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劉潛的這次謀反,後世的史學家一直是存在爭議的。儘管最後這一行為是確定無疑的,不過雙方論戰的焦點就在於劉潛起兵的動機上。持正方意見的人聲稱劉潛在不能判明所接到的密函的真偽的前提下,依然率軍南進,這顯然是他本身也有意利用這次宮廷的內鬥漁利的表現;而反方的人則表示劉潛手握十五萬大軍,卻只率領五萬人南下,並且在南下的同時還加強了北部邊關的防禦工作以防突契乘虛南下襲擾,這本身就說明了劉潛的本意還是在維護絹之國的利益,是為了維護皇族正統的權力。
而實際上,劉潛的行為可以說是兼而有之。他維護國統的心思是很明確的,可要說他沒有趁此機會強化自己的地位的心思,那也未免把他想得太過高尚了。由於長期受到劉裕通的打壓,造就了劉潛謹慎過頭的毛病,這也影響到了劉潛在此次南下行動中的決心不那麼堅決。這也給了後世的史學家眾說紛紜的諸多憑據。
當劉潛派出的五千騎兵在河中府受到阻礙時,劉潛的大軍剛剛開進到晉州,還沒有離開他實際的管轄範圍。原本兵貴神速,可劉潛卻顯得慢慢吞吞,這固然是因為他本身心裡的不確定,同時也是劉潛一心希望在這個過程中能獲取更多正確情報的緣故。
由於劉龑的密旨已經送達河中府,因此劉潛的騎兵要求過境並渡河的請求遭到了嚴詞拒絕。本來一股來歷不明的騎兵突然到來就不能不引起當地軍隊的警覺,更何況這支軍隊竟然聲稱是奉先帝遺詔進京的。當地官員立即出示了劉龑的聖旨,聲明若不及時退回駐地。將視其為叛軍加以剿滅,並通告周邊各地聯合剿滅叛亂。最終這支騎兵只得返回。雖然河中府的駐軍不超過三千人,可是要讓騎兵攻城本身就是件很困難的事。再加上河中府已經明顯加強了戒備,硬拚也是毫無意義的事情。既然無法西渡黃河,那麼避免正面衝突表明自己並非叛亂或許是明智的選擇。
接到前方的消息的劉潛再次陷入了猶豫之中,安在道在一邊盡力說服他早下決心,以免坐視時機。最後劉潛還是決定進兵,不過這次他選擇了西進慈州,從那裡渡過黃河,然後繞道坊州南下長安。
就在此時,有人來報小王爺劉獻之求見。劉潛聽了歪歪嘴。吩咐讓他進來。這個小王爺劉獻之是劉潛的第三子,今年只有十四歲,從小就體弱多病,因此他沒有跟著劉潛在太原,而是在相對比較溫暖的懷州一帶將養身體,因此在劉潛眾多子女之中劉潛和這個兒子的感情最淡。不過劉獻之從小就聰明過人,在各方面的接受能力都非同尋常,實在是個全才的胚子。可惜上天作弄給了他一副病弱的身體,讓他一年之中倒有六個月是臥病的狀態。如今他的突然到來。讓劉潛有種不太好的預感。
果然,劉獻之一見到劉潛就跪下哭道:「父王千萬不可繼續進兵,此乃取禍之道啊。」
劉潛看著這個瘦弱的,病歪歪的兒子。冷笑了一聲:「王兒你還小,此事不該是你進諫的。」
劉獻之不理會父親的阻攔,繼續道:「父王明鑒。現在您手上的密函之真偽尚不能證明,就算是真的。也只需一紙檄就能夠被完全否定掉,如此一來就會落下一個興兵謀反的罪名。這可是族誅的大罪啊,請父王斟酌。」
「住口!你懂得什麼!這關係到社稷安危!」
劉獻之並不畏懼,抬起身來道:「父王此言差矣。如果真是為了社稷著想,父王更應該按兵不動才是。如果李太后與皇上爭權果然演變成兵變的話,父王您的五萬大軍可謂遠水難救近火,如果李太后一派掌握了禁軍和南北兩營,父王您趕到時也來不及了,而且父王進兵反而有可能激化他們的行為,原本他們擁有軍隊可能只是一個威脅,可父王您的五萬大軍逼近可能會逼得他們鋌而走險,進而威脅到皇上的安全。與其如此,不如您擁兵坐鎮太原,坐觀局勢為好。量李太后縱然獲勝,也不過是將劉顯推上寶座,自己攬權而已。她若敢謀害皇上,那正好給我們一個討伐她的口實;若她囚禁皇上,我們也可以首倡義舉,號召各地勤王之師進京平亂,到時候我們名正言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劉潛怒道:「你懂什麼!我派出的騎兵受阻於河中府,就算想改變計劃也來不及了,現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休得再說!」
劉獻之止住了悲聲,站起身來,揮手示意眾人退下後,才走到劉潛近前,壓低聲音道:「難道父王並非全然為了社稷著想,是想自己掌握天下嗎?」
劉潛吃了一驚,斥道:「畜生!何出此無父無君之言?」
劉潛盯著劉潛看了一會兒,才道:「父王您的眼睛不會撒謊,您眼中流露出來的目的並不單純。如果父王確有為自己攬權的意圖,那就更不能像現在這樣行事了。南北兩營加上禁軍總數也不超過五萬,您帶五萬士兵若是威震京師則有餘,若是真的起兵則不足。若是京師宣佈您是叛亂的話,那留在太原的十萬大軍究竟會站到哪一邊就很難說了,應該將大軍全部掌握在手中,盡快攻陷河中府渡過黃河,直撲長安城才是。」
「河中府已經有所準備,如果強攻不利會降低士氣,為父準備西行慈州,然後南下。」劉潛的臉色略微緩和了一些,被兒子說中了自己心中的心事多少讓他對這個兒子的聰慧有了新的認識。
「父王,此舉萬萬不可。想從慈州方向渡過黃河,可那裡的水流湍急,且缺少船隻,要把大軍渡過河去會浪費大量的時間,此處只能作為奇兵用來突襲長安才是。若不想頓兵河中府,那不如急速進兵南下渡河,然後西進潼關,東陷洛陽。有了東都洛陽我們就有了根基,威脅潼關則可以吸引長安的兵力往東,我們用奇兵從慈州過河突襲長安就容易成功了。」
劉潛越聽越覺得劉獻之的對軍事的確有他的見解,他的方案也變得順耳起來,便點頭道:「既然如此,為父立即派騎兵往慈州去,大軍則立即南向渡河。你速速趕回太原,將部隊掌握在手,馳援為父。」
劉獻之忙跪下道:「遵命!兒臣會讓二哥親帥五萬大軍支援父王,兒臣自率兩萬人馬奔襲邢州,進逼冀州,阻斷常邈軍回援的路線。」
聽到這裡劉潛終於露出了笑容,道:「難為你想得周到,就照你說的辦吧!」
從這一刻,劉潛進兵的性質發生了改變,雖然當時知道的人只有劉潛和劉獻之兩人而已。(未完待續……)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