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2章國際風雲
意見多了,便是沒有意見。
幾個黨派的人,各執一詞。
當然,沒有實力的黨派沒有話語權。有些黨派只是一個象徵意義,並沒有多少存在的價值,但也有些黨派,是國外勢力扶持起來的,他們的存在,有著自己的政治意義。
目前的執政黨,是老蔣當年留下來的黨派,小馬同志就是其中的驕驕者。
幾個大的派黨,都有自己的主張,但是誰也拿不出錢來搞這個建設,終於在十一月初,爆發了一些民眾的遊行示威,他們的口號是,我們只是需要一個家。
不管你們這些當權的人,有什麼樣的政治目的,民眾只是需要一個安定的家。馬上就在進入冬季了,再這樣僵持下去,將不知有多少人會在帳蓬裡過冬。
現在大多數災民都擠在帳蓬裡,擠在學校和辦公樓裡。
政府已經做出明確指示,不能長時間佔有學校,要想辦法解決居住問題。
因此,一些學校被騰出來繼續開學,此番折騰,民眾越來越苦。
張一凡曾經表示,可以接部分同胞回大陸,暫時性的安置。如此一來,便可以解決燃眉之急。這個提議,深受寶島同胞們的支持,可是當局政府卻不答應,這才惹怒了民眾。一些婦女和兒童紛紛湧上街頭,進行抗議活動。
在這種時候,軍隊是不可以參與鎮壓的,只能維持秩序和解決紛爭。
最近一段時間,老是有大陸親人的同胞們,接到電話,親人要求他們回大陸,給予他們必要的生活支持。一些民眾當然動心了,尤其是那些婦女和兒童,他們不能再呆在這種又冷又潮濕的環境中。還有一些老人,也不想住帳蓬。
遊行示威堅持了好幾天,各黨派人士相互攻擊,指責執政黨不作為。小馬同志倍受打擊,被迫同意這個方案,暫時安置一些民眾去大陸。
其實兩岸之間的距離並不遠,區區二三百公里而已,這段距離卻讓骨肉分離了幾十年。大陸方面接到消息,表示無條件地支持。一定把災民安置好。
安置民眾的地點,就選擇在最近的閩省,方面這些民眾的來回。
為了安置這些同胞,京城方面特意撥款上近百億,要求對這些遠道而來的同胞倍加呵護,讓他們有賓至如歸的感受。
因此,當第一批來到閩省的同胞,立刻找到了家的感覺。
在這裡,他們不再需要住在潮濕的帳蓬裡,至少有一間屬於自己空間的房。以家庭為單位,安排了居住的房間。
與寶島相比,這裡當然是條件好了許多,每天都有政府派來的人給他們送吃的。每套房間裡配有電視,配有炊具,可以自己做飯菜。
當然,一些手上有餘錢的人,還可以自己上街買點小菜,在這裡,他們跟大陸公民是一樣的待遇。電視頻道,可以收看他們想看的節目。
不過最近播放最多的,還是救災重建。
大陸方面派出了多個醫療隊,一些記者也跟隨在採訪,一些寶島同胞正看著這一幕一幕,忍不住流淚了。
有部分寶島同胞在大陸還有親人,他們的親人這來接待,帶他們去大陸遊玩,讓他們看看如今的大陸,感受大陸氣氛。
漸漸的,這些人都喜歡上了這環境。
這裡海闊天空,自由自在,政府還通告,他們可以在大陸找工作,而且工廠為他們開放特權,優先錄用。
因為回去的時間遙遙無期,等家園再度建好,至少是一二年的時間,一些人已經決定在這邊找工作了。
接下來,很多的寶島同胞,都受不了那種帳蓬生涯,打算轉戰大陸。因為在那裡可以得到生活補助,還有免費的居住點。
第二批足有五千名同胞,此次的安置地點放在江淮,江淮是全國最好的地方,經濟富裕,去了那邊之後,一些群眾還能拿出部分錢物來支助他們。
第二批進入江淮之後,大部分有工作能力的同胞,都進了工廠當職員。只留下一些老人家繼續留守安置點。
進入工廠的同胞,能拿到一份不錯的薪水,住上工廠的宿室。
其實很多人都不願意吃白食,他們寧可進工廠上班,也不要呆在安置小區。
在江淮一帶,本來就有些台資企業,一些人進了工廠,如見親人。一些台資老闆當然也對他們比較器重,從生活上,工作上給予照顧。
前前後後,二批同胞進入大陸,都得到妥善安置。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這地方,想來大陸工作。
雖然這只是權宜之計,的確也曾有過一些人在這邊上班的。就在寶島重建的同時,三個月之內,至少有近二萬餘人進入大陸沿海。
第三批,第四批都進了廣省,第五次進入江東。
徐前進進京了,拜訪了張一凡。
他跟張一凡說,江淮還可以再接一批受災同胞,萬人左右的安置不成問題。
張一凡知道,江淮經濟發達,很多地方都缺少工人。如果這些安置的災民可以在當地找到工作,這對雙方都是一件好事。
更何況,對於遠道而來的災民,可以有多種選擇。一是繼續留在安置區,接受政府的善施。二是自己去應聘參加工作,有困難依然可以找政府。
對於年輕人來說,誰都不願意呆在當地安置小區,他們寧願去上班。這樣自由自在,十分安逸。
徐前進在去年當上了一把手,正式成為江淮權力巔峰的人物。有人說,徐前進不管他怎麼改變,這輩也摘不掉張系的帽,的確,徐前進也這麼想。
他每次進京,都要看望一下老領導。
其實張一凡比他小,但是目前的張一凡已經這了四十,叫老領導也不過份。倒是當年,張一凡剛剛進入江淮,三十幾歲人,給人看上去那種說不出來的味道。
這麼小的領導,他是第一個。
張一凡進入江淮就是省長,徐前進剛開始也覺得有些彆扭,後來漸漸就習慣了。
張一凡說,這件事情不能太主動,只能讓他們自己提出來。
最近很多新聞一直在追蹤報道,關於這些寶島民眾在大陸的生活現狀,很多電視台都在報道。也有新聞記者採訪過一些寶島民眾,他們的整體評價都非常不錯。
只有少數人在說,還是有些想家。
旁邊一同事道:「想家是很正常的,當初我從遙遠的貴州過來,二千公里呢,比你還遠。現在出門方便,以後兩岸關係好了,祖國統一了,這裡就是你們的家。你現在就是走親戚,有什麼想不想的?想回家,隨時都可以哦!」
旁邊有人大笑。
記者借題發揮,問他希不希望祖國統一。
這名寶島同胞想了想,其實還是統一好。我們之前不懂大陸政策,現在懂了,祖國分裂了這麼多年,早該一統了。
這新聞發佈出來,很多人在看。當然,遠在海峽對岸的同胞,當然也可以看到這些。自從有了互聯網,這個世界就近了。
也有人懷疑這是假新聞,一些寶島記者來到江淮等地採訪。
結果發現他們在這邊的生活狀況,跟以前的寶島沒什麼兩樣。年輕人都能自由自在選擇就業方式,也可以自由戀愛,選擇他們喜歡的人。
老年人在這裡有政府對於關照,他們的生活比大陸公民還要好,看到這一切,他們信了。張一凡當然留意這些新聞,也關注這件事。
他對徐前進道:「要繼續加大扶持力度,要讓寶島同胞們感受到祖國的溫暖。如果還有下一批,你們江淮應該做好接待準備。」
徐前進回江淮之後,著手準備接待工作。
他相信,在這屆領導人運作下,兩岸關係有可能實現平穩過度,祖國一統的日應該不遠了。
【****網由書友高品質手打更新速度超快(天才一秒鐘記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