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超級科技強國

龍騰世紀 第二百二十七章 吃虧的事要留給日本人 文 / 捕魚者

    收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德國,柏林。

    1936年12月,當奧運會已經落下了帷幕時,一些隱藏在幕後的插曲也開始進入尾聲。

    柏林,某秘密酒店。

    中國此次的訪德代表團名義上由奧運會代表團和青海湖號萬噸級遠洋運輸艦組成,實際上還有一個秘密訪問團。奧運代表團住在奧運村,訪德的青海湖號水兵們則待在軍艦上,偶爾在港口轉轉,青海湖號的軍官則被組織起來參觀德國的造船廠。

    而秘密訪問團的成員則住在柏林的一處秘密酒店,所在的團員被以中國商業考察隊的名義,安排到各個重要德國的軍事工業、甚至是一些軍營進行參觀。

    希特勒希望通過這種辦法,向遠道而來的中國人展現中國人並不太熟悉的關於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另外一面:強大的工業潛力與軍事潛力。

    幾個月的時間下來,一邊是大張旗鼓的奧運會,一邊則是德國人帶著中國訪問團參觀德國各地的工廠、兵營、軍校等等。期間,代表希特勒的德國納粹高官多次委婉地向中國代表團的兩位負責人——政治代表、外交部歐洲司司長顧維鈞和軍事代表、中國東北警備司令部司令霍衛國表示,兩國應該放眼未來,以共同的利益為出發點,對更深入的中德合作進行全面的談判。

    直到12月,訪問團回到柏林,希特勒終於按捺不住了。

    10月25日,德國和意大利順利地達成了以協調外交政策為目的的同盟條約,意味著柏林-羅馬軸心的正式建立。在與意大利人的談判中,獨裁者墨索里尼對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黨表達了濃厚的興趣,他認為「德意志與意大利有必要為了建立強大的泛第三帝國而努力」,在達成了一系列暗地裡的軍事和科技條款後,雙方非常愉快地簽訂了盟約。

    歐洲方向,希特勒暫時可以放下心了,但亞洲的問題卻遲遲沒有大的動靜。

    在他的內心深處,亞洲方向的戰略同樣重要,因為它關係著在將來大戰必然爆發的時候,亞洲部分的蘇聯力量是否能夠被有效牽制,亞洲的英法力量是否能被牽制,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是否能找到一個至少看起來很可靠的盟友來牽制。

    此時的亞洲,數來數去就中國和日本是至少『看起來比較可靠的』,然而日本國土狹小,在希特勒看來,日本在戰爭的戰略潛力方面,遠沒有中國大。他們地域遼闊與蘇聯直接接壤,兩國存在許多類似領土爭端等不可調和的問題。希特勒雖然比較欣賞日本人窮兵黷武的思想,但卻極度懷疑這個剛剛在中國人手上吃了大虧,到現在都還有幾十萬俘虜在中國服苦役的日本能否勝任軸心國的盟友重任。

    而中國人最近幾年在世界經濟方面的巨大表現,已經有全面趕超英法的趨勢,根據帝國經濟部門的預測,如果戰爭將在兩三年後爆發的話,中國人的生產總值和各項包括鋼鐵、發電、礦產資源在內的重要工業指標很可能已經完全達到了英國的等級,直追美蘇德三國。

    從全世界範圍來看,不論是德國還是美國,甚至是紅色蘇聯,到處都開始湧現出他們的先進產品。

    尤其是美國人,大到高級汽車和各種新藥,小到軍隊的被服、剃鬚刀、牙刷、香煙、巧克力、可樂供給都是中國人提供的,或者是中國人的品牌。有情報證明,甚至連美國大兵們用的大炮、軍用汽車都開始出現中國人的產品,當然,中國也從美國人手中進口眾多廉價的資源,比如石油、橡膠、煤鐵礦、汽油、煤油,甚至是足夠廉價的他們來不及生產的機械、輪船,他們也要。只要足夠廉價的資源,他們都樂於購買,而且數量非常龐大。

    再看德國境內,中國人生產的電冰箱、高端奢華的中華汽車、洗衣機、電視機也開始進入德國人的家中。而更大範圍的來自中國的高檔服裝、新型食品、連鎖店都開始在德國境內出現。

    柏林的經濟學家向他表示,中國將是在未來十年內唯一有可能崛起的新經濟霸主,只因為他們的科技革新速度已經超過了其他國家。

    在柏林一處納粹軍營,霍衛國和顧維鈞等幾位中方代表團高級成員終於見到了希特勒。

    「歡迎來自中國的朋友,德意志永遠是你們可靠的西方盟友。我希望我的部長和將軍們能夠早日和你們達成類似柏林—羅馬式的軸心協議,那將是一個真正完美的三角軸心協議,橫跨歐亞兩大洲。協議一旦達成,未來的軸心聯盟將會撬動整個地球。」

    在霍衛國看來,希特勒給他的第一印象是那種寡言少語,但一旦說起什麼,就會滔滔不絕,充滿著極強的渲染力和感染力。而且這個德意志元首,極其容易將自己的思維凌駕於其他人身上。

    他那近乎迫切的,毫不掩飾地希望中德結成盟友的心態,讓人感到有些可笑的同時,又不得不忌憚他的強大野心。

    希特勒的出現只是一個簡短的小插曲,真正的談判他並不參與,只有等到談判達成真正意向後,他才會再次現身。

    談判一開始,德國人就明確提出了關於希特勒的軸心協議問題,德方希望和中方簽訂一個較長期的『外交協議』,從而在局勢需要的情況下,發揮出三大軸心的巨大力量。

    德**方代表則明確提出了中國在軍事方面面臨的危機,北方的紅色蘇聯將壓搾新中國的生存空間,而海上的英國人、法國人甚至是美國人則將威脅新中國蓬勃發展的海上貿易。德**部的代表人引用當年的大航海時代來說明: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除了必要的陸地戰爭外,都將面臨極其嚴酷的海上爭霸。

    然而,顧維鈞與霍衛國二人卻一直執行推脫的策略,直到得到國內的最新最明確指示後,才開始與德國人真正的攤牌。

    「貝克總參謀長閣下,戈林將軍,很抱歉,我不得不向你們傳達來自本國最高領袖張蜀生委員長的最新決定。」

    終於,在基本摸清了彼此底牌的最後一次中德談判上,霍衛國向德國的軍政談判團轉達了張蜀生的最後決定。

    「……復興黨及最高權力委員會一致認為,中國政府必須與德國政府保持良好關係,在軍事、政治、外交、科技、商業等領域,應該保持並且發展具有中德之間所獨有的特殊待遇的新關係。

    作為地處東方的我們,軍事、科技力量還不夠強大,目前的時機並不是特別適合明確表示加入任何一方協議聯盟,而更適合於以一種第三方的超然政治地位,為柏林——羅馬聯盟提供必要的支持。以保證在局勢進一步改變的時候,軸心聯盟能夠得到足夠的外來支持。

    誠如我們的朋友,貴國元首希特勒閣下所言,我們可以預見到中國與蘇聯的天然分歧,從軍事、政治的角度分析,這種分歧必然將在某一個時間段被擴大化,所以,如果中德兩國擁有一個對其他國家刺激度較低的,且具備最起碼合作關係的友好協議,將在確保中德關係持久友好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其他國家對我們的猜忌與防範……

    作為良好的朋友關係,在秘密的情況下,中國可以在必要的時刻向德方提供一些能夠有效壓制對手的武器科技,而作為回報,我們希望得到德方關於……

    當然,我們能夠理解強大的德意志帝國需要一個亞洲的軍事盟友,在經過長期縝密地思考後,我們認為,日本將是貴國的一個良好選擇……」

    這是一份讓德國人目瞪口呆的中方最終決定,在這份決定中,德國人發現,中國人是有誠意與德方簽署一個最起碼的友好協定,但不是『軸心協議』,至少目前不是。

    中國人傾向於德國,但又不願意過早地成為眾矢之的。

    在這份類似外交密函的決定中,中國人表達了對蘇聯的戒備,並且表示在適當的時候,會與蘇聯人爆發更大的衝突,從而對德國的亞洲戰略產生幫助。

    而進一步的,中國推薦了日本人。

    在這份『直白的決定』中,中國委婉地表示可以有條件地釋放日本戰俘,但是卻提出了許多稱得上苛刻的要求。

    當天晚上,希特勒就見到了這份經過整理後的最新談判進展報告。

    「元首!中國人在這份密函中提出了非常詳細的中日德未來關係計劃。在計劃中,中國人表達了對蘇聯人的天然仇恨,暗示未來將發生一次關於領土和生存問題的中蘇大規模衝突。從這點來看,這位中國元首是是很傾向於我們的。

    他們的高級談判成員霍衛國是中國人民軍的東北警備司令,負責領導兩個龐大的集團軍對遠東蘇聯和日本人。從他們派遣他來德國這點來看,中國人也是很重視中蘇日三國關係的。」

    德國現任總參謀長,路德維希-貝克對希特勒簡單地匯報此次談判的重要問題,「中國人向我們保證,中日可以簽訂一個以中國人為主動的『中日互不侵犯條約』,在保證中日德關係穩定的前提下,他們提出以下幾點具體的要求或者建議。

    中國政府釋放目前在押或者服苦役的非重點戰爭犯647351名,要求是以兩倍數量的朝鮮勞工、即129萬工人以『日朝勞動互助協議』作為交換,彌補因為日本勞工的回國可能帶來的各項工程延誤。中國政府保證不對朝鮮工人實行虐殺和特別過度的『非正常對待』。

    日本政府不得對中國採取任何敵視態度,必須將中朝邊境朝鮮一方100公里內的駐軍縮減到一個團的規模。朝鮮日軍的任何動向必須向中國提前兩天報告。

    德國在未來可能的武裝日本時期,應該以盟約的形式嚴格約束日本。建議以嚴格的軍事監督為前提,德國需要深度地加入到日本的作戰指揮中去,監督日本作戰、參謀體系。在幫助日本恢復、增強軍事力量的同時,確保中日關係的穩定。在必要的戰爭時期,日本在亞洲的任何規模化軍事行動,需要提前向中方通告,否則,中方將視為是軸心聯盟集體對中國的背叛,會採取任何形式反擊軸心聯盟。

    中方建議,德國對日本的武裝應該杜絕技術轉移,而是採取一種特別的形式。通過德國為中間保證國,在保證支付的前提下,中國負責為日本生產所需的武器裝備。這樣能夠在戰時保證日本的可持續戰力,並且杜絕因為遭到海上封鎖而帶來的巨大戰爭後勤問題。

    ……」

    聽完了貝克的報告,希特勒眉頭緊蹙,他從未想像過中國人會有這麼獨特的思維,「他真是讓我感到無比的興趣,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或許可以邀請他來德國訪問。」

    「元首,或許您要失望了,這位中國的元首在建國後從不接受任何的外國訪問邀請!」貝克笑道。

    「唔,真是有意思,貝克總參謀長,我很有興趣聽聽你對中國人提出的這些條件的分析。」

    希特勒手一揮,像往常一樣,在直接說出自己的決定前,總會允許別人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雖然,這些意見往往不會被接受。

    貝克立正敬禮,隨即走到大地圖前,拿起指揮棒,對希特勒說道,「元首,中日蘇的地緣與歷史關係決定了他們必然是敵對的關係。未來的中日德三方在亞洲的任何合作,都將以避免中日敵對為前提。中國人的建議,雖然說很苛刻,但卻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們在試圖將這種中日矛盾,至少在戰爭前期,轉移到中俄矛盾和日俄矛盾上面。

    首先,他們答應歸還戰俘,但提出的只是由日本方面組織朝鮮勞工進行交換。這個協議一旦達成,日本既避免了為幾十萬戰俘付出賠款。當初停戰協議時,與戰俘問題綁定在一起的戰爭賠款問題避免了,又能體面地將戰俘接回國,不用付出任何代價。當然,狡猾的中國人為了避免來自朝鮮的過度仇視,只是要求日本人提供『足以使用的不限定國籍的青壯年勞工』,將未來的問題大部分轉移到日本人身上。

    中國由於剛剛結束了中日戰爭,對日本人的仇視是必然的,正如我們對法國人的敵視一般,中國人不希望看到日本人任何潛在的威脅,即便他們有絕對的把握擊敗日本人。

    中國人說得非常對,一個重新適度崛起的日本,在強化控制的前提下,在重新武裝後,蘇聯人的整個遠東都將陷入太陽旗的籠罩中。而這個時候,只要掌控得當,以中國人的武裝力量,在切斷日本人的運輸線後,將輕易地對付登陸的日本人。要知道,他們有更強大的工業,更多的人口,更龐大的軍隊,以及最上佳的地理位置。

    中國人認為,如果要確保日本能夠單獨對付遠東的蘇聯人,必然需要大量的坦克、飛機、大炮,而這些武器,日本很可能將沒有足夠的技術、工廠、物資與軍費來生產,中國人如果答應提供有償的軍火生產,將在戰爭開始後,完全杜絕日本可能遭到的後勤問題。德國對日軍援項目以及日本政府本身,都可以自由地向中國購買這些武器。

    對於日本,中國是完全不放心的,所以他們建議我們對日本採取更深入的軍事和參謀作戰控制。這樣對帝國也是有好處的。首先,我們能確保日本人大的戰略方向不出問題,其次能夠協助指揮愚蠢的日本人作戰。最後,我們能讓中國這個未來的潛在盟友徹底地放下心來。

    總的來講,我認為中國人的心態與美國類似。他們試圖爭取更多的時間發展經濟,畢竟他們剛剛建立全國的統一政權,需要時間來發展壯大,追趕各國。但是,他們的軍事和政治主張是偏向德意志的,至少在蘇聯這個強大的共同敵人面前,我們不用擔心他們的任何背叛。當然,前提是日本人不激怒他們,從而將中國徹底推向其他國家。」

    希特勒點點頭,自顧自地說道,「中國人想在戰爭前期置身事外,發展更強大的經濟,準備更強的軍事力量,貝克,我絕不相信他們會愚蠢地畏懼戰爭。每個國家都想佔小便宜,尤其是在龐大戰爭來臨之際,正如美國佬一樣。

    一個更強大的日本,帝國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但能夠看到的收益同樣是巨大。

    但是,中國人說的很對,我們對日本人的控制一定要超過意大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穩定中國這個潛在的盟友,帝國才能保證將日本這輛亞洲戰車死死地綁在第三帝國的軸心戰場上。

    最好的辦法,就是拒絕提供技術支持,而將生產帝國所支援龐大的軍事物資的事情交給中國人去做。」只要日本人能夠提供足夠多的士兵,中國人能夠生產足夠多的武器,蘇聯人的遠東,將會血流成河。而我們的計劃將更順利。

    紅色蘇俄將是帝國的天然敵人,必將對未來的歐洲產生巨大影響,德意志的復興,必然要遭到他們的阻擋。在消滅了法國人後,我們的對手就必將是他們。

    中國人的提議,很好。」

    此時已經是1937年初,希特勒的心思早就被德國的強勢崛起所佔據,一場超大規模的戰爭已經在他心中有了基本的構思。處於各種原因,他甚至迫切地催促德國這輛戰車加快擴軍準備。

    以他的戰略眼光,很容易發現,精心準備的強大德**隊,一旦打敗法國人後,將如一戰那樣迎來英國人的騷擾,而真正的敵人卻依然是蘇俄人。

    這個時候,中國和日本提供的遠東幫助就顯得極其重要,甚至在長遠上來講,希特勒甚至認為,中國人一旦和日本人以對蘇侵佔為基礎,保持『和平』的共同發展關係,中日所代表的意義將超過意大利。

    而如果日本人集中力量對付蘇聯的遠東,那麼將彌補日本本身在軍事、科技、經濟、資源上的不足。

    ……

    1937年4月,德**事考察團抵達日本,對日本進行全面的考察和訪問,而一個秘密的德軍納粹代表團則與日本政府展開了談判。

    「天皇陛下,現在是需要作出英明決斷的時候了。」

    幾名日本當代軍政要員,甚至還有兩三名軍政元老齊聚菊之閣,面見天皇,懇求裕仁為日本未來的走向作出決斷。

    「裕仁陛下,帝國曾經面臨無數次抉擇,而今天,已經到了又一個必須作出選擇的時候了。」西園寺公望在日本國內極其有威望,這兩年的身體居然奇跡般地恢復了許多,在戰敗後的日本政壇上又開始活躍起來,如果不是年紀實在太大,很可能已經跳出幕後了。「如果選擇將中國人視為敵人,拒絕德國人提出的要求,對中國採取軍事防禦甚至是進攻態勢,都將讓帝國喪失戰敗後唯一的崛起機會。只有德國人的幫助,能夠讓我們獲得足夠的支援,能夠重新武裝起足夠多的軍隊,能夠獲得德國的貸款改善經濟。」

    「西園寺大人,如此一來,我們將在非常長的一個時期對中國喪失進攻能力。」一名軍方代表,剛剛獲得晉陞的小林淺三郎忍著自己的暴躁脾氣,小聲地說道。

    「難道你以為今天的日本還是中國人的對手嗎?他們在東北的數十萬大軍只需要一周時間就能打到朝鮮最東邊的海濱。」軍部參謀官小林淺三郎的話音一落,立刻引來另外一名軍部高官,位居軍部總參謀長的金谷范三的憤怒呵斥。「中國人的軍事力量遠遠比他們看起來的強大的,想想吧,他們那數不清的軍工廠,那遍天飛的先進飛機,那些造船廠裡的龐大航空母艦,帝國拿什麼去和他們拚命?帝國為什麼要無意義地和他們去爭鬥?中國不是蘇俄,即便讓你率軍登陸中國,你能守住那些領土嗎?」

    金谷范三說出了大多數軍部要員的心裡話,在戰敗後,許多軍部要員是非常不甘心的,但是在幾年的深入刺探中國後,他們發現,中國人的西南已經擁有了遠超日本的工業,而對戰爭反思的結果,日本在相當長時期內都不再是中國的對手。

    那一次次失敗,那一件件出現在戰場上的中**隊新式武器,那些和日本軍人一樣不怕死的中**人。

    金谷范三語重心長地說道,「我不是懼怕中國人,而是這種中日爭端,注定將無法產生結果。之前的中日戰爭,是因為他們處於最弱的時候,帝國才能以小博大地發動中日戰爭。但現在,他們是統一的正在發展中的未來工業強國,帝國卻需要跨過大海去和他們打仗,這是不明智的。

    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可以不和中國人為敵,但德國人卻需要我們和中國人走到一起,利用中日雙方的力量,對蘇俄進行前所未有的強力牽制。所以,這一次德國人給予的崛起機會,也是逼迫我們,必須選擇繼續在戰略上對抗中國人,還是和他們適度合作,把敵人變成共同的蘇俄人。」

    「可是,我們也在總結戰爭,我們也在研究新的武器,我們也在試圖發展更強的空軍和海軍航空兵。」

    西園寺公望搖搖頭,「愚蠢的人,目光總是被復仇的心所蒙蔽,只有偉大的人,如天皇陛下才能看到帝國崛起的真正好處。

    小林君,你難道以為依靠中國人如今強大的工業實力,帝國還能生產出比他們更多的飛機?造出比他們更強的航空母艦?正在艱難恢復的帝國財政能夠拿出比他們更豐富的軍費?人口遠比他們少的帝國,能夠徵集起比他們更多的軍隊?被他們從大陸攆回來的帝國,如今還有幾十萬軍人在中國服戰爭苦役的帝國,能夠在作戰意志上大敗他們?

    你們這些愚蠢的軍人,什麼都不懂。帝國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我們可以當做中日戰爭不存在,也希望中國人能夠當做它不存在,從而抓住任何一個機會,讓帝國獲得更多的領土,獲得更多的資源,讓帝國像意大利人那樣,坐上日耳曼的戰車,一起去蘇俄人的身上割肉喝血。

    大家都知道,德國人表示,只要我們日本沒有問題,中國人也將實現他們的所有承諾,這難道還不夠嗎?

    如果你們不夠勇敢,我寧願自己服役,拿上武器,像日俄戰爭的英烈一樣,去和蘇俄人爭鬥,像當年從他們手上搶回東北一樣,搶回整個蘇聯遠東。

    那裡有什麼?按照德國人交給我們的資料,那裡充滿著能夠讓全世界都瘋狂的資源,而我們的學者藉機訪問遠東時,也初步證實好幾個地方確實如同德國人說的一樣,充滿著資源。

    天皇陛下,讓帝國一往無前吧,只要我們不再激怒中國人,拿出足夠多的代價去補償他們,他們不會再將我們視為主要對手的,他們不會主動進攻未來已經強大的日本,只要我們真正地反思中日戰爭,補償他們。他們需要廉價到近乎免費的工人,那我們就可以給他們數百萬的朝鮮勞工,甚至是未來那些更多的戰俘。他們需要市場,我們可以向他們開放所有的日本版圖內的市場。他們需要原材料,我們可以將本土內任何他們需要的東西賣給他們。

    合作,真正的合作,兩個強大國家的合作。

    他們的對手是蘇聯,帝國完全可以和他們平分大半個蘇聯!!!

    而如果我們縮手縮腳,選擇對抗,那麼,我們將承擔來自他們的報復,中日戰爭可以說完了,也可以說還只是個停頓。也許我們可以在未來打敗他們,但是,在整個中國面前,我們同樣會遭到上次戰爭一樣的結果。

    反抗中國,就不會有德國這個盟友,更不會因為對蘇俄的強勢而得到他們深度的軍事、經濟支援。

    而和中國人保持和平,我們則可以全力從蘇聯人手中搶到十個甚至二十個日本大小的領土,已經讓帝國數百年都用不完的資源和土地……」

    「夠了!!」

    裕仁漲紅的臉讓他看起來比平時嚇人的多,忽然的一聲暴喝,打斷了西園寺公望的滔滔不絕,隨即留下目瞪口呆的眾官員揮袖離開。

    片刻之後,一名皇宮官員來傳話,說是天皇陛下決定三日後作出最後的決定,此事不用再多議論。而對於蠢蠢欲動,陷入爭論的軍部,天皇陛下更是申斥其『亟需深入的反思』。

    三天後,天皇在宮中秘密召見軍政要員,宣佈了一個重大的決定,答應德國人提出的要求,並且正式開始進行『柏林—東京軸心協議』的談判。

    1937年7月7日,在張蜀生的親自建議下,德國政府將這一天選為與日本簽訂協議的日子。

    裕仁最小的弟弟,秩父宮雍仁親王和其隨從,日本的秘密法西斯組織頭目中野誠吾在訪問倫敦後,直接抵達柏林。已經敲定了各種秘密協議的德日兩國,此時顯得極其的親密,招待會的規格特別高,德國甚至舉行了一場小規模的閱兵來歡迎這位年輕的親王。希特勒親自接見了他,隨後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在意大利墨索里尼的代表的參與下,三國宣佈正式簽訂協議,在1937年7月7日這一天,三國達成了『柏林—羅馬—東京三大軸心外交協議』。

    在消息傳來後,西方各國一致譴責了三國的做法,表示堅決反對這種法西斯性質的結盟,以英國和法國為首的國家表示,將視情況採取反擊措施。而德國政府則重申,這只是在舊有的秩序下,形成的一種政治互助協議,三國將在外交上採取共進退的方針,而並非是軍事同盟,希特勒希望各國以發展經濟和和平共處為外交原則。在宣言中,希特勒為了表達自己發展國家貿易的意願,公開致電最新崛起的東方經濟體,中國,希望能夠邀請中國元首張蜀生訪德,商談關於進一步的中德經濟貿易合作。

    而同時,為了反擊希特勒,拉攏中國,英國與法國,甚至美國人也發出了邀請。英國新任首相張伯倫希望加大與中國間的貿易關係,表示無意製造貿易壁壘,阻擋這個東方國家的和平崛起,並且強勢推動國聯,將中國重新列入國聯的核心成員國。美國新上任一年的羅斯福總統更是宣佈,作為和平發展經濟的典範,美利堅合眾國歡迎中國人加入世界經濟強國之列,並且希望進一步擴大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額,並且表示,不論是在美屬菲律賓還是其他地方,美利堅有足夠的物美價廉的原材料類資源,能夠供給中國。

    而張蜀生在7月7日這天接到德意日三國正式簽訂軸心協議的報告後,卻是笑了。

    「二十多年的努力,讓我成功地改變了部分歷史,七七事變永遠不會再發生。我所要繼續努力的,是讓中國在這場即將來臨的大戰中完美地崛起,並且消滅崛起道路上任何的敵人。」

    至於日本,絕不是養虎為患,他無法忍受在將來的前期戰爭中,讓中國士兵去和蘇俄紅軍對拼,哪怕是只付出一百萬的傷亡,消滅1000萬的蘇聯紅軍,他也不願意。而偉大的日本人民,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未來的遠東戰爭中,用自己遠比後世諾門坎戰役強大的軍隊、更集中的兵力來和蘇聯人開闢一個充滿著血色芳香的遠東絞肉機戰場。

    中國不懼怕蘇聯,但蘇聯卻會瘋狂地武裝起來一千萬,甚至是兩千萬的軍隊,中國的力量不能浪費在前期的強勢磕碰中,一旦前期的戰爭影響了經濟的井噴式發展,一旦前期的中俄大戰讓中國損失慘重,那隨後更強大的敵人,更艱苦的戰役,拿什麼去打呢?

    至於日本人,臥榻之側,一個翻身就能一巴掌蓋下去,未來的中國將不會讓這個瘋狂的畜生國度對自己本土造成哪怕一絲傷害。

    一旦有,那日本將面臨亡國滅種的災難。

    張蜀生畢竟不再是單純的鐵血憤青,而需要為一個民族的長遠發展考慮,自己手中確實掌握有許多能夠在未來超越美國人的撒手鑭,無論是武器還是科技。

    但是,那樣中規中矩的順勢崛起,更惡劣一些甚至可能是戰敗後的崛起,將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張蜀生要做的是把握機會,讓中國以一種安全、快速的方法崛起,同時,又能鍛煉整個華夏文明種族,讓他們經歷戰爭,經歷鐵血,經歷成功的巨大喜悅,從而為將來走上更高峰奠定堅定基礎。

    無論是現有將要來臨的世界大戰的危機,還是戰後潛在的巨大利益,都將迫使張蜀生作出決定,盡一切可能減少中**隊的傷亡,盡一可能擴大中國通過戰爭獲得的利益。

    「中國崛起的步伐,將踩在眾多戰敗國的屍體上,血流成河,但流的卻將是敵人的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