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崇禎:重征天下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一章 鳥銃十段擊 文 / 飽吹餓唱

    彈丸過處,血肉橫飛!

    由於「大石門」處的道路十分狹窄,兩邊全是絕壁,根本避無可避。當仰攻的民團躲在盾牌之後,用鳥銃向上射擊時,衝在最前排的土匪登時躺下幾個。

    但金眼雕不愧是戰鬥經驗豐富的土匪頭子,剛才一見鳥銃的槍管,就情知不妙,立刻躲在了一名土匪身後,拿他的身體當肉盾。那名土匪卻沒他反應快,被鉛彈一槍擊中胸口。

    這個時代的彈丸都是球形,而非現代的尖頭,因而很難貫穿人體。但正因如此,對人體組織造成的傷害就更大。尤其是鉛彈,因為材質較軟,打入人體後往往會產生變形甚至破裂,給中彈者造成極其恐怖的傷害。

    這名土匪便是如此,他的胸前只開了個小手指頭粗的小洞,但後背上卻爆出一個碗口大的窟窿,連心帶肺,還有肋骨的碎骨渣子,全都一股腦冒了出來。

    而其他幾名與他同時倒下的土匪,狀況也好不到哪去。有的是腹部中彈,腸子肚子皆被崩飛;有的是腦門中彈,只剩了一張前臉,後半塊卻連頭骨帶腦漿一齊與身子分了家。

    此時別說土匪了,就是在民團陣內居中指揮的朱由檢,看了都有些心驚肉跳。按說他也算是見過大場面的人了,不論是遵化之戰還是廣寧之戰,死傷人數都比眼前多幾十倍。可不論是用箭射還是刀砍,甚至是用紅衣大炮轟,論殘忍程度都比不上這小小的鉛彈。

    這時他才依稀記起,因為鉛彈「不人道」,前世的《日內瓦公約》還明確禁止使用鉛彈。不過在這個時代當然沒有《日內瓦公約》,就算是有,朱由檢也不打算遵守。

    因為他心裡很清楚,這些所謂的條約協定,都是強者給弱者帶上的枷鎖。如果弱者違反條約,自然會遭到嚴厲的懲罰;可若是強者自己違反規定,卻是啥事也沒有,而且他還會找盡各種不靠譜的理由為自己辯解。

    其實說白了就只有一句話:強者不需要遵守諾言,因為他說了不算的成本很低,甚至幾乎為零!

    所以對於這些偽善的玩意,朱由檢從一開始就堅決摒棄。殘忍怎麼了?對待敵人就是要殘忍,你不殘忍,敵人可是要比你殘忍一百倍!

    果不其然,在一排鳥銃擊發完畢之後,匪首金眼雕立即跳了起來,強迫大批土匪往下衝鋒。因為他也知道鳥銃的性能,這玩意打一槍便要填裝一次彈藥,之後還要用火繩引燃擊發,中間的間隔時間很長。

    由於霧大,雙方互相發現之時,距離已經縮短至不到二十步,折算成現代的公制,就是三十米左右。如此短的距離,即使是山路陡峭,從一邊衝到另一邊,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因此金眼雕倒並不十分慌張,心想反正自己人多勢眾,只要拚命衝到敵人跟前,他們的那些鳥銃就全成了燒火棍了。

    但匪徒們剛往前衝了幾步,鳥銃的轟鳴聲又響了起來。雖然仍是只有六支,但道路實在太過擁擠,距離又近,鳥銃手根本就不用瞄準,只要向前上方擊發,肯定能打著一個土匪。

    「上!都他媽給我上!」金眼雕此時就像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玩命地催促手下繼續往上衝。他心想對方的鳥銃雖然厲害,但總會有停歇之時。今天已經死傷了這麼多手下,如果不能將對方全殲,那可真是賠個精光。所以就算是拿人墊,也要墊到敵人跟前!

    可惜他的一舉一動,早在朱由檢的意料之中。見土匪果然想用人海戰術突破鳥銃的封鎖,朱由檢嘴角露出一絲冷酷的笑意,大聲指揮道:「鳥銃手開始十段擊,盾牌手伺機推進!」

    眾團勇當即聞令而行,將早已演練好的戰術使了出來。只見前排的鳥銃手以盾牌為支架,一槍擊發完畢之後,立即從身後狹小的通道向後疾退。

    而第二排的六個人早就填裝好了彈藥,甚至連火繩都已引燃了一小會兒。見前排閃出空位,他們立即補上,將槍口對準前方的土匪。不過兩三秒鐘,火苗已順著火繩爬入槍膛,這一排的六支鳥銃又擊發完畢。

    兩排鳥銃擊發的間隔,居然被壓縮到了不到十秒。而在這十秒之內,土匪雖也推進了一小截,但離最前面的盾牌手還有大概十步的距離。一排六枚彈丸過去,登時又打倒幾個。

    隨即第二排的鳥銃手也疾速後退,第三排的人又補了上來。而剛才退至隊伍最末尾的鳥銃手,此時則正在緊張地填裝彈藥。

    金眼雕在後面也漸漸看出了門道,儘管肺都快氣炸了,卻是一籌莫展!明明對方一次只有六名鳥銃手開槍,按說殺傷範圍並不大;可由於道路實在太過狹窄,這六條鳥銃已經正面徹底封死。

    如果是換做其他地形,金眼雕肯定會讓土匪從兩側包抄。可這裡的道路兩側全是高聳入雲的石壁,又如何能包抄?這道天然的「石門」,本是他防禦外敵進攻山寨的好地方,如今卻成了土匪的墳場!

    他哪裡知道,朱由檢和李定國等人又不是傻子,豈會不偵察地形,胡亂選擇最難的道路攻山?

    民團之所以走這條路,其實就是看重了大石門的地形優勢。正因為這裡十分狹窄,為數不多的鳥銃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

    朱由檢在前世看過電影《火燒圓明園》,對八國聯軍大敗僧格林沁幾萬清軍的場景記憶猶新。

    在那場一邊倒的戰鬥中,八國聯軍正是列出三排橫隊,第一排開火完畢之後,立即後退裝彈,第二排上前一步射擊,第三排則在後面準備。雖然在那個時代還沒有機關鎗,可如此往復循環之下,還是把幾萬隻有冷兵器的清軍殺得片甲不留。

    後來他才知道,敢情這個戰術叫「三段擊」,據說還是鬼子織田信長髮明的。當時朱由檢就想過,為什麼非要三段擊,而不是四段、五段、六段擊呢,那不是射擊間隔更短?恐怕也只能是是戰場正面太寬,兵力不足的緣故吧。

    由於只有六十條鳥銃,他在平時訓練之時,便讓團勇們襙演過每排六人的「十段擊」。不想今日真的用在了戰場上,大展神威!

    ps:親愛的讀者大大們,眼看到月底了,如果還有沒投的花花,請往小弟頭上砸一朵!打賞什麼的也可以有,給小弟打打氣嘛!多謝多謝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