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大唐遠征軍

《》第一卷 長安居 第234章 .直逼遼東 文 / 好大一隻烏

    貞觀十九年五月初,離開了盤庚十多天的蓋牟城,攻遼大軍終於再一次踏上征途,這次的目標,是遼河東岸高句麗最重要的軍事重地遼東城。

    遼東城此地可不得了,曾經就是戰國時期燕國都城襄平,歷經兩漢魏晉,均為遼東郡的治所,臨近遼河,不論政治上經濟上都是遼河沿岸當之無愧的中心,也是這裡曾經阻攔了隋煬帝百萬大軍三個月的行程,與蓋牟城不同,一旦拿下這裡,不論政治意義還是戰略意義收穫都是極大的。

    不過攻克遼東,似乎李績的軍隊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渡河的八萬大軍為了防備新城,遼東半島的守軍前來爭奪,快三萬人被分守在了蓋牟城西南部一帶,刨除犧牲,能帶出來的也就四萬多人,而遼東城守軍就有六萬。

    感謝李捷,早一步打通了通往遼東城路上最險峻隘口苦山隘等,讓大軍順利的直接殺到遼東城下,不過站在遼東城附近,遠遠眺望著十多米高依山而建巍峨壯麗的石頭城牆,李績一張黑臉抽抽的就如同黃土高原上老農一般,久久不語。

    「大總管?」

    耳邊輕輕響起了張士貴的聲音,這才讓李績回過神,看著舉著兩個長筒看的出神李捷嫉妒晃了晃腦袋,這才緩緩問道:「遼河上,浮橋已經架設完了嗎?」

    「回稟大總管,浮橋已經架設妥當,保證陛下大軍到時可以順利過河。」

    「那就好,此時,也不得不等待陛下援軍到來,再發兵攻打遼東城了。」歎息一聲,李績揉著腦門又對李捷輕聲問道:「朔王,看樣子短期內是沒有什麼作為了,不若我們先回去可好?」

    「如此,就依大總管所言吧。」放下望遠鏡,李捷也是頭疼的敲了敲腦袋。

    唐軍大營駐紮在距離遼東城二十里處左右,就挨著遼河,四萬多人的大軍營錯落有致,一旦有敵來襲,數個軍營均能快速反應過來,飛快的壓制,李績征戰多年,老將的能耐展現無遺。

    不過這會兒軍營倒是熱鬧了分,大批騎兵蹄聲隆隆踏入營中,剛巧讓偵查回營的李績等人趕了上,突然來了援軍,倒是個意外之喜,見到李績李捷等人回營,留守的張儉也是興奮領著一員身材頎長的黑甲老將迎了過來。

    「哈,江夏王叔,您居然過來了。」離得老遠,李捷已經興奮的迎了上去,看著他一身玄盔玄甲,蕭殺精幹的模樣,李道宗也是笑呵呵捋了捋鬍須,又拍了拍李捷肩膀打趣道:「不早點來不行啊,朔王如此能幹,我們這些老傢伙再不早點來,可就沒有上場的會了。」

    這話說的李績禁不住一腦門青筋,渡遼開始他這個老傢伙可不就啥有用的功績都沒做出來嗎?眼看著李道宗戲謔的眼神偷偷看過來,黑著臉,李績直接一拳頭捅了過去。

    「好你個老貨,拐著彎罵我老啊!」

    「嘿嘿,本王可沒說!」

    寒暄過後,一行人回了帳篷,又是圍在了大地圖前,李道宗很是乾脆的攤手在了地圖上:「本王帶來五陵騎兵四千,為陛下打前站,陛下軍中輜重甚多,還需要十多天才能到遼河畔,如今,戰況如何了?」

    一說到這個,李績,張儉,李捷個都是對視了一眼,歎了口氣,看著李績抹不開面子,李捷首先無奈搖了搖頭說道:「目前戰局還真是不利,雖然我軍搶渡遼河,破了高句麗千里長城,打亂了高句麗沿河防禦,抵禦我等與遼河以西的部署,但也因為如此,高句麗如今似乎實施了重點防禦,附近城邑不少都直接放棄了,六萬大軍匯聚遼東城,我軍兵少,遼東城險峻,實在是不太好啃啊。」

    「所以,老夫以為,我大軍應先步步蠶食,拔掉遼東城東南西的三面堡壘,呈現一個半包圍趨勢,等待陛下大軍到後,再進行攻城。」處理起證實,李績也變得嚴肅起來,手指在遼東城周圍劃了一圈,讓李道宗等諸將都是跟著點頭,不過,就在這功夫,主帥帳篷簾子忽然被撩開,一個胖的滾圓的軍將急急匆匆就鑽了進來。

    「李搞,你好歹也是探馬營都尉了,這般慌慌張張成何體統?」個將軍都是看向自己,面子上掛不住的李捷氣憤的就訓斥過去,不過這黃鼠狼卻是抹了把汗,依舊戰戰兢兢說著:「殿下,新城,烏骨城方向兩股高句麗援軍剛剛匯聚在一起,正在急速開往遼東城下,距離城池還有半天的路程就到了。」

    「什麼?」這下連李績都坐不住了,蹦起來就著李搞衣領問道:「來軍主將何人,騎兵多少?」

    「軍隊打趙字樣,騎兵應至少有三千之數,護衛在大軍前頭。」李搞眼力還是不錯,稍微撓了撓頭,就回答了出來。

    「屬下校尉張二狗還在跟隨高句麗援軍左右,等他繞過這支大軍,查看昨夜營火痕跡,應該能統計出高句麗援軍究竟有多少。」

    「速去再探!」沒等李捷發話,李績已經是陰沉著臉揮手命令道。

    到了傍晚時分,李搞可算帶著具體消息回了來,主將新城趙大兄,一共四萬大軍,新城兩萬五,烏骨城一萬五。

    遼河沿線長城高句麗總共佈兵八萬餘,蓋牟城一戰,至少被吃掉了兩萬,看樣子,高延壽是吧內地的軍隊都派遣了過來,想要決勝負與遼東城下,這樣一來,還真給唐軍出了個大難題,本來遼東城的堅城六萬人就已經很不好啃了,又多出來這麼一群外援,勝負還真是未可知也。

    十六根牛油蠟燭的照耀下,聚攏到帳篷中二十多號重要將領全都眉頭緊鎖的看著地圖,火光搖曳在每個人的臉上,弄得陰陽不定,卻沒有一個人出聲,李捷環視一圈,那種怯戰的表情已經完完整整寫在諸將的臉上。

    「大總管,敵軍勢大,我看咱們還是暫避其峰吧,退到苦山隘一帶,依山而守,等待陛下大軍,兵法雲,十則圍之,倍則戰之,如今敵軍兩倍於我有餘,貿然出戰,不智之舉啊!」

    猶豫了半天,後軍總管,左屯衛將軍姜確這才慎重的拱了拱手,立刻讓前軍總管張君乂跟著興高采烈拱手上前道:「姜確將軍乃謀國之言,此時高句麗軍風頭正勁,正應當避其鋒芒徐徐圖之才是,並且依靠山城,還可以消耗高句麗人之銳氣,一舉兩得啊。」

    「不可!」

    沒等其他將領出言,李捷首先沉聲打斷了張君乂的話,立刻惹得這傢伙怒目而視,姜確也是露出了鄙夷的目光,到底年輕氣盛,不知兵家險地。

    不過李捷一句話又讓所有將領激靈靈一個哆嗦,瞇著眼睛,李捷慢悠悠打量了一圈,這才陰仄仄問著:「莫非各位要讓陛下繞路來遼東不成?」

    這下說的所有人都沉默了,渡河的地方,要麼蓋牟城,要麼遼東城,退守苦山隘口就等於放棄了遼東城渡口,不說政治上的影響,光是皇帝的威嚴就不允許,要是敢退,估計不用等回去了,現在就可以摘官帽子問罪議處了。

    更深一成,稍微有些困難就退縮,這仗還怎麼打?

    李捷的目光炯炯中,每一位將領都是盤算著低下了頭,打消了撤退的心思,唯有張君乂滿是怨毒的偷偷瞪了李捷一眼。

    又是沉默片刻,這回由江夏王李道宗打破了沉默,輕咳一聲,幽幽地說著:「渡口必須守住了,諸位,野戰咱們也未必怕了那些高句麗蠻夷,既然軍中國皆以眾寡懸絕,不若深溝高壘以侯陛下車駕之至,就地防禦,諸位看如何?」

    事實上,好像就是賴在原地沒什麼變化,頂多挖點壕溝,這個等於沒說的主意卻贏得了大部分將領的贊同,就連李捷也禁不住無奈點頭,兵力不足情況下似乎也只有這個辦法了,他也不願意本部精兵白白耗費在攻城戰中,只有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績一個人面無表情看著地圖。

    「諸位,你們不覺得,這也是一個會嗎?」

    李績忽然一句話,讓所有人都愣了愣,包括李捷,李績卻還是那麼認真,蒼老的手指在遼東城附近山川河流不斷畫著圈。

    「諸位,都覺得敵眾我寡,不得戰之,高句麗兩倍於我,估計他軍統帥也是如此作想,十萬大軍依城而戰,哪怕陛下到了,遼東堅城,我軍除了圍城戰,似乎也沒有別的戰法,但此時我們要是把高句麗人引出來呢?野戰,咱們唐軍怕過誰!」

    這熱血沸騰的話一出,二十多員重將禁不住再一次為之一窒,沒給他們思考的會,李績滿面紅光繼續高聲講解起來:「我軍還有三勝,第一,我唐軍戰馬強於高句麗果下馬,遼東城平原廣佈,正適合騎兵奔馳。」

    「其二,高句麗指揮系統混亂,援軍下大兄趙勳一介生爾,不通軍事,遼東城是東部辱薩高延壽的治所,如果高延壽在,還會麻煩點,如今城頭打的卻是負鼎氏大旗,如果老夫沒有估計錯,應該是高延壽女婿,次小兄負鼎鄒,他二人官職相近,指揮權上定起爭執。」

    「其三,也就是兵馬問題,我軍皆乃精幹之士,營州勁卒,關中猛士,五陵少年,五原狼兵,久戰之師,披堅執銳,再看高句麗,蓋牟城的情況你們也看到了,這還是前線,軍士著甲率才不過三層,不少人直接就是農民徵召起來。」

    「諸位同僚,咱們大唐天軍,還打不過一群泥腿子嗎?」最後一句。李績乎是吼出來了,被刺激的雙目通紅,二十多員重將整齊扶胸,轟然應喏,聲音震得帳篷內蠟燭都是跟著一跳。

    諸多將領中,也只有張君乂眼神中露出了怨毒與膽怯……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