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向在座的眾人透露出了自己的心聲,改革是勢在必行的,關鍵在於怎麼改。
有人建議廢掉當今皇帝劉馮,由張彥登基為帝,改朝換代,然後重新組建一個新的朝廷。
但是,這種建議被張彥給否決了,如果他是古代人的話,他或許很想當皇帝,但偏偏他的思想是現代人,對於皇帝並不怎麼感冒。
在張彥看來,皇帝雖然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可同時也是一個孤家寡人,而且他也擔心,自己辛辛苦苦打拼出來的江山,是否會敗壞在自己的後代手裡。即便是他當了皇帝,跟劉馮當皇帝都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是換了一個皇帝而已。
但是如果徹底的施行改革,限制皇權,同時又讓三大機構的權力均等,這樣的話,就不容易出現權傾朝野的臣子,並且皇權限制後,皇帝形同虛設,根本就沒有人願意當皇帝了,反而減少了謀朝篡位的機會。
而且張彥還第一次開闢了在職的任期年限,一屆為五年,五年一換屆,幹的好,繼續留任,或者仕途陞遷。幹不好,只能滾蛋,或調離別處,或遭到貶謫。
尚書檯、都察院、大理寺這三大權力機構也並非是沒有權力進行限制的,他們要定期向內閣的丞相進行工作匯報,並且三大權力機構所實施和發佈的法令、政令,都必須經過內閣丞相的簽署才能生效,這樣一來,尚書檯、都察院、大理寺這三大權力機構的權力互相得到了制約,而內閣丞相,又成為了約束三大權力機構的地方。
而丞相在任職期間的功過。又受到都察院的監督,如果發現丞相有什麼違法亂紀的事情,都察院可以搜集證據,將其移交給大理寺,然後再由大理寺提起訟訴。由大理寺、都察院、刑部三司會審,皇帝也必須出席,最後由皇帝來決定此任丞相的去留問題。
可以說,改革的主要目的除了限制皇權外,還充分的限制了朝臣的權力,使得他們的權力相互制衡。不會出現一邊倒的局面。
這樣的改革,就是在於調動朝臣的積極性,讓每個朝臣都覺得自己所處的機構是非常重要的,既能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又能促使國家的權力不至於濫用。
權力雖然被分散了,但是每個機構都擁有著各自不同的權力。在辦理公事的時候,可以專心的辦理屬於自己權力範圍裡的事情,如果有越權行為,肯定會受到其他機構的約束。也就是說,權力看似分散了,但卻很集中,因為在辦理權力範圍內的事情。其餘權力機構根本無權干涉。
改革的研討會上,張彥就各個改革細節,和在座的眾人進行了一番仔細的商議。在座的眾人也知道改革勢在必行,胳膊也擰不過大腿,於是從最初的反對,變成了順從,並且積極的投入到改革的研討會中,對各個權力機構該幹什麼事情,又分管哪些事情,都進行了一番瞭解。也好適應改革之後,他們的仕途。
研討會從早一直研討到晚上,經過一天緊張的討論和再討論,最終定下了一套改革的方案,並將這個改革方案。定成了改革的最終確認書,每一個人,都在這份確認書上簽字,表示贊同改革。
當張彥最後一個在這套改革方案的確認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時,提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這些天來的擔憂,也終於煙消雲散了,換來的是大家一致的贊同。
第二天,張彥便率領眾人返回彭城,開始著手實施改革計劃。
回到彭城後,張彥率領武百官,有史以來第一次踏入了皇宮,去向當今的皇帝進行奏報。
劉馮年幼,之前被戰馬踢傷雖然已經痊癒,但對於朝廷上的政事還沒有一點感知,所以便由公孫太后在一旁傾聽。
之後,朝臣們紛紛進言,要求改革,並且呈現出一套十分詳細的改革方案,直接遞給了皇帝劉馮。
劉馮哪裡能看得懂這些?還不是轉交給了公孫太后,可是當公孫太后看完這套改革方案之後,只覺得頭皮發麻,心中暗想道,這可是殺人不見血的改革方案啊,如果這套改革方案實行了下去,那麼皇帝豈不是真的形同虛設了?
但轉念一想,劉氏皇族至少可以因此而得到延續,至少劉馮不會再遭受殺身之禍。
此時此刻,公孫太后想的很多很多,但無論他作何打算,改革是勢在必行,朝廷之上,也由不得她了。
最終,公孫太后無奈的說出了一句「准奏」,便徹底的結束了劉氏皇族傳承幾百年的至高無上的權力。
此次朝會,張彥一言未發,但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所以無人提出反對的意見。
之後,張彥便開始大刀闊斧的實行改革,首先廢除三公九卿的制度,在朝廷設立內閣,自任內閣的丞相,接著設立尚書檯,都察院、大理寺三大權力機構。
由於此次改革的特殊性,所以官員直接由攝政燕王張彥進行任命,陳群被任命為戶部尚書,楊彪為吏部尚書,司馬芝為刑部尚書,邴原為禮部尚書,華歆為工部尚書,國淵為兵部尚書,王朗為都御史,顧雍為副都御史,董昭為左都御史,孔融為右都御史,蔣濟為僉都御史。張昭為大理寺卿,泰山太守諸葛瑾,為大理寺少卿。另外張彥又重新任命一直在野的田豐、沮授二人分別為兵部左侍郎和兵部右侍郎,而司馬朗、杜畿、郗慮為大理寺正,其餘原有百官,都被張彥進行了合理任命。
另外,作為此次改革的一個重點,軍隊也受到了一些影響,張彥廢除了原有五虎將軍的稱號,重新對軍隊的官職進行了任命,自己自任大將軍,統領全國兵馬,趙雲為驃騎將軍,張遼為車騎將軍,許褚為衛將軍,太史慈為前將軍,徐晃為左將軍,甘寧為右將軍,張郃為後將軍,七個人全部掛上將軍銜,
糜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竺為鎮東將軍,馬超為鎮西將軍,臧霸為鎮北將軍,魯肅為鎮南將軍,周泰為征東將軍,高順為征西將軍,呂蒙為征南將軍,高覽為征北將軍,八個人全部掛中將軍銜。
除此之外,張彥更是任命龐德為安西將軍,馬岱為平西將軍,蔣欽為安南將軍,李典為平南將軍,全部掛少將軍銜。
而一些地方上的官員,一律照舊,另外又在各州設立了監察御史,以及大理寺評事,一方面負責監察,一方面負責審案查獄等事情。
改革之後,張彥全力推行新政,並且廢除了原有的大漢律例,取而代之的則是經過仔細研討的新的法律,稱之為憲法,明確的將國家的體制寫進了憲法當中。除了憲法以外,還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由於這些都是在武德元年頒布的法律,所以這些法律又被稱為武德新法。
新法伴隨著新的政治體系一起頒布了出來,但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來讓世人適應,所以,在這一階段的時間當中,張彥嚴令各個機構都打起十二分精神來,一定要將新政貫徹下去。
就在新政推行的第三天,龐統、阿尤布從西域傳來了消息,經過幾個月的努力,西域各國都表示願意和大漢通商,被鮮卑人擊敗的匈奴人,失去了統治西域的霸權,由於此戰損失慘重,使得烏孫人也蒙受了重大的損失,於是烏孫人便將這筆仇恨算在了呼衍輝的身上。只可惜呼衍輝陣亡之後,匈奴人群龍無首,烏孫國內的烏孫貴族看準時機,集體發動了一次政變,紛紛驅趕匈奴人,匈奴人慘遭殺戮,被迫西遷。
除此之外,大宛王子阿尤布在龐統的幫助下,終於回到了大宛國。自從上次大宛國發生了叛亂後,大宛國一直處在無主之中,王室成員都慘遭殺害,只有阿尤布一人逃亡在外,雖然後來大宛國的一個將軍帶兵平定了叛亂,恢復了大宛國的安定,但是卻也不敢稱王,只是暫時行使國王的權力,等待著大宛國王子阿尤布的歸來。
阿尤布回到大宛國後,便在萬眾一心的情況下繼位為大宛的國王,但是,很快,阿尤布便宣佈退位,自稱侯爵,並且親自請求歸附大漢,成為大漢的一個藩國,更是甘願成為大漢在西域的軍事基地。
龐統便寫成書信,將這些請求上報給張彥,等待張彥的答覆。
張彥看到龐統取得的這個成就,十分歡喜,便任命龐統為西域大都護,還同意了阿尤布的歸附要求,並且讓龐統以大宛國為據點,組建軍隊,保護絲綢之路上的商人,與西域各國友好通使,盡量不要動用武力。
與此同時,張彥親自組織了一個商隊,交由李財來率領,帶著從中原採購的各種貨物,正式踏上了絲綢之路,除此之外,張彥更是大力鼓動國內商客,去西域經商。
接下來的數年時間內,這條費盡千辛萬苦開闢通的絲綢之路,將給大漢帶來巨大的貿易利潤,而新政和新法的推行,也會使得大漢變得更加富強……(。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