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岱作為兗州刺史,之前雖然被楊銳、喬瑁敗退濮陽城,他在兗州範圍內還是有些根基的,其中東平國大半就仍舊處於其控制之下。
而富陽縣就位於東平國靠近泰山郡的交界,也是劉岱勢力範圍當中最為靠近泰山郡的地域,與楊銳的大山城相距並不遠。楊銳與張寧、郭嘉率軍通過泰山郡之後,便就近選擇富陽縣挑起了事端。
東線方向楊銳統帥的兵力包括1萬名5階刀盾兵、6500餘名5階先登勇士、1500名5階黃巾力士、5萬名5階青州州兵、8萬名4階黃巾士卒,總計大約近15萬人之多。
如此多的士卒兵臨富陽縣城下,根本就是守城士卒想像不到的情況,何況當時事端起來的時候,富陽縣城甚至都未來得及關閉城門,大股的士卒已是從四面八方湧現了出來。
在以有心算無心的情況下,富陽縣城內的守卒數量又只有數千人,楊銳十幾萬大軍只是經歷了輕微的抵抗,便順利地控制了富陽全城。
過程中楊銳部眾損傷數量極少,甚至殺敵數量也並不多,絕大多數的守城士卒都被直接俘獲並控制了起來,一場奪城戰在楊銳部眾閃擊、偷襲之下,自始至終幾乎毫無懸念,總計費時也沒有超過半個時辰。
同時楊銳也著重整肅了軍紀,凡有凌虐平民、竊人財物、濫殺無辜、逼淫婦女、不聽約束等行為者,將全部嚴正處理。
如此一來,攻進富陽縣城的楊銳部眾對待npc平民及其財物幾乎秋毫無犯。下城之後楊銳又出面安民一番。由此富陽城雖然易主。動靜卻是並不大,除去出現在縣城內外楊銳的大量士卒意外,整個過程似乎更像正常官職調任一般。
東線楊銳攻取富陽縣城之時,西線高順、張遼、武安國三名將領也在第一時間便獲得了消息,並按照楊銳事先交代之言立即採取了行動。
西線方向高順、張遼、武安國統領的士卒包括4萬名5階鐵衛近侍、2000餘名5階騎兵士卒、10萬名5階青州州兵、2000名4階弓箭手士卒,數量同樣接近15萬人之多。
這些士卒原本就駐紮在平原郡各縣城內,以防止北方袁紹的威脅,所以其中包括了所有的鐵衛近侍、5階騎兵以及為數不少的弓箭手。戰力甚至比楊銳所統領的東線部眾要高出不少來。
高順、張遼、武安國三人本身戰力十分不凡,又有著數量眾多的強力士卒,經過聚眾商議之後,高順、張遼、武安國三人決定平分各類士卒,分為三路共同進兵!
原本楊銳傳令三人之時就曾經交代過,以高順為主將,張遼、武安國兩人為副將從旁輔助,必要之時可以由三人商定便宜行事,這才有了高順幾人現在分兵的決定。
饒是如此,高順三人決定分兵的舉措也是出乎了楊銳的意料。而且也是直到後來楊銳才得知三人分兵的消息。
楊銳之所以交代三人可以便宜行事,是考慮到高順、張遼二人本就具備不凡的統帥才能。不想約束了幾人而已,不過三人這一分兵則免不了會產生一些不可預期的意外情況。
分兵之舉無疑是有些冒險的,不過的確是十分高效,楊銳在東南一側剛剛拿下富陽縣城一日時間之後,西北一側高順、張遼、武安國三人已是迅捷地拿下了聊城、茌平、臨邑三座縣城!
高順居中攻茌平,張遼居左攻聊城,武安國居右攻臨邑。由於事先都是由騎兵偵查過的,三座縣城內的守卒數量應該普遍只有幾千人而已。
三人各自帶領5萬名左右精兵,而且各自有著主將輔助絕技的加成,戰力本就十分強悍,又全部都是出其不意地發起急攻,聊城、茌平、臨邑三城幾乎毫無準備,未作多少有效抵抗便相繼陷落了。
這三處縣城當中,也只有聊城縣令抵抗意志較為強烈一些,在張遼統帥兵馬突襲進入城內之後,該縣令仍然還組織人馬對張遼部眾發起了一些反抗。
然而面對張遼一部強勢兵力,這種臨時拼湊的抵抗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只對張遼部眾兵馬造成了一些輕微的損傷,之後就被強力撲滅了。
而茌平、臨邑兩座縣城,幾乎是在高順、武安國部眾剛剛攻入城門之後,城內的守卒便紛紛放棄了抵抗,悉數被兩人部眾所獲,兩名縣令也同樣被活捉。
其實這還要得益於楊銳提前交代好的政策,在敵兵放棄抵抗的情況下便沒有再舉刀相向,而是將對方悉數收攏充作了俘虜,如此行為傳遞開之後,敵眾我寡之下也就沒有人再去拚命了。
同時在軍紀方面,高順、張遼、武安國三路兵馬也都按照楊銳之意圖遵守得很好,對於三座城池內的npc百姓也幾乎秋毫無犯,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恐慌。
由於楊銳東西兩線兵馬的數量不在少數,也就不可能再像以前那般靈便,而是要保障後勤供給,一步步地攻城略地向前推進,楊銳也首次體驗到了大規模作戰對補給方面的約束。
東南楊銳、張寧、郭嘉這一側還好一些,從一開始楊銳選擇進兵的位置就距離大山城非常近,補給方面可以自大山城中直接運送過來,比之從青州近了數倍之多。
而且楊銳目前已經協同好了泰山郡太守丁原與東郡太守喬瑁,若是補給實在跟不上的情況下,也可以臨時從這兩人地盤上想辦法,以楊銳與兩人的交情,這一點上楊銳自信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不過西線高順、張遼、武安國三人所部就要完全依靠青州自己來補給了。
好在平原郡與當前劉岱的地盤東郡是直接接壤的,目前平原郡內又有著程昱、杜陽、韓黛等人坐鎮,補給起來倒也不是非常麻煩。
只是高順三人推進的速度有些快,後來補給隊伍有些
些跟不上,補給線拉得也有點兒長,只好由韓黛帥兵負責起了糧草押運的任務,並將前方產生的俘虜相繼運送回平原。
兩路大軍旗開馬到,其實另外還有1500名4階水卒、10000名4階青州州兵、戈船200餘艘、小型運輸船500餘艘、快船100餘艘作為一路,由孫寶等50名初級、中級武將率領,游弋於黃河河面之上,專門狙擊劉岱所屬的各類戰船、運輸船等水上力量。
孫寶是楊銳最初獲得幾名武將之一,雖然現在只是中級武將頂峰的實力,不過楊銳手中還沒有像樣的水上將領,於是水兵這一路由其帶領是最為合適的了。
這路統兵的50名將領雖然全部都是與孫寶差不多層次,但是楊銳安排給他們的任務也很簡單,就是巡視黃河水面並隨機消滅所遇到的劉岱水上力量而已,主要是出於騷擾的目的,在水面力量佔優的情況下倒也不會發生什麼意外。
而且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楊銳也給了孫寶等人足夠的自由,允許孫寶等人自主行動,這甚至也導致了孫寶等人從一開始就直搗黃龍,帥領水卒、船隻等直奔濮陽附近黃河段而去,伺機給劉岱強力一擊!充分體現了孫寶水賊出身的冒險精神。
同時出兵的還有喬瑁和丁原!
喬瑁被劉岱趕至昌邑城之後,一直都憋了一口氣,如今楊銳方向一動,喬瑁便得到了消息,緊跟著兵出昌邑,一路向西而去;丁原則揮兵東平國南部一帶,與北部的楊銳遙相輝映!
楊銳甚至還派人前往了冀州刺史韓馥處,希望他能夠出兵威脅劉岱北方,只是目前還未有消息傳回而已。
饒是如此,如今形勢之下,多路兵馬向著東郡濮陽方向齊頭並進,劉岱已經陷入了四處受敵的被動局面當中!
且說楊銳、郭嘉、張寧一路兵馬,在迅疾拿下富陽縣城之後並沒有就此停下腳步,僅僅是停留了半日安撫百姓之後,便再次啟兵直撲西南方向的無鹽縣城而去。
當然同行的還有楊銳俘獲的3000餘名劉岱軍士卒,包括富陽縣縣令、縣丞、縣尉一班子人也都在其中。
楊銳之所以會將這些士卒俘虜留下,一方面是當初為了減少其抵抗,另一方面也是心存將其降服的念想。
按照楊銳的想法,諸侯之間交戰俘獲的士卒並非出自絕對對立陣營,應該並不像黃巾俘虜、董卓俘虜那般難以降服。而若是果真能夠大批量降服的情況下,則節省了不少練兵的時間,或許還有可能免去了徵兵方面的花費?
若非如此打算的話,或許楊銳也就直接將這些俘虜處理掉了,至少還能拿到一些劇情功勳值和積分值不是?
當然了,系統也不可能讓這些俘虜輕易投降便是,否則的話強的一方豈不是要跟滾雪球一般越戰越強了?楊銳曾經數次勸降富陽縣令、縣丞、縣尉等幾人,結果都沒有能夠成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