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大唐遠征軍

《》第一卷 長安居 第631章 .閩國戰績 文 / 好大一隻烏

    十二月末,哪怕中亞的氣溫都變得涼意陣陣,海洋氣候下,陰雨綿綿,波斯灣宛若受欺負了的少女般,海洋季風吹拂下,不斷將眼淚揮灑在伊朗高原下。

    涼爽下來的天氣卻讓飽受酷熱折磨的閩國大軍如同解放了一般,在水師的支持下,延綿不斷的行軍穿過了地形崎嶇的伊朗高原。

    德黑蘭,伊斯法罕,古絲綢之路的重鎮大不裡士,科爾曼,馬斯得哈以及沿海薩曼等八個小王國也或是投降,或是被攻佔,如今,大呼羅珊,波斯帝國的發祥地頭一次完整的落入了閩國手中。

    截止到即將開端的龍朔初年,閩國在與阿拉伯帝國的戰爭上簡直是一帆風順,如今,二十多萬大軍壓在了呼羅珊邊境,卡維爾鹽漠的下方,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邊緣,隨時可以繼續攻擊阿拉伯帝國的經濟支柱之一,相當於後世伊拉克那麼廣闊的領土。

    再被驅趕出去數年時間後,瑣羅亞斯德教的聖火再一次回到伊斯法罕,腳踏上呼羅珊的舊地,波斯末代皇帝伊嗣埃三世老邁的臉龐簡直激動的熱淚盈眶。

    尤其是李捷又支持他重建了呼羅珊王國,更讓這個當傀儡長大,又亡國一次的老傢伙感激涕零到了極點,在伊斯法罕,伊嗣埃三世親自率領著被征服的波斯諸多貴族跪伏在了李捷行宮前,將沙汗沙稱號以及波斯帝國金冠虔誠無比的獻給了李捷。

    沙汗沙的意思就是波斯之主,萬王之王,依靠此,李捷甚至可以稱中亞皇帝了,可惜,一如既往,這位閩王還是如此耐得住寂寞,頂著李世民封的閩王號還是到處晃悠,讓急於從龍的大臣們憋悶的夠嗆。

    建立呼羅珊王國可是出於李捷與諸多閩國相深思熟慮下的,因為閩國並不適合直接統治呼羅珊。

    從出道開始,李捷打敗過,征服過或者謀劃過的國家不少,突厥叛國,高句麗,百濟,倭國,林邑國,東南亞無數方國部落,天竺又是至少有二十國,不過真爭論起來,李捷征服的文明卻不過一個,天竺文明。

    東南亞的土族文明太淺薄,甚至在李捷看來,此時還不算獨立的文明,至於東海,不論林邑國,倭國還是高句麗,都可以算在華夏文明圈中,本身就已經被華夏文明所同化大半,大唐統治的很容易,而東南亞土族,文明空白的如同白紙,也很容易為唐人繁華的文化所同化,所吸收。

    唯一難辦得只有身為四大古文明之一的天竺人,他們有這自己獨立的文明,文化,腦海中的價值觀,獨特的思維方法,閩國幾乎是硬闖進天竺人的世界,到現在,天竺南方還在反抗,天竺北方則是閩國強滲沙子一般摻雜進波斯,吐蕃,突厥,倭人唐人進行雜居,這才壓下了天竺人口優勢,保持一個相對平穩。

    呼羅珊如今的情況也和天竺人差不過,伊斯蘭化的波斯人本來就排斥任何外來文明,就算阿拉伯也一樣,更不要說在呼羅珊境內搞過劫掠的閩國了

    別看最近李捷對阿拉伯帝國戰爭打的順利無比,打敗的幾乎都是波斯人二鬼子,真正阿拉伯狂熱的伊斯蘭大軍還沒有碰到,如果強行吞併呼羅珊,反倒會引起當地人的反抗,如果與強悍的伊斯蘭大軍爭鋒,身後再有個叛亂四起的呼羅珊,就算成吉思汗在世估計也得一敗塗地。

    可建立呼羅珊王國可就不一樣了,統治上用唐人波斯人摻雜,軍隊幾乎都是閩國指導,伊嗣埃三世就有個行政權還需要和閩王商量,李捷還有一個沙汗沙的大帽子,名正言順的對波斯有宗主權,控制力大增的同時,波斯貴族天然貼近薩珊王室,又能減少反抗,一舉兩得。

    而且戰爭剛剛一結束,大批閩國唐商簡直如同聞到腐肉的蒼蠅,立馬出了新函谷,蜂擁的趕到了呼羅珊,沿著河流,一塊塊農莊果園被建立起來,不少人合資與當地波斯貴族建設工坊,工商業開始興盛,加上政治動盪的結束,呼羅珊本來就已經因為政治衝突與戰亂人口大減,流民幾乎一下子被吸收乾淨,有了工作與收入動盪的呼羅珊短短幾天就穩定了下來。

    換了個名頭安撫住波斯的中堅階層,然後富裕發達的工商業帶來得投資就直接讓呼羅珊經濟變得復甦,短時間內閩國就打造了個平穩後方。

    尤其是李捷很聰明的沒有禁止伊斯蘭教,只不過清真寺旁,傳播閩國文化的弘文館,基督教堂,瑣羅亞斯德神廟,乃至於佛寺,道觀,婆羅門神廟跟隨著一字排開,閩國的政策一向如此,信仰自由,甚至如同阿拉伯帝國向異教徒徵收的人頭稅都取締了,誰能忽悠到信徒,就要看誰本事。

    於是乎伊斯法罕,木鹿城,薩曼等城邑街頭,都出現了這麼一個個奇景,宛若街頭賣藝的一般,婆羅門,少林的武僧,基督牧師,瑣羅亞斯德教的祭祀搭開班子,對台佈道,一個個宣講著自己教派經典掙得不亦樂乎,忽悠的沒見過世面那些波斯人一愣一愣的,左右猶豫著也不知道誰能拯救自己可憐的靈魂了。

    如此多的神廟教堂中,最火爆的卻是不顯山不露水默默開門的弘文館,因為只有他們沒有宣佈什麼拯救來世靈魂,他們拯救的是這一世的**。

    朝為田舍郎,夕登天子堂!能做官這條可是為這幫波斯人理解的透徹無比。波斯幾千年貴族壟斷官職傳統被打破,弘文館內幾乎被塞爆了,各路貴族,富商,地主老爺們拿出後世土豪供孩子出國讀書的熱情,求爺爺告奶奶把波斯小高富帥白富美們送進來,窮人們也是四處磕頭把孩子送進來當學徒雜役幫工。

    如果不是閩國來的大儒少了點,短期內實行大規模唐化教育都不是難題。

    政局上一帆風順,戰事上閩國也取得了很大優勢。

    君士坦丁堡方面,侯傑與李卻利用閩國在突厥中的聲望,除了招降了保加利亞人,還招募了中亞突厥十來個小部落,差不多一萬五千草原騎兵。

    可就算這個力量加上君士坦丁堡守軍,還是無法擊敗阿拉伯人大軍,而且最開始侯傑也沒想幫安娜擊退阿拉伯人,只要守住君士坦丁堡,等到閩國一進攻西亞帝國核心地區,吃不住勁兒的穆阿維葉說什麼也得退軍,可後來,安娜一句話卻說動了他。

    閩王需要的是一個可以提供軍事輔助,兩面夾擊阿拉伯人的盟友,不是守在君士坦丁堡隨時等候援助的包袱,枯守城市,隨時等候支援,還是打垮穆阿維葉的大軍,讓他垂頭喪氣聲望盡失回西亞,身後還有拜占庭不斷牽制後方,哪個局面閩王更願意看到?

    明顯,侯傑被說動了。

    為了與阿拉伯人決戰,安娜還真是下了血本,沒有帶保加利亞人回來幫助守城,還放任了阿拉伯軍隊的地道挖掘,用把守城戰轉化為殘酷巷戰,毀了半個君士坦丁堡的代價,換取了阿拉伯人陣型混亂入城,精疲力竭的一次機會,從後方,侯傑把一萬五千的遊牧騎兵分成了三個波次,先後投入戰鬥,利用這個間隙清空了穆阿維葉身邊軍隊。

    登陸君士坦丁堡西面的阿拉伯大軍炮灰軍一共快十萬人,一戰之下逃上船被接應回亞洲的不到三千人,裝備有大馬士革彎刀,最上等的鎖甲,跟隨穆阿維葉東征西討多年的敘利亞大軍多半賠在了君士坦丁堡城下。

    西方,拜占庭開始了對小亞細亞的反攻,南方,閩國的艦隊自伊斯蘭大擴張運動開始七十八年,頭一次攻上了阿拉伯半島,襲擾起也門一帶,波斯灣附近包括後世的阿聯酋,迪拜,無不留下了閩國的足跡。

    從三個方面,閩國及其盟軍已經對橫行一個世紀的阿拉伯帝國形成了三面包圍,不過李捷卻高興不起來。

    二十萬大軍分成三路,先鋒軍五萬人已經在席君買,藥格羅還有大度設幾員先鋒官帶領下率先突入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總指揮部就設在伊斯法罕,原本阿拉伯帝國呼羅珊總督的行宮中。坐在了阿拉伯風情特有的庭院迴廊下避暑辦公,書桌上擺滿了各地來的軍情要聞,盯著下方滿是征塵氣喘吁吁的信使,哪怕李捷久經風雨,以滿是威嚴的眉頭都擰成了大疙瘩。

    做一百個夢李捷都沒想到,李治這個混蛋居然鹹魚翻身復辟成功了,而且是在不到一年這麼短的時間內。

    他還真低估了皇權帶來的影響力。

    「啟稟殿下,王皇后命在下傳信,永輝六年歲末,皇帝李治發動兵變,如今中書省知尚書門下令褚遂良大人已然身死,內廷四大宦官首領全部被誅,遼東道行軍大行台李績將軍被罷官,由東平郡公,東夷都護程名振接替,另宰相李義府下獄,北衙禁軍以及南衙十六衛全部落入李治手中!」

    「殿下,怎麼辦?」嘴唇乾裂的不成樣子,眼睛裡滿是血絲,來送信的王氏族人聲音嘶啞的昂起頭看向李捷,眉頭皺的更高,李捷卻是沉重的靠向了後面,捏起下巴思慮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