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帝國海權

正文 第193章 大鬍子回國了 文 / 星光破裂

    對於德國人提出來交換條件加西亞氣憤不已,5艘老軍艦抵消了1億比索的巨額資金,不僅如此還貸款一億馬克,反而變成了西班牙欠德國錢了。當然了,此時西班牙國內倒不是真的拒絕貸款,有貸款可以解決不少國內的經濟問題。

    但是這種本來應該你給我錢變成了你借給我錢,這多了一個字感覺就大不一樣了。因此加西亞憤怒的拒絕到:「這是訛詐!5艘老式軍艦就想換走整個菲律賓?!」

    「閣下您這麼說就不對了,首先,大選帝侯號最為一艘服役不到10年的艦船,各方面維護保養都是一流的,估價80萬英鎊一點都不貴。薩克森級雖然的確有些老了,但是我們剛剛進行了改造,性能有所提升,所以每艘50萬英鎊我認為是合理的,艾琳級我們倒是可以給貴國稍微便宜一些,那麼也需要35萬英鎊一艘,這樣一來一共是250萬英鎊,折合3500萬比索。

    然後我們還提供了1億馬克的低息貸款,這將會幫助貴國解決經濟上的困難,我認為我國已經拿出了足夠的誠意了。如果貴國堅持向我國索要1億比索,那麼我們的友好交談就很難繼續進行下去了。」馬沙爾面對如此不識時務的西班牙人感到惱怒起來。

    也不看清楚形式,西班牙人有和德國討價還價的資本嗎?在馬沙爾看來,甚至連軍艦都不用給,丟給你1億馬克的貸款,甚至不用低息,幫你解決一定的財政困難就已經夠仁至義盡的了。

    「250萬英鎊足夠買2艘全新的一等戰列艦或者4艘裝甲巡洋艦了,貴國不覺得自己的要價太高了嗎?而且就算價值3500萬比索,和菲律賓的價值也是遠遠不相等的。至於貸款我們完全可以找法國人。」

    「那麼閣下您要清楚。除了我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能會出售現役艦船給貴國,時間上的浪費可不是用金錢能夠衡量的。貴國將要花在等待上的時間,在等待中有可能面臨的突發情況等等風險都由我國幫貴國承擔了。

    而且我國將為此付出海軍總噸位損失3萬噸的代價,並且數千名海軍官兵將會失去他們的艦船,這些也不是區區250萬英鎊就能換到的。而我國則要承擔海軍實力驟降後在等待新艦服役前的種種風險。這完全是我國為了幫助貴國渡過難關而做出的犧牲!

    而向法國貸款是絕對拿不到我國給貴國的的利率的,所以我國願意用這樣的交換條件進行交換已經是非常有誠意了。貴國如果對此不滿意的話,我國倒是寧願菲律賓保持現狀。」馬沙爾暗暗威脅到。

    言下之意就是,菲律賓反正我們已經托管了,要我們吐出來是不可能的,而由於菲律賓名義上還是你們的,那麼你們就還必須在菲律賓保持存在,你們要戰略收縮從菲律賓撤軍,那麼菲律賓就變成了無主之地。我們自然而然能拿到。

    你們不撤軍,那麼就還要在這個暴亂四起的無底洞裡面繼續消耗你們的國力,德國消耗的起,你們西班牙耗得起嗎?

    此言一出加西亞如墜冰窟,德國人的態度明明白白的就是要門你們按我們的規矩來,你們還能得到點補償,如果不識趣,那麼就什麼都別想要了。不過加西亞還是想做最後的掙扎:「我國現在需要的是更多的現金來解決財政困難。而且海軍現在也要不了這麼多的戰艦,貴國能否在貸款之外提供一些資金來購買菲律賓呢?」

    「那樣也可以。」馬沙爾輕鬆的說到。西班牙人會在戰艦數量上討價還價早在意料之中,對此德國人方面也有著一定的讓步:「這樣吧,看在貴國實在是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我們也稍微退一步,1艘大選帝侯級、2艘艾琳級、3000萬馬克現金以及1億馬克的低息貸款,您看如何?」

    如此一來,相當於德國方面付出了6000萬馬克的實物和現金外加1億馬克低息貸款來交換菲律賓。基本上在約亨的標準之內。雖然加西亞還是要請示西班牙政府,不過這樁交易差不多就這麼定了。

    8月初,美國遠征軍登陸波多黎各,8月中旬再已無力抵抗的西班牙政府向美國求和,8月底。美國承諾停止軍事行動。9月,西班牙政府與德國簽訂協議,將菲律賓、關島等地區轉讓給德國。12月10日在巴黎,美國和西班牙籤署停戰協定,西班牙承諾古巴**,將波多黎各轉讓給美國。

    至此,西班牙帝國喪失了自己的全部海外領地,徹底淪為歐洲末流。而從西班牙身上瓜分走了的殖民地的美國在惋惜德國人搶了自己嘴邊肉的同時,也對自己得償夙願而有些沾沾自喜。

    而德國人則在10月,派遣兩艘裝甲巡洋艦護送第一批3個師的陸軍前往菲律賓,開始正式接收菲律賓後的恢復社會安定行動。

    就在這個時候剛剛改組完成不久的帝國海軍辦公室就準備在即將到來的1899年初搞出一個大動作。

    雖然約亨與1895年末就提出海軍行政系統的大改革,不過實際工作卻是從1897年才開始的,期間也受到了相當大的阻力。

    首先是來自帝國總參謀部的反對,海軍軍事內閣從行政體繫上位於海軍總參謀部之下,這意味著海軍總參謀長有權管理海軍軍官的任命。這種權利是陸軍總參謀部所沒有的,要不讓當年瓦爾德澤也不用和帝**事內閣長官馮?阿爾貝迪爾建立密切關係了。海軍擁有陸軍都不曾擁有的權力,這點讓容克軍官團極為抵制。

    其次是來自議會的反對,整個海軍總參謀部對皇帝直接負責,那麼這是至首相於何地?從法律上德國可只有一個直接對皇帝負責的官員,那就是首相。陸軍總參謀長就算有直接面見皇帝的權力,但也不是說可以把首相拋到一邊去的,因此議會將這項改革看作是對帝國憲法和對首相權威的冒犯。

    受到各方阻撓後。約亨意識到自己有些操之過急想當然了,雖然有皇帝的支持,卡普裡維本身也沒有反對,不過就算強行推行下去難免會和陸軍和議會產生裂痕。德國內部的舊勢力就算是皇帝和首相也要掂量掂量要不要對著干啊。

    於是計劃被重新調整,為了安撫陸軍,將帝**事內閣降級。併入帝國總參謀部,帝國總參謀長因此有了對陸軍軍官的任命的管理權。

    不過如此一來陸軍的權力就會大增,那麼約亨提出,建立帝國戰爭部壓到帝國總參謀部頭上去。原本普魯士王**事機構中是有個普魯士戰爭部的,不過現在已經沒了。

    普魯士戰爭部實際上就相當於普魯士國防部,管理軍隊的行政事務,不過在有了海軍部以後,戰爭部實際上就相當於陸軍部了。不過因為普魯士總參謀部的權利越來越大,普魯士戰爭部的意義就越來越低了。

    自從1870年以後普魯士戰爭部就一直被總參謀部所把持。實際上名存實亡。在組建國防軍時普魯士總參謀部變成帝國總參謀部後,普魯士戰爭部就沒有意義了,然後被腓特烈三世取消。

    而現在德**事行政體系分成帝國總參謀部和海軍部這兩個互不統屬的部門。約亨提出,既然如此,不如組建帝國戰爭部,將帝國總參謀部降格為陸軍總參謀部,和海軍總參謀部一起被帝國戰爭部管轄。

    並且參照海軍,將軍需總監從總參謀部中分離出來。學習海軍那樣組建**的陸軍辦公室,而原本的總參謀部的職能變成了陸軍總司令部的職能。各軍種軍事內閣這個名稱被取消。改為各軍種人事部。

    各軍種負責自己內部的人事任命,裝備採購,後勤等任務,但是行政體繫上是隸屬於戰爭部之下的,各軍種編制規劃等一些工作需要通過戰爭部長批准,不過戰爭部長沒有作戰指揮權。只能對帝國的國防政策進行規劃。

    戰爭部長由文職擔任,作為首相內閣的國防政策顧問。這樣一來打壓了陸軍總參謀部的權利,將海軍提升至和陸軍相同的地位,加強了首相的權威,也符合議會的要求。

    當然。德**隊內部的舊勢力對於這種削權行為肯定是牴觸的,因此保留了軍種的作戰指揮權、人事**、裝備採購**,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軍官團們的權利。

    腓特烈三世對當年瓦爾德澤和軍事內閣聯手讓戰爭部被總參謀部把持一直感到不滿,因為帝國總參謀部的職能範圍已經超過戰爭部而被取消,也讓腓特烈三世認為是有違傳統的。在這種形式下建立一個可以協調陸海軍之間的軍事行政部門是有必要的。

    但是此時的陸軍總參謀部的權力很難削弱,因此新的戰爭部的權力只能說比1947年的美國國防部長那種是「各有一套人馬的軍種部的人質」的情況好上那麼一點,還不如1949年《國家安全法》通過後的美國國防部長的權力,至少這個時候的美國國防部長有了管各軍種預算的權力了。

    總的來說,皇帝失去了人事任免的權利這對皇帝掌握軍隊是不利的;陸軍總參謀部則獲得了軍官任免權,但是其不能再影響首相和皇帝的國防政策了,不能利用軍隊綁架國家政策,這是有利的。

    首相對軍隊的干涉能力增加了,作為內閣成員,戰爭部長是由首相挑選的,因此首相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對軍隊的干涉能力,這也是有利的,至少像歷史上總參謀長興登堡要將兩任帝國首相免職的難度可就大得多了。

    衡量利弊之下,約亨覺得這是一件好事。說實話,就算皇帝掌握了軍官任免的權利,總參謀部權利大了不是照樣架空你。

    改組的方案在1897年末才在議會通過並立法,所以到1898年中旬才基本完成改組和組織架構的搭建。在皇帝、首相、議會三方面的推行下,陸軍也只能接受這個改組。

    不過因為此時德**事力量叫做國防軍,因此戰爭部也被改名為國防部,首任國防部部長原本最合適的人選應該是施裡芬這個原帝國總參謀長,不過這樣就會導致施裡芬原本正在進行的工作的中斷,因此被施利芬拒絕。

    結果一時之下居然找不到比施裡芬更有資格接任這一職位的人,無奈之下卡普裡維最終選擇了快要退休的普魯士總理大臣霍恩洛厄希靈斯菲斯特親王來暫時擔任這一職務。

    雖然對一個不是軍隊出身的人擔任國防部長陸軍頗有微詞,不過面對普魯士總理大臣,而且有著擔任外交部長和阿爾薩斯洛林區行政長官經歷的霍恩洛厄希靈斯菲斯特親王在資歷上倒是無可指摘。

    由於腓特烈三世對卡普裡維的信任,因此卡普裡維能在帝國首相的位置上坐到現在,而霍恩洛厄希靈斯菲斯特親王則失去了成為帝國首相的機會。成為帝國國防部長,幫助穩住這個新機構的根基,也只有霍恩洛厄希靈斯菲斯特親王這個老資格才能鎮場子了。

    原海軍部長亞歷山大?馮?蒙茨擔任海軍總參謀長,不過由於身體原因,蒙茨已經準備在1899年初辭職,這只有短短半年的任期也不過是讓第一任這個頭銜戴到這個為帝國海軍工作了10年的老海軍的頭上。

    11月,遠東艦隊司令提爾皮茨少將回國述職,擔任海軍的新部門,海軍辦公室的第一任辦公室主任。他剛上任,就有兩個重要的工作等著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