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洪荒之國術縱橫

正文 第七十六章 :精衛含怨填東海 文 / 憂傷的刺蝟

    原來神農有一個小女兒名叫女娃,自神農走後便與母親相依為命。小女娃長得嬌小玲瓏,可愛非常,一身正氣卻又不失慈悲之心,常常幫助那些有困難的族人,是以人們都對這個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喜愛不已。

    轉眼間,神農已經走了十餘年,而神農的妻子聽沃卻再也沒能等到神農歸來,不幸因病去世。女娃心痛不已,在族人的幫助下安葬了母親,然後便悄悄離開了部落,一路往東而來去,卻是要去尋找父親神農。

    一路上,人們見她活潑可愛,又為神農之女,卻是紛紛留她住宿,送她飯食。所以女娃一路走來,竟順利的來到了東海邊上。

    女娃正在欣賞東海的壯麗景色,卻見岸邊突然出現了一群孩子,只見一個年齡稍大的孩子正騎在一個小孩子的身上,手中拿著一隻皮鞭不停地抽打著,口中不停地喊著,「駕、駕、駕……」

    女娃的正義感再次氾濫了,上前一把奪過大孩子手中的皮鞭,訓斥道:「你為什麼要欺負比你小的孩子!」

    那男孩見狀大怒道:「他們比我弱小,就應該被我騎,別說是騎一騎他,就是打死他們也是應該!你又是什麼人,竟然敢管我龍三太子的事!」

    女娃見這男孩如此囂張,卻是氣憤道:「我乃人族共主神農之女,我不管你是什麼龍三太子,欺負人就是不行!我現在比你強大,是不是也可以欺負你。」說罷伸手一推,將那男孩推倒在地。

    那男孩見女娃如此大膽,卻是不由大怒道:「好你個人族,竟敢對本太子如此無禮,今天不殺了你,難消本太子心頭之怒。」說罷卻是現出了真身,原來竟是一隻四爪金龍。

    頃刻間東海上便是狂風大作,波浪滔天,女娃哪料到突然間便是驚濤駭浪,縱使知道,自己也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又哪裡反抗的了。

    只見一個浪頭閃過,女娃便被捲入海水之中。忽逢大變的女娃大驚失色,連連掙扎,但又怎敵得過如山巨浪,不過片刻,女娃就沒了力氣,被洶湧澎湃的海水淹沒,逕直往海底沉去。

    待到風平浪靜之後,海中早已沒有了女娃的身影,龍三太子得意地笑了數聲,帶著手下回水晶宮去了。

    在三太子走後不久,卻見海中飄起一道魂魄,隱隱約約,正是女娃的模樣,那魂魄回頭望著陳都的方向,仰天長嘶,卻又發不出任何聲音,她不甘地奮力嘶喊,可是毫無作用,頓時心生怨氣,直騰天際,瞬間便化作一鳥,其狀如烏,白喙,赤足,不斷地發出「精衛、精衛、精衛」之聲,叫聲淒切!

    精衛鳥不斷拍打著翅膀往來於西山與東海之間,一刻不停的銜著木石投入東海之內,誓要填平東海!

    就在女娃身死的剎那,青丘山上,一位身穿道袍的女子突然心頭一動,略一掐算,卻是開口笑道:「卻是貧道的二弟子出世了!」。

    那道姑座下,一位宮裝女子聞言不禁詢問道:「不知是小師妹是何方神聖?」

    原來那身穿道袍的女子竟是紫府洲九大弟子之中的金靈聖母,只聽金靈微微一笑道:「汝之師妹卻正是天地人三皇中的地皇之女!」說罷消失不見!

    東海之上,精衛鳥仍在銜著木石往來於東海與西山之間,突然覺得自己落入了一個溫暖的手掌,周圍一個無形的屏障溫柔的束縛著自己……

    看著手中掙扎的小鳥,金靈微微一笑道:「癡兒,還不醒來,更待何時?」說罷吐出一口仙氣,將精衛鳥層層包裹住。

    那小鳥聞言歪著頭,眼露迷茫之色,片刻後卻是身形大變,化為了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卻不正是女娃的模樣。

    女娃醒來便見自己出現在一塊祥雲之上,眼前一位道姑正一臉溫柔的望著自己,哪裡還不知道自己是被神仙所救,卻是趕忙跪倒道:「女娃謝娘娘救命之恩!」

    金靈聖母聞言微微點頭,伸手將女娃扶起,「女娃,你可願拜貧道為師?」

    女娃聞言趕忙拜謝道:「女娃願意!」言罷再次叩首道:「女娃拜見師尊!」

    金靈聖母聞言大喜,「你即拜貧道為師,貧道卻是該為你討回公道!只是你的本名與聖母女媧同音,卻是不可再如此稱呼,從此你便喚作精衛吧!」

    小精衛聞言趕忙道:「弟子遵命!」

    金靈聖母聞言微微點頭,卻是破開海面,向東海龍宮而去。

    ……

    東海水晶宮內,敖廣正在聽龜丞相稟報這段時間的事務。待到各項事務都匯報完畢,只見龜丞相有些猶豫道:「大王,還有一事,老臣不知當不當講?」

    敖廣聞言一愣,旋即道:「丞相有事還請直言!」

    龜丞相聞言方才道:「數日前三太子於海邊縱水淹死了一個人族女孩。後來據屬下打探,她竟是人族共主神農的女兒。」

    敖廣聞言大怒道:「此事為何現在才來報我?哼,這個畜生,今日竟闖下這般禍事,還不去將他於我找來!」

    龜丞相不敢怠慢,忙出了大殿,命人去找三太子。

    片刻後,三太子來到大殿,看到敖廣陰沉著臉,心中惴惴,上前小心翼翼地問道:「不知父王喚孩兒來有何事?」

    「啪」地一聲,三太子被敖廣打倒在地,臉上已然紅腫了半邊。

    敖廣怒氣勃勃地指著三太子道:「你這孽畜,平日裡不知進取便也罷了,竟然敢縱水淹死人皇之女,你可知那神農乃是紫府洲人祖燧人氏的弟子?你可知勾陳聖人對人族是何等的青眼有加?你可知我龍族

    能重霸四海完全是因為紫府洲在背後支持?如今你闖下彌天大禍,卻是要連累我整個東海龍族了!」

    三太子聞言剎那間便面無血色,他雖年幼,卻也是龍族高層,自然知道紫府洲對於龍族的意義,如今自己縱水殺了人皇之女,紫府洲眾門人豈能輕饒了自己。

    就在敖廣父子戰戰兢兢的時候,外面忽然跑進一個蝦兵,稟報道:「啟稟龍王,外面有青丘山金靈聖母來訪!」

    敖廣一愣,怎麼來的不是燧人氏,反而是金靈聖母,隨即趕忙吩咐道:「還不快請!」

    片刻後,金靈與精衛在蝦兵的引領下進到大殿,敖廣忙迎了上去,大禮參拜道:「東海敖廣參見聖母!」

    金靈聖母聞言不冷不熱道:「貧道可當不起龍王這一拜!」

    敖廣聞言額上瞬間便佈滿了汗水,趕忙小心問道:「聖母說笑了。聖母今日不在青丘山納福,怎麼有空來小龍這裡閒逛?」

    金靈聖母聞言瞥了眼旁邊跪著的三太子道:「卻是你這兒子做的好事,竟然敢縱水淹死人皇之女,貧道卻是要來為我那師侄討個公道。」

    敖廣聞言臉色大變,三太子更是臉色慘白,急忙喊道:「父王救我!」

    敖廣身軀一抖,咬了咬牙,堅定道:「罷罷罷!今日小兒闖下如此禍事,聖母怪罪下來,敖廣也無話可講!」言罷一手挾起三太子,緩緩道:「走吧!為父這便送你去天庭,你我父子一同上剮龍台上走一遭!」

    精衛聞言小聲詢問道:「師尊,什麼是剮龍台?」

    金靈聖母聞言卻是解釋道:「剮龍台乃是天庭所設的一處處決孽龍的地方!」

    精衛聞言卻是趕忙請求道:「師傅就饒了這小龍吧!弟子的氣已經消了,只要他答應以後不再隨便欺負人就行了!」說完一臉乞求之色的望著金靈。

    金靈聖母聞言長歎一聲,看了看精衛,又看了看滿臉期盼之色的敖廣父子,終於鬆口道:「也罷!看在精衛的面子上我便饒了你父子,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饒,從此後你便給精衛當坐騎,好好保護精衛吧!」

    敖廣見兒子死裡逃生,卻是老淚縱橫,趕忙拜謝道:「聖母的大恩大德我龍族永世不忘!」

    金靈聖母靜靜的看著敖廣,卻是緩緩道:「敖廣,你當知師尊是如何看待人族的,如今我等代師尊教化人族,爾等也自當興雲布雨,廣積功德,切莫妄自尊大,招致禍端。」

    熬廣經此一事,哪裡還不明白人族在朱厭心中的地位,卻是趕忙拜謝道:「敖廣謝聖母提點!」

    金靈聖母見狀微微點頭,卻是淡淡道:「如此,貧道卻是當回青丘山了。」說罷便見三太子敖丙化為本體,載著師徒二人破開海面,騰空而去。

    精衛一路隨金靈聖母來到青丘山,遠遠便見一個宮裝女子正在聖母殿外等待,待二人剛剛落地,便見那女子上前恭喜道:「恭喜師傅收得佳徒!」

    金靈聖母微微一笑道:「精衛!快來見過你女嬌師姐!」

    精衛聞言趕忙大禮參拜道:「精衛參見師姐!」

    原來那宮裝女子竟是青丘狐族的現任族長女嬌娘娘,只因為金靈聖母將道場選在了青丘山,卻是將女嬌收為了座下弟子!

    看到精衛回來後便一直悶悶不樂,金靈卻是開口安慰道:「乖徒兒,等你學好了本事,為師便帶你去見你父王。」說罷又從衣袖中拿出一對手鏈來,手鏈上乃是一串閃閃發光的銀鈴。

    此寶乃是朱厭所賜,名字喚作陰陽鈴,慣於迷人心智,左手鈴晃動起來,可使人失魂落魄,昏迷不醒,右手鈴晃動起來,可使昏迷之人恢復神智,卻是有些類似於赤精子的陰陽鏡。

    精衛小孩兒心性,此刻心事得解,又見到這麼漂亮的手鏈,當下便接到手中把玩起來,心情也不再那麼低落。

    這時忽然從旁邊跑過一隻白色的小狐狸,煞是可愛。精衛新得了鈴鐺,又見到如此可愛的小動物,終於是眉開眼笑,追著狐狸跑了過去,金靈見了微微的搖了下頭,吩咐敖丙好好照看精衛,便由她二人去了。

    ……

    卻說神農一路風塵僕僕,返回陳都,竟發現妻子早已離世,自己最疼愛的小女兒,也已不知所蹤,一番打探下,卻得到女娃喪生東海的消息。

    一時間,神農大受打擊,身體與精力皆是大不如前,只是為了編纂《百草經》才不得不咬牙堅持。

    自此後,神農卻是一面編纂《百草經》,一面尋找合適的繼承人,由於神農病重不能理事,人類各部落卻是開始互相攻伐,戰亂不止。面對這種情況,神農不免顯得有些分身乏力,還好有神農的兒子榆罔帶兵平叛,卻是使天下安定了不少。

    數年後,就在《百草經》剛剛整理完畢之時,卻是有兩人走進了神農的視線,這兩人卻分別是有熊部落的族長姬軒轅與九黎部落的首領蚩尤,這兩人皆能征善戰,卻是不分伯仲。

    經過明察暗訪,神農卻是得知姬軒轅自出生便被人祖緇衣氏收為弟子,抱到火雲宮教導了一十八年,數年前才返回有熊部落,接替父親少典繼任部族首領之位。

    姬軒轅不僅能征善戰而且心懷慈悲就算對待敵人也以收降為主,而蚩尤卻是略顯粗暴,一旦遇到敵人反抗,便將對手斬盡殺絕。

    一番衡量之後,神農卻是下定決心,要將共主之位傳予姬軒轅,傳位大典便定在一年之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