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盛唐風月

正文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義之名 文 / 府天

    以德報德,以直報怨,這是杜士儀向來做人的宗旨。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可若本來就對他無甚情意的人要想把他當成是軟柿子,他一定會設法讓人崩了牙

    因而,今天晚上去拜會叔父杜孚一家人,他已經大約摸清楚了這一家人的性子。杜孚倒還是要臉面的,至少場面上的客套熱絡做得齊全,可一個勁拐彎抹角打聽他在京城和那些達官顯貴的關係,以及杜思溫對他如何等等,顯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差沒明著說出來而已;至於嬸娘韋氏,那便純粹是個自以為是的無知婦人,當著他的面說什麼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她真把他當成是可以隨意揉搓的晚輩了?

    別說他如今有心儀的人,就算沒有,又怎會容忍她指手畫腳?

    「十九兄,就是這家旅舍?」

    聽到耳畔傳來這麼一個聲音,杜士儀這才回過神來。見旅舍裡頭已經有人聞訊出來迎接,他便跳下了馬背,隨手把韁繩丟了出去,這才帶著杜黯之和田陌往裡走去。才進餐堂,他就聞到了一股撲鼻而來的香氣,再看到一方方食案上擺了羊肉胡餅等一應俱全,在杜家根本沒吃飽的他頓時只覺得食指大動。而身邊的杜黯之反應則是更直接,肚子又是不爭氣地叫了兩聲,一時引來了好些人側目。眾目睽睽之下,他頓時羞得臉色通紅,恨不得把鑽進地縫裡頭去。

    儘管杜孚和韋氏不招人待見,但杜士儀還不至於遷怒一個孩子,更何況此刻是他把杜黯之帶了回來。此刻,他瞥了杜黯之一眼,見赤畢迎了上前,他便笑道:「這麼晚你們還沒吃晚飯?還是讓人準備了夜宵?」

    赤畢若有所思地打量著陌生的杜黯之,因笑道:「是夜宵。這幾天東奔西走,料想郎君回來十有**腹中飢餓。再說,大家都是大肚漢,一頓晚飯還不頂餓。」

    「那就正好了。」杜士儀對杜黯之略一頷首道,「二十一郎,索性坐下再陪我吃完夜宵,我也考問一下你的功課

    杜黯之想到今天已經是杜士儀第二次替自己遮掩這樣的尷尬場面了,他不禁感激涕零,訥訥答應了之後,等杜士儀帶他到角落的一席坐下後,他便低聲說道:「十九兄,我……」

    「沒吃飽就先填飽肚子,沒什麼不好意思的。我當初和你這麼大的時候,成日裡在嵩山打兔子打野雞,到最後那些狡猾的小傢伙聽到我的腳步聲就躲得沒影子了。」杜士儀用小刀割下了一大塊羊肉,又送上了醬料碟放到杜黯之面前,這才說道,「一邊吃一邊說話,你這些年都讀過什麼書?」

    杜黯之正要回答,可看到杜士儀已經毫不在意地蘸醬吃肉,他猶豫片刻也就照著吃了一口。杜孚官階不高,職田俸祿都是有限的,再加上韋氏治家儉省到了極點,更何況他這個庶長子,上次吃到羊肉還是三月三的時候。一口鮮香可口的羊肉下肚,他只覺得腹中彷彿更加飢餓了,好一會兒方才醒悟到應該是答話的時候。

    「讀過《詩經》、《尚書》、《禮記》、《論語》。正在讀《春秋左氏傳》。」

    這若是放在平常的人家,讀過這些已經算是不錯了,但若是門蔭出仕困難,需得從明經或是進士謀求出仕的世家子弟,那就遠遠不夠了。杜士儀微微蹙了蹙眉,見杜黯之細嚼慢咽,吃相與其說是秀氣,不如說是小心翼翼,他不禁回憶了起來,猛然間想到杜孚彷彿有一庶子在前,迎娶韋氏在後,心頭便恍然大悟。略一思忖,他便又問道:「可拜過師?」

    「是父親親自啟蒙教的讀書認字。」

    這種事在如今是最平常不過了,可想到韋氏那性子,杜孚還有公務,理應不可能有太大的功夫花在庶長子身上,杜士儀便從剛剛杜黯之所讀過地那幾本書中,隨便抽取了幾條經義,見其答得一板一眼,顯然是真的花過苦功夫,但卻無甚自己的見解,他少不得又問了其讀《春秋左氏傳》的進度。等到要了杜黯之隨身所帶的那些詩文,他翻閱了幾卷,抬頭發現杜黯之緊張地看著自己,他便笑了起來:「好了,眼下不說這些,你先吃飽了再說。不過眼下晚了,葷腥吃太多太過油膩,喝一碗鮮湯,吃一塊胡餅,餘下的明天再說。」

    杜黯之自然是杜士儀怎麼說怎麼做,當下再也不看那對自己誘惑不小的羊肉,胡餅和湯下肚,他只覺得渾身暖洋洋的,竟情不自禁又打了個飽嗝。從晚上到現在已經出了好幾回丑,此刻他只能埋下了腦袋,等接過一旁不知是誰遞來的軟巾擦了油膩的嘴角,他方才微微抬頭,卻發現那不是別人,而是杜士儀這位堂兄。

    「吃完東西不可久坐,跟我到院子裡走走。」

    把地方騰給剛剛不敢高聲說話的赤畢等人,杜士儀又囑咐田陌別大晚上去和店主磨嘰什麼本地特有作物和種子之類的話題,這才帶著杜黯之出了餐堂。此刻的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足足繞著院子走了一圈,他才頭也不回地問道:「二十一郎,你今後是什麼打算?」

    杜黯之不想杜士儀突然問自己這麼一個問題,頓時愣住了。直到醒悟過來眼下不該發呆,他方才咬了咬牙說道:「我想學十九兄」

    不止是杜黯之,杜士儀哪裡不知道,如今京兆杜氏在杜思溫的刻意宣揚下,那些長輩都在用自己當榜樣鞭策下頭那些子弟,可是,他自家人知自家事,能夠有今天,盧鴻在他身上花費了莫大心血,而抄書後便能把內容銘刻在心的本事,亦是他最大的優勢。須知這世上過目不忘的天才固然有,可短時的強行記憶不意味著終身就能銘記在心。再加上煞費苦心的一次次造勢,精通琵琶曲樂而結下的人脈,而這些很多都是不容易複製的。

    「你知道京兆杜氏自當今聖人改元開元之後,這些年出過幾個進士科及第的子弟?」見杜黯之搖了搖頭,杜士儀方才舉起一根食指道,「就只有我一個。」

    杜黯之倒吸一口涼氣,心中不禁生出了幾分動搖。而這時候,杜士儀方才繼續說道:「你那些詩文我都看過了,文章中規中矩,詩賦亦是如此,這不怪你,因為九叔自己本就不長於此,你不得名師教授,能在啟蒙之後有如此的底子,已經很不錯了。」

    倘若不是今天一時惻隱把杜黯之帶了回來,又記起他是杜孚的庶長子,明顯在家中無甚地位,心性卻上進而淳樸,杜士儀也不會多費唇舌。京兆杜氏如今是有杜思溫竭力幫他,可家中單薄的他在宗族之中,也就是和杜士翰親近一些,後者明顯是從武不從文的,他不得不考慮在族中另外給自己打下一些根基,順便也牽制一下杜孚這個叔父。此時此刻,見杜黯之並沒有因為他那直截了當的評點而氣餒,而是低頭應是,他便滿意地點了點頭。

    「你若是要應進士科,那今後這些年,先得讀通帖經所需的所有大經,尤其是春秋三傳,然後苦練雜文,再接著便是廣見識的策論,最後是關試必備的書判。光是這些基礎打好,就要八年甚至十年,當然若有名師,應該可以減少一些時間。但是,科場之事,縱使才華橫溢的才子也難免受挫,如今的京城中,便有十數載浸淫科場而求不得一個出身的。九叔和嬸娘恐怕不會讓你這樣一年年反覆折騰,所以我建議你,不妨專攻明經科。」

    建議是建議,但杜氏更清楚,是否願意做出取捨,還得看杜黯之的。頃刻之間,他就等到了杜黯之的回答:「我聽十九兄的」

    就算父親,也只是讓他用功讀書,至於期望也好建議也好,什麼都沒有

    「很好,但即便明經,也不能光是死記硬背,需得更加嫻熟地通曉經義。幽州對於九叔來說,是仕途上邁了一個大台階,但對於你來說卻不是。這裡武風興盛,文風卻尋常,所以你不妨回樊川去讀書。你只要願意,此事我會對九叔說。」

    如今嵩山懸練峰的盧氏草堂人滿為患,他可以把堂弟引介過去,但沒有那個必要。這年頭,那些進不去國子監之類官學的讀書人,多半都得靠親長啟蒙讀書,如盧鴻這樣肯傳道授業解惑的少之又少,私學並不發達。只看偌大的京兆杜氏,竟是沒有一座宗學,就可以看出這種觀念來。

    京兆杜氏子弟中,那些家境富貴的,或者有長輩精通經史的無所謂,可總有和從前的他那樣家道中落或極其貧寒的,那麼,他出錢,讓杜思溫拿出京兆公的面子來,專供族中貧寒子弟讀書,也不用專請一位老師,而是可以挑那些名望卓著的作為「客座教授」,輪流前來講課,豈不是一樁美談?如此,除了此前那些才名,他又有了大義之名,作為杜家小字輩才算是真正站穩了

    「多謝十九兄」

    見杜黯之一躬到地,杜士儀便伸手把人扶了起來,卻發現對方的眼眶裡竟是淚珠直打轉。想當初他自己雖說起頭艱辛,可有十三娘這個妹妹襄助,而後又得良師益友,說起來比杜黯之幸運得多。想到這裡,輕輕鬆鬆撬了杜孚牆角的他不禁笑了起來,又語重心長地吐出了一句話。

    「總而言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自己發憤圖強上進努力。須知此前的蘇相國,還不是出身於微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