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惟我獨尊

第八卷 第三百三十七章 曹操之子4 文 / 浴火重生

    第三百三十七章曹操之子4

    張浪不由有些洩氣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怎麼樣才行?」

    郭嘉氣定神閒道:「現在還不能急,在這樣靜止的姿態下。劉表的防線的確是無懈可擊,但是一經調動,那就不知會如何了?」

    張浪鬱悶道:「那我們現在到底要做什麼?」

    郭嘉神秘道:「什麼也不做。」

    張浪楞了,大家也差不多都不明白郭嘉的意思,太史慈更是不解道:「難道就能這樣被動挨打嗎?著不是主公的風格啊。」

    郭夾道:「這事情符皓最清楚,還是讓他來說吧。」

    眾人的目光一下聚集在田豐身上。

    田豐笑罵道:「怎麼又推給某。」

    郭嘉學著張浪的老動作,聳聳肩道:「你的確是最清楚的。」

    田豐不在多說,自信地眼神讓他從容不迫道:「是也沒什麼,只不過為將之道,當懂天文,下知地理罷了。」

    張浪不爽道「:符皓,叫你說一下事情,你怎麼就這麼臭屁,快點說來咯。」

    田豐嘿嘿笑道:「屬下最近夜觀天象,發現星雲不定,群星晦暗,此乃必有反常之舉,聯想日已春末,初夏來臨,正是江南梅雨之節,所以屬下斷定不須多久,天氣必有風雲變化,到時大雨磅礡,道路泥濘,海水漲潮,搞不好江流還會有大汛。這一切,都十分不利軍事行動。假如劉軍沒有人能算出這一點的話,不用我們出兵,連繼半旬甚至一汛多的雨季,都會把他們打跨。」

    張浪聽了哈哈大笑,田豐占星之術,在張浪的軍團裡是極負盛名的,他這樣說,幾乎等於斷定有這樣的事情,所以每個熱的心裡大鬆口氣。

    張浪興奮道:「如果在真是這樣,除了通知夏口守將他們做好防汛準備之外,我們大軍可先躲在柴桑休整一旬,讓這一場梅雨先把劉軍的銳氣給磨光可。然後才是我們出兵的正確時機。」

    郭嘉笑道:「正是如此,天地之災,豈是人力所能抗衡,到時候劉表軍在經過這一場災難之後,防線必然會鬆動,這才是我們出兵的大好選擇。」

    太史慈問道:「那這一旬的時間內,我們總應該有所行動吧。」

    張浪笑道:「子義,給你點休息的時間,你倒反感覺不習慣啊?」

    太史慈以前那種充滿激情四射的眼神,早已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的內斂,只是偶爾會流動中,閃著堅守不移的光芒,表示著他依然如往年那樣生猛和果敢,只不過變的更加深沉更有魄力,他有點不好意思道:「的確,主公這麼著急把屬下召來,本已經做好場場硬仗的準備,哪知突然聽到要休息一旬左右,這個剛緊張起來的神經,一下子送西來,還真有點空蕩蕩的。」

    張浪拍拍他的肩膀,道:「天道無常,風雲變幻,雖然形式如此,我們卻千萬不能有一先大意,時刻要作好戰鬥準備。」

    太和二年(228年)五月,吳鄱陽太守周魴派人送親筆信給曹休,謊稱受到吳王責難,打算棄吳降魏,請求派兵接應。曹休未辨真偽,即率步、騎兵10萬人,去皖城(今安徽潛山)接應。明帝也(治晉陽,今太原西南)命司馬懿率軍向江陵(今湖北江陵),與曹休相策應。八月,曹休為吳軍大敗,殘部幸得賈逵接應,方得生還。

    太和三年(227年),蜀丞相諸葛亮第三次出兵攻魏,並佔據武都、陰平二郡。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決定興師伐蜀。升司馬懿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大司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魏明帝命曹真率主力由長安入子午谷,左將軍張郃出斜谷,司馬懿自荊州溯漢水出西城(今陝西安康西北),將兵分三路會攻漢中。司馬懿從西城開拓道路,水陸並進,沿著沔水逆流而上,直達朐腮,攻克新豐縣,駐軍丹口,後遇雨班師。

    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第四出進攻魏,包圍祁山(今甘肅東南部山地)賈嗣、魏平部,並以木牛流馬運輸糧草。明帝對司馬懿說:「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派他西駐長安,都督左將軍張郃、雍州刺史郭淮等防禦蜀軍。司馬懿留部將費曜、戴陵率4000人守邽(今甘肅天水),自率主力西救祁山。張郃勸司馬懿分兵駐紮雍、郿兩地,以作大軍後鎮。司馬懿不同意,他說:「料前軍獨能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於是挺進喻麋。

    諸葛亮聞魏大軍將至,亦分兵一部繼攻祁山,自率主力迎擊司馬懿。郭淮及費曜等部襲擊蜀軍,被諸葛亮擊破。便親率蜀軍乘勢搶先收割熟麥,獲得軍糧。

    至此,史書上對今後的作戰卻有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記載。

    記載一如下:……亮聞大軍且至,乃自帥眾將芟上邽之麥。諸將皆懼,帝曰:「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鹵城(今甘肅天水南),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

    記載二如下:……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懿遇於上邽之東。懿斂軍依險,兵不得交,亮引還。懿等尋亮後至於鹵城。張郃曰:「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不在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軍食少,亦行去矣。」懿不從,故尋亮。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賈詡、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諸將鹹請戰。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魏兵大敗,漢人獲甲著三千,懿還保營。六月,亮以糧盡退軍,司馬懿遣張郃追之。郃進至木門(今甘肅天水西南),與亮戰,蜀人乘高佈伏,弓弩亂髮,飛矢中郃右膝而卒。

    可以看出,前者說司馬懿大勝,後者則說司馬懿大敗。而《三國誌》中諸葛亮、張郃、郭淮等人的傳記中,對此都一帶而過。而且前者對司馬懿讓張郃去追擊蜀之避而不談。相對而言,還是後者可信度高些。現在的軍事工具書也都以後者記載為準。

    蜀軍退軍後,軍師杜襲、督軍薛悌都估計諸葛亮明年麥熟時還會入侵,建議趁冬天調運糧草,解決隴右糧少問題。司馬懿認為:「亮再出祁山,一攻陳倉,挫衄而反。縱其後出,不復攻城,當求野戰,必在隴東,不在西也。亮每以糧少為恨,歸必積穀,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動矣」。

    青龍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諸葛亮率軍10萬出斜谷攻魏,四月,諸葛亮至郿縣(今陝西眉縣北),進駐渭水之南。魏大將軍司馬懿率軍渡渭水,背水築壘阻擊。諸將想在渭北與諸葛亮隔水相持,司馬懿說:「百姓積聚皆在渭南,此必爭之地也」(《晉書·宣帝紀》)。遂渡渭背水紮營。司馬懿分析形勢後,對諸將說:「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東,若西上五丈原(今陝西眉縣西南),則諸軍無事矣」。

    諸葛亮果然上五丈原。魏諸將皆喜,唯獨雍州刺史郭淮深以為憂,他說:「亮必爭北原,宜先據之」,諸將多不以為然。郭淮說:「若亮跨渭登原,連兵北山,隔絕隴道,搖蕩民、夷,此非國之利也」。司馬懿這才意識到北原的重要性,命郭淮等率兵移屯北原。塹壘尚未成,蜀軍果至,攻而未克,兩軍遂成對峙狀態。

    五月,吳軍10萬三路攻魏,以配合蜀軍作戰。魏明帝派秦郎率2萬人援司馬懿,自率主力反攻吳軍。七月,吳軍撤走。

    諸葛亮東進的道路受阻於司馬懿,從渭水前進,又有郭淮阻擋,乃移軍攻取散關,隴城等地,然後回師進攻司馬懿。

    八月,司馬懿遵照明帝「堅壁拒守,以逸待勞」的指示,與諸葛亮相持百餘日。諸葛亮數次挑戰,司馬懿均堅壁不出,欲待蜀軍糧盡,相機反攻。諸葛亮便派人給司馬懿送來「巾幗婦人之飾」羞辱之,欲激司馬懿出戰,司馬懿仍不出戰。為平息部屬不滿情緒,故意裝怒,上表請戰。明帝不許,並派骨鯁之臣辛毗杖節來做司馬懿的軍師,以節制他的行動。後諸葛亮一來挑戰,司馬懿就要帶兵出擊,辛毗杖節立於軍門,司馬懿便不出兵。

    辛毗到時,蜀將姜維就對諸葛亮說:「辛毗杖節而至,賊不復出矣。」諸葛亮則說:「彼本無戰心,所以固請者,以示武於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諸葛亮遂分兵屯田,做長久屯駐之準備。

    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來信問前線軍情,司馬懿回信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