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管蘇護怎麼想,聞太師率領的十萬大軍終於進入了冀州地界,最終在冀州城十里外安營紮寨。早有冀州斥候飛報蘇護,聽到斥候的回報,蘇護臉色一變,低頭默默無語,半響才說道:「不想聞太師前來如此之快!」
聽到消息立馬趕來的眾將一聽聞太師威名,皆是一片默然,眾人正憂悶間,忽聽來報:「督糧官鄭倫運糧前來,正在帳外候令。」
蘇護令人傳召鄭倫入內,歎道:「若是無計退敵,此糧雖來,實為無益。」鄭倫交付糧草之事畢後,問道:「末將路聞君侯反商。心懸安危,星夜督糧奔回。不知君侯勝負如何?」這鄭倫武藝出眾,素有才能,又習得異術,一直被蘇護所忌,不得重用,只當個後方的督糧官,無甚軍權。
如今聞太師大軍壓境,蘇護有心利用鄭倫抵擋一陣。眼珠一轉,面露憂色地說道:「天子昏庸,聽信費仲讒言,一意孤行。違背成湯祖訓,擅自動搖諸侯根本,弄得天怒人怨。我一時暴躁,發出『永不朝商』之言,今天子命聞太師率十萬大軍前來討伐冀州,四方皆懼。那聞仲乃大商軍神,威震四方,眾將無一是對手。最終只有敗亡一途。天下諸侯雖有八百,卻無我蘇護容身之處!不若先殺妻兒,然後自盡。庶不使天下後世取笑。汝眾將可收拾行裝,另投往別處,我蘇護可贈送盤纏錢貝,絕不阻攔。」
蘇護說完,不勝悲泣。眼角卻在打量鄭倫地反應。鄭倫性子甚烈,聞言大叫道:「君侯今日是醉了?迷了?癡了?何故說出這等不堪言語!莫說是聞太師,就算是西伯姬昌。東魯姜桓楚,南伯鄂崇禹,總八百鎮諸侯,一齊都到冀州,也不在我鄭倫眼角之內。何苦自視卑弱如此?末將自幼曾得君侯大恩,西崑崙藝成歸來後,又荷蒙提。末將願效犬馬之勞,助君侯退敵。」
蘇護故意緊皺眉頭,對眾將說道:「鄭將軍催糧辛勞,莫非路逢了什麼邪氣,口裡如此亂談。且不說那天下八百鎮諸侯,只這聞太師,乃截教高人,所傳道術,神鬼皆驚,胸藏韜略,萬人莫敵,你有何能耐,如何輕視此人?」
鄭倫果然受不得激將法,聽罷按劍大叫道:「君侯在上,末將不生擒聞仲來見,把項上首級納於眾將之前!」
蘇護眼見鄭倫正要衝出帳外迎敵,趕緊說道:「且慢!將軍有此決心,吾深感寬慰。但敵軍來勢兇猛,不可力敵。吾心中已有定計,屆時將軍自有大展神威之時。」蘇全忠忍不住問道:「不知父親有何妙計?」
蘇護橫了蘇全忠一眼,似乎氣惱兒子如此沉不住氣,看到眾將殷切的目光,又露出胸有成竹的模樣,說道:「敵軍遠道而來,必定鞍馬勞頓,將卒疲憊,我軍以逸待勞,正好攻其不備。」
下首副將趙丙讚道:「君侯其計大妙!可遣一彪軍,乘其不備,人銜枚,馬摘轡,暗劫營寨,殺那聞太師一個片甲不存,讓他也知我冀州兵馬的厲害!」
蘇護點頭道:「此言正合我意!趙丙,就命你領三千精騎,於初更劫營;蘇全忠另率兩千軍馬另行埋伏,待趙丙殺入敵營後,從後營衝入,燒盡敵軍糧草;鄭倫率本部三千兵馬掩殺逃敵,並做好接應兩位將軍的準備。此計若成,冀州當可無憂矣!」
三將領命,各自準備不表。
入夜,趙丙將人馬暗暗調出城來,偷偷朝商軍營寨進發,蘇全忠的軍馬則繞路前往埋伏,鄭倫領本部三千烏鴉兵後行接應。
等到初更之時,趙丙得到火把為號,當即一齊發喊,三千精銳騎兵,直衝敵營。
三千精騎衝入營中後,卻發覺各個營帳內空無一人,趙丙心知中計,正要撤退,忽聽一聲巨響。四周儘是喊殺之聲,已被大批軍馬包圍,當中有一員出,這女將一身縭素,頭戴束髮銀冠,手持雙刀,甚是美貌。
「吾乃討逆大將高蘭英也!」女將朝趙丙喝道:「爾等跳樑小丑,安敢偷襲劫營!卻不知這彫蟲小技,早被太師看破,還不束手就擒!」
趙丙知道今日難有幸理,將心一橫,也不答話,長柄大刀一擺,朝高蘭英殺去。高蘭英不慌不忙,躲開他搏命的幾刀,單刀架住刀桿,就在兩馬錯身的一剎那,嬌軀微側,另一刀斜裡一滑,使了個解法,順著刀桿朝上削去,頓時將趙丙右手握刀柄的五指削了下來。十指連心,趙丙痛入心脾,正想轉過馬頭逃跑,被高蘭英趕上,再一刀結果了性命,不久後,隨行地三千精騎也被斬殺殆盡。
前往後營燒糧草的蘇全忠也遭到了埋伏,領軍的是聞太師的弟子吉立和餘慶。讓兩人驚訝地是,蘇全忠非但沒有膽怯逃走,反而迎面殺來。蘇全忠向來自負武藝,聽得聞太師厲害,早就憋了一股勁,今日雖然中伏,卻不驚懼,有心憑著一身武藝斬殺敵將立威。
蘇全忠將手中銀尖戟一抖,把平日所習武藝盡行使出,吉立雖得聞仲傳授,但所學的是以韜略兵法為主,武藝方面卻不是最擅長,被蘇全忠殺得遍體冷汗,餘慶見勢不妙,一擺長槍,來個以二敵一。蘇全忠抖擻精神,長戟猶如**,一時間,四面八方都是戟影,將吉立和餘慶完全壓制了下去。
蘇全忠瞥了個破綻,朝吉立虛晃一戟,然後閃電般折向餘慶,餘慶躲閃不及,正中大腿,跌下馬來。蘇全忠正要取餘慶性命,卻被吉立死死纏住,餘慶趕緊從地下抓起一把土,朝空一灑,以土遁之術逃走。
蘇全忠連施殺招殺退吉立,率眾突圍至後營門口時,忽見燈光下前方有一騎如同輕煙一般,火速朝自己掠來,不由吃了一驚。來將黑甲長刀,相貌威武,胯下騎著一匹黑馬,馬頭上還長著一個奇怪的小肉瘤。
「吾乃討逆先鋒官張奎,蘇全忠,還不下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