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襄陽整軍
傅宗龍迫不及待的經漢水東去,剩下的這些人都比較乖了。這個時候的剿賊局勢,因為襄陽被陳燮所佔,湖廣一代的流賊迴旋餘地大大的縮小。張獻忠在襄陽以西的三省交界處徘徊,欲深入四川,為秦良玉和秦翼明所阻攔。往東,襄陽這裡有陳燮這尊殺神。只能往北回陝西,去跟孫傳庭玩命。李自成的情況就更加的糟糕了,處在襄陽府和德安府這兩府之地,空間狹小,沒有太大的迴旋餘地。回河南,打死李自成都不敢,去陝西,你得過的了襄陽,往東,安慶有王啟年,這也是登州營的悍將。
陳燮的作戰計劃很簡單,陳閣部坐鎮襄陽,林在信陽,王啟年在安慶,南邊是長江,李自成肯定是過不去的。就算他想冒險去闖一下,陳燮還得給他開歡送會。登州營的長江艦隊,五百料的福船三十艘,大明有什麼船能頂的住艦炮的攻擊?更不要說,湖廣方向早就把船給控制起來了。
可以說現在李自成無路可走,被困在一個狹小的地區之內,這也是陳燮為何敢於在襄陽耽誤時間的原因。李自成要是近了柏桐山區,那就不可能是大隊的人馬,只能是零星的小部隊才能生存。否則以李自成行軍打仗捎帶給養輜重的做派,兩三萬人每天吃的都解決不了。
正是因為瞭解李自成的作戰習慣,陳燮才會布下這個陣勢。緩緩的擠壓。就像在李自成的脖子上套上繩索,一點一點的勒死他。說實話,陳燮對李自成無所謂好惡,這個時代的大環境就是這樣。明朝滅亡,清朝入主,對這個國家而言本質上的改變不大。至於什麼資本主義萌芽,這個人家都說萌芽了。資本主義要發展起來,最基本的一條不是什麼資本家,而是從法律的層面上確定,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在大明。有沒有這個基層呢?
明朝的法律。歸根結底,解釋權在皇帝的手裡。先推動一個基層的出現,然後由這個階層為了自身的利益,自覺去推動時代的變化。這是變革的必然歷程。只有出現了信的利益階層。才會有階層的政治利益訴求。到時候在這個兩千年大一統的國度。會因為新的階層出現,而演變成什麼樣的一個怪胎?陳燮心裡都沒底,也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了。
從地裡位置上看。中國是個很特別的國家,各種地形都有。傳統的大一統思想,注定了中國這個地方,要進行變革,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去改變。也就是說,需要一個大義的名分。但是歷史就是這麼殘酷,任何變革社會注定都是要流血的。卻別是多少而已,陳燮要做的事情,就是少流點血,少傷點元氣。
三面堵住李自成的去路之後,陳燮沒有立刻去收緊絞索,而是讓虎大威、劉國能、賀人龍等將領,把部隊帶到襄陽來,就地進行整編。
王德化的不安情緒日漸濃重,陳燮把左良玉及其不下屠戮乾淨之後,又把其餘的主要戰鬥部隊匯聚在襄陽,而不是立刻對困居德安府的李自成發起圍剿。這個做法,在王德化看來,絕對是有異心的表現。要知道,賀人龍、虎大威、劉國能這些人呢,實際上是分屬不同的巡撫的部隊。心在陳燮這麼幹,等於是架空了各省的巡撫。
就在王德化猶豫不決,是不是要給京師寫一份報告的時候,陳燮派人來請他去談事情。
作為監軍,正常的權利是很大的。比如高起潛,那真是權利比督師都大。但是王德化不能也不敢像高起潛那樣,陳燮真的要宰了王德化,估計也沒啥大不了的。
懷著忐忑之心,王德化進了陳燮的行轅,看見在台階上等著他的陳燮,王德化趕緊上前道:「奴婢見過閣部!」這麼一個自稱,真不是王德化自賤,而是陳燮有一個公主的正妻的緣故。天家奴才,在陳燮的面前天生就矮半個頭。
陳燮倒是一點都沒擺架子,很客氣的拱手道:「監軍,就督戰這個事情而言,你的權利是有保證的。甚至是超然的,高出在下一籌的。所以呢,不用這麼說話,大家就是正常的同僚關係,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精誠團結,共同努力。」
這個態度,倒叫王德化更加的不安了,這是要唱哪一出啊?內心充滿驚疑的王德化,跟著進了書房後,陳燮等人奉茶之後才道:「襄陽整軍,這是為了剿賊大局的必然舉措。凡為帥者,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公平,然後才能談其他。怎麼樣才能做到這次整編是公平的呢?我覺得,名分上一定要有個說法。事情我可以來做,但是一定要先講明白大義。什麼是大義,我跟陛下說過,大明的問題其實就是兩個問題,一個是財政的問題,一個是軍隊的問題。這一次襄陽整軍,我就是要做個嘗試。」
陳燮說了這麼一通,王德化越發的糊塗了。陳燮到底要表達一個什麼意思?真的聽不懂啊。你能說的簡單一點麼?陳燮喝了口茶水,好整以暇,繼續道:「這一次整編,由監軍來負責錢糧軍械的分配,所有賬目我都會記下,將來從海關的稅收裡扣除。也就是說,這一次整編,具體的事情是我來做,但是大義的名分不能亂。任何一支軍隊,都必須是朝廷的軍隊。事關軍隊從屬的大局,只能是由監軍代表陛下來做。」
王德化聽明白的瞬間,渾身的血都用上了頭腦,臉紅了,脖子也紅了,動脈明顯的一跳一跳的。王德化稍稍平靜之後,站起來長揖及地,口稱:「奴婢小人之心,慚愧!」
陳燮不在乎的笑道:「人之常情而已,不必慚愧。我已經上奏陛下,事情就交給監軍了。其實你什麼都不要做,只要做一件事情,去告訴大家,整軍是陛下的意思,錢糧也是朝廷出的,這就足夠了。」
襄陽整軍的目的何在,奏報到了京師,陳燮一五一十的把他作的事情都說的很清楚。最後才提到了整軍的用意:官兵為何不振?無他,不公也!以馭武之道,本質上就是一種最大的不公平。武將要求著臣,打仗送死的是他們,首功還落不到頭上,臣以為這一點必須要做出一些改變。襄陽整軍,就是一個嘗試。各省官兵,蝟集襄陽,以陛下的名義,
去蕪存菁,發餉到人,監督口糧,這些事情才是監軍該做的事情。
陳燮說的很含蓄,實際上的意思就一個,要皇帝把軍隊抓在手裡,而不是交給臣去瞎指揮。還有一點,就是要朱由檢明白一個道理,權利的是需要制衡的,只有皇帝、臣、武將三者之間的權利出現一個平衡時,才叫真正意義上的平衡。
襄陽整軍的事情,對於臣階層來說,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挑戰。如果在明朝的其他時代,陳燮這麼做的問題很大。受到的阻力將是整個天下,甚至武將都不會支持。但是在明末這麼做,得到了皇權的支持和武將的支持。理由很簡單,整個臣階層,在明末表現過於拙劣,導致武將集團在對內對外的戰爭中,實際上是臣在求著武將好好打仗。這一點,在楊嗣昌對待左良玉的問題上就能看的很明白。實際上,這也是陳燮要殺左良玉的關鍵理由。
陳燮自己本質上是個軍閥,但是他絕對不允許出現別的軍閥。陳燮這個軍閥,將來是要出去禍害別的國家的。其他軍閥,那是要禍害大明的。這個一定要搞清楚。
明末的農民戰爭,在陳燮看來,最大的功勞就是把大明的基層縉紳給洗了一遍,河南、陝西、山西、江北、這幾個省的情況最為明顯。尤其是河南省,可以說被反覆的洗,給陳燮在河南進行一些嘗試奠定了基礎。這些都是後話了。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沒有人能一步登天,也沒有一覺醒來就能實現四化的好事。
襄陽整軍,首先是軍事制度上的改變,陳燮在其他各省的軍隊之中,引進了真正意義上的監督機制。這個監督機制,其實說穿了很簡單,就是如實發餉到人,**的憲兵制度。什麼人來發這個餉?監軍,代表皇權的監軍。那麼如何杜絕監軍的貪腐呢?這就是皇帝的事情了,陳燮還真的操不了這個心。至於憲兵嘛,陳燮只好暫時先自己來做。回頭把這個制度完善了,再交給王德化這個監軍體系。監軍監軍,不就是該做這些事情的麼?瞎指揮,不是監軍該做的事情。
陳燮這份奏折,在朝廷內引起了不小的恐慌。主要是臣們慌了,因為陳燮這麼幹,等於是在軍隊控制上,繞過了臣集團,另闢蹊徑,讓皇帝走別的渠道來控制軍隊。
臣集團的恐慌,陳燮沒負責的心思。反正這事情,陳燮早就想幹了。愛慌不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