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民有活路,上下不閉塞,就需要更多的階層……」
王斗說著:「若有一大礦,需要礦工多少?」
張貴沉吟道:「尋礦者、挖礦者、煽者、看者、上礦者……至少數千吧。」
王斗道:「不錯,至少數千,他們還有家屬,如此算來,一礦便可養活丁口數萬。」
「採下礦石,需要有人運輸,沿途,需要吃飯,歇息,如此,又有了運輸商隊與諸多客棧,又可養活不少人手。然後,礦石需要冶煉,又要設立鐵廠,鑄廠諸類廠房,這些產房,又需要招募人手,又可養活多少人?」
「煉鐵,需要大量煤石,這樣,就需要大量開辦煤礦,又需要不少人。煤採來,要運輸,又要大量人手。普通的煤,要煉成焦炭,又需要相關人手廠礦,又可養活多少人?」
「各個產礦,他們都要吃喝,需要糧草,布匹,鹽巴,茶葉,這些商貨,需要外間運來,又可養活多少商隊?而且,這些商貨,也不可能全靠外界長途運進,所以本地或是附近,定然有大量種植的,加工的,紡織諸類廠房,又可養活多少人?」
「各行各業蓬勃發展,然後,人民殷富,需要享受娛樂,便連那些說書的,唱戲的,也可尋到一個飯碗,筆墨紙硯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別的不說,各煤礦採下煤後,單單整個宣府鎮,每年。就需要海量的蜂窩煤,又可以養活多少人手?」
「所以,要使民有活路,就需要多分行業,多生階層,百姓越是富足,各類行業,就可產生越多,又養活更多人……」
不說張貴,齊天良等人。便是張國威,都聽得目瞪口呆,區區一個煤礦鐵礦,在大將軍眼中。竟有如此多的門道,果然星宿下凡的人,見識就與常人不一樣。
王斗倒不以為然,在後世,一個房地產行業,都可以帶動建材,建築、家裝,傢俱、家電、服務等相關產業,鋼鐵業與煤礦業,可帶動的附屬產業。就更多了。
而且這時。基本上是手工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解決很多人的吃飯問題,至於礦業危險,現在還沒人考慮這個問題。
張貴期期艾艾地道:「只恐礦工們好勇鬥狠。難以管制。」
王斗點頭:「凡事有利就有弊,不可因噎廢食,嚴加監管便好。」
也不怪張貴這樣說,放在大明別處。礦工們在組織性,體力等方面上,比普通的農夫,高的不是一點半點,名震天下的戚家軍,很大部分,便是由礦工組成,歷年來,大明各處,關於礦工們械鬥之事層出不窮,令地方官頭疼不已。
而且,從大明中葉起,各地礦產,大部由豪強佔據,九成以上,一文的礦稅也不交,官府從中根本得不到好處,自然對各地產礦,還有礦工們,沒有一絲的好感,視為動亂源頭之一。
更不妙的是,礦工們素質良莠不齊,很多是無籍流民,還有各地流氓地痞,無賴之徒,很多礦主們的管理方式,一樣極端落後,採用的是家族恐怖方式,不遵約束者,立斃杖下,剋扣工錢口糧,更是常事。
這就造成的,凡州縣有礦山者,便若一處將要爆發的火山,怎能不讓地方官將們,心驚膽戰?
不過王斗不以為意,他們不是後世的工人階級,眼下只是一幫幫烏合之眾罷了,論起整體戰鬥力,便是一處礦山有幾千壯丁,也絲毫不如一處屯堡的屯民,不說出動強悍的靖邊軍,便是出動一堡的屯丁,也可打得這些礦工們落花流水。
他說道:「礦山的管理,民政司要依律進行,審核各礦主與礦工們戶貼,不得有黑戶存在,也不要怕他們鬧事,他們現在鬧事,總比以後鬧事好,鬧事者殺光了,以後就不會有鬧事的人了。」
礦主與礦工們的素質,暫時是沒辦法提高的,便如東路外,良家子不願從軍一樣,良善的農夫們,是不願意進入礦山的,所以除了少量匠戶,眼下大部分礦工,都談不上什麼好貨色。
一些兵痞、青皮、俘虜之類,他們犯罪服刑,也是進入礦山內,所以眼下各處礦山,便若一處處垃圾收容所,令人畏懼之地。
而且這個時代開礦採礦,傷殘率很高,王斗除規定律法,各礦主們要盡量保證礦工們安全,還有工錢,口糧外,餘者,只能讓他們自然進化了。
王斗語氣平淡,不過話中的森寒之意,還是讓張國威打了個寒噤,他忙道:「大將軍放心,末將族下各礦山,定然遵紀守法,不給大將軍增添麻煩。
王斗微微點頭,明初對礦山控制嚴格,採礦必須得到官府批准,一般而言,各礦山皆有監官課使,每採礦若干,皆有部分作為課稅,以解藩司,當然,以後慢慢沒了。
現在王斗對轄下各礦山,又恢復了監官,只監督,不參與管理,每年視其開採數量,還需要繳納課稅
,而且許多律法,保護了礦工們,受礦工歡迎同時,自然引起眾多礦主不滿。
雖然訂單豐厚,各礦主們財源滾滾,不過他們一毛不拔慣了,看著課稅滾滾流出,自然心疼無比,長久下去,可能會想方設法鬧事,只是王斗不比別處官將,有敢鬧事者,不介意殺個血流成河。
而且訂單豐厚,不代表礦主們會改進生產器械,九成九,只會更加瘋狂的壓搾礦工,激起矛盾,引起礦工暴亂,張國威雖說是個識時務者,他的族人,卻不一定有這個覺悟。
他擔憂利慾熏心的族人,會做出不明智的舉動,成為王斗又一次殺雞儆猴的不開眼人物。急忙向王斗保證同時,還尋思著,回去對那些族人們敲打一番。
齊天良雖是後勤司大使,不過對農事上,有敏銳的瞭解,他擔憂的,卻是另一件事:「大將軍,宣鎮大興廠礦商事,會否讓耕種人手不足?屬下擔憂,越多的人從商。會否引起糧米饑荒?」
王斗微微點頭:「老齊的擔憂是對的,所以現在幕府措施,便是吸引良善流民進入屯堡,在戶籍劃分上。他們也有優勢,可以吸引最多人口,加上各新屯堡營田制,未來耕種的糧米,還是可以滿足全鎮軍民需求。」
齊天良的擔憂,也是王斗的擔憂,這個時代生產力低下,特別各類災荒層出不窮,若耕種的人稍稍一少,就極有可能就引起饑荒。便如明末的江南。因為商業過於發達,江南,反而糧食不足,需要從廣東,湖廣等地進口。
魚米之鄉的江南。不但沒有成為大明助力,反而成為禍害,明朝之所以滅亡,商業過度發達。是一個重要原因。
而且這個時代的商人,不生產不說,還見利忘義,沒有禮義廉恥的觀念,雖然有一些流通的作用,但是,他們在社會中起的正面作用,遠遠不能抵消不了他們起的反面作用。
特別災年時期,囤積居奇,搶購賑災糧,然後抬高市價,再低價收購土地,往往一次災荒過後,很多地方的土地,大多數就被他們給巧取豪奪走了。
所以這個時代,輕商抑商是必須的,中國幾千年來重農輕商的政策是正確的,回到古代,只有腦子進水的人,才會迫不及待的提高商人地位。
農業,就是一切的基礎,便是歷史上西方各國,也是在農業革命後,順理成章,進入工業革命,大明商人地位已經夠高了,高到禍國殃民的地步,那些舊式商人,他們地位非但不能提高,還需要打壓。
王斗扶持新型的生產型商人,也是建立在農業可以滿足鎮內軍民需求的基礎上,若二者會危害到農業,他會毫不猶豫的摧毀鎮內大部分商業與工業。
張貴掌管民政司,現在對轄下各商舖廠礦也越來越重視,他連忙說道:「大將軍放心,未來各屯堡的糧米,定能滿足全鎮軍民需求!」
他說道:「現在鎮內,各戶分下的田地,基本都有餘糧,每年可收購不少。很多新屯堡的營田,也因為採用功勳制,功勳到了,方可分田,屯民們幹勁也很足。」
「還有,因為繳獲大量馬匹,現在新屯堡,很多田地都使用馬耕,一堡可耕種的田地,也越來越多……」
王斗點了點頭,江南大部分都是水田,而且田地零碎,只能使用精耕細作與牛耕,然北地不比江南,土地連綿,又基本是旱地,所以耕種方式可以狂放一些,使用馬耕。
使用馬耕,田地產量,當然不如精耕細作牛耕,不過因為耕種面積多,這積少成多的,產量卻也不少。
現在對王斗來說,土地,不是問題,鎮內土地不足,往塞外發展便是。
……
眾人向西而行,不久後,到達一條河水邊,這裡,沿著河水兩邊,新設立一個軍工廠,規模頗大,工匠達到千人以上,與鐵廠一樣,四面有高厚圍牆,崗哨林立,等閒人等,不得進入。
有如軍隊一樣,廠內工匠,皆有制服,他們皆頭戴狐帽,穿著短身罩衣,顏色為青,內有鴛鴦紅衣,走動時,不時露出兩袖紅色。
這些人,行色匆匆,去年時,東路劃分工匠等級,分匠士、匠師、大匠師三等,目前來說,整個幕府下,還沒有一個匠師,他們大部分是下等匠士,一部分中等匠士,少部分上等匠士。
對工匠們來說,成為匠士容易,但成為匠師就難了,因為需要文化考核,考核要求還很高,大匠師需要出書立作,享譽全國,就更沒影了。
不過與軍隊一樣,幕府下的工匠,很多人已經成為先富起來一批,特別那些有發明,或是出讓技藝的人,更是獲得「專利」,坐著收錢便是。
特別李茂森與賴源龍,因為研究出火門裝置,可謂財源滾滾,還有周象輅,出讓了鑄炮技術,同樣每年收入豐厚,有他們例子在前,工匠們積極性都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