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洪荒之國術縱橫

正文 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函谷老君化胡 文 / 憂傷的刺蝟

    時光悠悠,白雲蒼狗,自天道歸隱之後,洪荒被大道重新整合成四大部洲,分別為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和北俱蘆洲。

    自此人族分散到四大部洲,周王朝所在便是南瞻部洲,至於其餘三洲則是小國林立,從此人族再無共主之說。

    此後三百年,東勝神州為道門所佔,西牛賀州為佛門所有,南瞻部洲儒家盛行,北俱蘆洲巫妖並立。就在佛道儒三家默默積蓄力量,發展自己勢力的時刻,人間形勢卻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南瞻部洲,周朝天子位十三傳至周幽王姬宮生手中,不料此君貪婪暴虐,荒淫無度,曾為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最後導致犬戎攻破鎬京,身死被殺。後其子宣臼繼位,稱周平王。

    鑒於鎬京殘破,又處於犬戎威脅之下,周平王在鄭、秦、晉等諸侯的衛護下,遷都洛邑,建立了東周王朝。自此周氏實力大減,對諸侯的約束力再度下降,導致諸侯混戰。人族歷史進入到春秋戰國時期。

    眾諸侯窮兵黷武,儒家的學說漸漸被眾諸侯所摒棄,反而兵家、法家等學說大受歡迎,墨家、縱橫家、陰陽家、農家、亦是紛紛出現在廟堂之上,真可謂是百家爭鳴。

    自此後,儒家勢力大減,道家尚未恢復元氣,佛家卻是蒸蒸日上,三千佛陀、八百羅漢、比丘、佛子無數,又有准提接引鯤鵬兩大高手坐鎮,佛門已呈現大興之勢。

    最令三清感到惱火的是,不僅萬仙陣中三千截教弟子叛變,就連燃燈、懼留孫、殊、普賢、慈航亦是投入佛教門下。

    其中燃燈與懼留孫被封為過去佛,燃燈為過去七佛之首;殊、普賢、慈航則證得菩薩果位。只是由於三人當初本源受損,不得已轉世重修,不料慈航在覺醒之時發現自己這一世竟是女兒身,被准提封為觀自在菩薩。

    ……

    「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令得解脫。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

    隨著一道聲音自地府中傳出,三界眾多強者的目光盡皆集中到地府之中,只見地府中一個女子側坐在神獸諦聽背上。週身金光大作將整個幽冥地府照耀的一片光明。

    准提接引此時正在西天大雷音寺**,忽心有所感,只見接引對座下聽講地一眾佛子言道:「今有修羅公主光目心向佛門,立下宏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座下眾佛子聞言大為驚訝,此時卻見准提佛母亦是開口道:「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當封其為地藏王菩薩。」

    眾佛子皆高呼佛號,心中對地藏王菩薩欽佩不已,想不到這修羅女子竟能有如此大毅力、大慈悲。自此後。佛門四大菩薩歸位,分別是觀音菩薩、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

    眼見佛教即將大興,盤古三清自然心有不甘。

    兜率宮內,盤古三清齊聚,這時只見太上老君一臉渴望的望著通天教主,口中真誠道:「三弟,之前的事你考慮的怎麼樣了?」

    通天聞言眉頭緊皺,心中不忍道:「大哥!難道除了多寶再無人可去了嗎?雲中子就很不錯啊!」

    元始天尊正要說話。卻見太上老君擺擺手阻止了元始天尊,這才開口解釋道:「雲中子之前不過是玉虛宮記名弟子而已。如恆能掌控住曾為十二金仙的殊等人,更逞論截教三千紅塵客。闡截兩教被虜去佛門的眾多門人弟子,除了多寶,誰能掌控?」

    太上老君言罷起身對通天教主深施一禮,元始天尊見狀亦是緊隨其後,看到兩位兄長如此模樣。通天教主不禁老淚縱橫,「罷!罷!罷!此事便由大哥做主吧!我這便叫多寶進來,大哥親自說給他聽吧!」言罷轉身離去。

    片刻後,多寶道人來到兜率宮中,對二人深施一禮道:「弟子多寶參見兩位師伯!」

    老君聞言微微點頭。示意多寶起身,隨後便將自己的打算一一說給多寶。

    多寶聞言如遭雷擊,目瞪口呆道:「師尊同意了!」

    老君聞言微微點頭。

    多寶見狀悵然若失,忽而癲狂道:「哈哈哈哈……,好!既然你們都決定了,還喚我來做什麼!」言罷忽然跪倒在地對著天空叩了三個,隨後起身道:「弟子謝師尊傳道授意之恩!但這也是弟子最後一次叫您師尊!」

    「大膽!」元始天尊聞言勃然大怒,卻被再次老君揮手制止。

    ……

    函谷關前,一對奇怪的組合出現在眾人眼中,當前是一個身材稍顯臃腫,面容呆滯的胖道人,身後牽的是一頭板角青牛,青牛上坐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只有那智深勝海地慧才能顯示他的不凡。

    兩人正在行路,卻見關中一人一馬疾馳而來,片刻後,來到二人面前,納頭便拜。太上老君見此人厚唇濃眉,臉上正氣凜然,銳意勃發,暗讚一聲,上前來問道:「將軍為何如此。」

    來人聞言趕忙解釋道:「弟子名喚尹喜,自幼好觀天,酷愛古籍,今日正在城樓之上觀望,卻見東方紫雲凝集,形如長龍,綿延三萬里,由東向西滾滾而來。知道有大賢經過,所以特來相見,懇請長者不吝賜教!」

    太上老君聞言心中一動,自懷中取出上下兩卷道術,上卷為《道經》,下卷名為《德經》,交到此人手中,淡淡道:「你可願為貧道記名弟子!」

    尹喜聞言大喜,趕忙跪倒道:「弟

    子拜見老師!」於是太上老君一路西行,待行至峨眉山附近。太上老君因為要行機密之事,將其斥退。

    尹喜當即便在這峨眉山呆了下來,與趙公明作了鄰居,最後傳下蜀山一脈,得道飛昇,人稱始真人。

    太上老君與多寶一路西行。來到迦毗羅衛國,只見天邊琉璃寶光,纖塵不染,光明繁盛,中有點點妙音梵唱,天女散花,兩人知道時機已到,當下便停了下來。

    這時只見多寶鬆開韁繩,來到菩提樹下端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道:「從此世間再無截教多寶,只有小乘佛教如來佛祖,小乘佛教,立!」話音剛落,便見兩團功德從天而降。

    老君見狀自懷中掏出一個白森森的圈子,拋在空中,將這些功德盡數煉進金剛鐲內,此時卻見鐲子之上隱隱透出功德之氣。已經成就一件功德法寶。

    再看多寶,此時卻是形象大變。一身的道袍化作了袈裟,滿頭烏髮自動脫落,取而代之的是八萬四千顆舍利子。隨後便見多寶仰天大喝道:「斬!斬!斬!斬!斬!」

    迎著老君不解的目光,卻見五道身影出現在多寶的周圍,對多寶深施一禮道:「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軍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金剛夜叉明王見過佛祖!」隨後再次融入多寶體內。

    太上老君見狀不由得面帶疑惑道:「多寶!你斬屍了!」

    多寶聞言雙手合十,淡淡開口道:「托道友的福。貧僧借助功德之力將五座勢世界斬出,雖非三屍,卻與三屍無異,貧僧稱之為五大明王化身!此化身當不被洪荒世界排斥!」

    「好!好!好!師伯果然沒有看錯人!」太上老君聞言連道三個好字!

    「貧僧是僧,閣下是道。何來師伯之說,希望閣下以後不要再叫錯了!」多寶聞言不由得冷冷道。

    看到多寶如此仇視道門,太上老君不由得殺心大起,心中暗歎道:「本為了分散佛門氣運!想不到卻真的逼反了多寶,此子才能不凡,決不可讓其真正投入佛門!」

    多寶道人亦是察覺到老君的殺心,不由得暗自戒備,就在兩人劍拔弩張之時,卻見一道張狂的聲音由遠及近,「看來小子來得正是時候啊!」言罷便見一個身披袈裟的小沙彌來到多寶身旁,翻身下拜道:「弟子參見師尊!」

    多寶見狀心中大定,趕忙將其扶起道:「金蟬子,你怎麼做這幅打扮!」

    「師尊是道門弟子,弟子便是道裝打扮,師尊現在建立了小乘佛教,弟子自然要做佛門裝扮。」

    「好!好!好!只要你我師徒聯手,天下大可去得!」多寶聞言一臉感慨道。

    「金蟬子!你也要叛教不成,你對得起你師祖通天的栽培嗎?」老君聞言痛心疾首道。

    「笑話!連師尊都沒了,還要什麼師祖?」金蟬子聞言滿臉嘲諷道。

    「你們很好!今日便讓老道為通天師弟清理門戶!」太上老君聞言勃然大怒。

    「不知何事令大師兄如此大動肝火,竟要對我佛門弟子喊打喊殺?」就在老君要痛下殺手之際,卻見空中想起了陣陣梵唱,抬頭看時,卻見接引准提二人聯手而至。

    太上老君見接引准提齊至,知道事不可為,怎肯留在此地受二人奚落,於是冷哼一聲道:「來日方長!」隨後消失不見!

    看著破空而至的佛門二聖,多寶緊走兩步來到二人面前道:「小僧參見大僧,願拜大僧為師,日夜聆聽教誨!」

    准提聞言哈哈大笑,無數元會來被三清壓迫的怨氣一掃而空,親自將多寶扶起,收為座下弟子,之後四人一道返回靈山大雷音寺。這靈山卻正是原來西方教的須彌山,只因為西方教加入靈教,所以才將此山改名為靈山。

    靈山大雷音寺內,看著座下的眾多佛子比丘,接引佛祖淡淡開口道:「自今日起,多寶正式加入佛教,得現在佛尊位,賜法號如來,主管中央娑婆世界,殊、普賢為左右脅侍菩薩。我與准提佛母當於靈山後山歸隱,潛修佛法。自此後,佛門一應大小事務皆交由如來佛祖全權處置!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眾佛子聞言齊聲響應。

    多寶感謝西方二聖的知遇之恩,不遺餘力的發展佛門勢力,在西牛賀州不停的現身說法,令百姓俱是深信佛門教義。百年後,西牛賀州上已是寺廟林立,佛門大興之勢已不可阻擋。

    至於多寶本人,則在宣揚佛法的過程中收下了十大弟子,分別是摩訶迦葉、目犍連、富樓那、菩提子、舍利弗、羅睺羅、阿難陀、優婆離、阿尼律陀、迦旃延。

    多寶本欲令金蟬子為大師兄,但金蟬子執意不肯,多寶知道金蟬子心中尚有火靈聖母,於是也不勉強,仍稱金蟬子為二弟子,位在十大弟子之上。

    三清心有不甘,紛紛令門下弟子下山傳下道統。其中廣成子傳下崆峒一脈,無當聖母傳下無量一脈,尹喜傳下蜀山一脈。

    倉頡見人族戰亂不休,亦是再次下界,化名孔丘遊歷各國,開講論道,收下七十二名弟子,號稱孔門七十二賢,漸漸阻止了儒家的衰敗之勢。

    伯邑考不忍老師在人間受苦,亦是轉世重修,來到人間,化名孟軻,傳播儒家思想,被被稱作儒門亞聖。可此時儒家再不是一家獨大,百家爭鳴之勢愈演愈烈,漸漸由口舌之爭,演變成戰場廝殺。(……)

    看洪荒之國術縱橫最新章節到長風學.t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