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靖特意選在夜裡拜會端郡王,輕裝簡從,只帶了1個隨從就乘著轎子秘密前往端郡王府,前來打探載漪的口風。
海靖作為在任4年多的駐德公使,德國又是清**事上的最大合作夥伴,海靖本人和原北洋大臣,現調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交情頗深,而且海靖這個漢文名字還是恭親王奕?所取。
李鴻章雖然已經遠離京師,奕?業已去世,不過海靖在京城中還是頗有人脈,因此海靖上門夜訪,載漪雖然不知來意,但是也不敢怠慢,親自將其迎入屋內,並且吩咐下人準備茶水點心。
海靖則送上了自己準備的小禮物,載漪則推讓了一番,兩人相互寒暄一番後,載漪示意,屏退左右。
「不知海靖大人深夜前來所為何事?現在只有你我二人,不妨直言。」載漪開門見山的問到。
海靖在中國多年,一口漢話講的頗為流利,見載漪開門見山,當下也不隱瞞:「我此番深夜來訪,是來和王爺傳達我國皇帝陛下的旨意的。」
「貴國的皇帝陛下?兩國邦交之事,海靖大人應該去找總理衙門啊?」載漪此時大概也猜到了對方的來意,不過依然揣著明白裝糊塗。
「貴國義和團暴民屢屢殺害各國公民,各國公使紛紛要求貴國政府予以鎮壓,然後時至今日,情況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更加糟糕。各國公使對貴國的態度表示不滿,此事王爺可知?」
果然是為義和團之事,不過載漪本身就希望借義和團之力來排除外洋勢力,因此依然推三阻四:「此事我略有耳聞,我對各國公民被殺害一事深表歉意。不過公使閣下也應該清楚,我大清並非沒有對義和團進行清剿。只不過這亂民勢大,我大清幾次都未能將其剿滅,這怎麼能說是我國的態度的問題呢?」
「王爺可知幾日前,英國宰相索爾茲伯裡侯爵閣下照會德、俄、法、意、美5國政府,6國代表齊聚法國首都巴黎,共同商討如何處理現在越演越烈的義和團暴民殺害各國公民。損毀各國教堂的情況,而各國公使也要求各國派軍艦集結渤海灣,如果此事不能妥善處理,各國將會付諸於武力。」
「你們這些洋人,又想來我大清橫行無忌嗎?若要宣戰,我大清何懼之有?!」載漪雖然本身極其排外,但是一聽6國聯手開戰,多少還是有些驚異未定的。
「王爺請息怒,如若只是為了戰爭。我又何必深夜前來?我此次前來自然是為了化解一樁禍事的。」海靖不緊不慢的說到。
「啊啊,本王失禮了,海靖大人贖罪。」載漪一冷靜下來就立刻道歉:「不知大人所說的化解是為何意?」
「這正是我國腓特烈三世陛下的旨意,清國與德國是友邦,兩國關係緊密合作密切,我國陛下宅心仁厚,自然不願看兩國交兵,生靈塗炭。因此一邊讓我國宰相與各國代表周旋,一邊派我來與貴國協商。」
「那海靖大人也應該去找總理衙門。此等軍國大事,非我一人可決。」載漪還是不願表明自己的態度。
「王爺,本國發來的電報中說,英、法、俄三國已經聯手向我國施壓,要求我國駐呂宋的10萬陸軍前來清國,貴國定武軍所用武器。所學操典皆出自我國,定武軍之強盛王爺應該清楚,我德意志陸軍實力王爺也應該有所瞭解,若我國政府為了避免與三國交惡,迫於壓力派遣大軍前來。王爺可想過後果?」海靖直接把出兵的借口推給了別人,自己來裝好人。
「而北方羅剎國也蠢蠢欲動,9萬大軍蓄勢待發,如果開戰,英國水師護送我國陸軍登陸北上,而羅剎國揮師南下,王爺,大清雖然強盛,不過恐怕也難以力敵吧?正是為了避免此種局面,我過皇帝陛下才居中周旋。王爺若想要大阿哥繼承大統,萬萬不可輕起戰端啊。」
一句繼承大統立刻戳破的載漪的心思,一時間載漪方寸大亂:「大人何出此言?妄談此事可是大忌!」
「王爺,我可是德國人,貴國的大忌王爺您不能妄談,我還是可以談一談的。我國只是希望能夠消除刀兵,並且與貴國更好的合作而已,如果大阿哥繼承大統之後,兩國關係能夠更加緊密,那麼我國還是非常歡迎大阿哥可以成為清國的皇帝陛下呢。」海靖毫不掩飾德國試圖插手清國皇帝更迭的野心。
「可是……」載漪張口剛想說當初各國公使都反對光緒退位,德國準備怎麼辦,但是這麼說又會暴露自己巴不得自己的兒子立刻登基的野心,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海靖又怎麼不明白載漪的顧慮,接著說到:「王爺應該知道,當初太后想要大阿哥繼位,我國是沒有反對的。所以王爺應該明白我國對大阿哥的善意。其他幾國反對也並不是大阿哥登基這件事,而是反對新君登基後實施與光緒皇帝陛下相反的政策而已。」
「請大人明言,這個相反的政策是指?」載漪問到。
「王爺,光緒陛下實施的新政當中開採礦藏、改革財政、重視西學、派遣留學生等政策都是各國所重視,並且歡迎的政策,而光緒陛下如果突然退位,那麼難保這些政策還能繼續,貴國不也有句話叫人走政息嗎,因此各國希望光緒陛下可以將這些政策延續下去,所以反對退位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嗎?」
「就因為這?」載漪驚訝的問到?
「就因為這。」海靖點點了頭。
「各國公使一起反對,向我國抗議,最後老佛爺不得不更改自己的旨意,鬧得雙方都十分不快,只是因為這個原因?」載漪有些無法理解。
「光緒陛下的維新變法僅僅百日便宣告終結,之後貴國的一系列舉動實在讓各國擔心貴國準備全盤否定光緒陛下的政策,畢竟當時貴國鬧出來的動靜可不小。」海靖當然不好直接說你們幾乎把維新派全給殺光了。
「那大人您的意思是,如果我國能繼續推行這些政策,那麼各國就不會對此表示不滿?那麼……」
「那麼王爺您就能心想事成了。」海靖蠱惑到。
「多謝大人明言!載漪茅塞頓開!還請大人明示,載漪自當遵從。事成之後,大人之恩,載漪銘感五內,必定重重報答。」為了能讓自己的兒子成為九五之尊,而不是現在這樣不上不下,甚至在各國壓力下有可能朝不保夕,載漪豁出去了。
「王爺言重了,一切都是我國陛下希望兩國友誼長存,出於一片善意,才願意從中周旋。」海靖還特意雙手抱拳,舉到頭邊,拱手示意,向萬里之遙的腓特烈三世致意。
「載漪將銘記貴國皇帝陛下的善意,必將為兩國友好盡一份綿薄之力,那麼親大人教我,該如何去做呢?」載漪也有樣學樣,抱拳拱手示意。
「其實不難,首先自然是堅決剿滅義和團的暴民,並且多各國承諾嚴禁任何對各國公民的暴力行為,這是大前提,萬萬不可更改。」海靖強調到。
「這是自然,載漪明白,各國百姓在我國的安全都不能保障,又何談與各國交好?」載漪你個點頭稱是,絲毫不見那個以往稱義和團為「義民」的態度。
見載漪願意剿滅義和團,那麼海靖的任務就算完成大半了,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談了:「然後只要太后下旨,向各國公使表明,新君登基,不僅不會終止新政,反而會執行的更加徹底,如此一來,各國就不用擔心政策的變化了。
最後,如果能實施擴大通商,增開口岸,允許各國在口岸建廠,允許進入內地勘探開採礦產等等一系列於各國有利的政策。我國在居中周旋,進行調解,讓各國支持大阿哥登基也並非難事。」
「載漪明白該如何做了,請公使大人放心,載漪必會將此事辦妥,必不負貴國皇帝陛下的一番好意,大人請靜候佳音。他日事成,載漪必定重謝。」載漪激動的站起來向海靖行禮到。
作為配合,兩天後海靖向總理衙門提交照會,再次要求清政府消滅義和團匪患,措辭嚴厲。
而載漪則在慈禧太后面前一改口風,稱德國政府一向與大清交好,前番也並未反對老佛爺您的旨意。而此次如此言辭激烈,態度強硬,想來也的確是被義和團匪患侵擾頗深,忍無可忍。
接著又強調,德國與清國水師、新軍牽扯頗深,清國之國防全賴德國一力相助,且德國陸軍冠絕宇內,且十萬大軍駐紮在呂宋。如若德國受到義和團侵擾而與朝廷交惡,實乃大清之禍,因此義和團不可不剿。
慈禧太后雖然對載漪的態度來了一個180度大轉彎頗為奇怪,不過也認為載漪所言有理,德國乃友邦,切不可惡了德國。遂下旨全力清剿義和團,甚至擔心剿匪不力,要求駐紮小站的定武軍參與剿匪。
此令一下,各國公使感到十分震驚,急急忙忙回報給本國後,各國一片嘩然,德國佬居然把事給辦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