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洪荒之國術縱橫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七章 :改國號帝辛變法 文 / 憂傷的刺蝟

    就在崇城戰事結束之時,東魯城也迎來了一個神秘的客人,來人在大太子殷郊的護送下與姜煥秘密見了一面,之後東魯便突然對大商納表稱臣,再次回到了大商的懷抱!

    姜煥的臨陣倒戈直接將三清與女媧打了個措手不及,無數大妖心灰意冷,再次回到深山潛修,只有陸壓道君心中不服,獨自一人投奔南都而去,協助西方教防守南都。

    東魯城內,姜煥看著面前的宮裝女子,依依不捨道:「姐姐,你這便要回朝歌了嗎?」原來那神秘人竟是當今天子的正宮皇后,姜煥的嫡親姐姐姜薔,怪不得能夠說動姜煥納表稱臣。

    「嗯!姐姐這次出來只為見你一面,讓你認清我們的真正仇人,不要中了賊人的奸計!現在你已經幡然悔悟,姐姐也要回朝歌照顧陛下了,只願陛下早日蕩平南都與西岐,好為爹爹報仇雪恨。」姜薔聞言滿臉感慨道。

    「姐姐!我不做這東伯侯了,讓姐夫派人來鎮守東魯吧!我要帶兵去南都平叛,為爹爹報仇雪恨!」姜煥聞言滿臉堅定道。

    「傻話!東魯是我們姜家的封地,你難道要讓父親大人在九泉之下不得安寧嗎?」姜薔聞言不由得責備道。

    「姐姐!你也知道兄弟我醉心武道,對政事一直毫無興趣,何況我已立志今生不娶,百年之後,你讓我將這東魯傳給誰去!」姜煥聞言急忙辯解道。

    「混賬!男婚女嫁乃是天地之道,與你習武有何衝突,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難道你真要讓我姜家斷子絕孫不成!」姜薔聞言不由的勃然大怒。

    「斷子絕孫就斷子絕孫,反正我不娶親!」姜煥自幼便是一副倔脾氣。認準的事情幾頭牛也拉不回!

    「你、你、你,你當真要氣死我不成!」想起九泉之下的老父,姜薔忍不住雙目含淚。

    「姐姐,你先別哭,你先聽兄弟說,你看郊兒與洪兒兩個不也是我姜家的血脈嗎?將來郊兒繼承了王位。這東魯便留給洪兒做封地可好!」看到姜薔泫然欲泣,姜煥趕忙開口解釋道。

    「你當真如此想的!」涉及到兩個兒子的歸宿,姜薔一時間也不由的猶豫起來。

    「當真!若不是被這王位困住,兄弟我早就去峨眉山修習武道了,哪裡還會在這紅塵中糾纏不休!」姜煥聞言趕忙開口解釋道。

    「這倒也不失一個解決的辦法!不過究竟要如何做,還是要先稟明陛下才好!」姜薔聞言不由得心中動搖。

    「還稟明什麼?明日我便整軍前往三山關助戰!這東魯便先交給郊兒鎮守吧!」姜煥聞言迫不及待道。

    姜薔拗不過兄弟,只好答應了姜煥的請求,於是第二日姜煥便帶領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向南都殺去,留下大太子殷郊帶領本部十萬兵馬鎮守東魯。至於陸天等一眾妖族大能亦是告辭離去,回北極天柱峰向妖師鯤鵬覆命。

    與此同時,孫袁亦是帶著梅山七兄弟與鄔化從崇城起身,向著三山關的方向趕去,只留下惡來帶領天子五衛與本部十萬精兵,鎮守崇城。

    一時間,三山關兵力大增,終於徹底壓制住了西方教的攻勢。自此以後。東魯與崇城重新歸入大商的版圖,西岐與南都迫於形勢只好結成聯盟。共同抵抗大商的進攻。

    由於彌勒與妲己之前的胡作非為,大商百姓已經是窮困潦倒,之後雖然收復了東魯與崇城,但軍事上的勝利卻也改變不了民生凋敝的事實,大商的社稷已經是千瘡百孔,迫切的需要休養生息。

    至於南都與西岐則恰恰相反。經過十餘年的精心準備,兩大諸侯境內的百姓卻是頗為富足,倉廩殷實無比,不過兩者在軍事上卻是處於劣勢,正好需要時間來補充兵員。訓練軍隊。

    於是,在這樣一個微妙的情況下,雙方默契的選擇了休戰,默默地積蓄力量,等待著最後決戰的來臨。

    ……

    朝歌城,精武門內,一身便服的帝辛跪坐在蒲團之上,口中恭敬道:「師尊!弟子自認為已經將政策放到了最寬,可大商的生產力依然不容樂觀,弟子不解,還請老師解惑?」

    雲床之上,須菩提輕輕地搖了下手中的拂塵,撚鬚而笑,「我問你,你所謂的將政策放到最寬,針對的是何人?」

    「自然是大商境內的所有貴族!」帝辛聞言滿臉不解,不知師尊為何詢問自己如此明顯的問題。

    「我再問你,那些貴族是親自下地勞作,親自在草原上放牧嗎?」須菩提繼續問道。

    「自然不是,這些事都是由那些貴族手中的奴隸來解決!」帝辛聞言理所當然道。

    「我再問你,你給那些貴族減免了賦稅,但那些奴隸能從中得到什麼?」須菩提繼續問道!

    「那些奴隸能得到什麼?」帝辛聞言不禁陷入了迷茫,「是啊!直接從事生產的是那些奴隸,可這些奴隸什麼也沒有得到,他們所收穫的一切都會被那些貴族所剝奪!我給那些貴族再優厚的條件,與那些奴隸有何關係?」

    「弟子受教了!請師尊告訴弟子解決之道!」帝辛起身對著須菩提深施一禮道。

    「變法!」須菩提聞言淡淡道。

    「敢問老師,何為變法?」帝辛聞言迫不及待道。

    「我們可以將洪荒現在的統治制度稱之為奴隸制,貴族佔有生產工具,是人族的統治者,奴隸為貴族的私有財產。」

    「我們要做的便是改變這一制度,打破貴族的世襲制,解放奴隸的

    勞動力,允許奴隸獲得生產工具,提高社會的整體生產力!」須菩提語不驚人死不休。

    「改變這一制度,必將觸動大商眾多貴族的利益。恐怕到時又是一場大動盪!」帝辛聞言心中驚駭欲絕。

    「話已至此,如何選擇便看你自己的了!」須菩提聞言淡淡道。

    「請師尊教我!」沉默良久,帝辛終於再次開口道。

    「很好!我說的變法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始著手!第一、廢井田,開阡陌;簡單的說就是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將土地分給廣大奴隸!」

    「第二、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第三、統一度量衡!」

    「第四、獎勵軍功,實行軍功爵制!」

    「第五、廢除世卿世祿制,鼓勵宗室貴族建立軍功!」

    「第六、改革戶籍制度,實行連坐法!」

    「第七、取締分封制,推行郡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員治理郡縣,使縣成為直屬於國君的地方組織,從而加強中央集權!」

    「第八、定律法,播詩書!」

    「第九、改國號,順大勢!」

    聽著須菩提將變法的內容一條條說來。帝辛的眉頭不禁擠成了一個「川」字,待聽到改國號之說,帝辛不由得驚呼失聲,「這如何使得!」

    「如何使不得!」須菩提聞言不緊不慢道。

    「大商國號乃是成湯老祖所留,怎可輕易捨棄?」帝辛聞言不由得辯解道。

    「成湯之前乃是何國?」須菩提並不回答帝辛的問題,反而開口答道。

    「夏國!」帝辛聞言隨口答道。

    「夏國之前可由國家?」須菩提繼續問道。

    「這?」帝辛聞言不知如何作答。

    「既要逆天改命,何必顧慮太多!上天原本注定你在位二十八年,五十二歲而亡。你今年已經四十有九,難道你還要順應天命嗎?」看到帝辛如此固執。須菩提怒其不爭道。

    「弟子知道了!」帝辛再次深施一禮,倒退著走出精武門。

    ……

    第二日,龍德殿上,隨著一道道旨意下達,眾大臣頓時便吵成了一鍋粥,改換國號?變更國體?土地私有?取締世襲制。改為軍功授爵制?一道道旨意如一柄柄利刃刺入了朝臣的心臟。

    「陛下!不可啊!」上至商榮比干,下至普通官員,龍德殿內,群臣跪倒了一片。

    「朕意已決!膽敢勸諫者,殺!阻撓變法者。族滅!」帝辛冰冷的聲音在大殿內響起,不帶絲毫感情。

    一時間,群臣噤若寒蟬,個別大臣甚至懷疑他們的陛下再次被妖人附體,就在此時,只見一人猛地站起,對著帝辛痛哭道:「陛下啊!土地乃國之根本,擅自更改,會亡國的啊!」

    帝辛低頭看去,卻見此人正是上大夫夏召,此人乃是大商少有的直言敢諫之人,才能不凡。

    看到夏召如此模樣,帝辛不由得一陣心煩意亂,手掌一揮,拍斷了座前的龍書案,口中怒喝道:「朕說過,膽敢勸諫者,斬!」

    「不用陛下動手!老臣自己來!」夏召說完便失魂落魄的向著殿前的柱子上撞去!

    「嗨!」一聲長歎響起,帝辛的身影出現在玉柱前,攔住了夏召的身形。

    「陛下!國家根本,不可擅動啊!」夏召見狀再次痛哭流涕!

    帝辛見狀對著夏召深施一禮,慌得夏召趕忙跪倒在地,看著目瞪口呆的眾大臣,帝辛再次對眾人深施一禮,這才緩緩開口道:「眾卿,你們難道已經不相信朕了嗎?」

    「陛下!」眾大臣聞言趕忙齊聲跪倒謝罪!

    「朝代更迭再是自然不過,便是大禹王子孫所建立的夏朝不也是滅亡了嗎?若朕真的和夏桀一樣殘暴不仁,活該朕丟了這江山!」帝辛見狀滿含深情道。

    「可是那高高在上的眾神,卻把朕和朕的臣民當做了他們手中的棋子,迷惑朕的神智,禍亂朕的江山,若不是聖師慈悲,朕還在渾渾噩噩中度日,就算他日朕身死之後,留下的也是千古罵名!所以朕不服!所以朕要和這天鬥一鬥!」帝辛越說越激動,口氣越來越激烈。

    「西岐有盤古三清,南都有西方教,朕有什麼?朕難道要一直躲在聖師的羽翼之下麼?不!朕是人間的帝王,朕真正能依靠的只有依靠你們,若不行非常手段,如何能鬥得過姬發與鄂煥!」帝辛的語氣開始漸漸放緩。

    「列位!再相信朕一次!若此次變法失敗,帝辛將親自到太廟前自裁謝罪!」看著一個個跪倒在自己眼前的大臣,帝辛一字一頓道。

    「我等願助陛下變法革新!」山呼海嘯般的聲音在龍德殿內響起。

    當日,大商天子帝辛下詔,改國號為秦,自稱為秦武帝,在大秦境內設三十六郡一百零八縣,郡守與縣令直接對天子負責,剝奪大小貴族特權,將土地劃分給奴隸,改奴隸制為封建制。

    消息傳出,天下嘩然,眾多奴隸無不對帝辛感恩戴德,眾多大小貴族紛紛對帝辛咬牙切齒,暗中與西岐和南都聯繫,企圖顛覆帝辛的政權。對於這些貴族,帝辛毫不手軟,以鐵血手段血腥鎮壓。

    三年後,大秦境內政局再次恢復平穩。

    五年後,大秦

    的國力與變法前相比,足足提高了十倍。

    七年後,大秦所有的糧倉全部爆滿,國庫內的糧食可支持二百萬大軍征戰十年!

    十年後,大秦的可戰之士已經達到了一百五十六萬,其中三十六萬郡兵負責守護郡縣,維持秩序。一百萬大軍,陳列在南都與西岐一線。

    大戰,一觸即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