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明政客

正文 第五百零八章 艱難的起步 文 / 風中的失落

    朱由菘的態度異常的爽朗,沒有猶豫,就答應拿出來一百萬兩白銀,至於蘇天成說到的,三年之後歸還,朱由菘倒不是很著急。

    福王的富裕,在朝廷裡面是比較出名的,可儘管富裕,拿出來一百萬兩銀子,也不是小事情,朱由菘如此的支持,蘇天成還是很高興的。

    朱審炒獾卦諫轎魈齗朢vm醯姆獾卦諍幽細螺|簦#啗顙肷攣鞫疾輝叮拷措B擔勣Q鬅和朱由菘表態之後,蘇天成立刻派出江寧營精銳將士,趕赴太原和洛陽,押解黃金,因為白銀不好攜帶,折算成黃金,就是十萬兩,體積不大,也不會引人注目。

    朱審熀橢煊奢苛餃耍w餐些渾暩眉`4鶩鹺禿儠幭龔^魅Х耍巫砌W諼靼哺s卑凋W諍褐懈sx懥W諂攪垢sx褐懈僚斃肏茱粟e皇嗆馨踩雞拷措B擔咱M斐膳沙鑫邇PC梟\攳Ct憡^喬妝嬽Y統隱蠶T慕攳C悸邟{ズ停r埲皉輔L隱蠶m樂富郵沽跆鷩e?br/>

    一路上流寇的影子都看不見。

    五天之後,朱審熀橢煊奢看晱鞃W聳邰蒬G交平稹?br/>

    籌集銀子如此的順利,令蘇天成大為高興。

    最為困難的事情解決了。

    分配的方案,早就明確了,陝西所轄的八個知府衙門,沒有衙門撥付三十萬兩白銀,這些白銀分為兩個部分,其中的二十萬兩,用於解決種子和耕地的問題,包括救濟百姓。剩餘的十萬兩白銀,用於解決官府的困難。剩餘的銀子作為儲備金,巡撫衙門掌握,隨時救濟地方。

    銀子肯定是不夠的,知府衙門下轄的縣很多,但巡撫衙門不可能完全解決,府州縣自己也要想辦法,至於說想什麼辦法,每個人都長著腦袋。總是要想辦法的。

    江寧營一分為三,西安府駐紮三萬餘人,漢中府駐紮兩萬人,鳳翔府駐紮一萬人。

    江寧營的職責也是很明確的,駐紮在西安府的將士,具體負責延安府、慶陽府、臨洮府的安全護衛事宜,駐紮在鳳翔府的江寧營將士。負責平涼府、鞏昌府的安全護衛,駐紮在漢中府的江寧營將士,僅僅負責漢中府的安全護衛事宜。

    洪承疇駐紮在西安府,全面負責,孫傳庭駐紮在漢中府,畢懋康駐紮在鳳翔府。

    辦理好這些事情。已經到了十一月上旬了。

    第一步順利走好了,接下來,就是關鍵的改革了。

    駐紮在陝西的衛所部隊,也是不少的,大部分都是由都指揮使司管轄的。這些衛所軍士的戰鬥力,是在是令人不能夠恭維。除開駐紮在邊關的邊軍,承擔的任務不同,面前有著一些戰鬥力,其餘的衛所,名存實亡,衛所的軍官,就是在混日子,依靠著吃空餉維持生機。

    陝西的衛所,臭名昭著,這裡的衛所軍士,逃亡的情況,非常普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流寇的精銳力量,大部分都是原來陝西衛所的軍士,軍士嘩變之後,大都投靠了流寇,壯大了流寇的實力,也令朝廷頭疼不已。

    蘇天成來到陝西之後,第一步需要改革的就是衛所軍隊的事宜了。

    裁撤衛所軍隊,不是太困難的事情,江寧營來到陝西之後,除開駐紮在邊關的衛所軍隊,其餘的都不需要了。

    蘇天成的想法,裁撤衛所之後,一些軍士安排到府州縣的巡檢司,成為地方民團,重點是維持地方上面的治安,這部分軍士的開支,府州縣直接負責,剩餘的軍士,悉數回家種田,陝西嚴重缺乏勞動力,多年的征戰,青壯不多了。

    一直滯留在軍營的三萬投降的流寇,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教育的差不多了,這些人,也要遣散回家,都回去種田,如此能夠最大限度彌補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這樣的想法是很美好的,但執行起來,是凶險無比的。

    軍戶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來的,延續了幾百年,想要輕易的廢除這樣的制度,可能要冒著砍頭的風險。

    再說了,衛所的設立,雖然遠遠落後於社會的發展需求,但養活了一批軍官,這些軍官依靠著喝兵血、吃空餉富裕起來,已經成為了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朝廷劃撥給衛所的土地也是不少的,這些官田,也成為了衛所軍官的主要收入來源。

    如此的改革,稍微不注意,可能引發陝西最大的騷亂,要是陝西衛所的軍官,都主動去投靠流寇,反對朝廷了,形成的影響,是致命的。

    但這樣的改革,必須要進行。

    蘇天成面臨的最大兩個難題,一是銀子短缺的問題,目前已經解決了,第二個問題,就是土地兼併的問題,這個問題更加的致命。

    陝西的土地兼併,無非是兩大塊,一是士紳富戶兼併的土地,其次就是官田了,包括衛所佔據的耕地,統計的數據已經在蘇天成的手裡了。

    陝西省衛所有些特殊,佔據的耕地,與南方是完全不能夠比較的,特別是靠近寧夏衛一帶,以及靠近榆林衛一帶,衛所佔據的土地,是天文數字,附近府州縣的所有耕地,幾乎都屬於都司和衛所,這種情況,在靠近邊關的地方,是普遍的情況,這些地方,在明初的時候,主要是用來駐紮邊軍的,用於抵禦蒙古的入侵,府州縣也主要是為都司、衛所服務的。

    這種體制,延續了幾百年,到了萬曆年間,完全不符合實際情況了,朝廷曾經準備進行改革,但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最終作罷了,加上這些地方,屬於貧苦之地,糧食產量不高,也沒有誰特別注意,慢慢的就拖到現在了。

    陝西全省共有耕地六十四萬頃,折合六千四百萬畝,其中有官田二十一萬頃,佔據了耕地總是的三分之一了,真正的民田,不過三十萬頃,不到二分之一,這是極其不正常的現象,放在南方,這樣的耕地情況,府州縣衙門早就崩潰了。

    就算是在土地兼併最為嚴重的時候,南方的耕地,民田還是佔據六成左右的,也就是說,六成左右的土地,承擔了所有的田賦,就是如此,南方的百姓都感覺到賦稅太重了。

    可在陝西,民田數量,僅僅佔據四成左右,也就是這四成左右的耕地,承擔了所有的賦稅,百姓頭上的田賦,增加了一倍多。

    考慮到陝西糧食產量不高,每畝耕地平均收割糧食,不過是1.2到1.4石,每畝少了南方一石以上,可以想像,這裡的老百姓,承擔的賦稅有多重,不客氣的說,就算是風調雨順,老百姓也是舉步維艱,更不要說遭遇災荒了。

    官府的態度一樣值得玩味,官吏想到的就是盤剝百姓,不僅僅是正常的賦稅,還在此基礎上,徵收了很多其他的賦稅,比如說什麼剿餉、練餉、戰馬稅等等,上繳朝廷的賦稅,收不起來關係不大,反正拖欠著,可加征的其他賦稅,必須要收起來,不能夠有絲毫的拖欠,因為這些銀子,是官府和官吏的小金庫。

    貧窮是惡性循環,官府窮了,就在老百姓的身上盤剝,老百姓沒有活路了,就起來造反,如此的情況下,陝西的情況越來越糟糕,幾乎走進了死胡同了。

    這也難怪陝西會有那麼多的人造反。

    這也難怪朝廷裡面的官員,打死不願意到陝西來。

    蘇天成必須要破除掉這個怪圈,破除的唯一辦法,就是推翻原來的制度,另起爐灶,修修補補是沒有絲毫作用的,投入再多的銀子也沒有效果。

    幾百年思想的積累,加之對歷史情況的熟悉,令蘇天成知道經濟桿槓的作用,他必須要大刀闊斧的改革。

    改革是要命的事情,特別是牽涉到權貴階層的利益了,那更是難上加難,古往今來的改革,很多都是通過流血才能夠推行或者是實施的。

    在陝西省改革,看似簡單,但將這樣的事情放到整個大明來考慮,放到朝廷裡面討論,那就會掀起軒然大波,這牽動了權貴的利益,可能遭遇到瘋狂的反撲。

    蘇天成第一次猶豫了。

    他不想觸動根本,想著通過大致溫柔的手段,來發展經濟,進而增強朝廷的實力,讓大明朝變得強大起來,以前在府州縣這樣做,問題還不大,因為牽涉到的人不多,地方也不大,不會引起朝廷的特別注意,加之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了,朝廷也充實的府庫,所以能夠得到支持,能夠得到大家的讚譽。

    但在陝西省動手,地盤大了,形成的影響也不一般了,甚至有可能觸動權貴的根本利益了,這樣的時候,他就必須要考慮到影響了。

    辦法無非是兩種,第一是通過募集銀子的方式,製造表面的繁榮,甚至是放縱走私等等,來籌集到大量的銀子,這樣的局面,可以糊弄一時,大家皆大歡喜,這樣的辦法,不會觸動到稅的利益,但最終吃虧的,還是百姓,而且這種虛假的繁榮,造成的危害是長期的,甚至是致命的。

    第二是進行改革,開始的時候,不需要那麼的徹底,但最終的出路,還是要建立起來成熟的制度,用經濟桿槓來撬動市場,也就是幾百年之後的市場經濟,要做到這一點,可能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的。

    蘇天成感覺到,自己陷入到兩難的選擇之中,究竟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做一個純粹的政客,這個抉擇,是很艱難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