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帝國崛起

正文 第五百一十九章 兩個問題 文 / 斷刃天涯

    儲君的問題素來敏感,陳燮在這個問題上小心翼翼的樣子,朱由檢完全能理解。當年的大禮之爭,君臣之間都到了撕破臉的地步。陳燮不想在這個問題上發言,僅僅是提一點儲君教育不合適的建議,還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尺度。但是具體到該怎麼做,就不好亂講了。

    朱由檢沒有說啥,而是招手叫來太監王承恩,低語了兩句,然後微笑道:「思華且稍候。」

    沒一會,王承恩領著一個少年進來,陳燮見了立刻站起來,朱由檢也站起笑道:「太子,過來見過思華先生。」這話把陳燮給驚著了,連忙擺手道:「陛下,臣怕是沒多少時間留在京師。」朱由檢擺手道:「不礙事,今後可以書信往來。朕以為,從愛卿處哪怕學到一丁點本事,也能讓太子收益不淺。」這句話陳燮真不敢接受,正欲說話,朱由檢已經招手把太子叫跟前道:「太子,這就是當今大明韜武略第一人陳思華先生,你記住朕一句話,只要有思華先生在一天,大明的江山就穩如泰山。上前見禮吧。」

    陳燮聽到這裡,不能不做出姿態,連忙深深的鞠躬,拱手道:「臣愧不敢當。」朱由檢根本就不給他拒絕的機會,直接讓太子上前見禮。朱慈烺上前拱手長揖:「見過先生。」陳燮只好側身受了半個禮,苦澀的笑道:「陛下,臣只能說,今後一定盡力教導太子。」

    朱慈烺好奇的看著陳燮,呃,也是姐夫。他一直住在鍾粹宮,教育問題在他八歲之前都不受重視,八歲才開始接受正規教育,多少有點晚了。不過明朝的中後期的皇帝。差不多都沒什麼太高的化就是了。可以說明朝的帝皇教育,實在是失敗的很。

    朱由檢見了笑道:「今天既然都在,那就先上一課吧,就在這裡。」這是要考陳燮麼?不是,朱由檢只是好奇,陳燮會怎麼教育太子。太監端來椅子讓太子朱慈烺坐下。陳燮坐在一邊,朱由檢坐在側面微笑著看。

    陳燮稍稍沉吟,腦子裡轉了幾個念頭,終於開口道:「太子殿下,陛下既然委以重任,作為臣子一定盡心盡力。今天是第一課,臣就談兩個事情。作為未來的君主,您其實不必什麼都要懂。但是有一樣您必須得懂,那就是人心。這就是今天要說的第一個事情。君王的基本素質第一條,人心。俗話說,人心隔肚皮,一個人就算朝夕相處,為未必能知道他下一刻心裡想的什麼。如何來確定一個人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呢?臣的經驗告訴我,利益二字而已。一個人,不要單單去聽他說什麼,而是要看他做什麼。看他做的事情最後的利益落在誰的身上。臣這裡舉一個例子。臣受命總督三省,推行新的商稅制度。在這之前。大臣們多數是反對新的商稅制度的,甚至還要求不要徵收商稅。那麼這裡面有什麼樣的利益關係呢?這個利益關係,其實不難弄清楚。國家需要通過徵收稅賦來做很多事情,比如救災、辦學、大臣的俸祿、用兵等等,這些事情都需要大量的銀子來保證順利的進行。徵收商稅,國庫充足了。要做的事情有銀子,這就是國家利益,作為儲君,您也可以看成是自身利益。那麼再看看反對者,為什麼要反對呢?只要去看看。都是什麼人在經商就行了。臣再舉一個例子,葉台山為首輔時,強烈反對開海。為什麼?理由其實很簡單,利益。大明雖然海禁,但是民間存在大量的走私行為,走私是不需要交稅的,葉台山(向高)是福建人,而當時的福建民間走私的海商人數很多,葉家就是其中一個大海商。這樣一來,殿下應該明白其中的原因了吧?」

    朱慈烺聽到這裡,忍不住開口問:「先生,那不是知法犯法麼?」陳燮點點頭道:「沒錯,是這個道理。問題是,他手裡有權利,當地的官員為了討好了,不去管海上的走私行為。這樣一來,海貿帶來的巨大利益,就只能是一部分人才能得到。這就是一個個人家族利益和國家利益發生衝突的典型,在這個問題上,葉向高的立場站在了家族利益之上。」

    朱慈烺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陳燮微微一笑道:「好了,這個問題,你回去慢慢的想,我們說下一個事情。臣要說的第二個事情,國家繁榮穩定的基礎。在此之前,我們先要搞清楚一個問題,大明是個什麼性質的國家?我的答案是,大明是個君主集權的農耕國家。實際上在兩千多年前,中華明就進入了農耕明為主導的時代,一直延續到今天,期間不斷的改朝換代。請殿下主意一個問題,任何一個朝代的更替,核心力量永遠是這個社會最底層的那些人。任何一個朝代,只要平頭草民不去揭竿而起,誰來都難以撼動這個朝代的統治。也就是說,只有老百姓活不去下去了,一個朝代才到了滅亡的邊緣。那麼,現在我們在回頭去談之前的問題,什麼是國家繁榮穩定的標準呢?答案已經很明白了,是百姓,而不是士大夫階層。也就是說,殿下應該把士大夫階層,作為陛下治理國家的幫手,依靠他們,但是不能放縱他們。過分的放縱,就會出現葉向高那樣的臣子,他們把個人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上。殿下一定要注意一個現象,那些滿嘴道德章的大臣,在告訴殿下應該怎麼做的時候,很可能就是在為他或者他的家族爭取利益。比如,反對商業稅,反對清丈田畝,反對開海。請殿下記住臣的一句話,人的**是沒有盡頭的。大明養士二百年,不可謂不優厚。但是一旦放縱了仕階層,他們會毫不手軟的為了個人利益,反過來挖大明帝國的牆腳。在這個問題上,太祖有非常清醒的認識,所以他老人家殺貪官毫不手軟。」

    說到這裡,朱由檢的美貌一揚,眼神裡閃動異彩。陳燮看看努力做出沉穩狀態的太子朱慈烺,心裡暗暗的覺得有趣。孩子就是孩子,這時候看著很沉穩,眼神的閃爍出賣了他的心情。陳燮笑著繼續道:「兩個事情,其實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殿下需要士紳集團幫助治理整個國家,同時也需要為這個國家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現狀考慮。如何把握好這個度,就看殿下個人對這個國家的利益方向的把握了。」

    這個時候朱由檢突然插了一句話:「愛卿,這些年的民變,按照你的說法,是天災,也是**。」陳燮點點頭道:「回陛下,**才是最主要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河南旱災、蝗災,官府賑濟無力,百姓無食,只能鋌而走險。

    表面上看起來是朝廷沒銀子賑濟,更深的層面,還要看見大明現今存在嚴重的土地兼併的問題。普通的百姓,不但要交田賦,還要擔負徭役。而大量的土地兼併,反過來導致田賦的減少。這就是臣說的士紳挖大明國家的牆角。這些人平時不用擔負徭役和稅賦,到頭來天災,百姓無食,他們不會主動拿出一粒糧食賑濟百姓。」

    朱由檢連連點頭,深以為然,陳燮繼續道:「請陛下注意一個問題,一旦出現天災,大臣們首先不會說什麼士紳主動救濟的話,而是會往君主失德的方向去解釋。如果臣沒有讀史,很可能也就信了他們話。歷朝歷代的賢明君主在位期間,就沒有發生天災了麼?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宋仁宗等等,哪個在位期間天災少了?天災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大明的民變,天災不過是個誘因,**才是事態不可控制的主要原因。」

    說到這,陳燮轉頭對朱慈烺道:「今天講的這兩個事情,不是要殿下站在群臣的對立面,而是要殿下記住,如何把握對待臣子的度。而這個度的標準,就是百姓要有一口飯吃。洪武年間,人口五千九百萬,當今人口近兩萬萬,而土地兼併已經積重難返,人口增加和土地恆定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怎麼讓百姓吃上飯?單純的朝廷救濟不可取,這就是臣往遼東移民的主要原因。臣不單單要往遼東移民,將來還要往南洋移民。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國家有足夠的財力,打造一支強大的軍隊,用於對外的擴張,為百姓奪取生存的空間,為大明王朝打下萬世的基業。還有一點,移民不過是權宜之計,在如何讓老百姓吃飯的問題上,國家還要主動的引導百姓,在提高糧食單產的問題上做章。要鼓勵農學的進步和發展,鼓勵引進外來高產的種子。這個世界很大,泰西的海船已經開到了大明做買賣。很多地方現在還屬於荒蠻地帶,大明現在不取,將來必然會遭到報應。還有一個,那就是大海,殿下應該鼓勵百姓投入大海之中,向大海索取食物和資源。臣這裡只是說一個大概,將來我們還可以慢慢的說。」(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