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陸遜3
陸遜即上書相阻,說:「淵憑險恃固,拘留大使,名馬不獻,實可仇忿。蠻夷猾夏,未染王化,鳥竄荒裔,拒逆王師,至令陛下愛赫斯怒,欲勞萬乘泛輕越海,不慮其危而涉不測。方今天下雲擾,群雄虎爭,英豪踴躍,張聲大視。陛下以神武之姿,涎膺期運,破操烏林,敗備西陵,禽羽荊州,斯三虜者當世雄傑。皆摧其鋒。聖化所綏,萬里草偃,方蕩平華夏,總一大猷。今不忍小忿,而發雷霆之怒,違垂堂之戒,輕萬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臣聞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圖四海者,匪懷細以害大。強寇在境,荒服未庭,陛下乘桴遠征,必致窺闟,戚至而憂,悔之無及。若使大事時捷,則淵不討自服;今乃遠惜遼東眾之與馬,奈何獨欲捐江東萬安之本業而不借乎?乞息六師,以威大虜,早定中夏,垂耀將來」。終孫權所採納。
嘉禾三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諸葛亮第五次攻魏(參見諸葛亮攻魏之戰),遣使聯絡東吳協同攻魏。五月,孫權親率大軍10萬進駐巢湖口,準備進攻合肥新城。遣陸遜與諸葛瑾率萬餘人進至江夏(郡治武昌,今湖北鄂城)、沔口(今湖北漢口),準備進攻襄陽(今湖北襄樊)。還遣將軍孫韶、張承率萬餘人進抵淮河,準備進攻廣陵(今江蘇淮南)、淮陰(廣陵郡治,今江蘇清江西)。
魏明帝聞報,遣護軍秦朗統領步、騎兵2萬人援助司馬懿抵禦蜀軍,遣步、騎兵8000人為先頭部隊馳援新城。七月,明帝親率水師繼進。孫權多次派兵攻打新城,守將張穎等力戰拒守,終不能克。滿寵招募將士數十人,縱火焚燒吳軍攻城器械,射殺孫權的侄子孫泰。時吳軍患病者甚多,魏援兵趕到,明帝統率的大軍即將到達,孫權遂撤圍退兵。與此同時,孫韶也撤軍退回。
時陸遜遣親信韓扁給孫權送信,韓扁返回時,被魏軍巡邏的士兵抓獲。諸葛瑾聞後,心中甚懼,給陸寫信說:「大駕已旋,賊得韓扁,具知吾闊狹。且水干,宜當急去」。陸遜得信後,並未回信,反而派人去種葑、豆,並如往常一樣與諸將弈棋、射戲。諸葛瑾說:「伯言多智略,其當有以」。並親自來見陸遜。陸遜對諸葛瑾說:「賊知大駕以旋,無所復慼,得專力於吾。又已守要害之處,兵將意動,且當自定以安之,施設變術,然後出耳。今便示退,賊當謂吾怖,仍來相蹙,必敗之勢也」。遂於諸葛瑾定計,仍按原計劃向襄陽進軍,讓諸葛瑾率水軍,陸遜自率陸軍向襄陽進發。魏軍素來忌憚陸遜,馬上回城。陸遜與諸葛瑾遂進軍前行,並虛張聲勢,使魏軍不敢進攻。進至白圍(今湖北白河口)後,揚言狩獵,暗中分兵將軍周峻、張梁等攻江夏、新市、安陸(今湖北雲夢)、石陽(今湖北漢川西北)等地。吳軍所過之處,魏人皆棄物入城,以至將城門堵住,無法關門,魏軍只得『自殺』其民,然後才得以關上城門。吳軍斬俘1000餘人,爾後安全撤回。
陸遜對所俘之人,好生看待,厚加慰勞,嚴禁士兵前來侵擾。陸遜此舉使魏人感懷,江夏功曹趙濯、弋陽備將裴生及夷王梅頤等人都來歸附,陸遜傾其財產,「周贍經恤」。
嘉禾五年(236年)十月,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彭旦乘孫權調集重兵鎮壓廬陵李桓、羅厲起義之際,再次率眾起義。嘉禾六年(237年)二月,孫權遣陸遜督軍征討。雖遭義軍頑強抵抗,但終因眾寡懸殊,為陸遜所平。
同年,吳中郎將周祗赴鄱陽郡(治鄱陽,今江西波陽)徵兵,周祗問計於陸遜,陸遜認為鄱陽郡百姓易動難安,不召不妙。周祗等不聽,果然激起民變,吳遽等人聚眾起義,殺死周祗,攻下縣城數座。豫章(郡治今南昌)、廬陵(郡治高昌,今江西吉安西南)二郡民眾也群起響應。孫權聞訊,派陸遜督師征討,吳遽被招安,部分義軍被收編,得精兵8000餘人。
孫權性多疑,晚年更甚。他設立中書校事監察各級官吏,而校事呂壹等恃寵弄權,離間君臣,擅作威福,挾嫌報復,且手段又十分殘忍,使許多大臣人人自危,敢怒而不敢言。即使是陸遜也不敢盡言直諫,只能與潘濬竊竊私議,「言至流涕」。後呂壹事發,孫權誅殺呂壹,深以自責。
赤烏七年(244)正月,孫權在前任丞相顧雍死後,任命陸遜為丞相。詔書曰:「朕以不德。應其踐運,王塗未一,奸宄充路,夙夜戰懼,不遑鑒寐。惟君天資聰睿,明德顯融,統任上將,匡國彌難。夫有超世之功者,必應光大之寵;懷文武之者,必荷社稷之重。昔伊尹隆湯,呂尚翼周,內外之任,君實兼之。今以君為丞相,使使持節守太常傅常授印綬。君其茂昭明德,修乃懿績,敬服王命,綏靖四方。於乎!總司三事,以訓群寮,可不敬歟,君其勖之!其州牧都護領武昌事如故」。
陸遜素有先見之明。當初暨艷大造營府,陸遜為此多次相勸,避免遭禍。還對諸葛恪說:「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則扶持之。今觀君氣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廣陵楊竺少獲聲名,而陸遜卻言之終敗。這些,都被陸遜言中。
不久,陸遜捲入孫權兩子——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的鬥爭,陸遜站在太子一邊。孫權聽信讒言,遂有廢黜太子之意。陸遜屢次上疏陳述嫡庶之分,他說:「太子正統,宜有磐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謹叩頭流血以聞」。他還要求到建業當面申述自己的意見,因而得罪了孫權。太子太傅吾粲、太常顧譚也多次上疏辨嫡庶之義,反對廢嫡立庶。但是,孫權既不許陸遜還都,又以親附太子的罪名處陸遜外甥顧譚、顧承、姚信等流徙。太傅吾粲因幾次與陸遜通信,竟被下獄處死。孫權還多次派中使前去責罵陸遜,陸遜憂傷過度,於赤烏八年(245年)二月含恨而亡,終年六十三歲。陸遜死後,家無餘財。陸遜長子陸延早亡,次子陸抗襲爵。陸抗亦有大將之才,為吳國後期最著名的將領。
直到景帝孫休繼位為,才追諡陸遜為昭侯。
想到呂蒙與陸遜的命運,張浪感呂蒙雖出身卑微,但甚得孫權信任,而相反陸遜雖對孫權忠心,卻因功高蓋主而被害,張浪長長的談了口氣後道:「唉……!歷史的塵埃,不知埋沒了多少英雄豪傑!」
見眾人仍在繼續討論,張浪也沒理會,只想吳國自開創江東以來,先有周瑜、魯肅、呂蒙,後有陸氏父子,皆為世之名將。而周瑜之赤壁、呂蒙之江陵、陸遜之夷陵、陸抗之西陵(參見西陵之戰)及魯肅之疇謀,也為世之奇策。而眾人皆文武兼備,風流儒雅,而非一赳赳武夫,則更為難得。
周、魯、陸皆為江東大戶,孫氏政權立足江東,對江東大族由最初的屠戮到而後的任用,才使諸人得以成其功名,同時也使吳國得以長久不敗。
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遜之謀略,又歎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
著名功績:火燒八百里連營。
陸遜是東吳繼周瑜、魯肅、呂蒙之後的又一個聲望頗高、功績卓著的將領。他智勇兼備,武能安邦,文能治國,並且品質高尚。孫權把他比做成湯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陸遜的軍事才能主要表現在他足智多謀善於用兵。在討伐山越暴亂時,他巧設疑兵,多建部隊番號,乘夜進入山谷,到處鳴起軍號鼓角之聲,造成有干軍萬馬的聲勢,從心理上瓦解了叛軍。然後一鼓作氣勇猛進擊,終於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幾萬人的山越暴亂。
巧奪荊州一戰,他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以卑下的言辭寫信吹捧關羽。使關羽完全喪失警惕,全力對付曹操。這樣,呂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輕取荊州。
夷陵之戰時,陸遜則又根據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採取了誘敵深入、疲敵師志的戰略方針。劉備十萬之眾來勢兇猛。陸遜則主動放棄大片土地和戰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區讓給蜀軍。待蜀軍銳氣頓減之時,陸遜巧用火攻大獲勝利。從指揮藝術上說,作為一軍之帥,陸遜的確是善於審時度勢,做到了知己知彼,能準確捕捉戰機,出奇制勝。
陸遜雖置身行伍,卻還有一套治國安民的謀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時,政績明顯,深受百姓擁戴。他從當地土地貧瘠且連年乾旱的實際出發,一方面開倉賑濟貧民,一方面「勸課農桑,鼓勵生產」,「百姓蒙賴」,稱他為「神君」。他還曾上書孫權,對國家的嚴法苛刑提出批評,指出:「峻法嚴刑,非常王之隆業,有罰無恕,非懷遠之弘規。」他建議孫權要象西漢劉邦那樣輕刑便民,用黃老之法治理國家,要盡量少動干戈,務以養本保民為要,只有與民休息輕徭薄賦才能富國強兵,統一天下。這些主張說明陸遜並非「一介武夫」,而是一個文武兼備的政治家、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