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定乾坤,最後清算下來張凡和鮑信的聯軍總共損失五萬餘人,卻擊敗了黃巾百餘萬,這不得不說是謀略的強大價值,徐庶神謀鬼算,以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大的戰果,就這一點來說他比任何武將都要強大,簡直無以倫比!
張凡再一次感歎名將良謀的重要性,這一次若不是徐庶出謀劃策,想要這麼快擊潰黃巾軍是不可能的,而如果沒有趙雲等無敵武將把徐庶的謀略發揮到淋漓盡致,張凡同樣不可能獲得這麼酣暢淋漓的勝利!
良謀配猛將,一一武一內一外,這才是征伐之道,無往而不利!
此次投降的黃巾軍足有二十餘萬,可惜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農民出身,又無幾率可言,只能帶回冀州大本營稍加挑選,則其優者進入守備兵團,只有真正強大的人才能進入主力軍團,嶄露頭角。
張凡關心冀州局勢,但此刻卻無法輕離,因為雖然血魄的大軍被擊潰了,但青州遍地都是日本玩家,誰知道什麼時候又冒出一支大軍,而張凡也在記惦著那千萬黃巾百姓,這些人要引入冀州的話一定要派人沿路護送,這讓張凡的大軍更加脫不開身,短時間內很難發動,去支援冀州戰局。
這一日,張凡召集眾人在泰安城主府議事,青州的局勢複雜,輕易不可妄動,而且現在的張凡也沒有支撐多線戰鬥的兵力,所以他召集眾人,商議對策。
諸人坐定,鮑信首先站了起來,低頭抱拳道:「大人仁義無雙,助我平定青州叛亂,救黎民百姓於疾苦之中,日後旦有差遣,我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
聞言潘鳳在旁邊一笑,喝道:「既然如此,你何不隨吾等一起,拜見主公?」
張凡心裡一動,暗想著潘鳳這廝平時看起來大大咧咧的,還有些魯莽,沒想到關鍵時刻亦有靈光閃現,實在是讓人欣慰,而鮑信此人是難得了良將,完全有獨當一面的實力,若是真的能夠投順,鎮守一郡之地那是綽綽有餘,而且他的身份特殊,呆在青州正是名正言順,只能張凡擺平了公孫瓚等,回頭又可以挺進青州,有很大可能將之完全佔據!
鮑信如果投順,那在戰略上絕對是一個大的突破口,張凡就等於在青州埋下了一條暗線,隨時都可以回來,這對血魄等來說絕對是一個噩耗,張凡從來都是一個不認栽的人,既然血魄膽敢算計他,那他也必不會讓血魄好過!
當下議事廳裡的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了鮑信,等待他的抉擇,而鮑信明顯有些為難,他是朝廷命官,雖然官職沒有張凡大,但張凡是冀州牧,和青州沒有半點關係,鮑信如果選擇投靠,那以後朝廷派來新任青州牧時他又該如何?難不成做一個陰奉陽違的卑鄙小人?
他不是那種人,所以躊躇不已。
徐庶自然清楚爭取到鮑信會為己方帶來多大的好處,當下微微一笑,開口道:「如今漢室傾頹,天下大亂,真正有能力平定亂象的明主又能有幾人?我家主公滅黃巾,平叛亂,戰功赫赫世所盡知,試問又有誰能夠比的上他?」
頓了頓,他又道:「相信白天的戰鬥中你也看到了,我家主公有大漢神獸五爪金龍的庇佑,為大漢新一任的守護神,若有人能扶江山於即倒,那也必然就是我家主公,如今大好機會擺在你的眼前,為何又猶豫不決?」
鮑信聞言心裡微驚,他自然是看到了那威猛的五爪金龍,心裡震撼與佩服,他一心為國為民,卻怎料自身實力不足,青州黃巾肆虐時他一直悲憤在心,但苦於無力剿滅,所以張凡給他發書信時他二話不說就答應下來,如今一經權衡,頓時咬牙跪倒在地,沉聲道:「既蒙主公不棄,吾自當率眾追隨,吾回去後當立刻清點兵馬,隨主公一同返回冀州!」
一個良才就此收入麾下,張凡心頭大喜,然而又聽鮑信欲與他同回冀州,不由擺手道:「如今青州賊寇雖暫時被擊潰,然終有復起之時,若是允誠將軍離開青州,豈不等同將青州全境付於賊手?不如就駐於泰安,等待來日全面清剿!」
鮑信聞言一愣,可是他心中終有顧慮,不願做兩面三刀的小人,言道:「若朝廷另派青州牧前來,又當如何?」
張凡皺眉思索,這確實是一個難題,而今青州州牧之職空缺,如果朝廷再派人入主,那青州的局勢就更加不明朗了,如果派個酒囊飯袋還好些,若是派袁紹等梟雄前來,青州之地的歸屬就又有了變故,一旦血魄再和日本玩家一起投向了來人,說不定張凡還要面對青州的兵鋒,這實在是一個難解的局面!
苦苦思索良久,張凡的眼睛忽然一亮,笑道:「而今青州黃巾被剿滅,於毒等黃巾高層戰死,我當為允誠表功,讓朝廷冊封你為青州牧,你素有名聲,又剿匪有功,想來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你只管等好消息便是!」
還有一層張凡沒有明說,那就是他可以賄賂張任,讓他在靈帝面前美言,想來讓鮑信當青州牧應該不是難事,而這樣一來也很好的隱藏了張凡和鮑信之間的關係,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此計大妙!」徐庶拍手讚道,而今鮑信已經認主,以他的性格定然不會反叛,如果讓鮑信當上了青州牧,張凡就等於在實質上掌控了冀青兩州之地,這可是難得的擴張機會!
鮑信聞言默然無語,心底裡激動難明,張凡也不過是冀州牧而已,卻要保舉自己成為青州之主,在官職上兩人等於齊平,可見張凡對他的信任!
「主公以赤誠待我,我必以死相報,忠心不二!」鮑信抱拳,低頭沉聲喝道,盡顯其堅定與執著。
張凡大笑,連連安撫,他本是商議接下來的作戰事宜,卻不料有如此意外之喜,實在讓人振奮,現在事情已經基本定下,他又轉而問道:「諸位對於公孫瓚犯境之事,可有見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