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5月18日,尼古拉正式戴上的沙皇的皇冠,雖然他在兩年前就已經是這個帝國的實際統治者了,不過直到今天他才正式成為沙皇,即尼古拉二世。
不過尼古拉二世的登基典禮是在莫斯科舉行的,如果是在聖彼得堡的東宮舉行的話,坐船走海陸過去也就算了,不過要跑到莫斯科去,約亨可不願跑這麼一趟,而且也沒有必要跑到莫斯科去看一場災難給自己找不痛快不是嗎?
所以當聽到從莫斯科傳來「賀登災難」傷亡慘重,而尼古拉二世攜皇后若無其事的參加法國大使舉行的酒會的消息後,約亨也只是撇撇嘴吐槽了一句:「喜事變喪事,從迷信的角度也是大凶之兆啊,居然毫不在意?難不成尼基把這看成是生人活祭不成?」
不過吐槽吐完了,約亨還要為自家的事情操心,日本人通過公使青木周藏向德國試探是否可以訂購軍艦的事宜。
日本人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對於送上門的訂單德國人斷然沒有回絕的可能嘛。
得知德國人願意為自己建造軍艦,這讓日本人很是高興,不僅僅是可以買到現在世界上代表著裝甲巡洋艦的最高技術的德國貨,更是表示德國人沒有因為和俄國的關係故意針對自己。對於兩艘日本裝甲巡洋艦的訂單,德國國內的多個造船廠都很想收入囊中,不過青木周藏顯然在承建了沙俄超級裝甲巡洋艦的皇家船舶技術造船廠更有興趣。
對於送上門的肥羊,約亨自然沒有拒之門外的道理,也沒有故意拿出什麼次品貨來糊弄日本人。先是用嚇死人的110萬英鎊的價格打消了日本人購買和俄國人相同規格的巡洋艦的想法後,然後拿出了在德國海軍選中的8000噸級方案基礎上採用艏艉兩座雙聯裝斯柯達240毫米艦炮的方案。
該設計和年初已經開工的德國海軍新式巡洋艦在設計上基本相同,除了主炮採用了更大口徑的艦炮外,舷側的210毫米炮廓炮被取消,原來的位置被換上了150毫米艦炮。因此副炮的數量比德國版本還多了4門。單艦造價88萬英鎊,倒是沒有宰日本人。
雖然是8000噸級的方案,不過實際上比起歷史上英國人在今年為日本人建造的兩艘9700噸的淺間級裝甲巡洋艦可要強上不少。而波珀這邊拿出來的可是實打實的好貨,你們日本人不是喜歡粗又長嗎?裝甲巡洋艦上裝備4門240毫米速射炮哦。很滿足你們的喜好哦,而且比旁邊的毛子的軍艦的火炮口徑大了整整一圈哦。
而且我們的裝甲板也是能夠擋住俄國人的8英吋炮彈的,而且動力系統不縮水,還比俄國人的航速快1節。這種介紹自然很對日本人的胃口。
當然,德國人是絕對不會告訴青木周藏,雖然俄國人的炮彈打不穿這個設計的裝甲,但是實際上就算是自家的260毫米艦炮現在使用的炮彈也是同樣拿毛子的裝甲巡洋艦的200毫米裝甲無能為力的。並且6門8英吋艦炮的投射能力也是高於你的4門240毫米艦炮的。
被德國人的介紹弄得心癢難耐的青木周藏,立刻電告國內,稱俄國人的裝甲巡洋艦價格昂貴,艦炮口徑較小,德國方面可以建造噸位較小。火力更強,航速更快,裝甲足以抵擋俄國火炮的巡洋艦。其物美價廉遠勝俄國人的軍艦。
得到消息的西鄉從道立刻拍板,電告青木周藏向德國先行訂購兩艘裝甲巡洋艦。既然是皇家船舶技術造船廠的設計,理應由皇家船舶技術造船廠來建造,然而現在問題來了。
雖然造船技術皇家船舶技術造船廠強,但是他們卻沒有足夠的產能!船台數量不夠,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原本海軍還想將5艘新式裝甲巡洋艦的建造分一艘給皇儲的造船廠,但是因為阿根廷人和俄國人的訂單就已經讓船廠無法接受新的大型艦艇訂單而作罷。
雖然俄國人的這艘裝甲巡洋艦下水後還是能騰出那個萬噸級船塢的,不過面對日本方面兩艘的訂單就只能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最後日本人只能向皇家船舶技術造船廠訂購一艘,再由皇家船舶技術造船廠提供圖紙,在臨近的威廉港皇家造船廠訂造另一艘,當然,皇家造船廠得交一筆設計費出來。
不過一直這麼下去也不是辦法,約亨大筆一揮,決定再擴建2個5000噸船台,2個1萬噸船台,2個3萬噸船塢,擴建計劃預計需要兩年時間。
這讓當初自作主張將船廠規模放大的卡普裡維都大感意外。原本認為自己交給皇儲殿下的船廠規模已經不算太小了,如果沒有一個相當長的發展期,估計現有的規模完全夠用了,沒想到現在居然能快速發展到產能不足了。
而帶來這一切的則是因為造船廠有著優秀的艦船設計能力。卡普裡維也只能感歎皇儲殿下在海軍方面到目前為止還從來沒有看走眼過,
而另一邊,還有一個客戶也在考慮著向德國人購買軍艦。
在日清戰爭中差點丟掉遼東半島,整個滿清政府都將日本視為心腹大患。雖然是五國干涉調停,但是出動海軍進行威懾,陸軍集結隨時可以出兵干涉,又加上離的最近的沙皇俄國,自然成了滿清政府眼中的救市主。
因此滿清政府決定去抱俄國人的大腿,「聯俄制日」,就連被稱為「東方俾斯麥」的李鴻章也對此極為贊同,渾然沒有想過自己這是引狼入室。
對於俄國人的邀請和勸誘,李鴻章前往俄國參加尼古拉二世的登基典禮,隨後和俄國外交大臣羅拔諾夫,財政大臣維特進行關於「清俄聯合」的一系列談判。
由於之前俄國已經獲得了將西伯利亞鐵路在清國建立的權利,將整個東北變成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因此這次俄國人要求清國出動人力物力幫助修建西伯利亞鐵路。
面對俄方的威逼利誘,並且還許以重利,李鴻章簽署了《禦敵互相援助條約》,又稱《防禦同盟條約》,也就是後世常說的《中俄密約》。
之後,不平等條約簽字專業戶李中堂大人離開俄國,到達了自己的歐洲之旅的第二站,柏林。
對於這位「東方俾斯麥」的到來,德國商業界爆發出了巨大的熱情,由於德國在清國擁有了租界、還有了山東這款名義上不算勢力範圍的勢力範圍,加上關稅的降低,從傾國獲取更大的利益成為了同一個主題。
而且即使在日清戰爭中賠款2億兩庫平銀,但是在歐洲人眼中,清國還是那個「錢傻人多,速來」的好地方。所以對李鴻章的吹捧從他踏上德國的土地的那一刻起就沒停止過。
不過對李鴻章的到來最為高興的,無疑是那些德**火商們。因為清國市場就算打開了,商品的銷售還是要看清國本身的購買力。但是李鴻章作為北洋大臣,可是手握著購買軍械的大額政府訂單。
對此德國政府這邊也非常願意幫助各個軍火巨頭們牽線搭橋,於是,一場德國政府為李鴻章舉辦了一次酒會,而酒會上邀請了德國各個軍火製造巨頭。
在酒會上,約亨見到了這位大清帝國的糊裱匠,約亨前世雖然通過網絡看到過幾張李鴻章的黑白照片,但是印象最為深刻的是6月25日李鴻章前往奧姆勒的福裡德裡斯魯莊園擺放俾斯麥時的合影。
照片中身著軍裝,身材高大健碩,神采奕奕的俾斯麥將這個被稱為「東方俾斯麥」的滿清重臣襯托的矮小、憔悴和落伍。不過現在見到真人,卻發現雖然外貌上依然和照片上別無二致,不過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和舉手投足間的氣度還是能讓人明白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小老頭。
看著圍在李鴻章身邊的諸如克虜伯、斯柯達、毛瑟等軍火巨頭,約亨倒是沒有擠過去湊熱鬧,端著酒杯在遠處看著在人群中央的李鴻章應付自如。
「殿下您不去和那位『東方俾斯麥』聊聊?」卡普裡維來到約亨旁邊問到。
「如果想去和那位『東方俾斯麥』聊聊的話機會有的是,不用急於一時。首相閣下您不也沒有急著和那位聊聊嗎?」
「哈哈,這倒是,就讓我們的企業家們先和這位清國重臣好好交流交流。我們裡清國太遠了,所以也只能從他們身上多掏些馬克出來了。」卡普裡維有些惋惜地說到。
「閣下是說清國和俄國簽署的那個密約?」
「是的,雖然具體的情況不是很清楚,但是毫無疑問,俄國人又從清國的身上撈到了大筆的好處,而我們卻一無所得。」
「好了,閣下,我們不是從清國人手中得到了膠州灣的使用權了嗎,慢慢來吧,我們需要機會,這種事急不來的。那麼對於從慷慨的清國口袋裡掏馬克出來,我們有什麼計劃了沒有?」