有道理,只是。」郭嘉皺緊眉頭:「雖然很有道理,但是我就是擔心劉璋會北犯,文若當做好應急準備。」

    荀彧凝重地點點頭,「奉孝說得有理,劉璋這樣的瘋子,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只是我們現在實在沒有可調之兵了,如果一定要守……」荀彧想了一下:「除了樂進將軍整頓宛城兵馬,我看只能調長安的軍隊進入青泥隘口一帶,必要時赴援宛城。

    唉,沒想到,劉璋這屠夫真能平定荊州,劉表實在不堪一擊,劉璋殘暴不仁,與天下世族為敵,遲早必敗,可是現階段竟然對我們這麼大威脅,實在可恨。」

    荀彧歎息一聲,在他看來,劉璋無道,遲早敗亡,但是偏偏這個時候威脅了許昌,讓曹軍陷入被動,就像一個垂死之人迴光返照那一刻,要拿起菜刀砍你一般,當真可氣。(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