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鐵血穿越》即將開始上傳,期盼得到讀者大大的支持。)
大晉朝廷即將征伐後金的消息,迅速傳到了瀋陽。
儘管說情報網絡大規模的萎縮,但譚泰與賈吉涵還說拼盡全力維持的,朝廷需要做出來的很多決定,都是與情報有關的。
滿人權貴的情緒迅速的爆發了,儘管大晉朝廷空前的強大,在在大清國,在瀋陽,滿人的優越感依舊是牢固的,認為漢人就是他們的奴隸,而且對漢人的態度愈發的不好,加之皇太極與豪格都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軍隊的建設之中,軍隊是滿人牢牢把握的,看起來戰鬥力還有所增強,所以得知大晉朝廷準備發動進攻,不少的滿人權貴都覺得,必須要和大晉朝廷決戰,說不定還能夠獲得作戰的勝利。
也有滿人權貴看法完全相反,而且持相反看法的,恰好是幾個親王,幾個真正掌握權力的人,這裡面以濟爾哈朗為代表,認為大清國根本不可能與大晉朝廷相抗衡,一旦廝殺開始,大清國必敗無疑,而且沒有蟄伏的機會了。
多爾袞與代善基本同意濟爾哈朗的看法,唯有阿濟格不同意,認為大清國的勇士,有能力擊敗江寧營。
皇太極的看法與濟爾哈朗是一致的,作為大清國的皇帝,皇太極一直都是非常清醒的,以前的大明朝廷,那般的孱弱,大清國尚且不敢說完全征服中原、推翻大明朝廷,如今的大晉朝廷,就是一個龐然大物,傲視一切,大清國根本沒有能力去抗衡,雞蛋撞石頭是什麼結局,再清楚不過了。
至於說那些腦袋狂熱的滿人權貴,絕大部分也就是嚷嚷一下,真正想著依靠他們領軍作戰,恐怕大清國會死的更慘。
皇太極力排眾議。選擇支持濟爾哈朗,決定與大晉朝廷談判了。
這次的談判,肯定不同於與大明朝廷的談判,那個時候的大清國,將士勇猛,大明朝廷自顧不暇,沒有能力干涉大清國的事宜,但大晉朝廷就不一樣了,人家的銀行開到家門口了,貨幣直接進入大清國了。幾乎是掌握了大清國的經濟命脈。要不是依靠著一些商賈做生意。源源不斷的運進來商品和糧食,大清國甚至是難以維持下去了。
皇太極很痛苦,他是五十多歲的人了,一輩子都是經歷風雨。好不容易建立了大清國,想不到大清國從成立的時候開始,就遭遇諸多的坎坷,幾乎就沒有安生過,要說成立大清國之前,一切都是那麼的順風順水,屢次入關劫掠,面對孱弱的大明軍隊,如入無人之境。在遼東佔據的地盤也是越來越多,要不是有關寧錦防線的阻隔,說不定已經平定中原了。
可蘇天成和江寧營出現之後,一切的情況都出現變化了,大清國開始走下坡路。以至於為了爭取到發展的時機,不得不兩次想大明朝廷俯首稱臣。
如今要向大晉朝廷和蘇天成俯首稱臣了,而且是人家即將征伐的時候,這樣的滋味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像的,前兩次的俯首稱臣,可以看做是一種計謀,大清國也從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但這一次恐怕不大可能了。
崇政殿。
看著無比蒼老的皇太極,還有愁容滿面的豪格,濟爾哈朗還是狠心的開口了。
「皇上,太子殿下,臣以為此次與大晉朝廷的談判,可能不會那樣的如意,大晉實力過於的強大,有著足夠的錢財支撐,不是我大清國所能夠抗衡的……」
濟爾哈朗的話還沒有說完,脾氣依舊火爆的阿濟格就開口了。
「朕親王不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大晉朝廷強大是真,但也不是不可戰勝的,我大清國的勇士,驍勇無比,豈會輸於江寧營,真的開始廝殺,結果還不一定。」
濟爾哈朗看了阿濟格一樣,臉上有了怒容,他的脾氣是很好的,在大清國是眾人公認的,但面對阿濟格的插言,他有些憤怒了,這是關乎大清國命運的討論,憑著嘴巴嚷嚷是沒有作用的,若是皇上和太子被這些意見所脅迫,迫不得已採取強硬的對抗政策,遭受損失的就是所有的滿人權貴了。
「英武郡王認為我說的不對,不妨直接提出來例證,自崇德元年以來,我大清國的勇士多次與江寧營交手,戰況如何,如今的大晉王朝,空前的強大,朝廷異常的富庶,是不是我大清國所能夠抗衡的,難道英武郡王以為我偏袒大晉朝廷嗎,認為我是故意出賣大清國的利益嗎,以為我就是想著投靠大晉朝廷嗎。」
阿濟格也不示弱,再次開口了。
「皇上,太子殿下,臣願意率領大清國的勇士,迎戰江寧營的進攻,若是不能夠取得勝利,臣甘願接受任何的懲罰。」
大殿裡一下子安靜下來了。
皇太極的神色很不好看了。
這麼多年過去,阿濟格依舊不改脾氣,本來就沒有什麼遠見卓識,就知道打打殺殺,按說遭受到的教訓夠多了,而且這個阿濟格,還有支持多爾袞的強烈傾向,對於豪格出任皇太子,一直都是有些不服氣的。
與江寧營的對峙之中,第一次遭遇到慘敗的,就是這個阿濟格,當時還是崇德元年,大清國剛剛成立的時候。
但阿濟格的背後,是有著很多人支持的,絕大部分的滿人權貴,都是這樣的看法,都認為直接與江寧營交戰,不一定會失敗,說不定能夠獲得意外的勝利,鞏固大清國在遼東的形勢,這也是皇太極與豪格所忌諱的事情。
年紀大了,皇太極的心態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在海蘭珠病逝之後,這麼多年過去,皇太極漸漸感覺到衰老,身體本來就不是很好了,以往的那種雄心壯志,也出現衰退的跡象,重點想到的,就是平靜的過日子,期盼大清國也能夠平靜安穩。
大清國內,明顯存在兩股力量,或者說是兩種不同的認識,一種認識以濟爾哈朗為代表,認為大晉朝廷強大,不能夠與之正面抗衡,必須要談判,爭取到生存空間,另外的一種認識,以阿濟格為代表,認為必須與江寧營死戰,從廝殺之中取得生存的權力。
皇太極居中協調,盡量想著能夠穩住所有滿人權貴的心。
但這種穩定,不可能有實際的效果,皇太極也需要做出來明確的選擇,到底是支持哪一種意見。
其實皇太極與豪格之間,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也是不一樣的,皇太極贊成濟爾哈朗的意見,豪格從總體上說,也是贊成濟爾哈朗的意見,但豪格認為,還是需要展開廝殺,接下來才決定是不是與大晉朝廷進行談判,豪格的這種心態,其實還是想著能夠與江寧營廝殺,萬一在廝殺的過程之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那個時候談判,手裡也就有籌碼了。
這就令皇太極猶豫了,想著能夠談判,但這種因為大晉朝廷發動進攻,就表示軟弱的談判,是不是會取得預料之中的效果。
但皇太極的見識的確不一般,他很清楚,豪格的這種想法是不成立的,一旦與大晉朝廷開戰,就沒有談判的機會了,萬一戰鬥失敗了,大清國面臨的就是覆滅的命運,大晉朝廷絕不會接受談判的要求,皇太極理解蘇天成。
所以選擇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大殿裡面安靜的時間不長,皇太極很快開口了。
「朕很清楚,滿人之中,有不少人想著廝殺,甚至想著擊敗江寧營,朕承認,或許在交戰的過程之中,偶爾的勝利是有可能的,但我大清國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嗎,有誰敢於站出來,拍著胸脯說能夠打敗大晉朝廷,甚至能夠入主中原,朕不需要那種沒有頭腦的表態,朕需要你拿出來實實在在的作戰部署,讓朕能夠看到希望,看到你是如何的徹底擊敗大晉朝廷,徹底擊敗江寧營的。」
「這麼多年以來,鄭親王我大清國殫精竭慮,做出來的貢獻有目共睹,若說鄭親王都是袒護大晉朝廷,那朕就無人可信了。」
「朕曾經猶豫過,是不是與大晉朝廷交戰,是不是展現我大清國的強硬,但展現強硬是需要資本的,需要實力的,如今朕有這等的實力嗎。」
「就是瀋陽這個地方,朝廷一再禁止大晉朝廷的紙幣進入,可這種禁止有作用嗎,誰還能夠看見銅板,還有多少的金銀珠寶,就連你們中間有些人,不也將金銀珠寶存進大晉朝廷的銀行裡面去了嗎,都是這等的局面了,還做著美夢,以為能夠徹底的擊垮大晉朝廷。」
「朕早就說過,蘇天成和江寧營是我大清國最大的對手,更是最大的敵人,朕甚至說過,我大清國最終有可能亡於蘇天成的手中,可你們之中好多人不相信,朕希望你們好好回去想想,我大清國的出路究竟在什麼地方。」
「朕已經做出來決定了,與大晉朝廷談判,這次談判的難度是巨大的,但就是難度巨大,也要去談判,朕決定讓鄭親王濟爾哈朗作為全權代表,代表朝廷與大晉談判,該讓步的地方做出來讓步,該接受的條件接收,目的就是一個,保住我大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