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西漢將領李陵——小軒
「徑萬里兮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兵刃摧,士眾滅兮名以隕。老母以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這一字一咽,悲痛欲絕的歌聲,是李陵送別蘇武歸漢的宴會上,起舞為蘇武送別時所做的。歌總流露出的感情相當的複雜:既有對故土的依依難捨的苦戀的心情,誠摯的為朋友能夠歸朝廷而高興;也有為自己坎坷的經歷而悲傷,卻又無顏再重返父母之邦的絕望之情。
漢匈戰爭史中,李陵是一位有爭議的人物,他與蘇武一樣,都是著名的抗擊匈奴的將領的後代,蘇武的父親蘇建是杜陵人,早年從軍,以校尉身份隨從大將軍衛青奮擊匈奴,因戰功卓越。被升為將軍,封平陵侯;而李陵的祖父則是威名遠揚的「飛將軍」李廣。自從元狩四年李廣被迫自殺之後,這一軍人時間就開始沒落。李廣死後的第二年,其堂弟,當朝丞相,樂安侯李蔡因盜取官地,下獄自殺。李廣的三個兒子,長子李當戶,次子李淑都都先李廣而死,少子李敢曾以校尉隨驃騎將軍霍去病擊匈奴,勇奪左賢王旗鼓,賜爵關內侯,代父職為郎中令。李敢因怨恨大將軍衛青逼迫其父自殺,遂伺機將其擊傷。衛青或許是對李廣之死頗感內疚,所以將此事遮掩起來,但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卻憤恨難消,遂趁與李敢伴隨武帝甘泉宮圍獵之時將他射死。此時霍去病深得武帝的寵愛,所以武帝極力掩蓋事情真相,說李敢是圍獵之時被鹿撞死的,一個朝廷高官就這樣無聲無息的消失了。
李敢死後,李氏家族加衰落,雖然李敢的兒子李禹得寵於太子,也頗有些勇力,但沒有繼承其祖父仗義疏財的優良品質,卻是一個好利嗜才的匹夫。李當戶的遺腹子李陵成人之後,這一家族才又漸漸的恢復了昔日的光榮。
李陵步入仕途之後,任侍中,建章監。由於家世的熏陶,李陵不僅擅長射騎,而且謙讓真誠,名譽遠播。武帝認為李陵有李廣遺風,曾命他率八百騎過居延,深入匈奴之地兩千里查看地形,歸來後拜為騎都尉,教酒泉,張掖的士卒學習射騎,防備匈奴侵擾。
天漢二年夏,武帝命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領三萬士卒出酒泉,迎擊匈奴右賢王於天山。李廣利以損失兩萬多人的高昂代價,消滅右賢王一萬多人。後被匈奴包圍,幾乎不能全身而退。
李廣利尚未出師以前,武帝為寶藏漢軍後勤的運輸安全,特地將李陵從邊郡召回,未央宮武台殿親自召見,命令他為李廣利護送輜重,李廣利是武帝寵姬李夫人的弟弟,因征討大宛有功,被封海西侯,寵信正盛。但是作為一名時代以軍功晉陞為榮的軍人後代,李陵鄙視援裙帶而遷升的李廣利,不願意為他護送輜重,所以婉言推脫,自稱所率領的戍邊士卒都是「荊楚勇士」及「奇才劍客」。願意自領一軍單獨出擊,使匈奴無法集中兵力專攻李廣利所率領的漢軍,話雖說的冠冕堂皇,但武帝立即察覺到了李陵不願意為李廣利殿後,管有些不快,然而卻非常欣賞其勇氣,於是就對李陵說:「將軍從來就不願意聽命於他人!可是如今大國發,已經沒有騎兵可歸你指揮。」李陵立刻回答:「沒有騎兵也行,臣願意以少擊多,率領五千步兵撞擊於匈奴之中!」於是武帝答應了李陵的請求。
就李陵整軍待發之時,武帝又下詔命強弩將軍路博德接應李陵,路博德是一員沙場老將,早元鼎五年就拜為伏波將軍,獨自統帥大軍征討南越;而如今卻要為一個後生小輩殿後接應,心中也是憤憤不平,於是上書說:「如今已近初秋,匈奴兵強馬壯,不易攻打,臣願意與李陵等到明年春天再出兵匈奴,可以獲全勝。」武帝閱書大怒,懷疑李陵反悔,不敢率領五千步兵出兵匈奴,所以指使路博德上書故意拖延。於是武帝頒詔,命令路博德出西河,與因紆將軍公孫敖會師於涿邪山;李陵則九月發兵,出遮虜障,至東浚脊山南龍勒水上察看敵情,然後沿太初元年祝野侯趙破虜進軍匈奴原路回受降城休整士卒。並命令李陵將受命以來與路博德所說的都如實上報。顯然。武帝對李陵已有猜忌之心。所以才對一支僅五千人的部隊下達如此細緻的命令。因此,李陵尚未出兵,就朝廷裡掀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似乎預示著將有大風暴發生。
李陵出兵之後進展順利,很快就抵達東浚脊山下紮營,將沿途所過山川地形都繪成地圖,命令麾下騎兵陳步樂飛報朝廷,武帝極為重視李陵一軍的活動,立即親自召見。陳步樂雖然是一名普通士兵,卻能言善辯,將李陵出師以來的行動表述的清清楚楚。武帝聽後大悅,陳步樂立即被升為郎官。群臣見武帝龍顏大開,都表示慶賀,然而就此時,厄運已經降到了李陵的身上。
陳步樂回朝以後,李陵大軍突然被且緹侯單于的三萬大軍包圍,以大車環繞為營。李陵得知消息後,立即引兵出營,佈陣迎敵:前列士卒緊握盾牌長戟,防止敵騎兵突襲;後列士兵手持弓弩,嚴密的注視著敵人騎兵的動靜。李陵命令全軍聞鼓則奮進殺敵,鳴金則立即停止追擊。大戰迫眉睫,似乎連空氣都緊張的凝固起來。且緹侯單于見漢軍不過數千人,絲毫不放心上,下令全軍衝擊漢軍,但是匈奴的戰馬衝不破漢軍用長戟組成的堅固防線,如蝗的箭矢又被漢軍的盾牌擋住,毫無遮掩的西歐功能怒騎兵反而暴露漢軍弓箭手的前面,李陵一聲令下,千弩齊發,前排的匈奴起筆功能紛紛落馬,後面的騎兵趕緊調頭,落荒而逃。漢軍乘勝追擊,又射殺匈奴數千人。
然後漢軍畢竟之後五千餘人,挫敗匈奴的首次進攻之後,立即向南撤退。單于見被漢軍殺得七零八落的騎兵隊伍,不禁又驚又怒,下令著急匈奴左右的部隊八萬餘人,一同追擊李陵。漢軍且戰且退,南行數日後,進入山谷之中。經過數日苦戰,漢軍死傷嚴重,李陵下令:受三處傷者可以乘車而行,二處傷者扶車而行,一處傷者繼續作戰。退出山谷之後,漢軍又消滅匈奴三千多追兵。這時漢軍沿著龍城故道向東南方向退卻,四五日之後退入大澤的蘆葦中。匈奴追兵從上風處縱火焚燒,漢軍則預先燒燬周圍的蘆葦以切斷火路。等到漢軍衝出大澤之時,已經主講接近漢邊塞附近的山區。又利用樹木作為掩護,射殺數千追兵,且緹侯單于見李陵日夜兼程南撤,懷疑漢軍邊塞伏有重兵,企圖引誘匈奴近塞而殲之。於是與群臣商議,想停止追擊。但群臣認為單于親自率領近十萬大軍,卻不能消滅數千漢軍,以後豈不令漢軍愈加輕視匈奴。如果山區不能消滅漢軍,再過四五十里就是平川,那時再停止追擊也不遲。
實際上,這時的漢軍已經到了山窮水的地步了。但是由於李陵的激勵下,士卒前仆後繼,浴血苦戰,頑強抵抗,一日竟與匈奴交鋒十餘次,又射殺追兵兩千多人,單于見屢屢受挫,又想撤兵,就這關鍵的時刻,漢軍的軍侯管敢因被一校尉的欺辱,將漢軍前無援兵,箭矢糧草將的底細全部托出,單于大喜,命令急攻漢軍。等到漢軍撤至仡汗山口附近時,距離邊塞不過一百多里,士卒尚有三千人,但是箭矢射。兵器毀。遂將大車遺棄,卻車輻為兵器,進入峽谷之後,匈奴戰局險要地段,投擲岩石猛烈攻擊,漢軍死傷慘重。再也無法前進一步。入夜之後,李陵獨自一人提刀出營,查看敵情。但見篝火熊熊,人影焯約。回營之後,對左右軍吏感歎道:「只要再有幾十支箭,就可以脫離險境,可是如今連一支都沒有了!天明之後,只能束手被擒。」於是李陵命令士卒每人帶兩斤乾糧,一片冰,分散突圍。到遮虜障回合。夜半時分。李陵與校尉朝廷年突圍,漢軍數十壯士仍死命相隨李陵。而後匈奴數千人的追擊和圍攻之下,朝廷年陣亡,李陵眼見全軍覆滅,長歎到:「再也無顏回報陛下。」於是投降於匈奴,殘餘部眾分數突圍,只有四百餘人逃回漢塞。
李陵戰敗的消息傳到京城之後,武帝初期望李陵以身殉國,等到消息得知他投降匈奴之後,異常震怒,召陳步樂痛斥,陳步樂驚恐萬分,立即自殺。初,李陵捷報頻傳時,群臣紛紛上書祝賀,當李陵陷入困境的時候,都緘口不言;後李陵兵敗投降,又都上書痛斥李陵,這種見風駛舵的惡劣風氣,令與李陵並無深交,但為人正直,又書生氣十足的太史令司馬遷憤恨不已,所以當武帝詢問他時,司馬遷十分坦然的直言相答:李陵自九月初賽,率孤軍深入匈奴兩千餘里,「垂餌虎口」,「橫挑強胡」。與且緹侯三於近十萬騎兵輾轉苦鬥三個月,殲敵一萬餘人,士卒死傷如積山,兵糧絕,救兵不至。即使全軍覆滅,也為朝廷贏得了榮譽;李陵雖然投降,恐怕是另有圖謀,以求將來有機會報答陛下。
但是,這樣一番旨寬慰武帝的言語,卻被武帝誤解為譏諷李廣利用兵無能,特意為李陵開脫罪責,武帝一怒之下,又將司馬遷下獄,處以殘酷的腐刑。
李陵兵敗後的第二年,武帝后悔當時沒有及時派出援軍,致使李陵軍全軍覆滅,於是遣因紆將軍公孫敖率軍出塞,準備迎回李陵,不料公孫熬無攻而返,卻向武帝上書言:「據捕獲的匈奴俘虜供認,李陵正為匈奴訓練士兵,以防備漢軍。」這一錯誤的消息再次激起了武帝的憤怒,命令將李陵全家抄斬。至此,這一隴西世代名將之家徹底敗落。而實際上為匈奴訓練士兵的是漢軍邊塞都尉李緒,降於匈奴之後得到單于禮遇,地位李陵之上。李陵痛恨李全家因李緒被誅,派人將其刺殺。後單于欽佩李陵的英勇,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封其為右校王。從此李陵就生活匈奴之中,二十餘年後病死,未能再踏上中原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