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明末邊軍一小兵

第七卷 流寇諸事 第536章 永寧侯(上) 文 / 老白牛

    老白牛:算了算,書友的龍套也出現不少了,卓不為杖死了,與當初小丁仔仔老弟的要求有所出入,嗯,這些人物安排必須服從本書情節,盡量不顯突兀,我會陸續安置,各龍套或死或殘,或榮耀。

    王斗看著眼前忐忑不安的王樸,還有他身後戰戰兢兢全身發抖的王氏商人們,他本來要尋王樸商議,他自己找上門來了,也好,就給王樸,他身後的王氏家族一個選擇吧。

    聽那王家老叔公口齒不清的訴說晉商等陰謀之事,他打斷他的話:「便是范、王、亢、翟、梁、黃、渠諸家散佈謠言,陰私對付我東路之事?此事本伯早己知曉!本伯還知道,他們印製假糧票、焚燒抵制我東路商貨,還意圖到東路擠兌我糧票。」

    他冷笑道:「哼,他們真是不知死活!」

    那老叔公一愣,隨後與王樸等人心中冰寒,原來此事早在忠勇伯掌握之中,可笑眾人蠅營狗芶,蒙在鼓裡,他卻早就洞若觀火,還好前來反正投誠,否則等待他們的,就是血淋淋的屠刀了。

    王樸陪著笑臉道:「都是下人無知,請忠勇伯念在小弟追隨血戰的份上,放他們一馬吧,他們也己幡然醒悟……」

    這時鍾調陽進來稟報,言洪督有請,王斗點了點頭,對王樸說道:「王帥不必如此,我早視你如兄弟,骨肉同胞一般,自然會念你這份交情。」

    他看著那些王氏商人,淡淡道:「兩條路給你們選擇,順之,生,逆之,死……」

    崇禎十四年十一月初十日,經過十餘日的拖延,各鎮十數萬大軍,再次向京師起程。

    對這個結果,京師上下,不約而同鬆了口氣,此事能如此順利解決,再好不過。而在昨日,王鬥,楊國柱等人集體上表請罪,也給了皇帝與朝廷顏面與台階下,崇禎帝迫不及待,下旨讓王斗等進京封賞,流賊之事,不能再拖延了。

    大軍浩浩蕩蕩,同時又白幡如林,一路為戰死的五位大將哀挽。

    此時京師百姓已經傾巢出動,他們圍在官道兩旁,看著祖大壽,馬科,李輔明等人棺木,很多人都流下淚來,還有密密麻麻的傷員,大部分拄著枴杖,在寒風中艱難地行走。

    看著這些為國血戰的將兵們,京師百姓的心,再一次觸動,大戰如此慘烈,可恨的奸臣言官們,還要在京中散佈謠言,污蔑將士,怪不得忠勇伯等人憤怒。

    很多人的內心,都傾向於王斗諸人這方。

    而且邊軍鼓噪這段時間,軍紀森嚴,不擄獲,不殺人,不劫掠地方,與往日變亂大相逕庭,也事實證明了,忠勇伯,忠貞伯等人一顆滾燙的,忠誠的為國之心,沒有這顆心,如何約束憤怒的將士?

    雖然寒冷,不過今日天氣很好,只偶爾一些細小的雪花飄下。

    巳時,大軍離朝陽門不遠,以內閣首輔周延儒為首,內閣所有大員,禮部尚書傅淑訓小兵部尚書陳新甲,還有新任的吏部尚書鄭三俊,戶部尚書倪元璐等人,都在迎接之列。

    六部大位不可或缺,閣員不可缺,二者如願以償,進入了內閣。

    而大明祖制,浙人不得官戶部,倪元璐為浙人,本來是不可能在戶部任職,更不用說成為戶部尚書,只是眼前大明財政實在糟糕,為了改變這個嚴峻的問題,崇禎皇帝也顧不上那麼多了。

    王斗等人,各鎮將官到達,不約而同的,周延儒諸人,都不提先前不愉快之事,只對出征將士噓寒問暖,同時來到李輔明等人棺木前,個個扶棺大慟,他們悲切的神情,更引起一片大哭。

    依大明禮制,還有崇禎帝與內閣的商議,將在都城外建祠以祀,對那些已盡臣節、殉死社稷將官的表彰,介時崇禎帝還將親臨祭奠,以昭忠烈,勸告忠臣。

    事先,鴻臚寺與禮部的官員,己與統軍總督洪承疇,忠勇伯王斗等人通過氣,商議好此次進京封賞的流程,首先是獻俘,然後封賞,宣捷,祭祀等一系列流程。

    留下太常寺官員忙活,隨著內閣閣老們,各鎮大軍,精選一些兵將,從朝陽門浩浩蕩蕩進京,誇功遊行,他們拉著一車一車的韃子人頭,還有大批量的俘虜,內中,有石廷柱,一些朝鮮國副、參將等重量級官將在。

    更有一車一車繳獲的滿蒙八旗盔甲、旗號,他們一些較為完整的軍官屍體等,特別豪格的屍體,用大車木架高高豎起,所過之處,引起一片片驚呼。

    大軍從朝陽門大街進去,所經坊鋪,皆是人山人海,連兩邊的屋頂上,都是密密麻麻站滿人,震天的歡呼一陣接一陣,楊國柱淚流滿面,此情此景,便是為大明血戰殉國,一切也是值得的。

    行走在大街上的,還有各鎮眾多的傷兵們,與城外百姓一樣,看到這些為國奮戰的傷員,他們艱難的舉止,很多圍觀百姓,又是不可控制的流下淚來

    依獻俘禮制,早在前一日,內官己設御座於午門樓前正中,此時錦衣衛,也設儀仗於午門之前御道之東西,教坊司陳大樂於御道之南東西北向,還有鴻臚寺,設贊禮二人於午門之前、東西相向。

    最後,文武百官,皆具朝服詣立午門下方兩側!還有京畿各坊廂裡老人,也一同參行慶賀禮。

    到達皇城外,遊行大軍己然停止,只餘獻俘將校,在刑部獻俘官指引下,進入午門前方御道,依露布官們引導,文武官東西序立,然後那些俘虜們,被黑壓壓押解進去。

    午時,鐘鼓大作,樂聲齊鳴,在鴻臚寺官員跪奏下崇禎帝身著常服,乘著御輿到達午門樓之上,鳴鞭訖

    樂止,崇禎帝往下看去一眼就看到午門下方的王斗等人,他眼中閃過複雜的神情。

    再看過去,大批的漢軍與朝鮮軍俘虜,正於獻俘位置跪滿

    為首的,便是神情憔悴,又惴惴不安的石廷柱等人,此時,刑部官員己詣樓前中道跪奏伺旨,雲某官以某處所俘獻詢問上意,是否以付刑官,是否釋罪釋縛等。

    崇禎帝眼睛盯到石廷柱等人臉上,眼中閃過厭惡的神情再看向那些朝鮮兵官將,神情略為一緩!他略一沉吟,喝道:「石廷柱人等漢軍所俘,忘國負恩,罪無可恕,石廷柱立時押解街市,凌遲處死餘者皆斬,以儆傚龍!」

    「各朝鮮所俘,上國寬容厚恩,所獲俘囚,鹹赦其罪,望爾藩國歸誠無貳,忠勤夙著,故茲詔示,鹹使聞知。」

    石廷柱驚訝地抬起頭,沒想到大明皇帝對自己處置如此之重,他猛然發出聲嘶力竭地的哭喊:「陛下饒命!」

    所有的漢軍俘虜,也一同哭求,只有那些朝鮮俘虜喜出望外,個個高呼:「多謝天朝陛下。」

    王鬥心中暗暗搖頭,皇帝對這些朝鮮俘虜竟如此寬容,他記得萬曆年間俘虜數千日軍俘虜,全部斬首於市,甚至還有許多日軍將官被腰斬凌遲的,那也是日後數百年,倭寇不敢再犯中國的重要原因。

    好在俘虜朝鮮兵二干多人,連同金自點一起,大部分被自己殺了,還有很多將帶往東路,在礦山中服役,這些押來獻俘的,內中大部罪惡不大,否則全部獻俘釋放,他都不知該如何向血戰將士交待。

    在石廷柱等人哭叫中,刑官將他們押解出去,所獲朝鮮俘囚,釋去捆綁後,依大明禮制叩頭謝恩,然後被帶出午門,他們中大部,有可能成為京師與各鎮,韃軍韃官一部。

    文武百官唱排班,致詞官跪道致詞,賀訖,樂聲大作,眾人五拜三叩頭,最後平身樂止,鴻臚寺跪奏禮畢,樂興,崇禎帝駕退,獻俘儀式,到此結束。

    當日,京師百姓的樂趣,就是觀看石廷柱被剮,還有那些漢軍被斬首,又有五城兵馬司的弓兵,將近萬顆滿蒙韃子首級,在朝陽門外疊成京觀,對應大明死難將士將要搭成的祭壇。

    萬顆首級,何等龐大,疊之後直有高聳入雲之勢,也為了宣揚武力,震懾敵虜之意。

    不過豪格等人的腦袋,因為要在宣捷時,遣官薦告郊廟時候使用,所以沒有疊在這裡。

    京師百姓,可以歡天喜地的慶賀圍觀,不過對崇禎帝與內閣六部大臣來說,時間緊迫,所以緊接獻俘儀式後,當日下午,再次舉行論功行賞儀式。

    在邊軍鼓噪的壓力下,內閣與內部官員,辦事前所未有的快速,前所未有的同心協力,短短時間內,就將王斗等人的封賞擬定清楚。

    大將封賞,自然不能放在午門,而是設於前奉天殿,此時的皇極殿中,如先前午門一樣,內使己將御座香案陳設,以尚寶司設寶案於殿上正中,侍儀司設詔書案於寶案之前,設詰命案於丹陛正中之北。

    又有皇太子請王侍立大殿上之東北,承製官承製位於殿上之東,宣制位於丹陛詰命案之北,還有吏部尚、禮部尚書等位於殿上之東南,兵部尚書位於殿上之西南。

    此外有文武官員侍立丹摒之北,侍從班起居注、給事中、殿中侍御史、尚寶卿、侍儀司官等位於殿上之東,懸刀武官位於殿上之西,等等,儀容盛大,彰顯封榮之譽……

    在宮殿台階下方,空地西南,洪承疇、王斗、楊國柱、王樸、王廷臣、鹿通、吳三桂等人,異位重行,序立丹摒之下,每人身後,還各有一個小太監,個個捧著紅木金絲托盤,這是封賞時,為各受賞官捧托詰命禮物之用。

    寒風中,王斗靜靜在台階下站著,等待皇帝到來,他身旁人等,個個則激動得難以自勝。

    忽然王斗聽到背後有人吸鼻涕的聲音,他回頭一看,卻見背後是一個身材瘦小的小太監。

    他圓臉白膚,看上去弱不禁風的樣子,手中捧著托盤,可能是天氣冷了,那鼻水不斷往下流,他又不敢去擦,只得不住將流下的鼻水往上吸。

    見王斗看來,他露出一個尷尬的笑容,神情頗為的謙恭溫順。

    不過看向王斗時,他神情又頗有激動之意,他輕聲細語道:「奴婢王德勝,跟在王承恩王公公身邊做事,忠勇伯稱小的小德子便可,忠勇伯,奴婢很仰慕你……」

    (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