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四百八十四章 七月九日 文 / 秋一秋

    吉星從廬山回來,直接去了宛平城,接替金營長,指揮宛平守軍.

    金營長雖然受傷,但是突擊隊收復了鐵路橋,從而改變了華日雙方的形式,形勢轉為對日軍不利。

    同時,何基灃旅長率一一ま旅已開到八寶山一帶,正向大井村等地截斷日軍後路。

    另外,天津日軍支援部隊開到通州以後,因遇大雨,難以前進。原定日軍於9日上午9時再次攻城計劃難以實現,並畏華夏軍隊全城出擊,稱「失蹤日兵」業已歸隊,一場誤會希望和平解決。冀察當局為防止事態擴大,同意與日方談判交涉,放棄了繼續進攻的有利時機。

    盧溝橋事變爆發及在宛平城下抗擊日軍的消息很快傳到海內外,引起國人轟動。

    7月8日消息傳到延安,華夏gdzy委員會立即發表宣言疾呼全國人民:

    「平津危急!華北危急!華夏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國民d愛國將領紛紛發表通電、講話,主張堅決抗戰。其中以桂系將領尤為激烈。李宗仁致電蔣光頭及各方長官,呼籲「為應付目前重大事變,應即實行全國總動員。」

    廣東余漢謀表示:「枕戈待旦,願效前驅……」

    雲南龍雲復電,「方今緊迫之際,凡屬袍澤同聲憤慨,自己樂為前驅也。」

    四川的劉湘也激昂地表示:川軍「願在zf領導下,作不顧一切的為民族求生存戰。」隨後,劉湘、潘華開始整編川軍,準備應召出戰。

    h軍已改編為國民gm軍編制,準備開赴前線增援友軍。

    馮玉祥將軍、傅作義將軍等也都致電或發表聲明,支持二十九軍抗戰。

    盧溝橋事變後,化界人士和全國人民一同開展了抗日救亡運動。成立救國團體,投身救亡事業。

    二十九軍的愛國精神,成為華夏民族的寶貴財富。作曲家更心潮洶湧,在盧溝橋事變的第三天完成《大刀進行曲》,這首激盪人心的進行曲很快流行到抗戰戰場的每個角落,至今仍大流傳,成為婦孺皆唱的戰歌: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二十九軍的弟兄們!

    抗戰的一天到來了!

    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

    後面有全國的老百姓,

    咱們二十九軍不是孤軍。看準那敵人,把它消滅!

    把它消滅!衝啊!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在盧溝橋戰事打響之際,金振中營就得到當地民眾大力支援,北平郊區的農民自動地挑起了支前的重擔,他們為前線輸送了無以數計的糧食、飼料、料、蔬菜和民工,特別是長辛店一帶的農民,包括婦女和孩童,幫助軍隊築北平的磨刀匠得知金振中營砍殺日軍之事,從城裡扛著磨刀凳趕到宛平,為二十九軍無償磨刀。

    北平城裡的黃包車伕為到宛平前線搶救傷員,自動來到前線,在運送傷員進城救治時,很多車伕在中途慘遭日軍殺害。

    北平、全國以及海外僑胞成立了各式各樣的「救國會」、「後援會」、「救災會」、「籌餉會」、「慰問團」、「服務團」等等。

    宛平城內,送來的西瓜和其他慰問品堆積如山。

    紐約所有的華僑社團聯合召開了緊急會議,建立統一的華僑組織實行總動員支持祖國抗戰。在這之後,在美國各地及其他國家也紛紛成立各種支援抗戰組織。

    自盧溝橋事變至1938年初。

    紐約華僑救濟總會募捐100多萬美元和大批軍用物資。

    在「緬甸救總」的號召下,40多萬緬甸華僑組成救亡大軍。

    馬來西亞地區華僑捐款2000萬元國幣。

    僅從廣州口岸回國參加抗戰的旅泰華僑及各地華僑達30批2000餘人。

    乞丐行乞:「乞錢為祖國難民請命!」

    南京下關一賣菜小販,得知盧溝橋事變消息,至為憤激,將自己5年辛苦積蓄的300元全數送到zy財委會,捐作禦侮守土抗戰將士費用。

    「抗戰的一天到來了」,這是對人的直觀感覺,也是一般民眾的心情和願望。可是,政治家不能完全這樣考慮。

    蔣光頭的「固守宛平,就地抵抗」的命令,意思也是進行局部戰爭。宛平城是彈丸小城,如若日軍重炮不斷轟擊,夷為平地也是早晚之事。何基灃旅長本可率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兵出日軍背後,給其致命打擊,現實只是兵移八寶山進一步佔據大井村,在敵背後威懾。馮治安師長的「與日軍爭端,越往後推遲越好」的觀點,是華北當局的主要觀點,也是國民dzf的主要觀點!所以,日軍一提出談判交涉,冀察當局馬上接受。

    8日夜至9日凌晨,雙方即開始緊急談判。

    談判在北平、天津兩地舉行,所以雙方都有兩個代表團。在北平談判的華夏代表是秦德純和張允榮,日方代表是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大佐和和知鷹二、今井武夫、寺平忠輔。在天津談判的日方代表是華北駐屯軍參謀長橋本群少將,華夏代表是三十八師師長兼天津市長的張自忠中將。

    9日凌晨4時,在北平的華日雙方代表達成三條口頭協議:

    一、雙方立即停止射擊;

    二、三、宛平城防務除城內原有保安隊外,由石友三的冀北保安隊派部分人協同防務,人數限300人。

    定於9日上午9時到達接防地,雙方派員監督撤兵。

    秦德純當即命令王冷齋和吉星團長作好交接準備。

    李衛東提醒秦德純:「近日豐台車站不斷有關東軍到達,運輸很是緊張,不像停戰不打的樣子。」

    秦德純道:「日本軍部的命令可能還沒下達,我們先執行吧!」

    李衛東又提醒道:「我軍為表和平誠意,將宛平城與盧溝橋交與石友三部,而日軍並不撤退,會不會在一方誠意撤兵,一方是假講和,日軍突如其來,大舉將城橋一舉佔領!」

    秦德純道:「這樣解決是給日本人保留一點面子,找個台階下!」

    李衛東無語,不在表態,他此時在北平就是一個尷尬的角色,雖然貴為副總長,但是,形式上只是一個監軍,並無實權,而且,老蔣總是越過他不斷的給秦德純下達命令。

    關東軍得知盧溝橋事變消息後,少壯軍人摩拳擦掌,鑒於華北駐屯軍已經升格,他們再無權干預,現在只能派來宣傳隊,拉拉隊。他們到宛平前線大棗山等地鼓動宣傳,他們宣讀了關東軍的聲明:「由於暴戾的第二十九軍的挑戰,今日在華北竟發生了事端。我關東軍將以很大關心和重大決心,嚴正注意事件的演變。」他們站在友軍面前大聲地喊著:

    「軍刀已經拔出,焉能不見血而入鞘……」

    他們帶領著友軍高聲唱著鼓動「聖戰」的歌。

    他們代表關東軍表示做華北軍的堅強後盾。他們表示,一旦需要,他們與華北軍並肩而戰…

    本來欺負慣華夏人的華北軍,對鐵路橋的慘敗已不可忍,又經關東軍代表的扇動,更加怒火上揚。9日清晨6時,也就是達成協議後2小時,河邊旅團長就下令向宛平城內開炮,轟擊宛平縣城,炮擊達1個小時30分鐘,發射炮彈100餘發。

    北平當局接到宛平的報告,責問日方為何背約。日軍答覆道:「炮擊是為了掩護撤兵。」

    不僅如此,9日凌晨4時50分派出接防的保安隊蹤跡不明,經北平方面派出聯絡參謀出西直門到盧溝橋方向偵察,得知保安隊行至大井村時,受到日軍阻擊,死傷數人,日軍故意刁難,不准通過。

    北平當局詰責。日方回答:「因天陰雨大兩軍對峙,誤會難免。」

    經北平方面反覆交涉,日軍才允許保安隊通過50人到宛平接防。這時已是下午6時左右。再交涉,日軍只準保安隊攜帶,每人只准帶子彈30顆。十幾挺機槍及多的子彈等與此相反,日軍在刁難阻擋保安隊的同時,不僅一兵未撤,反而增加兵力,將機械化第二大隊從通州調到了豐台。河邊旅團長又下令到宛平東北角的大棗山接防,企圖利用吉星團與保安隊換防的機會一舉攻克宛平。

    保安隊接防後,日軍以為萬事俱備,河邊要求親率幕僚入城慰勞,遭謝絕後,又派外交人員笠井顧問,廣瀨秘書和翻譯愛澤三人攜帶香檳酒前往宛平,作慶賀和平姿態。

    王冷齋接到情報,日軍確實未撤,而且調整部署,向前推進。王將情況報告秦德純,秦回答道:「雙方正在研究善後,果真他們背信毀約,明天正好在會上向日方提出質問。請加強城防守備。」

    10日天亮,王冷齋趕回北平。上午,秦德純、馮治安、王冷齋、何基灃等,應日本人的提議,和日方代表櫻井、中島、笠井、齋籐一起召開聯席會議。日方特務機關長松井,武官今井等均未出席,4代表中無一人能代表日本軍部。顯然,日方在借談判而拖延時間。

    會上,櫻井提出,要求華夏撤換有關指揮官,並向日方賠禮道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