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帝國海權

正文 第288章 施利芬計劃 文 / 星光破裂

    「愛德華七世陛下出訪法國了。om」馬沙爾面色沉重:「這裡面的深意……」

    「深意就是我的舅舅對法國人伸出了橄欖枝,哪怕現在法國人並不歡迎他的到來。」約亨毫不在意的打斷了馬沙爾的話,這一天的到來約亨早有心理準備。

    雖然德國海軍的發展相對而言沒有歷史上那麼迅猛,外交政策也沒有歷史上那麼強硬,而約亨自己一直很管得住自己的嘴巴。但是,吞併奧地利,佔領菲律賓,國土面積大幅增加,人口增長突破7000萬,工業能力比歷史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德國,會面臨這一天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說實話能讓愛德華七世的巴黎之行晚了整整兩年自己已經有足夠的成就感了。

    1905年4月,歐洲的天氣稍稍有些轉暖,愛德華七世就越過英吉利海峽,抵達他嚮往已久的浪漫之都巴黎。

    愛德華七世的到來受到了法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在國王陛下的車隊經過的道路上,無數的巴黎市民自發的聚集到道路的兩旁,揮舞著手中標語「迎接」英國國王陛下的到來。

    「英國人滾回去!」、「布爾人萬歲!」、「克魯格萬歲!」、「還記得集中營裡死去的人嗎?英國佬?!」,無數的標語彰顯著法國人的「熱情好客」。

    面對法國人的「歡迎」,愛德華七世展現出了良好的涵養和無可挑剔的禮儀,在任何公眾場合都能夠面帶微笑的對著法國人,並且在每一次公眾講話中都在讚美巴黎、讚美法國。這樣的舉動不可能讓德國人無動於衷。

    「殿下,您的意思是,英國人準備在某些地方對法國人做出讓步?」馬沙爾畢竟在約亨身邊合作了這麼多年了,雖然對約亨的那套英德矛盾未來會逐漸取代英法矛盾的說法不太認同。但是對約亨的論點和論據還是比較瞭解的。

    「讓步?不不不,以英國人的脾氣怎麼會讓步?我認為是交換更加合適。」約亨搖了搖頭:「英國人的國力衰弱讓他們無力在維持光榮孤立了,而法國人則在俄國人的的戰略重心放到了遠東之際缺乏安全感,雙方各取所需的交換而已。」

    「這樣的交換自然也將會涉及到利益的交換。」馬沙爾沉聲說到,事實擺在眼前,英國人居然真的向百年死敵提出了和解。

    「這是自然。雙方之間的利益交換,不過雙方不可能剛剛好都有對方想要的,那麼達成一些見不得人的協議,犧牲某些人的利益來達到目的也是可以想像的。我想這個被犧牲的人,要麼是我們,要麼是俄國人,或者我們兩國一起。」約亨平靜的說著一個殘酷的現實。

    馬沙爾沒有接話,一陣沉默之後才開口說到:「殿下您是對的,無論如何。英法的靠近都將會威脅到我國的利益,而我們不可能在利益問題上做出讓步。」

    「沒錯,帝國的發展所帶來的利益的背後聚攏著龐大的利益共同體,而且我們的人民對帝國政府的外交態度上也異常敏感。對馬克和尊嚴的渴望,我們無法做出讓步,也不能做出讓步。」約亨點了點頭:「如果我的那位舅舅能在巴黎帶著鮮花和掌聲離開,那麼我們以後的壓力就更大了,阿道夫。以後你要應對的麻煩就更多了。」

    「如果愛德華七世陛下的巴黎之行真的成功了,那麼如殿下您所說。我們就要更加小心應對可能的英法之間達成的損害我國利益的協定了。」馬沙爾面色凝重,發自真心的希望愛德華七世的熱臉去貼法國人的冷屁股最終以失敗告終。

    但是他的希望注定會落空,愛德華七世在法國表現出來的禮貌、親民、和善讓他慢慢改變了法國人的態度,冷遇和敵視慢慢退去,有著高超社交手腕的愛德華七世最終還是贏得了浪漫的法國人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在之後的秘密會談中。英法就殖民問題達成了妥協,簽署了《暹羅宣言》和《摩洛哥協定》,這兩個協定不僅化解了英法兩國政府之間的矛盾,使英法之間從劍拔弩張的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英法協約初現雛形。而德國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我認為我們沒有必要過於緊張。」中氣十足的聲音在房間裡迴盪,說話人顯然信心十足:「就算英國人和法國人達成了什麼秘密協定也沒有意義,因為英國人的陸軍並沒有辦法幫助法國人什麼,我們對法國人依然擁有絕對的優勢。」

    英法和解對德國內部的震動是巨大的,這意味著法國將得到英國的支持,無論是在對外貿易,外交事務乃至海軍實力都將受到兩國聯手帶來的巨大壓力,但是對此毫不在意的人也是有的,那就是陸軍總參謀部。

    而陸軍總參謀部的鎮定是有道理的,「截止到去年為止,帝國的總人口已經達到了7000萬,其中近五分之一都是適齡的青壯年,根據我們目前的陸軍結構,如果一旦爆發戰爭,我們可以在一周內集結超過100萬陸軍,一個月內這個數字將超過200萬,如果進入全面動員這個數字將會更加龐大。

    反觀法國,他們全國人口也不過3800萬,就算他們的軍隊動員速度和我們一樣快,戰爭爆發後我們在兵力上依然有著壓倒性的優勢,法國人根本沒有能力阻擋我軍的兵鋒。

    那麼就算英國人插手又能怎麼樣?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英國人送來10個遠征軍協助法國作戰,這根本不會是帝國軍隊的對手!」施利芬自信滿滿說到:「只要我們徹底擊敗了法國,英國人難道還想要憑借他那可憐的陸軍繼續打下去嗎?」

    「伯爵閣下,我知道您一直在制定和完善對法國的作戰計劃,但是英國的加入會讓情況變得複雜,如果只是我們和法國人的戰爭,我相信帝國軍隊會毫無疑問的獲得勝利,但是如果加上英國人,皇家海軍的存在會讓我們的海上運輸線被切斷,而法國人則可以通過英國人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這對我們很不利。」馬沙爾在一旁憂心忡忡的說到。

    「請您放心,首相閣下,一場持久戰並不利於帝國的發展,所以我的計劃不會讓戰爭進行太長時間。」施利芬笑著向馬沙爾說到。

    施利芬依仗的,自然是他花費了整整13年心血,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制定的對法國作戰計劃,這個計劃龐大、完善、精密、細緻,幾乎考慮到了一切應該考慮到的事情,而德國現在的國力,軍力讓施利芬對這個計劃的實施充滿信心。

    施利芬計劃,這個未來會以制定者的名字命名的作戰計劃,一個精密細緻到近乎完美的進攻計劃,施利芬本人也因此被稱為天才的戰略家,他本人和他的計劃一起流傳後世,被人津津樂道。

    能夠指定出如此周詳而準確的計劃的施利芬自然不可能沒有戰略敏感性,和大多數德國戰略家一樣,施利芬雖然未必意識到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對帝國的政治經濟造成的破壞有多麼巨大,但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顯然是對帝國不利的。

    老毛奇在1890年的那次演講明確提出了未來爆發戰爭的話,沒有人能預見到戰爭的時間會持續多久,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持續的時間越久,那麼將會是一場災難。

    施利芬不可能不對老毛奇的話視若無睹,而且他也能預見到,法國畢竟是一個實力雄厚的大國,憑借經營多年的防禦體系,即使進攻無力,防禦還是有餘的。

    而法國政府也不會冒著自己垮台的風險,在沒有取得體面地台階之前就議和,那麼只要法國人不投降,戰爭就將繼續下去,而以法國的國力,這場戰爭顯然不會一時半會就結束,時間拖得越長,不確定因素就越多,尤其是陸軍總參謀部對俄國也一直不放心的情況下。

    因此想要勝利,就只能速勝,必須在一開始就全力將法國人「將死」,以確保在出現突發情況之前就結束戰爭,只要能快速解決法國人,那麼其他問題都將不是問題,無論是回身收拾俄國人,還是和英國人隔海對峙,對已經保證了西面安全的德國來說都不是威脅。

    所以英國人的加入在施利芬看來無關緊要,只要能速勝,英國人就翻不出什麼大風浪來。

    那麼在施利芬的計劃裡,德國不準備打陣地戰,也不準備留預備隊,戰爭一開始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徹底擊毀法國人的戰爭意志,讓他們放棄抵抗,這也是施利芬計劃要求用最快的速度直插巴黎的原因。

    在施利芬看來,只要攻佔了巴黎,就意味著法國的徹底失敗,法國人的戰爭意志將會消散,最終放棄將戰爭繼續下去。(未完待續……)u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