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的袁術之亂,很快便被平定了,張彥也得以將其勢力擴展到淮南一帶,與江東的陳登遙相呼應。
張彥班師回朝的路上,便上奏天子,奏請封賞有功之臣,天子劉協按照張彥所奏請的官職進行封賞,絲毫沒有吝嗇。
回到彭城時,天子劉協更是親率武百官在城門口迎接,以彰顯對張彥的隆寵。
不過,張彥卻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也沒有不可一世的神情,而是兢兢業業,十分小心的和劉協保持著君臣之禮。
劉協見張彥言行舉止都沒有任何囂張跋扈的地方,所做的事情,都是可圈可點,讓人無懈可擊。
其實,劉協從進入彭城的那一刻起,就在暗中跟張彥較勁。
他連續遭到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的控制,當時年輕,自己也沒有什麼心腹,經過幾年的培養,他的身邊終於有了以外戚伏完、董承二人為首的心腹。
他年紀越大,想擺脫束縛的感覺也就越大,所以,對張彥一開始就抱著敵意。
但張彥勢大,整個彭城都是他的心腹,他心裡明白,自己這個皇帝,只是一個傀儡而已。要想不成為傀儡,就只能扳倒張彥。
所以,他便以退為進,在一些事情上,很順從的聽從張彥的意見,漸漸的讓張彥對權力的**繼續膨脹,等到膨脹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變得像董卓、李傕、郭汜他們那樣貪婪,甚至會遭受天下群雄的討伐。
可是,讓劉協沒有想到的是,張彥做事,從來都是滴水不漏。甚至在禮節上,也時刻與他保持著君臣關係,凡是他所想做的大事,都會奏請劉協進行核准。也就是說,張彥的一切做為。都是在聖旨或者聖意許可之內完成的,並沒有僭越的行為。
劉協來到彭城已經大半年了,這大半年的時間裡,他一直沒有看到張彥露出狐狸尾巴,這讓他對張彥另眼相看,只覺得這個人。城府極深,很有可能是比董卓、李傕、郭汜等人更難對付的人。
除此之外,張彥還刻意安排了早朝,在彭城的武大臣大多每日到崇華殿覲見天子,並向天子奏請國家大事。而這些國家大事,一般都是由群臣奏請。再由他親口答應的。
張彥雖然每天也上早朝,但多數時間都是沉默不語。
這樣一來,劉協就很難抓住張彥的把柄,也很難讓張彥落人口舌,而且群臣似乎對張彥的做法都很滿意,對張彥也都是禮讓有加,尊敬非常。
這讓劉協一度認為。張彥或許就是上天派來輔佐他的社稷之臣。
但是,劉協時刻提醒著自己,不要被假象所蒙蔽了,侍中認為,在狡猾的狐狸,也終究會有露出尾巴的一天,他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等待張彥露出狐狸尾巴的那一刻。
劉協親自迎接張彥班師回朝,在群臣看來。這是何等的殊榮啊,不僅如此,劉協還邀請張彥與他同乘玉輅。
不過,這一要求,卻被張彥婉言的謝絕。並以責備的語氣告訴劉協什麼是君臣之禮,讓劉協有些無地自容的感覺。
來到崇華殿,張彥當著武百官的面,將從袁術那裡得來的傳國玉璽獻給了劉協。
劉協見到傳國玉璽時,兩眼放光,驚喜萬分。
「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傳國寶」,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
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以此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從這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到傳國玉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
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
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2000餘年,忽隱忽現,然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輒令人扼腕歎息。
但這次張彥所獻的傳國玉璽,是實打實的真品。
傳國玉璽乃和氏璧精研細磨,雕琢而成。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嬰年幼,傳國玉璽藏於長樂宮太后處。王莽遣其弟王舜來索,太后怒而詈之,並擲玉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便令工匠以黃金補之。
劉協得到傳國玉璽,細細把玩的一番。他小時候曾有幸目睹過傳國玉璽,對其印象頗深,此次再次拿在手中觀看,無論怎麼看,這都是與他小時候見過的傳國玉璽一模一樣。
也就是說,這傳國玉璽,是真的。
如今,傳國玉璽再一次回到了大漢皇帝的手裡,而一直被人戲稱為白版皇帝的大漢天子劉協,也重新獲得了做皇帝的尊嚴和榮耀。
歡喜之餘,劉協當即問道:「大將軍此次不僅平定了淮南之亂,更是獻此國之重器,朕心甚悅。大將軍,你想要什麼樣的賞賜,儘管說來,朕一定會滿足你的要求!」
張彥站在大殿上,抱拳道:「啟稟陛下,臣承蒙陛下厚愛,讓臣身兼太尉、大將軍兩個要職,總領朝中武百官,臣已經位極人臣,不需要再有什麼封賞了。」
劉協怔了一下,忙道:「那怎麼行!朕若是有功不賞,以後誰還會為朕效力?如今群臣在側,不知道諸位愛卿以為朕當如何封賞大將軍?」
大司農陳群奏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大將軍已經位極人臣,官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職上已經不能再封賞了,如果陛下執意要賞賜的話,臣以為,可以敕封大將軍為公!以彰顯陛下的隆恩浩蕩!」
此話一出,光祿勳鍾繇、衛尉王朗、大鴻臚華歆、廷尉張昭等人紛紛奏道:「臣等附議!」
劉協看到這一幕,臉上雖然沒有什麼表情,但心理面卻極為不高興,如今在大殿上的武百官,一半以上都是張彥的心腹之臣,也就是說,整個朝廷都控制在了張彥的手裡,他這個皇帝,雖然每天一如既往的上朝,但仍然感覺是受人擺佈和控制!
但此時此刻,劉協也無可奈何,畢竟是他提出來的,不能加官,就只能晉爵了。
「嗯,卿等說的極是,那朕就晉封大將軍為留公,以留縣、廣戚、陰平、戚縣、薛縣、豐縣六縣組成留國,為大將軍的封國,食邑六縣。」劉協說道。
「臣謝陛下隆恩!」張彥抱拳道。
從崇華殿離開之後,陳群走在張彥的身邊,問道:「主公,剛才陛下問主公要什麼賞賜,為什麼主公說什麼也不要?」
張彥笑道:「如果陛下真要賞賜於我,何必再問我?你別看陛下小小年紀,城府深著呢,這個小皇帝可不簡單,我絕對不會給他留下任何把柄的。」
「主公英明!屬下望塵莫及!」
「不必拍馬屁了,跟我一起去大將軍府,我有事要與你商議!」
「喏!」
張彥和陳群一起來到了大將軍府,回到府中,兩人分賓主坐定,張彥便對陳群道:「如今大亂初定,袁術在淮南一帶的勢力也連根拔起了,但兗州、青州、豫州都是飽經戰亂之地,田地荒蕪,百姓流矢嚴重。雖然袁紹已經佔據了并州,但幽州還有公孫瓚未滅,就算他滅了公孫瓚,沒有個三五年的時間來消化所佔有的地區,絕對不會南下。而江東局勢大體如此,有陳登坐鎮金陵,我也放心許多。如此一來,我們便有三五年的安定時期,我的意思是,由你全權主持屯田事宜,廣開阡陌,修建水渠,利用這幾年時間,積蓄糧秣,潛心發展,你覺得如何?」
陳群道:「主公的意思屬下深表贊同,如今淮南袁術一平定,整個中原已經沒有我軍的對手了,屬下以為,還可以派出軍隊,去佔領穎川,完全佔有中原,然後開始推行屯田,三五年之內,必然能夠取得很大的成就。」
「嗯,那以你之見,穎川當派何人去駐守?」
「屬下以為,陳應最為合適,可由他率領一萬軍隊,前往穎川。陳應乃陳登之弟,才學雖然不及陳登,但鎮守地方,卻是別有一套。另外,主公還應該派遣一位能夠治理地方的人才,加以輔佐陳應,這樣一來,穎川便可勿憂。」
「你心中可有人選?」張彥點了點頭,表示肯定陳群的意見,便問道。
陳群道:「屬下以為,主公身邊的楊修可堪當此任。楊修乃年輕才俊,若留在身邊,未免是大材小用,不如外放,加以歷練,久後必然能夠成為治世之臣!」
「好吧,那就以陳應為穎川太守,楊修為其長史,另外以陳珪為豫州刺史。明日上早朝時,你就向陛下奏請屯田事宜。」
「喏!」
商議完畢,張彥便讓人去把楊修叫來,對楊修進行了一番淳淳教誨,希望楊修能夠理解他的安排,在穎川的土地上,綻放出他應有的光芒。
楊修對於張彥的安排十分開心,他早就想到外地做官,只可惜一直沒有機會,這次有了這次機會,他絕對不會錯過。(。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