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大唐遠征軍

《》第一卷 長安居 第543章 .中亞動盪 文 / 好大一隻烏

    安娜被依照叛國罪,關押進了馬爾馬拉海對面金角灣拜占庭的海軍基地加拉太堡中……更新好快。

    不過否決了向閩國稱臣這一條路後,關於遷都元老院卻始終猶豫不決,在君士坦丁堡定居四百多年了,在這裡他們已經落葉扎根,附近到處都是元老們的產業,他們捨不得。

    尤其是這個時候的羅馬與幾百年前羅馬已經極大不同了。

    隨著匈奴王阿提拉的西進,數不清的蠻族在匈奴人驅趕下湧入羅馬人的國度,並且喧賓奪主,不列顛行省已經被盎格魯撒克遜人所佔據,高盧行省如今成了法蘭克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地盤,富庶的西班牙行省被西哥特人佔據,建立了西哥特王國,疆域一直延伸到意大利北部,緊鄰著拜占庭拉文那總督區。

    向下不到兩百里,就是羅馬城!

    不說周圍同樣嚴峻的異族威脅,單單在西羅馬帝國覆滅的巨大災難中,羅馬城已經毀滅大半,破損的城區也支撐不了一國都城的重任。

    更重要的是,那兒有羅馬教皇!

    這個時候羅馬大主教實際上拉丁文意思還不叫教皇,因為西方世界中皇帝只有羅馬皇帝,羅馬主教僅僅屬於七大教區之一的大主教,直到再過一百年後法蘭克國相矮子丕平攻陷意大利,將這裡的土地獻給羅馬大主教成立教皇國,才有教皇的正式稱呼,這個時代教皇拉丁文意思更多還是接近羅馬大祭司。

    不過隨著西羅馬帝國滅亡,失去控制的羅馬教廷在幾百年內已經發展為自己一股獨立的政治勢力,直到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一世奪回意大利這才回歸羅馬控制,饒是如此,在意大利附近居民中,教皇的權威已經高於拜占庭皇帝。

    搬遷去那裡?指不定還要在廢墟中與窮的掉底兒的羅馬教廷進行怎麼樣一番勢力爭奪呢。

    就在拜占庭元老院的猶豫中,幾個月過去了,而頭一次,命運之神或者基督本人終於開眼了,眷顧了苦難中的拜占庭帝國一次。

    阿拉伯人的哈里發統治者,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伊本。阿凡陛下,死了!

    如果是正常逝世也沒什麼,問題是這位哈里發是在麥地那自己的住宅中閱讀《古蘭經》時候,被反對者破門而入刺殺死的。

    這就牽扯到一系列伊斯蘭教自己內部的全力爭奪了,因為奧斯曼出身不凡,是伊斯蘭世界聖城麥加著名的倭馬亞家族一員。

    最初穆罕默德復興伊斯蘭教時候,遭到了麥加貴族的一致牴觸,穆罕默德本人都不得不帥弟子出走,逃到了距離不遠的麥地那,在那裡建立的穆斯林第一個政權,烏瑪公社,這個新興的伊斯蘭政權幾次都遭受外部勢力打擊,其中最著名一戰就是與倭馬亞家族打的,三百穆斯林戰士喊著先知降世的口號打垮了一千多倭馬亞家族商隊的護衛,被譽為神跡。

    不過這個誓死和伊斯蘭作對家族後裔中還有一位異類,就是這個奧斯曼哈里發陛下,穆罕默德出走的時候,奧斯曼一直最隨其後,盡心竭力侍奉,後來伊斯蘭教越傳播越遠,勢力龐大的伊斯蘭教壓回麥加時候,正因為有他存在,「棄暗投明」的倭馬亞家族轉身又在伊斯蘭政權中佔據高位。

    伊斯蘭的教義彷彿一把無往不利的聖劍,帶著阿拉伯人從荒蕪的大沙漠衝出,啃下了敘利亞,啃下了美索不達米亞,埃及,波西利亞,波西斯等大片中亞肥沃的土地,倭馬亞家族也隨之成長的越來越大,從一個地區貴族成長為大片領土的統治家族。

    倭馬亞家族的發展的黃金時期還要數第三位哈里發奧斯曼在位時期,這段時間內他最為人詬病的兩大政策,大批任用倭馬亞家族成員為總督與軍隊重要將領,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數敘利亞總督木阿維葉。大幅度刪改古蘭經內容,把穆罕默德養子阿里的篇章去除了不少。

    就算倭馬亞家族在穆斯林擴張時期立下了赫赫戰功,但大多數人依舊記得倭馬亞家族曾經是穆聖最兇惡的敵人,奧斯曼哈里發一死,即位的哈里發阿里立馬撤換了絕大部分奧斯曼任命的總督將領,並要求所有穆斯林總督向他宣誓效忠。

    另一頭,倭馬亞家族目前的首領穆阿維葉拒絕交出總督權力,在敘利亞展示了奧斯曼的血衣後拒絕承認阿里的哈里發地位,要求重新選舉哈里發並且懲辦兇手,意見的不統一徹底將阿拉伯帝國分裂開,在小亞細亞準備多時要攻打君士坦丁堡的穆斯林軍隊亦是被穆阿維葉以北方軍主將以及敘利亞總督名義調回了敘利亞。

    君士坦丁堡終於獲得了一絲喘息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與閩國談判完畢後,哈立德在安拉之劍另一位哈立德去世後,直接回歸到了穆阿維葉身邊。

    阿拉伯帝國內部,第二次內戰似乎隨時都要打響。

    不過中亞局勢的跌宕起伏,卻沒影響到遠在天竺閩國的安定,過去的幾個月時間,閩國還在****著叛亂照成的創口。

    首先就是田地的復耕,華夏歷朝歷代衰亡的先兆都是流民,劉豹韜帕拉瓦的內亂影響了最富裕的恆河平原中心地帶,至少百萬人在內亂與外敵入侵中喪生,數百萬人拋棄了土地流離失所,這對閩國是個不安定因素,同時卻也是個機會。

    以往閩國田冊可是戒日王朝留下的,這其中不知道多少土地被地方婆羅門隱匿,大批人口成為隱戶,托庇在神廟之下,叛亂一處所有秩序都被打破,這些****土地就無所遁形了,花費了數個月時間,閩國的戶部官吏走遍了北天竺每一寸土地,重新丈量了新的田冊。

    竟然高達四百多萬頃,比原來增長了一倍,這還僅僅是半個天竺,肥沃的恆河平原與旁遮普流域就耕地資源來講,甚至算得上李捷又打下了一個中原。

    人口上,雖然閩國努力的不斷把天竺人口運送到東南亞,閩國本土,嶺南這些地區,在閩人口依舊高達一千五百多萬,其中唐人終於佔到了十分之一,一百五十萬,其餘高麗人,倭人,東南亞黑人,馬來人以及嶺南諸多少數民族加一起也有五十萬之多。

    這麼多唐人願意來到天竺落戶,原因很簡單,閩國不收田稅,就連中原的人丁稅都不收。

    歷朝歷代亡於流民,流民起於苛稅,但朝廷主要依賴土地稅收供養,似乎成了一個死結,隨著土地兼併,勢力越大的地主逃稅越多,朝廷收入減少下為了維持穩定不得不加稅,越來越重的稅收逼著農民放棄土地加入流民中,更加減少朝廷稅收,為了鎮壓這些叛匪,朝廷不得不繼續加稅。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大明朝,而這方面閩國似乎神經過敏了,除了在中原的領土為了鼓勵百姓移民而徵收不到中原三分子一的稅收外,東南亞,林邑,天竺,唐人一律免稅,看起來閩國似乎吃了個大虧,實際上,閩國取得的利潤一點兒也不少。

    免稅法令後還連著一條,農夫一旦出售糧食,必須出售給閩國官方。

    掌控著大宗糧食的銷售,稍微提價幾分都賺翻了。

    又是一個和煦的午後,快到一年的時間,圍繞在京師城附近的城牆已經修建的差不多了,最後動工的閩王宮後院也錯錯落落多了不少建築,在新落成的別墅式辦公樓中,靠在和煦的陽光下,李捷舒服的批閱著各地奏本。

    不過他身後,卻有個搗亂的絕色。

    閩王千歲,臣楊芎頓首,愧於使命,營救拜占庭公主安娜工作毫無進展,拜占庭權貴對此事諱莫如深,另阿拉伯帝國軍隊退卻,拜占庭人重新佔據安卡托裡亞行省,沿途收復失地打造堡壘,戰線已重新推回亞美尼亞邊界,臣恐拜占庭稱臣一事如水中月,鏡中花已。

    可憐的吏部郎中替死鬼楊芎一大片奏本看完,李捷忍不住無奈的歎了口氣,雖然猜到了這個結果,但讓堂堂的羅馬帝國稱臣失敗,還是很令李捷失望的,隨手提筆寫下了回復。

    「照看好安娜公主,依靠使團之財,伺機而動。」

    想著那個古怪精靈的希臘丫頭,李捷苦惱的搖了搖頭,哎,也只能為你做這麼多了。

    「哼,父王肯定又在想哪個狐狸精了,母妃說的絕對沒錯。」

    稚嫩的聲音在身前桌子下響起,再一次讓李捷差不點沒噴出來,腦門黑線直跳的丟下奏本,鬱悶的從辦公桌前拎出了個小傢伙。

    二王子李謹。

    「臭小子,你不去進學跑這兒來幹什麼?」咬牙切齒的瞪著這小子,李捷滿是父親威嚴的訓斥著,可惜,又長了一歲,李瑾膽子也是又大了許多,毫不在意的揪了揪李捷好不容易長出來的鬍鬚狡猾的答道。

    「父王可是應允修身,掌握其中大義即可,用不著逐字逐句死摳字眼,學成書獃子,楊爺爺教導的那些我可都明白了。」

    眼看著這小子胸有成竹的模樣,李捷又是頭疼的拍了拍腦袋,看來威風又擺不成了,就在李捷苦惱中,李瑾狡黠的得意笑著爬上李捷膝上。

    「父王,能不能下令停止對阿拉伯人烏茲鋼的武器出口,昨天上街,修身遇到個阿拉伯小子,可狂了,說他們國家的軍隊都裝備的烏茲鋼武器,居然瞧不起我們閩國。」

    「臭小子,你知道什麼!」李捷隨手就是一巴掌,正好拍在了李瑾剛剛挽在腦後扎上的髮髻上,氣的這小子又是一通呲牙咧嘴。

    「大父,別拍人家頭,兒已經長大不是小孩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