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京城情況完全不一樣的是瀋陽,也是在皇宮裡面。
皇太極已經明確知道,明軍進攻的重點就是遼東,而且是江寧營和遼東邊軍共同發起的進攻,消息完全被證實了,得知這一消息之後,皇太極首先想到的是範文程和賈吉涵。
其實範文程也做過如此的分析,那是在範文程為了挽回失誤,曾經和豪格說過這樣的可能,只不過那個時候,豪格已經清楚範文程將要遭受到清洗,故而沒有注意範文程的意見,範文程之後,賈吉涵再次提出來這樣的可能性,得到了重視,遼東的防禦及時加強了。
這令皇太極很是感慨,看來漢人的智慧是不能夠被磨滅的,必須要承認,某種程度上面,漢人的團結是不如滿人,這也是大明王朝逐漸衰敗的原因之一,但更大的或者說更加重要的原因不在這裡,在於大明皇帝如何的利用漢人的智慧和力量,揚長避短。
皇太極不知道大明的那個崇禎皇帝,險些不顧一切的對蘇天成動手,要是知道這樣的絕密消息,肯定會馬上罷兵,派人到大明京城,表示臣服,這樣就能夠讓崇禎騰出手來對付蘇天成,這對於大清國來說,是天大的好事情。
蘇天成率領明軍進攻遼東,準備拿下廣寧和西平堡,接下來就能夠直接威脅到瀋陽了,就算是蘇天成奪取了廣寧和西平堡,暫時不發動進攻,大清國也遭遇到了重大的威脅。瀋陽幾乎處於最前沿了,大量的兵力必須部署在周圍。隨時防備明軍的進攻。
皇太極很清楚這一點,他必須要想辦法守住廣寧和西平堡,但僅僅憑嘴上說是不行的,所以到了這個時候,皇太極居然有了御駕親征的打算。
皇太極的這個打算,遭遇了豪格堅決的反對。
一場辯論在崇政殿進行了,沒有其他人,偌大的崇政殿裡面。就是皇太極與豪格兩人。
皇太極剛剛說完打斷,豪格馬上就開口了。
「兒臣不同意父皇御駕親征,兒臣知道父皇的心願,父皇征戰無數,統領大軍是沒有問題的,兒臣以為,此次遼東打戰。兒臣可以去督戰,不需要父皇出面。」
「豪格,你是不是為朕的身體擔心啊。」
「這是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但也不是全部的原因。」
「哦,還有什麼原因,全部都說出來。」
「父皇。兒臣斗膽了,若是明軍攻下了寧遠城和西平堡,將直接威脅到瀋陽,瀋陽是我大清國的京師,必須要保證萬無一失。有父皇坐鎮瀋陽,一定安然無事的。至於說父皇的身體,如此的條件下,萬不能夠衝鋒陷陣,兒臣懇請父皇不要有親征的計劃。」
「豪格,遼東之戰,意義非凡啊,朕就是因為擔心失敗,故而決定親征的,至於說瀋陽的事宜,你可以直接負責的,朕很放心。」
豪格瞪著眼睛,其實有些話,他不好說出來,皇太極的身體極度虛弱,他從太醫那裡都知道了,這個時候,皇太極若是親自出征,身體肯定是不能夠承受的,從大清國的利益考慮,皇太極若是在親征的過程中,出現了什麼問題,那將是重大的打擊,甚至比丟掉寧遠和西平堡還要嚴重很多。
換做以前,豪格不會有這樣的顧慮,認為皇太極親自出征,是理所當然的,大清國遭遇到了實實在在的威脅,皇太極一生戎馬倥傯,豈能坐視不理,可稱為了皇太極,豪格考慮問題全面很多了。
「父皇身體不允許親征,兒臣是不會同意父皇決定的,不僅僅是兒臣,諸多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和朝中大臣,一樣不會同意皇太極親征的,兒臣可以替代父皇,領軍親征,一定打敗明軍的。」
皇太極輕輕歎了一口氣,他只是內心有些不忍和不服氣,大清國遭遇到危險的時候,身為皇上的他,是不能夠迴避矛盾的,必須要第一個迎上去,這是大清國的規矩,父皇努爾哈赤一直都是這樣做的。可皇太極更加清楚,自己的身體不允許親征,馬革裹屍是軍人的歸宿,但不是皇帝的歸宿。
「豪格,朕知道你的擔憂,朕不堅持親征了,你也不要去督戰,濟爾哈朗是能夠應付的,朕擔憂的是遼東的局勢啊。」
皇太極這話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認為濟爾哈朗能夠應付,一方面擔憂遼東的局勢,這充分說明了,皇太極對於遼東的防禦沒有自信。換做以前,這樣的擔憂是不可能出現的,畢竟大清國的將士驍勇,這麼多年來,就算是在極度危險的時候,以少對多的時候,也是取得了勝利的,但在面對蘇天成和江寧營的時候,大清國的確沒有佔到任何的便宜,反而是失敗的時候居多。
豪格的想法,與皇太極差不多,只不過他更加的自信一些,遼東有十餘萬的大軍,應付明軍的進攻是綽綽有餘的,何況明軍進攻的重點是遼東,海州方向,完全是能夠做文章的。
「父皇,兒臣以為沒有什麼問題的,兒臣剛剛知曉了,日本人已經做好了準備,下月初就要向朝鮮發動進攻了,如此一來,復州和宣州等地,一定是受到影響的,睿親王可以趁勢發動進攻,直接威脅到復州和宣州,進而威脅登州、萊州和青州,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蘇天成和江寧營不可能坐視不理的。」
皇太極微微點頭,豪格考慮頗為全面,如今最好的辦法,是讓濟爾哈朗堅決頂住明軍的進攻,拖延時間,等待復州和宣州的變故出現。
不過對日本人,皇太極也有自身的看法。
「豪格,日本人只是為我大清國所利用,你要記住,任何的對象,只能夠依舊情況利用,絕不能夠產生依賴的心理,那樣自身的利益會受到莫大的侵害,有些話朕本不想說的,十餘年之前,滿八旗一樣和蒙古草原部落作戰,後來還是歸附我大清國了,你也要有如此的認識,滿人是最能夠依靠的,除此之外,皆是利用。」
「兒臣記住了。」
「遼東打戰即將開始,朕看,為了預防萬一,駐紮在遼陽的正藍旗,離開遼陽,駐紮到遼河邊,留下鑲黃旗駐紮在遼陽,如此能夠給予濟爾哈朗更大的信心,若是戰局出現變故,正藍旗可直接加入作戰。」
「此外,朕還有一件事情,要特別囑托你,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此關鍵時刻,你不要輕易插手遼東戰事,免得濟爾哈朗不知道如何的選擇,濟爾哈朗採取的一系列防禦措施,朕看是考慮異常周全的,就算是朕駐守遼東,也未必能夠想到這些,朕與你切不可如同那大明的皇帝一樣,直接指揮作戰。」
豪格點點頭,這方面他有著切身的體會,多次領軍作戰,對於不切合實際的干預,是非常反感的,不輕易插手遼東和海州的作戰,並非是不管不問,在重大的決定方面,包括應該堅持的,還是要做出來強調的,至於說具體如何去作戰,那是指揮官自身的事情,不需要包辦,也不能夠管的太細了。
皇太極的聖旨,很快到了寧遠城。
接到聖旨的時候,濟爾哈朗是有些擔心的,他的全部心思都在遼東的防禦上面了,所思所想也全部都是如何應對明軍的進攻,至於說如何的稟報皇太極等等事宜,反而有些疏忽了,只是將遼東的諸多部署稟報了,沒有牽涉到具體的作戰。
皇太極的聖旨,讓濟爾哈朗放心了,聖旨對濟爾哈朗所做的一切部署,表述了肯定,要求濟爾哈朗帶領大軍,一定要守住寧遠和西平堡,不能夠有閃失,正藍旗駐紮到遼河邊,這是給予濟爾哈朗的一顆定心丸,萬一遼東的戰局出現問題了,自己還有一支大軍可以調動,可以用來對付明軍,這可謂是最大的支持了。
有了聖旨,濟爾哈朗對於固守廣寧和西平堡的任務,有了更大的信心了。
身在海州的多爾袞,也接到了皇太極的聖旨,明軍進攻的重點在遼東方向,這令多爾袞有些鬱悶,他帶領大軍來到海州,就是要和蘇天成決一死戰的,誰知道蘇天成帶領大軍到遼東去了,不過多爾袞也清楚,海州方向的進攻,一樣是非常重要的,若是大軍能夠威脅到宣州和復州,同樣影響到遼東的決戰。
接到聖旨之後,多爾袞沒有耽誤時間,迅速開始部署進攻事宜了,他的重點目光,放到了駐紮在宣州的三萬明軍,復州和宣州的明軍還是不少的,進攻同樣需要契機,需要把握好時機,只不過皇太極的聖旨之中,建議暫時不要展開進攻,等待最佳的實際,這令多爾袞有些不明白,什麼時間才是最佳時機。
大明與後金,在這場生死攸關的遼東決戰之中,態度是明顯不同的,後金是全力的支持,大明是完全的不放心,甚至期盼通過廝殺,削弱蘇天成和江寧營的實力,這種情況的存在,有著太大的諷刺意味了。(。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