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兩天前,蔡瑁派來的使者突然來到了汝南郡的郡城平輿,點名要見袁渙。
兩軍交戰,不殺來使,袁渙便接見了蔡瑁派來的使者,與之交談之後,這才知道,蔡瑁有謀害劉表的心思。
劉表盡起大軍,不宣而戰,並且兵分三路而進,一路由張繡率領,一路由劉琦率領,劉表親自率領中路軍,也是戰鬥力最強大的一支軍隊。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對張彥的改革不滿意,而且想攻進彭城,去解救當今的天子。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既然蔡瑁想殺劉表,袁渙自然沒有什麼意見。畢竟劉表是荊州軍的統帥,一旦統帥死了,荊州軍群龍無首,就會隨之撤退。而且,又有蔡瑁做內應,這次跟隨劉表出征的荊州軍,大部分都是蔡瑁的部下,對蔡瑁言聽計從,只要蔡瑁一聲令下,他們就會隨時撤退。
袁渙考慮再三,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便答應了和蔡瑁合作,並且制定了一個假意投降的策略,讓沿途各縣都向劉表投降,而他也不例外。
但是,袁渙也清楚的認識到,蔡瑁這個借刀殺人之計的後患,所以才會對蔡瑁有所防範,也怕蔡瑁從中使詐,既做了蔡瑁的殺人的刀,又成了蔡瑁刀下的亡魂。
不過,袁渙並不笨,他自然不會讓蔡瑁一箭雙鵰,而是改變了他與蔡瑁約定的計劃,目的在於調開蔡瑁的大軍。以免汝南城會受到威脅。
除此之外,袁渙更是派人去各地搬請救兵。距離平輿最近的應該是陳郡,陳王劉寵有一支五千人的私人武裝,在戰鬥力上,至少比那些民兵要強一些。但是據袁渙所知,張繡率領大軍攻擊穎川,穎川太守楊修已經向陳王劉寵發出了求救的信號,而劉寵則率領所部大軍前去支援穎川去了。
那麼退而求其次,就要數駐守在譙縣的這支大軍了。譙縣是現在的衛將軍許褚的故鄉。也是昔日沛國國相陳珪下葬的地方,張彥為了紀念陳珪、陳登父子對自己的幫助,便派遣了一支五百人的軍隊為陳珪守墓,守墓的將領不是別人,正是何儀。
何儀自從與劉辟、等人歸降張彥之後,便成為了徐晃的部將,但後來卻因為犯了一些罪過。而被貶謫,罰到譙縣這個地方來為陳珪守墓。
但是,譙縣因為出了許褚這個猛將,所以當地民風十分彪悍,好勇鬥狠更是出了名的地方,縣中官吏一直約束不住。無奈之下,只好請何儀前來加以威懾。
何儀又與許褚有過交情,與譙縣的這些人一番交談之後,這才知道他們都有參軍的意願,想成為像許褚那樣的將軍。於是何儀便以淮、汝一帶是兵家必爭之地。不能沒有駐軍為由,向張彥提出建議。徵召譙縣一些青壯年入伍,一方面可以增強譙縣,乃至周邊地區的安全防禦,並且作為拱衛彭城的一支軍事力量,另一方面也為譙縣減少了一些治安問題。
兵力不足,一直是張彥較為頭疼的問題,所以張彥聽到何儀的這個建議後,立刻就答應了,並且讓何儀全權負責此事,徵召淮、汝一帶的青壯年,補充兵力,農閒的時候加強訓練,農忙的時候則幫助周圍百姓進行收穫。
於是,何儀便大張旗鼓的徵召勇士入伍,起初的時候,軍隊數量也就幾千人,但後來逐漸擴大,直至今天的兩萬人。
而何儀也因為此事官復原職,再次成為了將軍,專門負責統帥這支軍隊,駐守在譙縣保境安民,更作為拱衛彭城之用。
當初前去譙縣負責宣旨的人,就是袁渙,所以袁渙對譙縣的軍隊可謂是瞭如指掌。
後來因為劉辟、何曼對徐晃嚴格的治軍手段不太適應,便祈求要求調動。
於是,張彥幾經考慮,便把劉辟、何曼調到了譙縣,再次和何儀匯聚在一起,三人共同掌管這支兩萬人的軍隊,而這支軍隊,名義上則屬於衛將軍許褚的部下。如此一來,這支大軍更加引以為榮了。而何儀、劉辟、何曼等人也更加用心的為張彥效力了,生怕再出現什麼岔子。
袁渙這次所搬請的救兵,就是何儀、劉辟、何曼所統領的這支軍隊,作為拱衛彭城的駐軍,這支軍隊平時都訓練有素,不敢有絲毫怠慢,何儀、劉辟、何曼也一改昔日的匪氣,做起事情來,也十分認真。
因為,何儀、劉辟、何曼等人不願意給許褚丟臉,而軍隊裡大約有半數以上都是譙縣的青壯年,他們既不願意給許褚丟臉,也不願意給家鄉的人丟臉,他們相信,譙縣人一定會名揚天下的。
袁渙表面上讓蔡瑁去攻擊這支軍隊,可實際上,這支軍隊已經在來平輿的路上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明日便可抵達。
蔡瑁想利用袁渙來個借刀殺人之計,可袁渙也不傻,他更想利用這次既除掉劉表,又對蔡瑁反戈一擊,讓蔡瑁知道他的厲害。
劉表跟隨袁渙很快便來到了平輿城,城門上面張燈結綵,像是要過年了一樣,城門口的道路兩邊,百姓更是夾道歡迎,更加滿足了劉表的虛榮心。
此次劉表出征,以蒯良為軍師,蒯越則負責守衛襄陽城,但當所過各縣都紛紛望風而降的時候,劉表便漸漸的失去了防範的意識,更是對汝南郡志在必得了,當劉表得到袁渙的降書後,他最後的一絲擔心也瞬間煙消雲散了。
而且蔡瑁擔心蒯良在劉表身邊會礙事,便向劉表進言,讓蒯良去協助劉備負責押運糧草,把蒯良給徹底的支開了。
這樣一來,劉表的身邊一直環繞著蔡瑁的人,則更有利於蔡瑁的行動。
劉表興高采烈的跟著袁渙來到了平輿城,看到眼前的這一幕,彷彿像是凱旋而歸的勝利之師一樣,這一路上的順利,也讓他漸漸失去了防備的心裡,跟著袁渙徑直走到了平輿城裡。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bsp;袁渙用美酒佳餚來熱情的款待了劉表,席間蔡瑁、張允等人紛紛以不勝酒力,或者軍營有事走開,最後只把劉表和劉表的心腹留在了這座城裡,其餘的大軍,都駐紮在城外的軍營裡。
蔡瑁、張允回到軍營後,便立刻假傳劉表的命令,所帶來的五萬大軍,竟然被全部帶走了,美其名曰是前去攻打敵軍,但實際上,這五萬大軍在離開平輿城向東走了不到二十里,便停了下來。
這支五萬人的大軍,其中四萬都是蔡瑁的部下,蔡氏的勢力在軍中遍佈各處,可以說,蔡瑁一聲令下,這五萬人讓他幹什麼他們就幹什麼,甚至比劉表的話還要管用。
但是,偏偏有那麼一萬人,是荊州另外一員大將王威的部下。
當大軍停止前進的那一刻,王威便從後軍趕了過來,見到蔡瑁後,便詢問道:「都督,不是說星夜趕往譙縣,攻其不備嗎,怎麼才走這麼一會兒就停下了?」
蔡瑁道:「剛剛收到斥候的稟告,譙縣的那支大軍已經在來平輿的路上,我們若是再向前走,就會與之相遇,我軍遠道而來,士兵疲憊不堪,又怎麼是生力軍的對手。不如留在這裡,埋伏在必經之路上,養精蓄銳,等敵軍來了以後,便發動猛烈的攻擊,必然能夠攻敵軍一個措手不及。」
王威品味了一下蔡瑁的話語,覺得蔡瑁說的也極有道理,而且劉表不在,蔡瑁就是最高統帥,不聽他的話,就是抗命,更何況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伏擊總比遭遇戰要好上許多吧?
於是,王威便不再有什麼疑問了,便全憑蔡瑁的吩咐,五萬大軍全部分散到道路的兩邊,進行埋伏。
而與此同時,平輿縣城裡,袁渙已經將劉表灌的酩酊大醉,見劉表不省人事,便立刻讓人將劉表送回客房,然後派人出城打探一番,看看蔡瑁的大軍去了哪裡。
半個多時辰後,斥候回來了,向袁渙稟告道,城外的敵軍已經盡數撤離,只留下五百人守著營寨,而蔡瑁則率領著大軍向東去了,至於去了哪裡,並未探明。
袁渙聽後,點了點頭,但是對蔡瑁並不放心,因為蔡瑁這個人連劉表都敢殺,還有什麼做不出來的?
於是,袁渙再次派出多名斥候,連夜打探,一定要查出蔡瑁大軍的動向,好知道蔡瑁到底安的是什麼心。
一個半時辰後,被派出去的斥候終於趕了過來,這一次,斥候探明了蔡瑁大軍的所在,在距離平輿城東大約二十五里處。
袁渙聽後,一臉的緊張,便道:「果然不出我之所料,蔡瑁把軍隊駐紮在這裡,是想明天興師問罪啊。如果我真的把劉表給殺了,那就真的中了蔡瑁的奸計了。」
在袁渙看來,劉表反正已經是囊中之物了,殺不殺,什麼時候殺,都由他做主。在如此關鍵的時刻,袁渙自然不會用劉表的性命來犯險,至少在這個節骨眼上,還不能殺劉表。
袁渙皺著沒有,苦思冥想了一番,終於讓他想出來了一條對付蔡瑁的計策。(。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